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动画片,抑郁,恒牙,幼儿,中美,能力。
社会行为论文文献综述
焦乐芹,吴成龙[1](2019)在《国产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熊出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国产动画片以其儿童化的画面、音乐和语言深受儿童喜爱,同时也成为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国产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同时也存在消极的方面。如何有效缓解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消极影响,需要政府、幼儿园与家庭各司其职、因势利导、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国产动画片在培养儿童认知能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教育(幼教)》期刊2019年12期)
唐明娜,王倩倩,余萍萍,朱宁,冯雪英[2](2019)在《烟台市3812名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及致龋社会行为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烟台市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及社会行为因素,为预防学生龋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代表烟台地域特征的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3所中学,按照初一、初二、初叁、初四(12~15岁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选取男女32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812份,1912名学生发生恒牙患龋,患龋率为50.16%,龋均为1.29±1.89;其中,女生患龋率为54.12%(1055/1949)高于男生患龋率为46.00%(857/186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学生(OR=1.42,95%CI=1.24~1.64)、每周两次以上食用甜点心和糖果(OR=1.30, 95%CI=1.04~1.62)、非独生子(OR=1.17, 95%CI=1.02~1.35)是学生患龋齿的危险因素,家住城区、每天坚持刷牙以及对于口腔知识的认知(吃糖可导致龋齿、口腔健康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是保护因素。结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恒牙患龋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更好的预防和减少龋齿。(本文来源于《现代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龚天辰,李栋宁[3](2019)在《基于审美投射的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亲社会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营造良好的游戏体验环境,利用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图景模式来认知当下的现实社会生活。方法将多人对抗数字游戏(DigitalGame),置于审美投射的心理机制下进行考察,探究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中,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原因及体验模式。结论心理定向、空白屏幕与审美知觉作为生成审美投射的叁个必要条件,已经得到艺术理论界的广泛认同。在叁个条件的引导与制约下,玩家与角色之间、玩家与玩家之间,分别凸显出替代强化心理和情绪共鸣的现象,因此,游戏体验者形成了共情与移情两种心理体验状态。在无功利的游戏诉求下,多人对抗数字游戏呈现出鲜明的网络亲社会行为现象。在此现象下,对现实社会中的亲社会行为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包装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李明霞,郑昊,刘正奎[4](2019)在《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农村青少年在初中阶段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及其动态变化,为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安徽省某农村学校七年级学生372名为被试,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问卷(Strengths and Difficulties Questionnaire,SDQ)亲社会行为分量表、流调抑郁量表简版(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 Depression Scale,CESD-10)先后3次(分别间隔12个月)进行调查,并建立交叉滞后模型。结果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r=0.39~0.45)和亲社会行为(r=0.43~0.46)在初中阶段发展较为稳定(P<0.01);青少年在初叁年级的抑郁症状高于初一及初二年级(P<0.05);初中阶段女生亲社会行为高于男生(F=7.94,P<0.01);青少年3年间的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均呈负相关(r=-0.23~-0.13,P值均<0.05);初一和初二年级的抑郁症状负向预测初二和初叁年级亲社会行为(β值分别为-0.10,-0.11,P值均<0.05);初二到初叁期间,农村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负向预测抑郁症状(β=-0.14,P<0.05)。结论初中叁年间,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初二到初叁间,亲社会行为负向预测抑郁症状。心理工作者应给予农村青少年的抑郁症状更多关注,可以通过提高助人、分享利他行为等亲社会行为的方式来降低抑郁水平。(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杨玉清[5](2019)在《幼儿语言能力与幼儿社会行为能力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幼儿社会行为能力发展的基础,幼儿社会行为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幼儿语言能力与幼儿社会行为能力二者之间的发展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本文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关策略。(本文来源于《考试周刊》期刊2019年93期)
