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酒泉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酒泉,盆地,原油,老君,自生,皂石,类型。
酒泉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孙学栋,石桥,白军,侯军,赵建儒[1](2019)在《酒泉盆地老君庙冲断带复杂构造建模技术探讨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喜山期以来,酒泉盆地老君庙山前冲断带受祁连褶皱带持续向北的逆冲挤压作用,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发育了复杂的山前逆冲推覆构造。研究中,综合钻井、地震、地质露头等多信息,应用区域地质分析、构造样式分析、多信息断层识别、运动学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老君庙山前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动力学、几何学、运动学"特征进行分析,开展复杂构造建模,明确了老君庙冲断带整体结构为多个基底卷入型断层传播褶皱相迭合,落实了老君庙冲断带上盘浅层滑脱冲断、中层正常背斜、深层倒转背斜的地质结构。(本文来源于《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11-27)
陈建平,陈建军,倪云燕,范铭涛,廖凤蓉[2](2019)在《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唐海忠,赵建宇,高岗,马国福,赵乐义[3](2019)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油—源地质分布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白垩系原油基本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主要利用饱和烃中甾、萜烷生物标志化合物指纹特征将原油分为A、B、C和D 4种类型,并明确不同类型原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烃源岩之间的亲缘关系。A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中沟组,属于自生自储的未成熟—低熟油。B类原油为下沟组上段自生自储的正常成熟原油。C类和D类原油成熟度高于前两类,其中C类原油来自赤金堡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段;D类原油属于赤金堡组和下沟组下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的混合,主要分布在下沟组下段和中段。不同类型原油平面上分层迭置且靠近断裂沟通位置,原油整体在长沙岭构造带聚集成藏。已发现的不同类型原油的分布明显受烃源岩、古隆起与砂地比分布等因素的控制,总体具有自生自储、汇聚成藏特征,层控特征显着。(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陈建平,陈建军,倪云燕,范铭涛,廖凤蓉[4](2019)在《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酒西坳陷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分布在青西凹陷和南部凸起,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油源分别为青西凹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的烃源岩。第1类原油为低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低成熟的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烃源岩,下沟组中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第2类原油为中等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下沟组中段烃源岩,下沟组下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部分贡献;第3类原油为高成熟原油,油源为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柳沟庄油田中—浅层的原油主要为第2类原油,少量为第1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和下沟组上段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原油为第3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3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南部和北部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烃源岩。南部凸起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2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烃源岩。青南次凹的下沟组中段、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是酒西坳陷的主力烃源层。(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唐海忠,魏军,周在华,肖文华,俞海东[5](2019)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深层下沟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深层下沟组砂岩异常高孔带中方解石是体积最大的胶结物。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技术观察和测试方解石胶结物的赋存状态与化学组成,研究了其成因机制及与异常高孔带的关系。结果表明:方解石胶结物以浸染状、团块状和斑点状赋存于砂岩中;浸染状方解石的胶结作用使砂岩致密,其形成于早成岩阶段A期,物质来源于泥岩压释水;团块状和斑点状方解石胶结物是浸染状方解石胶结物经5期多源化和多样化的溶蚀流体改造形成,伴随着铁方解石向无铁方解石转化,致密砂岩向异常高孔带砂岩转化;5期方解石胶结物溶解作用的迭加区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首选目标区。针对陆相深层富含方解石胶结物的砂岩异常高孔带,强调和推广岩石学证据作为研究方解石胶结物成因机制和厘定异常高孔带类型的第一手资料,其他资料的应用解释都应服从于岩石学证据。(本文来源于《天然气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周晓峰,李景,于均民,李淑琴,符国辉[6](2019)在《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砂岩蒙皂石膜形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砂岩中以黏土膜形式赋存的蒙皂石是一种能够预测储集层物性的标型矿物。通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技术对蒙皂石膜的赋存状态进行观察,研究其形成机制及对储集层物性的影响,为营尔凹陷下沟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晶形差的蒙皂石以胶囊状依附在碎屑颗粒表面成为黏土膜,成膜物质来源于携带蒙皂石黏土微粒的下渗大气水,成膜时间为早成岩阶段A期的方解石胶结之后。蒙皂石膜与石英胶结物共生,石英胶结物以石英微粒散布或以石英次生加大边覆盖在蒙皂石膜表面。鉴于此,生长在孔隙壁上的蒙皂石膜不能抑制石英次生加大,其对砂岩孔隙的保存不具有建设性作用,但可以作为指示砂岩物性好坏的标型矿物。(本文来源于《新疆石油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周晓峰,唐海忠,魏军,周在华,肖文华[7](2019)在《砂岩高岭石赋存状态、成因机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以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砂岩中发现高岭石以黏土膜和充填孔隙的赋存方式共存的现象。利用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方法,观察高岭石的赋存状态,研究成因机制及其对砂岩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黏土膜是由砂岩在表生成岩阶段遭受大气水淋滤所致,形成时间为晚白垩世;新近纪末期以来的中成岩阶段,砂岩具有强应力敏感而使流体流动能力降低,有机酸溶蚀长石和火山岩岩屑,产生的铝、硅质流体在附近的粒间孔隙中形成充填孔隙高岭石。高岭石黏土膜并不抑制次生石英加大,当有足够浓度的SiO2流体进入孔隙时,次生石英加大沉淀在高岭石黏土膜上;长石和火山岩岩屑溶蚀是砂岩孔隙度增加的过程,充填孔隙高岭石发育是优质储层的标志。该结果为营尔凹陷下沟组寻找充填孔隙高岭石发育的砂岩储层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段浩,赵红莉,蒋云钟,潘世兵[8](2018)在《基于GF-1的酒泉盆地植被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下水位埋深情况对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植被生长具有重要影响,高分系列卫星的发射使从宏观尺度上更加准确地分析植被与地下水位变化的关系成为可能。