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方式划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交通,方式,模型,效用,城际,广义,客运。
交通方式划分论文文献综述
宫晓刚,刘春荣[1](2019)在《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交通方式划分研究——以北京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尔科夫链模型法是一种适用于随机过程的科学有效的动态预测方法,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生命科学、计算机、心理、社会等科学领域中.马尔科夫链模型在市场占有率预测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成熟.将交通方式的分担率视作不同交通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应用马尔科夫链模型对北京市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客流分担率进行预测,通过建立二次规划模型对转移概率矩阵求解,预测结果误差较低,证明该方法可用于交通方式分担率预测.(本文来源于《青岛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黄蓉[2](2018)在《城际交通出行的方式划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际交通客运系统是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城际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城际出行的需求,城际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理论亟待补充、更新与完善。城际交通规划中最为核心的一步是交通方式客运分担率预测,而城际旅客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客运通道以及客运交通枢纽的客流大小,同时对城际出行在市内的交通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中长距离城际出行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展开了调查,综合考虑了城市对外出行的市内出行与市际出行两个过程,对其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旅客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具有独立性与随机性,不同旅客对于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结果可能不同;但另一方面,方式选择行为也具有可控性与规律性,因此可以对影响旅客出行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非集计模型描述旅客交通方式的选择机理。本文引入了广义费用概念,将交通工具的经济性、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准时性等因素进行量化,同时考虑旅客属性因素、出行特性因素与交通方式属性之间的交叉影响,获得旅客城际交通方式效用函数的改进模型,并使用南京市对外出行数据对模型构建过程进行描述并标定模型系数。(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4-15)
刘华伟,于晓桦,牟振华,王冲,张兴雅[3](2017)在《多模式复合交通网络方式划分两阶段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城市多模式复合交通网络进行有效的方式划分,能够提高交通分配和交通需求预测的准确性。文章提出了一种融合了出行者个人和交通网络特性的多模式复合交通网络方式划分的两阶段模型,并基于上海中心城区交通调查数据,通过算例对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两阶段模型中的第一阶段,小区1~6的单一出行方式和组合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分别为39.3%和60.7%,拆分的公交—轨道组合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为46.42%,单一和组合出行方式的选择概率更为精确;而第二阶段,小区1~6公交—轨道组合方式的OD矩阵被拆分为公交出行和轨道出行2种单一方式OD矩阵,其支持常用交通规划软件的运行与仿真。(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葛大鹏[4](2017)在《基于出行行为分析的都市圈城际客运交通方式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特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以都市圈为主的城市发展模式不但能够缓解大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的弊端,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化发展。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共同作用下,城市之间人员流动加速,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现有城际客运交通系统已无法满足区域发展的需要,构建大运量、快捷高效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迫在眉睫。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完善的城际客运交通系统规划对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交通方式划分又是交通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故客观而准确地进行交通方式划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现有的城际客运交通出发,基于出行行为和非集计分析理论建立城际客运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具体分析了城际客运交通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利用调查数据对未来进行预测。文章首先系统的阐述了非集计模型在交通方式划分领域的应用;其次对都市圈城际客运交通做了详细分析,分别从系统构成、影响因素和客运交通方式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接着以总结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为切入点,重点对城际出行行为相关理论进行研究,分析得出城际出行交通方式决策过程并进行建模求解;然后对现有交通方式划分方法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重点考虑市内接驳出行的影响,建立基于出行行为的双层Logit模型,同时利用SAS统计分析软件深入探讨了模型的详细求解过程;最后以杭州都市圈杭绍城际出行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本文建立的方式划分模型进行求解并检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模型应用于交通方式划分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7-03-25)
