◆刘军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新华镇明水河小学73420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劳动保障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急剧增长。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也成为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文章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现状进行简单阐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找到提高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策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乡一体化的飞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在农村留守儿童中,他们的普遍特点是生活上缺少照应,行为上缺少管教,亲情上缺少关爱,学习上缺少辅导。这也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总体偏下,缺少学习的能动性。
一、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现状的因素分析
1.学校的影响因素。在当前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的教学条件落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其中学校的影响因素又包括师资力量和教学方法的问题。农村的师资力量薄弱,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农村条件艰苦、偏僻难行,因此很少会有毕业生前往教学,不能很好地补充农村的师资力量。大多数农村小学中还是依靠原来的教师维持,他们无法及时地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墨守成规沿袭落后的教育方法。这些原因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的提高。
2.家庭的影响因素。知识改变命运,足以说明在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留守儿童多数是跟爷爷奶奶留在村里的,老年人的思想观念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部分人依然存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错误观念。由于这些承担着孩子监护义务的监护人文化素质都不高,也就无法正确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在学习上给予他们足够的辅导和帮助,也就影响了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的提高。
3.留守儿童的自身原因。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数学的难度大和远离生活等学科特点,很多留守儿童本身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尤其是很多小学生对自己没有明确的成长目标,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动机。一旦没有家长或教师从旁指导,留守儿童就很难提高数学学习的成绩。
二、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的提高策略
1.国家应采取的相关措施。要提高小学留守儿童的数学学习成绩,需要国家在宏观上更加重视小学教育。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在免除学生学费和培养师资力量上的大力投入,小学教育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仍有非常多的工作有待完善,分别是小学的教育投入问题以及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
(1)要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村小学的教育投入,从根源上杜绝变相收费现象的出现,更好地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
(2)要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在很多农村小学中,教师的工资甚至都比不上一般的农民工,而且农村教师在养老金、住房公积金、职称评聘和进修晋升等方面更是同城市教师相差甚远。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农村教师的积极性,以及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要改变这种现象,就需要国家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
2.学校应采取的相关措施。数学是整个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因此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才能在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的学习中得到继续发展的机会。因此,学校要正视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努力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提高数学成绩提供条件。要充分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因素,在考核评价系统中不能一味地只看重成绩,要加强教师对班内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照顾。还有就是当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取得明显提高时,学校也要及时地进行肯定和表扬。只有学校从中观层面创造较为宽松的环境,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才有可能提高留守儿童的数学成绩。
3.农村小学教师应采取的相关措施
(1)在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农村教师应当抓紧对落后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积极地发挥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重要作用。教师首先必须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找出难点和针对点;其次是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力求最大化地实现课堂质量;最后是抓好学生的课后复习。
(2)在思想认识上的改进。农村教师应当在做好本职教育工作的同时,加强同留守儿童的沟通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帮助。古语云“师者,父母也”,就是说教师对于学生而言也有着父母亲的角色。尤其是对留守儿童而言,他们远离父母,生活和情感上都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很容易将悲观消极的情绪带到学习中去,进而影响学习效果的实现。这就需要农村教师转变旧有的思想认识,从心里真正关心照顾他们,使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和乐观,从而产生新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闵萍《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对策建议》[J].基教探索,2014年。
[2]丁旻《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障碍问题研究》[M].扬州大学,2013年。
[3]马德林《浅谈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J].教学时空,2012年。
[4]侯剑《提高小学留守儿童数学成绩的对策研究》[J].教师,2014年。
[5]徐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