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乳房肥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房,肥大症,乳腺,巨乳,双环,皮帽,男性。
乳房肥大论文文献综述
骆萍,陈戈,谢春伟,李红米[1](2019)在《反复脂肪抽吸结合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反复脂肪抽吸结合乳晕小切口切除腺体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原发性男性乳腺肥大患者,依据随机数据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反复脂肪抽吸结合乳晕小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式切除术治疗。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胸壁外观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手术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瘢痕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胸壁外观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反复脂肪抽吸结合乳晕小切口切除腺体的方法治疗男性乳腺肥大具有切口小、恢复快、美观度好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18期)
王凯,李磊,李娟,马腾霄,李昊[2](2019)在《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16例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内侧真皮乳腺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2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乳房缩小手术采用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16例为观察组,采用倒T形瘢痕法1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术后14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发生脂肪液化,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双侧乳房形态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对照组术后遗留明显倒T形瘢痕,乳房外形欠美观,其中1例泌乳功能受损;术后12个月,观察组双侧乳房瘢痕长度[(30.0±2.0)cm]短于对照组[(59.0±3.5)cm](P<0.05),乳头感觉异常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31.25%)(P<0.05),患者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56.25%)(P<0.05),瘢痕评分[(3.5±0.5)分]、双侧乳房对称率(87.50%)与对照组[(4.3±0.3)分、81.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术后瘢痕细小,形态良好,可避免乳腺导管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刘敬春[3](2019)在《“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的疗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应用"双环法"乳房整形术治疗乳房肥大以及乳房下垂者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乳房肥大或乳房下垂患者22例作为研究对象,行"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于术前1 d以及术后6个月调查患者对其乳房对称性、形态、大小以及松弛状态的满意度。结果术后患者对其乳房对称性、乳房形态、乳房大小以及松弛状态有较高的满意度,尤其是对松弛状态改善的满意度最高。结论应用双环法对乳房肥大或乳房下垂患者进行治疗有显着疗效,改善了乳房的大小、对称性以及形态,极大地改善了乳房的松弛状态,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基层医学论坛》期刊2019年16期)
覃译萱[4](2019)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女性乳房肥大(Breast hypertrophy)又称巨乳症,是由于各种原因包括(无明显诱因的自发起病、内分泌因素刺激以及药物诱发等。还有一些较少见的原因,如免疫因素刺激、表皮生长因子刺激及高钙血症等~([1])。)导致乳腺腺体、脂肪组织及结缔组织过度发育并引起双侧乳房体积异常增大。过度肥大的乳房常给患者带来生理及心理上的双重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质量。目前国内外对乳房肥大的临床报道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但其术式繁多,各有优缺利弊。目的观察采用垂直切口内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为今后巨乳症的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5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均采用垂直切口结合内上蒂法进行治疗。术前设计内上方携带乳头乳晕的真皮腺体蒂,除新乳晕范围外真皮腺体蒂其余区域均彻底去除表皮,仅保留真皮。根据术前画线从乳房下部由下至上垂直切开乳房皮肤,楔形切除多余腺体组织并对剩余的腺体组织进行塑形后逐层缝合。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6-12个月,评估术后双侧乳房外观、大小及切口瘢痕增生情况,观察是否存在乳头坏死和感觉功能障碍等问题。结果本组5例(共10侧乳房)术后体积明显缩小。4例切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无乳房肥大的复发,双侧乳头触压觉与术前基本一致,乳房外观远期效果稳定,未出现继发性乳房下垂。术后有1例出现单侧乳头乳晕发黑伴感觉减退,经治疗后单侧乳头缺失,最终瘢痕愈合。结论我们发现垂直切口结合内上蒂法对于中度乳房肥大患者治疗效果较好,重度乳房肥大患者术后效果欠佳。