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发电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永磁,发电机,转矩,逆变器,电网,功率,定子。
同步发电机论文文献综述
郑守海,张微[1](2019)在《无刷同步主发电机负载整流桥单桥臂短路故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无刷同步主发电机负载整流桥单桥臂短路故障发生的机理,即故障发生后,存在励磁自激励的正反馈现象,最终烧损主发电机定子绕组。通过ANSYS电磁分析软件对故障进行了仿真,并通过试验进行了故障再现,证明了该分析结论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9年35期)
闫其乐[2](2019)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逆变器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引言: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因能缓解一次能源供给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渐变得广泛起来。如今电力系统不断的渗透进分布式电源,使得电网质量受到不小的影响,即造成了并网成本攀升的不良现象又降低了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性。并网逆变器控制灵活,相应速度也较快,因此成为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同时也因缺(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9年23期)
柯梦卿,邓秋玲,张群,向全所,龙夏[3](2019)在《削弱轴向磁场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齿槽转矩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齿槽转矩是电机转矩脉动的主要来源,严重时会使电机产生振动和噪声,出现转速波动,使电机不能平稳运行,影响电机的性能.为了减弱轴向磁场永磁风力发电机的齿槽转矩,在提议的10 kW双转子单定子轴向磁场风力发电机电磁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叁维有限元法从定子半磁性槽楔、斜极和两转子盘相对偏移对电机齿槽转矩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电机进行优化设计和仿真,仿真结果证明,通过增加磁性槽楔并在槽楔中间开槽,转子磁钢斜极和偏移两转子盘相对位置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弱轴向磁场永磁电机的齿槽转矩.(本文来源于《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李圣清,张东辉,罗朝旭,陈文[4](2019)在《虚拟同步发电机与同步发电机动态特性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虚拟同步发电机(VSG)与同步发电机并联混合供电配合困难问题,需明确VSG与同步发电机动态性能上的差异。首先介绍了VSG控制原理,并建立数学模型,同时在数学推导的基础上,从惯量功率和频率动态响应两方面对逆变器与同步发电机动态性能进行分析。针对动态特性的不同,根据频率响应时间及功率震荡程度重新整定VSG控制参数,以减少两者动态特性差异。最后通过仿真分析指出,VSG在不同运行工况下所需要的转动惯量不同,通过调整控制参数使VSG控制的逆变器动态特性更加接近同步发电机的,甚至优于同步发电机的。(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黄娜,段志强,米兴社,俞文斌,杨杰[5](2019)在《大功率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电磁与温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海上风电正在成为风力发电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随着装机容量的逐渐增加,大功率永磁风力发电机正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而目前对风力发电机的研究多集中在3MW以下的中等功率的样机,针对大功率的永磁风力发电机尚缺少相应的设计经验和参考。本文以7.6MW的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大功率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电磁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空载电磁特性、有无斜槽时的转矩波动与谐波分析、负载转矩波动等。同时对大功率的永磁风力发电机设计了冷却方案,基于3D有限元法对该电机的温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加工了两台7.6MW样机,通过两台样机的对拖实验,验证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11期)
张志艳,张皓宇,岳廷树,秦鹏,王爱芳[6](2019)在《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失磁故障程度诊断》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永磁发电机永磁体正常和失磁故障运行状态,提出了利用模糊处理和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正常和失磁故障程度进行判断。该方法以永磁发电机铁心损耗、定子涡流损耗、附加损耗、磁滞损耗、永磁体涡流损耗和绞线铜耗等6种损耗为研究对象,利用模糊处理将永磁发电机永磁体运行状态归为正常、轻微失磁、中等失磁和严重失磁等4种,运用神经网络对永磁发电机永磁体的运行状态进行了诊断,其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诊断结果与仿真设定的永磁体运行状态相一致,说明了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对永磁发电机失磁故障程度进行准确的判断。(本文来源于《微电机》期刊2019年11期)
曾航航,苏宏升[7](2019)在《基于改进下垂理论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能、太阳能等分布式能源发电技术的迅猛发展,如何保证分布式能源安全友好地接入电网受到广泛关注.传统的下垂控制可以模拟同步发电机(SG)的静态特性,但不具备同步发电机的转子惯性和阻尼特征,导致系统的抗扰动能力较差.虚拟同步发电机(VSG)控制通过引入SG的特性算法,使其更好模拟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从而改善系统稳定性.本文搭建了下垂控制和VSG控制的仿真模型,通过对比两种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表明VSG控制较下垂控制更适用于分布式能源并网.(本文来源于《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朱爱华,赵涛,徐宏健,季宁一[8](2019)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T型叁电平并网逆变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电网作为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微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大多需要通过逆变器实现并网,然而传统的控制算法只考虑响应速度和响应精度,并没有考虑类似同步发电机的惯性特征,因而会对电网带来较大冲击。为增加基于逆变器接口的新能源对保持电力系统稳定所需的惯性,本文借鉴同步发电机的转子运动方程、调频特性及无功调节特性,提出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T型叁电平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宫海龙,苗立杰,杨明,魏玉国,孙铎[9](2019)在《双定子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仿真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适于低速大转矩的场合,在风力发电领域具有较强的应用潜力。针对一台36槽30极的双定子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采用有限元法对其空载气隙磁密、空载反电动势以及负载输出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对样机的气隙磁密、空载和负载的输出性能进行了试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最大气隙磁密的仿真值与测量值均较为接近,空载反电动势、负载输出电压的仿真波形与实测波形同样较为接近;在同一电阻负载下,发电机输出功率的计算误差为1.73%,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大电机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陈佳瑜,李征,张骞,蔡旭,熊坤[10](2019)在《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阻抗边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方法的分布式发电系统接入配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提出一种虚拟同步控制变换器的并网运行阻抗边界确定方法,导出同时满足并网变换器的功率控制性能、稳定极限、系统负载允许变化范围和小信号稳定性的阻抗边界条件。给出了虚拟阻抗的配置方法,可使系统获得良好的动态控制性能与稳定性。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系统阻抗边界和虚拟阻抗配置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部分实物装置实验案例结果。(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期刊2019年21期)
同步发电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引言: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分布式能源因能缓解一次能源供给紧张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因此对其的研究与应用也逐渐变得广泛起来。如今电力系统不断的渗透进分布式电源,使得电网质量受到不小的影响,即造成了并网成本攀升的不良现象又降低了电网安全运行的稳定性。并网逆变器控制灵活,相应速度也较快,因此成为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同时也因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发电机论文参考文献
[1].郑守海,张微.无刷同步主发电机负载整流桥单桥臂短路故障分析[J].机电信息.2019
[2].闫其乐.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微网逆变器控制策略[J].电子世界.2019
[3].柯梦卿,邓秋玲,张群,向全所,龙夏.削弱轴向磁场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齿槽转矩方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李圣清,张东辉,罗朝旭,陈文.虚拟同步发电机与同步发电机动态特性的比较分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9
[5].黄娜,段志强,米兴社,俞文斌,杨杰.大功率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电磁与温度特性分析[J].微电机.2019
[6].张志艳,张皓宇,岳廷树,秦鹏,王爱芳.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发电机失磁故障程度诊断[J].微电机.2019
[7].曾航航,苏宏升.基于改进下垂理论的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J].叁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朱爱华,赵涛,徐宏健,季宁一.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T型叁电平并网逆变器研究[J].电气技术.2019
[9].宫海龙,苗立杰,杨明,魏玉国,孙铎.双定子盘式永磁同步发电机仿真及试验研究[J].大电机技术.2019
[10].陈佳瑜,李征,张骞,蔡旭,熊坤.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阻抗边界分析[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