余玲[5](2017)在《城际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与客流敏感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城际交通开始吸引旅客的注意.城际交通方式划分作为“四阶段”法客流预测中的重要环节,对城际交通的合理规划和高效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合理有效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能够为未来城际交通结构的优化和客流量的调控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本文从旅客出行的角度,对城市群的城际交通的方式划分模型进行研究,提出了改进的巢式Logit模型的方式划分方法.并设计了改进的巢式Logit模型的计算方法,结合改进模型计算出的效用函数各因素的系数,依据客流平衡分配理论,运用变分不等式模型,构建客流的敏感性分析模型.最后以武汉城市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改进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效用函数各因素对客流量的敏感性关系.首先,本文介绍了城市群和城际交通方式的特点,通过对城际交通的各种方式进行分析比对,结合城际交通的出行特征、旅客的出行特性和城际轨道交通的服务特性,探索在城际交通中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前景.其次,根据国内外方式划分模型的研究现状,梳理了方式划分模型与客流平衡分配模型的相关理论.对方式划分的集计模型与非集计模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Wardrop平衡原理,介绍了用户最优平衡模型和系统最优平衡模型.然后,根据城市群城际交通的服务特性,结合效用理论,给出效用函数的各因素及衡量方法,并构建效用函数.由于城际交通各方式之间存在相关属性,故选用非集计模型中巢式Logit模型进行分析.针对巢式Logit模型的不足,用相对固定效用值来代替绝对固定效用值,建立了改进的巢式Logit模型,并利用改进的极大似然估计法提出了改进模型的算法,还给出了模型的t检验和拟合优度检验的方法;基于客流平衡分配理论,结合改进的巢式Logit模型和变分不等式模型,提出了客流的敏感性分析方法.最后,以武汉城市群中武汉至咸宁的城际线路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改进的巢式Logit模型和巢式Logit模型的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改进模型的计算结果比原模型更加精确的结论,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通过分析票价因素与客流量的敏感性关系,得出武汉至咸宁的城际交通目前的票价定位及票价对城际轨道客流量的影响,为未来城际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7-03-01)
曹雄赳[6](2015)在《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交通方式划分与随机分配组合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城镇化和机动化出行水平的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状况不断加剧。交通拥堵以及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影响到城市生活的效率和质量。在拥堵治理策略上,多数国家已转向以管理交通需求为主,增加交通供给为辅。但无论何种策略,在实施前,模拟和预测策略实施效果、评价策略可行性都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方案效果评价的两个重要指标是预测实施后的各交通方式分担率和交通网络分配流量。传统的“四阶段”法将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分为两个独立的阶段分别进行预测,弱化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存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地方,降低了预测的准确性。因此,十分有必要研究交通方式划分与分配组合模型,以提高预测精度,为交通行为分析与研究提供理论支持,为交通规划方案、管理政策的评估提供依据。为实现这一目的,首先采用实际调查数据对影响居民出行选择的叁方面因素(出行主体特性、出行特性和交通方式特性)的影响情况逐一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影响因素作用机理的不同进行分类,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提出了城市交通超级网络的构造方法,描述了不同子网络层应具有的属性值,以此为基础,将各交通方式出行成本分解为出行时间、费用、舒适度叁个方面,逐一讨论了各方式广义出行成本的表征;此后,给出了组合模型的基本假设、自变量、因变量和约束条件,引用Logit随机平衡理论给出了方式划分与分配组合模型的平衡条件,构造了变分不等式模型,并证明了模型的等价性及解的存在性,给出了具体求解步骤;最后,以山东省中北部G县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阐述了模型的具体应用方法,并将组合模型预测结果、传统分阶段模型预测结果及实际调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了模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在交通方式划分方面,组合模型累计预测误差比Logit模型低13.2%;在道路断面车流量预测方面,组合模型的预测误差为15.32%,比随机用户平衡模型降低了6.35%;在公交站间断面客流量预测方面,组合模型的预测误差为18.05%,比随机用户平衡模型降低了4.36%。组合模型在叁个方面的预测精度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子阳[7](2015)在《基于有效通路的客运通道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行者在出行过程中选择了某条通路,同时也选择了该通路所对应的交通方式。本文以该思想为基础,分析了客运通道出行者的出行行为,并通过构建出行效用函数,提出了基于有效通路的客运通道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该方法可以为客运通道综合交通方式的布局规划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大运量交通方式运营方案的调整、编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5年13期)