所以,临床上仍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选择最优治疗方式。(本文来源于《广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韩晶,全红,刘君君,严伟国,丁涵之[5](2019)在《倒T形切口缩乳术在乳房肥大或合并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倒T形切口缩乳术在乳房肥大患者,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的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本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07年10月到2017年10月分别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及附属同济医院乳腺外科行缩乳术的39例乳房肥大女性患者,均采用倒T形切口(内侧蒂25例,垂直蒂5例,外侧蒂9例)。其中,包括18例符合保留乳房手术指征的乳腺癌患者(内侧蒂10例,垂直蒂4例,外侧蒂4例)。术后6、12个月评价美容效果(乳腺癌患者待放射治疗结束后进行评价)。评估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满意度以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39例患者术后乳房外形自然、对称,明显缩小上提,乳头、乳晕血供和感觉良好,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高。1例术后2周出现一侧乳房的乳头乳晕区坏死,经过清创换药后愈合。5例术后双侧乳头乳晕感觉减退,其中4例在术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感觉,1例在术后12个月恢复。5例出现术后局部乳房组织硬结,其中3例为接受过放射治疗的乳腺癌患者,二次手术切除硬结后无再次发生。3例出现瘢痕处猫耳畸形,再次局部麻醉手术修整后效果良好,3例瘢痕增粗,其余患者瘢痕正常。乳腺癌患者中有3例出现放射治疗后患侧乳房皮肤水肿,术后12个月消退。术后6个月进行了美容效果评价,极好25例,良好10例,中等4例,差0例(18例乳腺癌患者中,极好9例,良好6例,中等3例,差0例)。术后12个月的美容效果评价显示:极好25例,良好13例,中等1例,差0例(18例乳腺癌患者中,极好9例,良好8例,中等1例,差0例)。随访时间最长的1例患者(双侧乳房单纯性重度肥大)术后观察了10年,乳房外形无明显变化。全部患者术后随访15~120个月,中位随访61个月,18例乳腺癌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对于乳房肥大,特别是合并乳腺癌的患者,采用倒T形切口缩乳术,既可切除病变,又可缩小并悬吊乳房。(本文来源于《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期刊2019年02期)
王苏,武文杰,王德年,郭盼盼,李韶山[6](2018)在《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0例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单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雌二醇、睾酮、泌乳素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2%,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雌二醇、睾酮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睾酮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雌二醇、泌乳素水平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显着,值得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罕少疾病杂志》期刊2018年05期)
王钠,马显杰,栗勇[7](2018)在《乳房肥大患者外周血中雌激素表达水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乳房肥大患者外周血中雌激素表达水平,为乳房肥大患者病因学研究奠定基础,为腺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治疗提供相关实验依据。方法:将乳房肥大(95例)和正常体积乳房患者(84例)按照入院时处于月经周期的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进行分类,抽取患者入院当天外周血5ml,采用17β-雌二醇放射免疫药盒及SN-682放射免疫计数器测定外周血中17β-雌二醇表达水平,根据各指标OD值计算其浓度,结果采用放射免疫γ计数器及配套统计软件进行计数和数据处理。结果:在体重指数同一范围内,乳房肥大组与正常体积乳房组17β-雌二醇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17β-雌二醇可能与乳房肥大的发生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郑惠[8](2018)在《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的肥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研究及个性化乳房缩小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作为乳房修复重建和美容中的一项重要手术--乳房缩小术,每年全世界有大量的患者需要接受这一手术,仅在美国每年就超过了10万例。但是,术中大量乳房组织的切除意味着在术后乳头乳晕复合体(Nipple-areola complex,NAC)这一乳房最重要的美学单位有出现坏死的风险,而降低这一风险的关键在于使其术后有充足的血供。目前在NAC血供来源的解剖学研究中,采用的研究对象都是来源自于正常大小乳房,而对于乳房肥大患者,目前却没有过任何相关研究。目的通过连续病例的前瞻性研究,总结乳房肥大患者的NAC血供分布规律,为以后开展乳房缩小手术提供更接近临床的解剖学依据。并以血供来源和方向为指导,设计个性化的乳房缩小手术,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技术对2015年11月至2018年2月期间因乳房肥大来我科就诊的60例女性患者(总计120个乳房)的乳房动脉进行叁维数字重建,观察乳房内动脉分布规律,并标识观察到的每一根营养NAC的主供血管的来源和方向(主供血管定义:进入乳房腺体或到达乳头、乳晕周边区域且血管直径≥1 mm),然后对这些主供血管进行统计和分析。最后有50名患者(100个乳房),依据其NAC的主供血管来源和方向,选择相应的蒂进行个性化的乳房缩小术。