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轮特性描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转轮,水轮机,水泵,特性,串列,传质,倾角。
转轮特性描述论文文献综述
郝红,宋忻怡,张译丹,张海龙[1](2019)在《多因素影响下的转轮热湿及VOC耦合吸附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转轮的热湿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耦合吸附净化的效果,以期实现同时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和除湿.方法建立热湿及VOC耦合吸附数学模型,利用VB编制程序,对转轮热湿及VOC耦合吸附特性及各因素影响规律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水分脱附的效果随着被吸附空气进口湿度的增大而提升,但是被吸附空气进口湿度的变化对于甲苯的吸附净化和脱附没有影响;被吸附空气进口处的温度越高,对水分和VOC的吸附和再生越有不利影响;在不同的被吸附空气的甲苯质量浓度条件下,甲苯自身的吸附和脱附效果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再生空气进口处的湿度有一定程度增大时,水分的脱附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空气的除湿.但同样情况下的再生空气,对甲苯的吸附和脱附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此外,如果增加再生空气进口处的温度值,对于空气中水分和VOC的吸附和脱附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除湿转轮可以降低室内空气湿度,同时对VOC也有很好的净化能力.转轮热湿及VOC的耦合吸附可以提高室内的空气品质.(本文来源于《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宫奎,祝宝山,胡赞熬,张飞[2](2019)在《负倾角水泵水轮机转轮水轮机工况压力脉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系统地研究负倾角转轮机组在额定出力工况及50%出力工况下机组不同位置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负倾角转轮为基础,通过叁维建模软件UX建立全流道计算域,然后采用ANSYS ICEM和TURBOGrid划分全流道结构网格;并采用ANSYS CFX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压力监测点压力脉动信号。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机组压力脉动主频均为叶片倍频;负倾角转轮机组压力脉动振幅沿负z方向明显升高;机组压力脉动振幅随流动方向先升高后降低,在无叶区位置达到最大值。(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郭倩倩,任想河,夏清华[3](2019)在《基于热缩冷胀特性的“阳光转轮”》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物体热缩冷胀特性演示仪器的设计与制作方法。利用了橡胶在局部受热收缩的特性,在对称布满橡皮筋的转轮上受热收缩使重心偏移驱动转轮转动。仪器设计巧妙,价格低廉,易于操作,现象明显的优点,还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0期)
宁楠,赖喜德,李萍[4](2019)在《水泵水轮机转轮加装短叶片前后的流动特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对比高水头水泵水轮机的转轮加装短叶片前后的能量特性及流动特性,基于SST湍流模型,选取4个具有代表性的水泵及水轮机工况,对有/无短叶片的水泵水轮机进行全流道叁维定常计算。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以水泵运行时加装短叶片可抑制脱流与漩涡等二次流现象,降低单个叶片承受的水力载荷,提高转轮进出口、导叶区及蜗壳静压,使泵获得更高的扬程。水轮机运行时添加短叶片可减小转轮出口环量,改善在尾水管内形成的复杂漩涡流,提高其水力效率。相同边界条件下,长短叶片转轮改善了转轮区的流动条件,从而提升了机组的能量特性及水力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水电能源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磊[5](2019)在《不同运行参数下转轮除湿过程动态特性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除湿转轮,建立了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计算,讨论了不同运行参数下转轮的动态特性,指明了加快转轮达到稳定状态的途经。结果表明,降低转速,增大处理空气流速和降低再生温度可以减少转轮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但同时会影响出口的温湿度。处理空气的温度和含湿量会影响出口的参数,对转轮达到稳定状态的循环次数几乎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9期)
任岩,毕亚雄,吴启仁[6](2019)在《基于PIV技术的混流式水泵水轮机转轮内流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流式水泵水轮机的稳定性对机组并网的安全性具有关键影响,转轮内的流态特性是分析水泵水轮机稳定性的重要因素。首先,建立流动可视化PIV实验模型;利用相关法,根据采集的粒子图像的分辨率,确定相关域和搜索域;在实验用的模型水泵水轮机的特性曲线上选取12个典型工况点,分析其参数;利用PIV方法,得到各工况下转轮中的流态;最后,分析转轮叶片进口冲角和导叶开度对转轮内流态的影响,进一步明确了混流式水泵水轮机内部流态与运行工况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9-08-10)
