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360)

【摘要】目的:探究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在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下进行超声检查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布加综合征患者副肝静脉超声表现为在第一肝门水平注入下腔静脉,腹侧为门静脉分支,二者常相伴而行,此外,副肝静脉管腔不同程度扩张,影像可见不同数量的交通支与梗阻肝脏连接;观察组副肝静脉显示率70%,与对照组25%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超声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明确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并分析超声指标将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副肝静脉;布加综合征;超声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0-0100-02

布加综合征是指在多种因素作用下导致肝静脉以及开口以上段的下腔静脉发生阻塞性病变,继而诱发的一种肝后门脉高压症[1]。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明确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获得其准确的病变资料对于接下来的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予以深入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25岁~45岁,平均年龄(35.25±1.10)岁;病程时间3个月~3.5年,平均病程(1.85±0.55)年;临床表现:门静脉高压症状9例、下腔静脉高压症状11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布加综合征者;(2)无血液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者;(3)无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排除标准:(1)既往有肝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史者;(2)合并有肝脏病变或转氨酶病变者。另选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24岁~44岁,平均年龄(35.33±1.17)岁。两组受试者性别、年龄,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以进行分组比对。

1.2方法

在征得所有受试者知情同意下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的仪器为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EUB420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3.0MHz,检查前空腹8h~12h,被检查者取平卧位,经由受试者下腔静脉肝后段从头部侧面向尾侧逐次扫描,于第三肝门附近对其肝右后下静脉以及尾状叶静脉进行仔细观察,测量均在吸气相完成[2]。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脉冲多普勒显像(pulsedmodeDoppler,PW)辅助检查[3]。

1.3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两组受试者观察指标为副肝静脉显示率、门脉内径、门脉流速、下腔静脉内径、尾叶前后径、脾脏厚度、副肝静脉内径。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

布加综合征患者副肝静脉超声表现为在第一肝门水平注入下腔静脉,腹侧为门静脉分支,二者常相伴而行,此外,副肝静脉管腔不同程度扩张,影像可见不同数量的交通支与梗阻肝脏连接。

2.2两组副肝静脉显示率比较

对照组副肝静脉显示率25%,同期观察组副肝静脉显示率70%,二者相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χ2=11.966,P<0.05)。

2.3两组超声指标比较

观察组门脉内径、门脉流速、下腔静脉内径、尾叶前后径、脾脏厚度、副肝静脉内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布加综合征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其致病机目前医学界已经明确。针对该病症的治疗,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以及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因其疗效确切而得到了广泛推广使用[4]。然而,由于布加综合征成因复杂,只有在明确其肝静脉病变类型和肝静脉实际情况,才能够促使手术治疗取得理想的疗效[6]。既往临床采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进行检查以获得肝静脉影像,但是由于断面成像无法完整显示小血管,并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无法满足其诊断检查需求[5]。超声以其动态、直观的观察肝静脉血管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逐渐成为布加综合征诊断检查的首选方案[7]。

本次研究中布加综合征患者副肝静脉超声表现为在第一肝门水平注入下腔静脉,腹侧为门静脉分支,二者常相伴而行,此外,副肝静脉管腔不同程度扩张,影像可见不同数量的交通支与梗阻肝脏连接。与正常人副肝静脉显示率25%相比较,观察组副肝静脉显示率70%,显著高于前者。在超声检测结果比较上,门脉内径、门脉流速、下腔静脉内径、尾叶前后径、脾脏厚度、副肝静脉内径与对照组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陈庆[8]等(2014)在围绕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展开的研究中同样指出,肝脾肿大、门静脉高压、腹壁静脉曲张为布加综合征的典型三联征,但却缺乏特异性,所以单纯依靠上述症状表现无法准确判定患者是否患有布加综合征。所以需要结合影像诊断的直接和间接征象,即:肝静脉间或肝静脉与副肝静脉间静脉通道可明显发现交通支内彩色血流(间接征象);副肝静脉远端下腔静脉内径显著增宽及扩张、病变处血管管壁增厚、肝脏肿大或者是因占位病变压迫血管使得血管管腔变细,流速增快(直接征象)。本次研究所得结果与该学者论断相吻合,由此可知通过检测布加综合征患者副肝静脉,一方面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肝静脉影像资料,另一方面则可以判定病变严重程度,继而为具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制定与实施提供帮助。但是,超声检查受到副肝静脉角度以及充盈度、过度肥胖、腹腔胀气、脂肪肝等因素影响较为明显,所以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与关注。

综上所述,明确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并分析超声指标将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有助于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杜平.探析副肝静脉分布规律及其血流状态的超声表现[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5(21):2974-2976.

[2]钱小霞,谭成普,刘国萍,等.肝小静脉闭塞症的超声征象及其鉴别诊断[J].空军医学杂志,2016,10(02):120-122.

[3]罗晓莉,江丽,朱建平.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先天性下腔静脉畸形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4,14(02):125-130.

[4]董应梅,刘晗,朱秀玉,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学工程,2014,12(07):827-828.

[5]李曾,徐凯,侯金香.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与肝窦阻塞综合征的CE-MRA鉴别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21(08):95-98.

[6]丁鹏绪,张水军,李震,等.肝静脉型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附8年随访结果)[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4,26(12):1500-1506.

[7]王文亮,魏宁,傅宇飞,等.副肝静脉成形术在节段性肝静脉梗阻型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10(08):1293-1297.

[8]陈庆,张超学,王玲,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J].肝胆外科杂志,2014,11(05):344-346.

标签:;  ;  ;  

副肝静脉在布加综合征中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探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