随访至少3个月以上,观察患者NAC的坏死率及其它可能的并发症。结果60例患者(120个乳房)中,共观察到163条主供血管,81条源自胸廓内动脉(49.6%),46条为胸外侧动脉(28.2%),22条为胸肩峰动脉(13.5%),7条为肱动脉(4.3%),7条为腋动脉(4.3%),未发现肋间动脉来源的主供血管;69个乳房为单一主供血管模式,47个为多重模式,4个乳房未发现血管直径超过1mm的主供血管,并且有55.0%的患者双侧乳房血供模式不对称。接受手术的50名患者(100个乳房)中,单侧乳房平均切除量为468g(138-1010g),单侧乳房平均体积为1210ml(546-2118ml),平均随访时间6.4个月(3-19个月),没有1个乳房发生NAC坏死,脂肪液化以及感染,其中1例乳房出现了术后血肿。结论利用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技术,可以获得肥大乳房NAC的血运灌注知识,并发现来自胸廓内和胸外侧动脉的血管占多数,少部分来自于胸肩峰动脉、肱动脉和腋动脉,这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解剖学依据。并因为总体血供模式复杂多样,依据血运为基础的个性化设计手术,有可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术后NAC坏死的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蒋未台[9](2017)在《综合矫治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肥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肥大的矫治方法。方法:采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增加乳房体积;采用双荷包埋线结扎法来固定乳头基底部,保持原有乳头的形状;采用双环法结合真皮帽法来切除过多的乳晕及皮肤,以达到缩小的目的。结果:共收治12例(24侧),经对其中6例患者随访6~24个月,乳房、乳头外形饱满挺拔,未再发生下垂,皮肤感觉良好,乳晕边缘的瘢痕平整不明显,患者对术后乳房的大小和外形满意。结论:综合采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双荷包埋线结扎法、双环法结合真皮帽法来矫治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肥大,可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期刊2017-12-06)
朱蓉,谭谦[10](2016)在《女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乳房肥大症(hypermastia)是女性临床常见的一种乳房疾病,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双重痛苦。目前,临床上对乳房肥大症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通过切除多余腺体及脂肪组织来缩小乳房体积,但这些术式都存在不同的缺点或不足。近年来学者对各类乳房缩小成形术进行了改良,均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本文作者就近年来女性乳房肥大症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乳房肥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内侧真皮乳腺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32例中重度乳房肥大患者,乳房缩小手术采用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16例为观察组,采用倒T形瘢痕法16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对照组术后14例切口一期愈合,2例发生脂肪液化,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组双侧乳房形态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对照组术后遗留明显倒T形瘢痕,乳房外形欠美观,其中1例泌乳功能受损;术后12个月,观察组双侧乳房瘢痕长度[(30.0±2.0)cm]短于对照组[(59.0±3.5)cm](P<0.05),乳头感觉异常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31.25%)(P<0.05),患者满意度(93.75%)高于对照组(56.25%)(P<0.05),瘢痕评分[(3.5±0.5)分]、双侧乳房对称率(87.50%)与对照组[(4.3±0.3)分、81.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术后瘢痕细小,形态良好,可避免乳腺导管损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乳房肥大论文参考文献
[1].骆萍,陈戈,谢春伟,李红米.反复脂肪抽吸结合乳晕小切口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王凯,李磊,李娟,马腾霄,李昊.内侧蒂直线短瘢痕法治疗乳房肥大症16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9
[3].刘敬春.“双环法”乳房整形治疗乳房肥大及乳房下垂患者的疗效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
[4].覃译萱.垂直切口内上蒂法治疗乳房肥大的临床疗效[D].广西医科大学.2019
[5].韩晶,全红,刘君君,严伟国,丁涵之.倒T形切口缩乳术在乳房肥大或合并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2019
[6].王苏,武文杰,王德年,郭盼盼,李韶山.小剂量枸橼酸托瑞米芬联合消乳散结胶囊治疗男性乳房肥大症的疗效观察[J].罕少疾病杂志.2018
[7].王钠,马显杰,栗勇.乳房肥大患者外周血中雌激素表达水平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18
[8].郑惠.基于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的肥大乳房的乳头乳晕复合体血供研究及个性化乳房缩小术[D].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2018
[9].蒋未台.综合矫治小乳症伴乳房下垂乳晕肥大[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2017
[10].朱蓉,谭谦.女性乳房肥大症的临床诊断与手术治疗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