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丽丽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炮台第二中心小学116308
【摘要】美术在这个时代来说都是一种象征,一种艺术的象征,对美术,更多的人保持的是敬重感,而学习美术也相当于是对艺术的追求,对艺术有了更好的追求,也能够有效提升自己在生活中的情趣,而现在小学生很多都开始学习美术,小学都开始注重学生们对美术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我国的教育委员会也更注重对美术的重视,对美术的教育也有基本的需求,也注重培养学生们的美术感觉,我国的教育机构也讲究美术的教学与生活结合在一起,美术灵感取于生活再回报于生活,美术的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有更多的美术掌握能力,教师必须从美术生活教育方面出发,对学生的美术能力进行教育,这样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对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以供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生活化视界;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4-187-01
美术在生活中是一个不可缺失的学科美术,这个学科是一种特殊的学科,这个学科可以唤醒人们的艺术感觉,这个学科同时能为人生添加几分乐趣,这个学科也能帮助人们扩展自己的事业,所以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美术这个学科都是在教育的时候不可缺失的一个学科,同时美术在我国历史上也有悠久的历史,放眼全世界,美术也有悠久的历史,这些历史都值得我们去探究,在社会生活的时候,美术也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是因为我国对于美术的重视,因此在美术的教育上,也提高了诸多的重视,因为美术来源于生活的这么一个特征,所以说美术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也强调着通过生活的例子进行教学,更能让学生融会贯通。
一、追寻生活之美
生活中有许多美术的例子,很多人对艺术都有追求,我国也是从未止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跟生活挂钩的,教育也相当与是生活教育中的很多内容在生活中都可以得到运用,而生活中的许多经验也可以在教育中得到运用,同时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这种方式也同样适用,教育也可以用于生活中的美丽探索,美术教育跟平常教育一样,都跟生活挂钩,只有掌握了生活,才能更好的学习到美术的精髓,在进行美术教育的同时,我国采用的方式就是用美术教材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模仿,从教材中模仿到美术作品的精髓,然后再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上面,同时运用模仿也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也可以创新出更多自己适合的绘画方式,逐渐摸索出自己绘画的风格,同时经常揣摩一些名家的想法,能够让学生们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思想去创新,而不仅仅拘泥于生搬硬套。
二、在生活中创造美
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创设各种教学活动,让他们“玩中学,学中玩”,为学生缔造一个与其生活、情感、需要息息相关的美术空间,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随着“教学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学校不断深入与发展,为了全方位展示学生多方面才能,我们为学生开辟了一片广阔的美术、想象展示的空间,让学生热爱生活并创新生活。
1.校园美术展览:集美术日记、科幻画、卵石画、儿童画、泥塑、书法、剪纸于一体。一幅幅优秀的美术作品,犹如一篇篇无字的佳作。
2.美术现场表演:学生剪的生肖、蝴蝶、花卉顷刻间展现于指尖,一个个“艺术大师”涂红抹绿、挥洒丹青,大有一副气吞山河之势。
3.“我的封面我做主”美术作业本封面设计活动:旨在让学生能把每一次作业都当作自己的艺术作品,认真创作,细心收藏,珍藏小学生活的美好回忆,借此激发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美的进取心。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节美术课,首先让学生了解全册教材的学习内容,简要记录需准备的学具和材料,然后进行“我的封面我做主”美术作业本封面设计活动。课堂上,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出完整、美观的封面作品,从而提高了学生对美的认识,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4.学校操场上的“彩虹墙”(相当于宣传窗)是手抄报设计展示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这些手抄报集书写、绘画、设计、构图于一体,充分展示了每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四好少年”的内涵;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结语
总之,在美术课中开展生活化教学,实施开“源”建“库”、“活化”情境、心灵留言、跨界融合、活动常新的教学策略,能引导学生去寻找生活的源头活水,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苏玉妹.新课程理念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探微[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2(1):28-28.
[2]黄建芬.为了想象的课堂——探微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动能培养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30).
[3]沈会成.顺应儿童天性探索高效课堂——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3(6).
[4]宗艳.让美术课堂活色生香——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点”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2(36):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