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群稳定性论文-张一民

桩群稳定性论文-张一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桩群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微型桩,MIDAS,GTS数值模拟,微型桩监测,滑坡变形监测

桩群稳定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民[1](2015)在《微型桩群加固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及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型桩是一种较小直径的钻孔灌注桩,直径一般在10-30cm,长径比一般大于30。桩体由压力灌注的水泥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与加筋材料组成。根据不同的用途,用于微型桩的加筋材料可以是钢筋、钢管或其他型钢。微型桩具有经济、环保、快速的优势,在滑坡治理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微型桩的理论研究与其广泛应用有着明显差距。本文以榆古线K63滑坡治理工程为依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得出结论如下:(1)利用剩余推力法对K63滑坡的四个典型滑面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主滑动面,用MIDAS/GTS对K63滑坡的四个典型滑面进行数值模拟的稳定性分析确定主滑动面;(2)对治理后的滑坡的主滑动面进行稳定性分析,拟采用MIDAS/GTS软件,分别分析在自然、暴雨、地震、暴雨+地震等不同工况下的滑坡稳定性;以数值模拟的自然条件为例对微型桩进行弯矩、轴力、位移的分析;(3)采用非对称静力荷载模拟行车情况,采用25-25KN,25-160KN的两种工况分析治理后滑坡主滑动面稳定性和靠河侧微型桩的位移、弯矩、剪力、轴力等变化情况;(4)在滑坡治理工程过程及完毕后,进行了长达一年的滑坡稳定性监测,监测数据是滑坡治理工程中的微型桩的位移、应力、桩前、桩后土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和滑坡体治理前、后的变形情况,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研究微型桩在治理滑坡中起到的作用,进一步地研究桩间土应力分担比和微型桩的应力分担比;(5)得出以下结论:1)微型桩具有较多施工优势和较强抗滑能力;2)路基边坡经微型桩加固后稳定性大大提高,可以在不利工况组合下依然保持稳定;3)联系梁使得微型桩群水平位移近似,说明微型桩群整体抗滑效果良好;4)微型桩使得周围土体成为抗滑体一部分;5)非对称的交通荷载加剧路基边坡的偏移;6)通过对桩间土土压力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山侧的土压力分担比约为0.8:1.3:1,靠河侧的土压力分担比约为2:3:1;7)微型桩之间滑坡推力分担比约为7.12:1.75:1;8)微型桩不适于治理大型滑坡。(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5-07-01)

孙书伟,陈冲,丁辉,刘英[2](2014)在《微型桩群加固土坡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微型桩是一种边坡快速加固技术,多大面积成群布置。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研究了微型桩群加固边坡安全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对微型桩群加固均质土坡和含软弱夹层土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桩群加固均质土坡的破坏模式与其布设位置关系密切,采用传统非耦合方法假定滑动面位置不变进行微型桩群的工程设计值得商榷;对于均质土坡,微型桩群锚固深度较小时,桩身变形以刚性旋转为主,随着锚固深度的增加,微型桩群的变形由刚性倾斜转化为柔性弯曲变形,对于含软弱夹层边坡,微型桩群的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微型桩群最优锚固长度约为滑面以上自由段长度的1.5~2.0倍。削剪作用能够改善微型桩群受力并降低成本;对于均质土坡,当削剪长度小于自由段长度1/4时,不会降低加固边坡的安全系数,对于含软弱夹层边坡,最大削剪长度约为自由段长度的1/2;实际工程中对于可削剪的微型桩部分,无需设计加筋体,仅将钻孔回填压实即可,能够在确保加固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4年12期)

张达政[3](2011)在《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桩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边坡稳定性分析是土力学的叁大经典问题之一,也是岩土工程中的重要课题。我国西北地区黄土地层全、类型多、分布广、厚度大,在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和铁路建设时,面临着大量高边坡问题,如何保证黄土高边坡的稳定性,公路和铁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之一。同时处于高边坡上的桥梁墩台桩基,其受力较为复杂。桩基除了承受桩顶传来的上部竖向和水平荷载外,桩侧还要承受坡体的推力作用,兼有主动桩和被动桩的特性。本文以宁夏固原地区的新建铁路工程为背景,以黄土地区典型的路堑高边坡、高边坡上的桥梁桥台和桥墩为对象,通过基于材料非线性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系统研究了高边坡的稳定性、桥台—桩基—边坡体系和桥墩承台—桩基—边坡体系最不利荷载下的稳定性和力学行为。通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多级黄土路堑高边坡的稳定研究,得出不同的湿陷程度对边坡稳定承载力存在较大影响,因此影响黄土高边坡稳定性的关键是黄土湿陷引起的强度折减。同时多级黄土路堑边坡破坏首先从底层坡脚开始,坡脚应力集中导致土的剪切强度首先达到峰值而破坏,从而导致坡肩开裂并将其不能承担的剪应力向临近点传递,使其强度降低;随着剪应力的依次传递,最后整个滑移面的强度均降低后,滑移面开始整体滑塌而破坏。通过对黄土高边坡上桥台—桩基—边坡体系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分析得出,在正常使用的最不利荷载工况下,桥台—桩基—边坡体系失稳的主要原因是桩底土体的破坏;边坡-桥台-桩基体系在加载至最大承载力的过程中,边坡土体没有出现明显的滑移面,说明只要桥台偏离边坡一定距离,可保证边坡的稳定性。当桩侧土体具有明显分层性质时,桩基应力在土层分界部位较大,容易出现了塑性屈服区域,反映出高边坡上桥台承受较大桩后土推力的受力特点。通过对黄土高边坡上桥墩承台—桩基—边坡体系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的分析得出,正常使用的最不利荷载情况下边坡-承台-桩基体系失稳的主要原因是桩侧黄土破坏,桩身和土体滑移分离,桩基失去竖向承载能力。对于桩侧土体全部为黄土的桥墩桩基,在最不利荷载下桩基应力在桩顶部位较大,且最先开裂,建议应加强桩顶和承台连接部位的配筋和构造设计。同时,桩基应力和位移结果表明,沿纵向和横向不同部位桩基的受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反映出较强的群桩受力的非同步效应和桩后土体的土推力作用。(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6-01)