季言广,康灿,张永超[7](2019)在《基于时间解析PIV的串列水力转轮尾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串列水力转轮组合的下游转轮对上游转轮尾流的影响,采用时间解析PIV系统对2个垂直轴Bach水力转轮之间的流动进行测量。在不同来流速度条件下,研究下游转轮的安放角对上游水力转轮尾流的影响,对比分析受到水力转轮边界影响的尾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来流速度增大时,速度恢复区向上游转轮延伸,当下游转轮安放角小于108°时,该区域的速度随安放角增大而减小;当下游转轮安放角大于108°时,速度变化趋势相反。尾流中的旋涡涡心位置随安放角不同上下偏移,在部分安放角下,旋涡被拉伸变得扁平,流线也因此呈现出与无下游转轮时不同的非水平偏转状态;高能涡量区域在部分安放角和来流速度增大时,逐渐向下游和尾流中心发展,流场中离散的小尺度涡不断增加;尾流中的大尺度涡结构包含于前3阶的POD模态中,而高阶POD模态主要表征小尺度的流动结构。(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19年03期)
余卓雷[8](2019)在《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环境空气作为工质,水为制冷剂的转轮除湿空调系统,因其具有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等优势而逐渐受到人们关注。作为转轮除湿空调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除湿转轮的性能直接影响了系统的除湿量和制冷量,而除湿转轮性能主要取决于吸附剂材料、转轮基体结构、处理空气进口参数和再生空气进口参数。因此,研究运行参数和结构参数对除湿转轮性能的影响有利于优化除湿转轮的设计和提高转轮除湿空调系统的运行水平。通过搭建除湿转轮实验平台,实验研究了处理空气进口温度19~34℃、处理空气进口含湿量8~18g/kg、处理空气进口风速2.5~4.7m/s和再生空气进口温度60~120℃四个主要运行参数对除湿转轮处理空气出口含湿量和出口温度的影响,并采用除湿量,除湿率,显热变化量,显热能效比和除湿能效比五个指标评价了除湿转轮的性能。基于湿分以液体和蒸汽形式存在于孔隙空间中的非饱和多孔介质理论,建立了除湿转轮单个波纹状通道的叁维非稳态传热传质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处理空气进口温度、处理空气进口含湿量、处理空气进口风速、再生空气进口温度、基体转速、再生角度以及空气流向七个参数对单个波纹状通道传热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胶除湿转轮的最佳转速为12r/h;转轮基体再生角度越大,吸附剂被再生越彻底,处理空气出口含湿量越小,而处理空气出口温度随之增大;除湿转轮的相反流向除湿能力明显优于平行流向除湿能力,而相反流向的处理空气出口温度高于平行流向的处理空气出口温度。基于波纹状通道模拟结果分析,波纹状通道从再生区刚进入除湿区时,波纹状通道的处理空气出口含湿量不降反增,同时处理空气出口温度受基体热影响明显,因而对再生角分别为90°、135°和180°的除湿转轮设置预冷区进行优化。最佳预冷区角度按照最大除湿优化率指标选取,结果表明:再生角90°的除湿转轮的最佳预冷区角度为30°,与无预冷区的除湿转轮相比,除湿量增加了6.0%,显热变化量减小了29.3%,再生空气加热量减小了 26.8%;再生角135°的除湿转轮的最佳预冷区角度为21°,与无预冷区的除湿转轮相比,除湿量增加了 4.9%,显热变化量减小了26.1%,再生空气加热量减小了 14.3%;再生角180°的除湿转轮预冷区角度为18°,与无预冷区的除湿转轮相比,除湿量增加了 1.4%,显热变化量减小了20.4%,再生空气加热量减小了9.9%。(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何玲艳[9](2018)在《水泵水轮机转轮动力特性研究与共振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水头的水泵水轮机来说,转轮在真实的流道中,与固体边界的间隙很小,这些刚性壁面边界条件会改变周围流体的附加质量。如何准确预测转轮固有频率和振型等模态特性以及水力激励力引起的动应力及振动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刚性壁面及间隙流体对水泵水轮机转轮动力特性的影响。首先,以简单转子叶片模型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基于声固耦合的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方法以及传统的单向流固耦合和双向流固耦合瞬态分析方法等动态响应分析常用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单向流固耦合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声固耦合和多场耦合的优点,从而克服了双向耦合计算需耗费大量资源和时间的缺点,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单向流固耦合计算只考虑水压力脉动对结构的激励,而未考虑水体附加质量效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该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可用于复杂水力机械动态响应及共振特性研究。其次,通过建立包含密封及间隙的流道水体域模型,采用声固耦合方法研究了真实工作流道中的模型水泵水轮机转轮的模态特性。对转轮的振型特点进行分析,并与实验结果比较,讨论了刚性壁面对转轮不同模态振型的固有频率及频率下降率的影响。