王玉倩[6](2019)在《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逻辑趋同——评《中国人与美国人》》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人与美国人》是旅美华人学者许光先生的代表作品,首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作为第一部运用人类学方法总体比较中美文化的着作,一直在海内外被奉为研究中美文化认知与民族性格的经典之作。作为文化心理学派代表,许先生通过对大量文献、案例和亲身经历的剖析,对中国与美国的文化和社会特点进行了精准而详细的比较研究。从文学艺术、两性婚姻、教育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等方面,环环相扣地阐释了中国人与美国人本质上的文化心理区别,这是本书对中美文化心理研究的主要贡献之一。许先生努力尝试用一种客观的心态去记录、展示和解读自己对中美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描述美国文化现象时表现出了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广泛了解和深刻认知,语言流畅、内涵丰富;对中国文化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殷张昕,高彤彤,庄紫薇,钟晓宇,李季穗[7](2019)在《青春期双酚A暴露对雌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在行为发育关键时期青春期双酚A(bisphenol A,BPA)暴露对雌性小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影响,用旷场、高架十字迷宫、强迫游泳、叁室等行为模型检测BPA暴露后雌性小鼠社会行为和焦虑抑郁状态,Western Blot分析雌激素β受体(estrogen receptorβ,ERβ)、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和多巴胺1型受体(dopamine receptor 1,DR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BPA在不影响生殖发育的情况下,减少雌鼠在旷场的站立次数和中央区停留时间、在高架十字迷宫开放臂停留时间和中央区探头次数、社会玩耍时间,以及在叁室模型中嗅探陌生鼠与空圆筒时间比,但明显延长强迫游泳时静止不动时间;Western Blot分析显示,BPA暴露下调纹状体ERβ但上调DAT和DR1表达水平.以上结果提示,青春期BPA暴露加重青年雌鼠的焦虑抑郁状态,抑制其社会玩耍和社会交往能力,纹状体ERβ下调和DA递质系统的改变参与其中.(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梦娜,李堃,陈穗清[8](2019)在《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影响,我国出现了"独生""准二孩""二孩"叁种不同的家庭结构。为探索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本研究以6岁幼儿作为被试,运用艾森伯格亲社会道德两难情境范式,分别考察来自"独生""准二孩""二孩"家庭的幼儿在助人、合作、分享等亲社会行为上的意向表现,结果发现6岁幼儿的亲社会道德推理水平处于他人需求取向阶段,亲社会行为意向整体较高,其中助人意向最突出,其次是合作与分享;6岁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不存在性别差异;来自"独生"和"准二孩"家庭的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高于"二孩"家庭的长子女,可见家庭结构的变化会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意向。政府应为"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启动全方位的家庭服务支持策略;幼儿园应大力开展亲职教育和同胞教育;家长应重视幼儿的家庭角色地位,把握"准二孩"家庭结构过渡阶段的教育契机,提高长子女照料二孩的参与度,发挥幼儿同胞竞争意识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学前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李雪敏,周江,许磊[9](2019)在《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阶段,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研究,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提出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对完善幼儿体育理论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张芳君[10](2019)在《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动画片以其生动鲜艳的画面、夸张的表现形式以及丰富的动画情节深受幼儿喜爱。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极具特色,幼儿可以通过动画片中的情节开展、角色情绪变化和画面声音的变化发展想象力,增强学习能力,同时通过看动画片感受到愉悦的情绪。然而,动画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具体怎么样?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一、概念界定1.动画片动画片又称之为"卡通"(Cartoon),即活动漫画。它是以图画表现人物形象、戏剧情节和作者构思的影片,采用逐格摄影的方法将一系列相互之间只有细微变化而动作连续的画面(本文来源于《甘肃教育》期刊2019年20期)
社会行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了解烟台市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及社会行为因素,为预防学生龋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等容量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代表烟台地域特征的5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抽取3所中学,按照初一、初二、初叁、初四(12~15岁年龄组)每个年龄组各选取男女32人,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3812份,1912名学生发生恒牙患龋,患龋率为50.16%,龋均为1.29±1.89;其中,女生患龋率为54.12%(1055/1949)高于男生患龋率为46.00%(857/1863)。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学生(OR=1.42,95%CI=1.24~1.64)、每周两次以上食用甜点心和糖果(OR=1.30, 95%CI=1.04~1.62)、非独生子(OR=1.17, 95%CI=1.02~1.35)是学生患龋齿的危险因素,家住城区、每天坚持刷牙以及对于口腔知识的认知(吃糖可导致龋齿、口腔健康可能会影响全身健康)是保护因素。结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是恒牙患龋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口腔保健知识水平,更好的预防和减少龋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行为论文参考文献
[1].焦乐芹,吴成龙.国产动画片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熊出没》为例[J].河南教育(幼教).2019
[2].唐明娜,王倩倩,余萍萍,朱宁,冯雪英.烟台市3812名12~15岁学生恒牙患龋情况及致龋社会行为因素分析[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9
[3].龚天辰,李栋宁.基于审美投射的多人对抗数字游戏亲社会行为研究[J].包装工程.2019
[4].李明霞,郑昊,刘正奎.农村青少年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9
[5].杨玉清.幼儿语言能力与幼儿社会行为能力探究[J].考试周刊.2019
[6].王玉倩.文化心理与社会行为的逻辑趋同——评《中国人与美国人》[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19
[7].殷张昕,高彤彤,庄紫薇,钟晓宇,李季穗.青春期双酚A暴露对雌鼠情绪和社会行为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李梦娜,李堃,陈穗清.不同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意向的影响[J].学前教育研究.2019
[9].李雪敏,周江,许磊.体育游戏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策略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10].张芳君.动画片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甘肃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