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方式论文_苗芃

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事审判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民事,方式,主义,证据,职权,程序,当事人。

民事审判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苗芃[1](2019)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号召下,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为智慧化司法的实现提供了新的路径,民事审判方式智能化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规范的非针对性与滞后性制约着民事审判方式智能化的改革,目前,相关技术的实际应用导致传统的制度规则出现了某些不适应的情况,问题主要表现在宏观法律框架没有建构起来,对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庭审语音识别技术生成记录和法官运用"类案类判"技术的调整规则和保障措施不够完善。因此,对民事审判方式智能化的完善,首先要就智能化的民事审判程序作出原则性或框架性的规定,使其电子诉讼、司法信息化、智慧法院的改革探索具有相应的合法性。其次,改进民事审判方式智能化的应用规则,助力民事审判公开、民事审判体制改革和法治中国建设。(本文来源于《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振通[2](2018)在《民事审判方式与司法理念发展的叁个阶段》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不断发展,伴随民事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民事审判方式也随之不断变革。总体上说,可以分为恢复和初步发展、初步改革和不断全面改革发展叁个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不断发展,伴随民事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民事审(本文来源于《人民法院报》期刊2018-12-01)

黄忠任[3](2017)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新举措之繁简分流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法律颁布在不断地提升,纳入法制轨道的领域也逐渐增多,新类型的案件更是层出不穷,而民事案件的总数最近几年也一直处于攀升状态,故而民事审判的难度大,任务重。但是,因为民事审判力量比较薄弱,导致审判员不但压力大,负担也重,工作状态一直在超负荷地进行。如此这样,要解决问题,除了必须要提升审判员的业务素质,还要提升民事审判的效率,就应该在民事审判方式上实行"繁简分流"。(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7年30期)

马婕妤[4](2017)在《民事诉讼调解监督机制亟待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诉讼调解是中国司法制度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之一。当前边远山区法院在诉讼调解方面虽取得了长效进步,但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诉讼调解功能的有效发挥。为此,本文试从诉讼调解的现实意义、功能体现来分析如何发挥诉讼调解的作用,并提出进一步加强诉讼调解的建(本文来源于《中国商报》期刊2017-04-13)

张文勇[5](2015)在《论中国传统直觉思维方式对宋代民事审判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的基本思维方式就是直觉思维,这种直觉思维方式对宋代司法官的民事审判实践具有很深的影响。司法官员注重从当事人的言行举止等对其个人道德水平作出直觉判断,而以直觉断是非的思维方式与儒家传统的伦理常情是一致的。即使在法律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官员在引据法条的同时,更注重的是这种以直觉断是非的思维方式的表达,从而使判决结果与民众对司法公平的期待相契合。(本文来源于《公民与法(法学版)》期刊2015年11期)

姚红[6](2014)在《民事审判程序性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学界和实务部门对民事审判程序研究较多,但对程序性违法行为进行检察监督的原因、标准及方式研究较少。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做些分析。 民事审判程序性违法行为,是指审判主体违反审判程序规则、主要义务性程序规则而做出的审判行为,也即民诉法第200(本文来源于《检察日报》期刊2014-05-19)

张成武[7](2013)在《贯彻群众路线 完善民事审判方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审判作为叁大审判之一,与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当前,"当事人主义"在民事审判司法实践中的片面强调和过度推行,背离了司法为民的宗旨和群众路线的要求,是引发和加重涉诉信访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贯彻群众路线,完善审判方式方法,拓展司法职能,实行能动司法,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涉诉信访问题。具体采取以下举措:应强化"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理念;应处理好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举证"与"查证"两个关系;把握好诉前指导、庭前释明、判前沟通等叁个环节;加强坚持将调解贯穿诉讼始终、进一步完善司法为民措施、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重视强制措施运用等四个方面的工作。(本文来源于《理论学刊》期刊2013年09期)

张成武[8](2013)在《民事审判方式中群众路线缺失问题与对策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审判作为叁大审判之一,是最贴近群众生活的审判形式。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民事案件大量增多,在机构人员短期内难以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于全国范围内着手对民事审判方式进行改革,其突出特点是大量引进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当事人主义"得到进一步强化以来,涉诉信访也随之增多,并呈现持续攀升之势。笔者认(本文来源于《山东审判》期刊2013年04期)

吕秋实[9](2013)在《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世界上的法系众多,诸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伊斯兰法系等等,但适用国家最多的主要是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我国建国以来,在法律方面多借鉴于日本和德国,所以我国的立法和法律适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大陆法系的影响。本文主要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民事审判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即"职权主义"向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当事人主义"的变化过程及在该过程出中现的问题来阐述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状况。(本文来源于《东方企业文化》期刊2013年15期)

张爱云[10](2012)在《沟通与对话:民众诉求的理性回应——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演进回望与进路前瞻》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审判作为叁大审判之一,是最贴近群众生活、最能给社会带来公平正义感受的审判形式,作为司法改革的前沿,中国的司法改革也是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开始的。驻足回望,司法实务界经历了超职权主义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到当事人主义的"一步到庭"审判方式的转变,再到当下回归性调整的变迁,理论界也曾出现过"职权主义"与(本文来源于《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期刊2012-12-06)

民事审判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不断发展,伴随民事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民事审判方式也随之不断变革。总体上说,可以分为恢复和初步发展、初步改革和不断全面改革发展叁个阶段。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民事诉讼法学不断发展,伴随民事司法改革不断推进,民事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事审判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苗芃.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研究[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9

[2].林振通.民事审判方式与司法理念发展的叁个阶段[N].人民法院报.2018

[3].黄忠任.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新举措之繁简分流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7

[4].马婕妤.民事诉讼调解监督机制亟待完善[N].中国商报.2017

[5].张文勇.论中国传统直觉思维方式对宋代民事审判的影响[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5

[6].姚红.民事审判程序性违法行为检察监督方式[N].检察日报.2014

[7].张成武.贯彻群众路线完善民事审判方式[J].理论学刊.2013

[8].张成武.民事审判方式中群众路线缺失问题与对策思考[J].山东审判.2013

[9].吕秋实.论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J].东方企业文化.2013

[10].张爱云.沟通与对话:民众诉求的理性回应——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演进回望与进路前瞻[C].建设公平正义社会与刑事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全国法院第24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上册).2012

论文知识图

第二批入选重点研究基地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东省R县审理婚姻案件,举证责任...法院工作概述年检察院抗诉理由统计表巴县档案中110件坟产争讼案件的最终救济...案例中各方关系

标签:;  ;  ;  ;  ;  ;  ;  

民事审判方式论文_苗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