本文利用2013年8月的高分一号(GF-1)影像数据计算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利用地下水位观测资料及水文地质资料建立地下水模型,从宏观尺度分析了酒泉东盆地的植被与地下水位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酒泉东盆地地下水浅埋区适宜植被生长的地下水位埋深范围为2.0~5.6 m之间;NDVI值随坡度增加而逐渐减小,不同坡向上整体的NDVI均值差异不大,但不同区间的NDVI值在各坡向的分布上有所差异;使用GF-1影像可显着提高NDVI分析的精度。(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陈建平,魏军,倪云燕,陈建军,邓春萍[9](2018)在《酒泉盆地酒西坳陷主力烃源岩分布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属于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典型含油气坳陷,其中青西凹陷青南次凹是主要生烃凹陷。随着探井数量增多和勘探深度不断加深,揭露的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越来越多,为重新认识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青南次凹30多口探井大量烃源岩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发现: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由上至下逐渐增高,中沟组和下沟组上段为一般烃源岩,而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以II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好和很好的优质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呈现中部最高,南、北两端略低的趋势,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东北部地区,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均为主力烃源岩,而凹陷南部只有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属于好烃源岩,也是南部主力烃源岩;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处于大量生油阶段,下沟组下段处于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处于成熟生油窗后期—高成熟生成凝析油气阶段;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生成并排出了大量原油,是青西凹陷主力生烃源岩,青南凹陷北部和中部中—深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对酒西坳陷油气精细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酒西坳陷的实例对中国其他高勘探程度盆地的精细勘探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8年11期)
齐桂花,潘世兵,段浩[10](2018)在《酒泉盆地地下水动态模拟和开发利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酒泉盆地位于河西走廊讨赖河流域中游,盆地内地表水和地下水多次相互转换,水循环同时受上游来水、地表引水和地下水开采等因素影响,水循环和地下水动态变化影响中下游用水和湿地生态。文章开发了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情景来水用水地下水动态、泉水溢出量以及鸳鸯池水库入库水量变化。模型模拟分析表明,现状来水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下,地下水处于负均衡状态。酒泉盆地地下水库的调蓄作用巨大,天然来水的变化引起地下水水位和泉流量变化,对鸳鸯池水库入库水量影响不显着。目前,把井渠混合灌区内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的区域都划分为超采区是不合理的,建议对划分的地下水超采区进行进一步论证。(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8年10期)
酒泉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是典型的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含油气坳陷,其油气勘探潜力及有利的勘探区域是油气勘探决策面临的关键问题。通过酒西坳陷原油类型与油源的精细对比,厘定了不同类型原油分布的层系与区域,总结归纳了原油分布规律,探讨了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控制因素,重新评估了油气资源潜力并预测了有利勘探区域。研究结果表明,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中部地区存在低成熟、中等成熟和高成熟3类原油。低成熟原油仅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和中沟组,中等成熟原油分布在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及以上地层,高成熟原油主要分布在深层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青西凹陷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仅分布高成熟原油;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和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带的古近系中仅分布中等成熟原油。青南次凹内部的油气以近源运移成藏为主,不同层段有效烃源岩的分布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层位。窟窿山断裂和121断裂是控制凹陷内油气运移成藏的关键断裂,鸭509断裂是控制油气由青西凹陷向南部凸起运移的关键断裂。新近纪以来祁连山向北推覆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为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有利的圈闭,青西凹陷不均衡沉降与抬升为油气由西向东高效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酒西坳陷仍然具有良好的油气资源基础与勘探潜力。青南次凹中部的深层、南部窟窿山构造带东段和北部柳北构造带的中层—深层是寻找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西及其以南地区是寻找中等成熟和高成熟原油的有利区;鸭南—庙南地区和鸭儿峡—石北次凹西部斜坡地区的古近系是寻找中等成熟原油的有利区;石北次凹中部—北部的深层是寻找赤金堡组自生自储成熟原油油藏的有利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酒泉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孙学栋,石桥,白军,侯军,赵建儒.酒泉盆地老君庙冲断带复杂构造建模技术探讨及应用[C].2019年油气地球物理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陈建平,陈建军,倪云燕,范铭涛,廖凤蓉.酒泉盆地酒西坳陷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与有利勘探方向[J].石油学报.2019
[3].唐海忠,赵建宇,高岗,马国福,赵乐义.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油—源地质分布关系[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4].陈建平,陈建军,倪云燕,范铭涛,廖凤蓉.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J].石油学报.2019
[5].唐海忠,魏军,周在华,肖文华,俞海东.酒泉盆地营尔凹陷深层下沟组砂岩方解石胶结物特征[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9
[6].周晓峰,李景,于均民,李淑琴,符国辉.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砂岩蒙皂石膜形成机制[J].新疆石油地质.2019
[7].周晓峰,唐海忠,魏军,周在华,肖文华.砂岩高岭石赋存状态、成因机制及其对物性的影响——以酒泉盆地营尔凹陷下沟组为例[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9
[8].段浩,赵红莉,蒋云钟,潘世兵.基于GF-1的酒泉盆地植被与地下水埋深关系研究[J].科技通报.2018
[9].陈建平,魏军,倪云燕,陈建军,邓春萍.酒泉盆地酒西坳陷主力烃源岩分布及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石油学报.2018
[10].齐桂花,潘世兵,段浩.酒泉盆地地下水动态模拟和开发利用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