潘晓锋[8](2015)在《基于有限理性的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出行者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主体,其出行行为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效果。传统的出行行为研究通常假定出行者是绝对理性的,其决策行为遵循效用理论,以出行阻抗最小或者效用最大作为决策依据,很少考虑出行者的有限理性特点。本文以出行者的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结合问卷调查标定前景理论的参数体系,在有限理性的框架下讨论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行为,并建立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组合模型的特点、出行者参考点依赖效应以及模型参数的敏感性。本文首先明确了有限理性的概念,详细介绍了前景理论和TODIM方法的基本观点以及相关研究和应用。随后对比了前景理论中不同函数形式的差异,分析了前景理论各个参数的内涵,将出行者或者出行情景按照风险水平高低划分为3类,并通过问卷调查得到了前景理论在出行路径选择问题中的参数体系,同时验证了该参数体系的有效性。紧接着结合离散选择模型和TODIM方法提出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的方式划分模型,结合离散选择模型和前景理论提出了有限理性条件下的随机交通分配模型,最终在有限理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改进的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最后,利用Nguyen & Dupuis网络作为算例,验证组合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模型能够体现总出行需求对私家车出行选择概率的影响,两者呈负相关的关系;私家车的实际出行需求、出行者对不同路径的感知具有明显的参考点依赖效应,而出行者路径选择行为的参考点依赖效应不显着;私家车的实际出行需求随着参数θ的增大而减小,各条路径之间的差异随着参数κ的增大而增大,参数θ可在(0,6)中取值,参数K可在(0,1)之间取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5-05-01)
邴雪[9](2014)在《基于方式划分的公共交通低碳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不断加剧,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进行可持续的、低碳化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共交通,以其人均能耗和排放低的特点,成为了发展低碳交通的常用方式之一。本文以最小的CO_2排放为目标,利用最优化模型,借助场景分析的方法,基于公共交通系统内部的方式划分,对公共交通系统的低碳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避免盲目发展。(本文来源于《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期刊2014-09-23)
左志,潘晓锋[10](2014)在《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出行者有限理性的特点,建立改进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确定出行者方式选择各影响因素的权重,以及各交通方式在不同因素下的表现;运用TODIM方法,计算各交通方式的价值;基于有限理性,建立交通方式选择Probit模型;讨论模型中参数变化对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对比上班和购物出行,分析不同出行目的对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能够体现不同出行目的下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偏好;参数θ体现出行者的认知程度,在该模型里应在(0,2)中取值.(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交通方式划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城际交通客运系统是城市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城际出行的需求越来越高,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城际出行的需求,城际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相关理论亟待补充、更新与完善。城际交通规划中最为核心的一步是交通方式客运分担率预测,而城际旅客对于交通方式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客运通道以及客运交通枢纽的客流大小,同时对城际出行在市内的交通分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中长距离城际出行旅客的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展开了调查,综合考虑了城市对外出行的市内出行与市际出行两个过程,对其方式选择行为进行分析与研究。旅客城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具有独立性与随机性,不同旅客对于不同交通方式的选择结果可能不同;但另一方面,方式选择行为也具有可控性与规律性,因此可以对影响旅客出行决策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采用非集计模型描述旅客交通方式的选择机理。本文引入了广义费用概念,将交通工具的经济性、快速性、安全性、舒适性、准时性等因素进行量化,同时考虑旅客属性因素、出行特性因素与交通方式属性之间的交叉影响,获得旅客城际交通方式效用函数的改进模型,并使用南京市对外出行数据对模型构建过程进行描述并标定模型系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方式划分论文参考文献
[1].宫晓刚,刘春荣.基于马尔科夫链模型的交通方式划分研究——以北京市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为例[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9
[2].黄蓉.城际交通出行的方式划分模型[D].东南大学.2018
[3].刘华伟,于晓桦,牟振华,王冲,张兴雅.多模式复合交通网络方式划分两阶段模型研究[J].山东建筑大学学报.2017
[4].葛大鹏.基于出行行为分析的都市圈城际客运交通方式划分研究[D].长安大学.2017
[5].余玲.城际交通方式划分模型与客流敏感性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7
[6].曹雄赳.基于广义出行成本的交通方式划分与随机分配组合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5
[7].张子阳.基于有效通路的客运通道交通方式划分预测方法[J].科技视界.2015
[8].潘晓锋.基于有限理性的方式划分和交通分配组合模型[D].大连理工大学.2015
[9].邴雪.基于方式划分的公共交通低碳优化研究[C].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4绿色交通、公交优先与综合交通体系.2014
[10].左志,潘晓锋.基于有限理性的交通方式划分模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