通过建立含不同间隙尺寸的计算域模型,分析了间隙流体对模态特性的影响,以及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对水体附加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转轮共振模态的水体附加质量最大;不考虑间隙流体时,其附加质量系数为考虑间隙时的20%~30%;间隙尺寸越小,水体的附加质量系数越大。深入分析了轴向和径向间隙对不同模态的影响,发现轴向间隙对同相位(IP)振型影响更大,对反相位(CP)振型及上冠占优(CD)振型相对影响较小;而径向间隙对CP和CD振型影响相比于IP振型更大。此外,基于改进的单向流固耦合方法,充分考虑了水体附加质量的影响,分析了模型转轮在真实工作状态下的动应力特性。为了准确获取水力激励力特性,建立了包含间隙的叁维全流道模型,进行了水泵水轮机空载启动过程中五个工况的非定常CFD计算分析,为转轮动应力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压力载荷边界条件。并通过对不同计算域模型进行瞬态结构场分析,研究了附加质量对转轮动应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动应力时间历程曲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下环处测点的动应力幅值比上冠处测点大,动应力幅值最大的工况,下环测点半峰峰值达51.9 MPa。研究证实,水体附加质量不仅显着影响动应力幅值,还会改变结构动态响应的频率。最后,本文预测了模型水泵水轮机在启动过程中的共振现象,得到了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的共振曲线。分析了间隙流体、附加质量和阻尼对转轮共振特性的影响,深入研究了产生共振的原因。结果表明,该模型机组在91.3%额定转速附近,转轮的(2+4)ND模态被激励出来从而引发了共振。本文中的数值方法对于共振曲线的预测相当可靠,对比实测结果,共振点的转速和幅值预测精度都在3%以内。附加质量和阻尼对共振点影响较大,而对非共振点影响不大。共振曲线的预测,相比于只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来判断结构是否发生共振,具有更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本文提出了一套系统的、精度高的动力特性分析方法,可用于转轮设计阶段的安全校核。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水泵水轮机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任岩[10](2018)在《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抽水蓄能机组转轮内流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抽水蓄能机组工况转换频繁,多运行在零流量工况附近,其内部流态特性严重影响系统稳定性,围绕这一问题,对抽水蓄能机组在零流量工况附近转轮内流态进行研究。抽水蓄能机组采用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利用PIV相关法,对其水轮机工况"零"流量附近进行流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水轮机工况零流量附近,可逆式水泵水轮机转轮叶片流道中向内流动状态与向外流动状态、旋涡的产生与消失交替出现,其在此工况运行时的不稳定即由上述原因所造成。(本文来源于《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11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10-19)
转轮特性描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系统地研究负倾角转轮机组在额定出力工况及50%出力工况下机组不同位置的压力脉动特性,以某抽水蓄能电站负倾角转轮为基础,通过叁维建模软件UX建立全流道计算域,然后采用ANSYS ICEM和TURBOGrid划分全流道结构网格;并采用ANSYS CFX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各压力监测点压力脉动信号。计算结果表明,在两种工况下,机组压力脉动主频均为叶片倍频;负倾角转轮机组压力脉动振幅沿负z方向明显升高;机组压力脉动振幅随流动方向先升高后降低,在无叶区位置达到最大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轮特性描述论文参考文献
[1].郝红,宋忻怡,张译丹,张海龙.多因素影响下的转轮热湿及VOC耦合吸附特性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宫奎,祝宝山,胡赞熬,张飞.负倾角水泵水轮机转轮水轮机工况压力脉动特性研究[J].水电能源科学.2019
[3].郭倩倩,任想河,夏清华.基于热缩冷胀特性的“阳光转轮”[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4].宁楠,赖喜德,李萍.水泵水轮机转轮加装短叶片前后的流动特性对比[J].水电能源科学.2019
[5].李磊.不同运行参数下转轮除湿过程动态特性模拟[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6].任岩,毕亚雄,吴启仁.基于PIV技术的混流式水泵水轮机转轮内流态特性研究[C].2019年全国工业流体力学会议论文集.2019
[7].季言广,康灿,张永超.基于时间解析PIV的串列水力转轮尾流特性研究[J].实验流体力学.2019
[8].余卓雷.除湿转轮的传热传质特性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9].何玲艳.水泵水轮机转轮动力特性研究与共振预测[D].中国农业大学.2018
[10].任岩.多能互补发电系统中抽水蓄能机组转轮内流态特性研究[C].水力机械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11届全国水力机械及其系统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