李启华[4](2009)在《应用ANSYS模拟嵌岩桩桩群稳定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嵌岩桩群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8.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埋藏斜坡上嵌岩桩的桩群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从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可比性可知,采用数值模拟进行群桩研究是可行、可靠的。(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09年25期)

钟桂标[5](2006)在《埋藏斜坡上嵌岩桩的桩群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概述了嵌岩灌注桩的理论分析方法,并简述了影响竖向受荷嵌岩桩承载性状的几个因素。接着以攀钢叁号高炉的嵌岩桩群为研究对象,借助ANSYS8.0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了埋藏斜坡上嵌岩桩的桩群稳定性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通过数值计算得出:在群桩荷载作用下,桩下均产生半球形垂向应力包,垂向应力包基本都是轴对称的,不受桩所在的持力层表面起伏状况的影响,球的半径与桩径基本相当或小于桩半径。不同桩下的垂向应力包彼此孤立、互不融合,但其随嵌岩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桩下均形成环状剪应力集中区,集中区主要分布在桩脚下方,多是轴对称的。由于桩均嵌入岩层一定的深度,剪应力集中区的形态受桩所在的持力层表面形态的影响不大,但受嵌岩深度的影响比较显着,随嵌岩深度的增加,集中区逐渐淡化。剪应力集中区彼此孤立、互不影响,融合迹象不明显;群桩荷载引起的岩层垂向变形可区分为总体层状变形和单桩控制的局部球状变形,总体变形的成层性显着,各位移层基本呈水平状态,从上向下各位移层的位移值逐渐减小。局部变形呈半球形(不受持力层表面形态影响)分布于桩下。土层和桩身的垂向变形呈层状分布,呈现与岩层顶面连线平行的倾斜状态,从上向下各位移层逐渐减小;侧向变形主要表现为群桩荷载共同引起的整体性层状变形,而桩下局部变形十分微弱,这表明桩荷载在桩下及其附近所引起的主要是垂向变形,引起岩体侧向滑移破坏的可能性很小。总体来说,当桩嵌入岩层一定深度时,岩层表面坡形不会影响桩群的稳定性。最后将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群桩效应下基桩的承载力与沉降量都与单桩有较大差别,各种单桩资料对于群桩效应下群桩的设计只能起到参考作用;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端阻力逐渐减小,要充分发挥桩端阻力的作用,就必须合理选择嵌岩深度的大小;采用大型通用软件ANSYS对埋藏斜坡上嵌岩桩的桩群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是可行且可靠的。本论文的研究对促进嵌岩桩理论研究和指导工程实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06-04-01)

桩群稳定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微型桩是一种边坡快速加固技术,多大面积成群布置。基于强度折减技术研究了微型桩群加固边坡安全系数的数值计算方法,并对微型桩群加固均质土坡和含软弱夹层土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微型桩群加固均质土坡的破坏模式与其布设位置关系密切,采用传统非耦合方法假定滑动面位置不变进行微型桩群的工程设计值得商榷;对于均质土坡,微型桩群锚固深度较小时,桩身变形以刚性旋转为主,随着锚固深度的增加,微型桩群的变形由刚性倾斜转化为柔性弯曲变形,对于含软弱夹层边坡,微型桩群的变形主要是弯曲变形;微型桩群最优锚固长度约为滑面以上自由段长度的1.5~2.0倍。削剪作用能够改善微型桩群受力并降低成本;对于均质土坡,当削剪长度小于自由段长度1/4时,不会降低加固边坡的安全系数,对于含软弱夹层边坡,最大削剪长度约为自由段长度的1/2;实际工程中对于可削剪的微型桩部分,无需设计加筋体,仅将钻孔回填压实即可,能够在确保加固效果的同时降低成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桩群稳定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一民.微型桩群加固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及效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孙书伟,陈冲,丁辉,刘英.微型桩群加固土坡稳定性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

[3].张达政.黄土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桩群研究[D].长安大学.2011

[4].李启华.应用ANSYS模拟嵌岩桩桩群稳定性[J].山西建筑.2009

[5].钟桂标.埋藏斜坡上嵌岩桩的桩群稳定性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6

标签:;  ;  ;  ;  ;  

桩群稳定性论文-张一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