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相炭微球论文_张展,贾楠楠,庞克亮,张馨予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间相炭微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干燥机,活性炭,桨叶,摩擦,动力学,沥青,机理。

中间相炭微球论文文献综述

张展,贾楠楠,庞克亮,张馨予[1](2019)在《煤系中间相炭微球质量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剂种类和表面热处理等条件对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影响。结果表明,炭微球的收率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先增长后下降,在430℃达到最大值;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炭微球的粒径逐渐增大;表面热处理能提高炭微球表面的光洁度;N,N-二甲基酰胺(DMF)替代甲苯作为溶剂可以提高工艺安全性。在合适的条件下可制备出粒径10~15μm、比容量大于350 mAh/g的炭微球。(本文来源于《燃料与化工》期刊2019年05期)

刘书林,郭明聪,武全宇,和凤祥,陈雪[2](2019)在《喹啉不溶物类型中间相炭微球结构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温沥青、针状焦副产中温沥青和精制沥青为原料,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通过对比喹啉不溶物(QI)和中间相的显微结构,研究QI类型对MCMB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沥青由于QI类型不同,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异,并影响MCMB的粒径、收率和性能。(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19年03期)

马豪,宋赛鹰,袁满,左浩淼,曹瑞雄[3](2019)在《AlCl_3催化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温煤沥青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无水AlCl_3,在高温下聚合制备沥青基中间相炭微球(MCMB),并使用偏光显微镜、SEM、XPS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铝能有效地催化沥青中稠环芳烃的缩聚,当添加量为4%时MCMB产率相对于未添加时提高了24.1%;不同的添加量对MCMB粒径影响不同,当添加量为3%时,MCMB粒径最大(平均粒径达21μm),球形度和形貌较好;而随着AlCl_3的增加,MCMB的粒径分布逐渐变窄,故通过改变AlCl_3的含量制备特定粒径的MCMB。最后通过红外及XPS分析对AlCl_3催化稠环芳烃缩聚机理进行了探究。(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崔晓云,何燕彬,郭爱莲,张会波,任伟[4](2019)在《干燥中间相炭微球用桨叶干燥机和盘式干燥机的实用性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1中间相炭微球简介中间相沥青炭微球(Mesocarbon Microbeads,简称MCMB),是一种平面芳烃分子有序排列的有机液晶。最早发现中间相小球体可追溯到1961年,Taylor在研究煤焦化时发现了一些光学各向异性小球体的生成、长大和融并现象。1973年,人们才从液相炭化的沥青中分离出MCMB,并开始利用球晶制造无粘结剂各向同性高密度炭材料。2中间相炭微球的制备工艺简介(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9年21期)

姚君君,高丽娟,张莹莹,褚宏宇,程俊霞[5](2019)在《中间相炭微球基活性炭吸附Fe~(3+)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中间相炭微球基活性炭(MCMB-AC)处理模拟含Fe~(3+)废水,采用吸附动力学模型优化法,探讨MCMB-AC对Fe~(3+)吸附原理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MCMB-AC对吸附Fe~(3+)的低于50℃,以准一级吸附模型为主,活化能为18.112 kJ/mol;高于50℃,以分子内扩散吸附模型为主。在50℃实验的条件下,最大吸附量1308 mg/g,Fe~(3+)准平衡浓度为17.3 mg/mL。(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7期)

张莹莹,高丽娟,姚君君,褚宏宇,程俊霞[6](2019)在《中间相炭微球基活性炭对Fe~(3+)吸附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含铁离子废水的净化方法和扩展中间相碳微球活性炭的应用领域,本文以中间相碳微球基活性炭(MCMB)为吸附剂,对模拟含铁离子废水进行吸附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CMB对Fe~(3+)吸附的最佳参数:Fe~(3+)初始浓度300.00 mg/mL,吸附时间80 min,吸附温度50℃,Fe~(3+)平衡浓度17.3 mg/mL,溶液PH为1;最适工艺参数下,最大吸附量1308 mg/g。(本文来源于《化学工程与装备》期刊2019年06期)

郭明聪,和凤祥,张金柱,孙刚,刘书林[7](2019)在《氧化改性对超级电容器用中间相炭微球基多孔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碱活化法制备活性中间相炭微球(MCMBs),并以此具有多级孔结构、高比表面积的活性MCMBs为前驱体,采用硝酸氧化法在MCMBs表面引入含氧官能团。活性MCMBs和氧化后的MCMBs都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最大值可达到2102 m~2/g。分别以活性MCMBs和氧化后的MCMBs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制备的水系双电层电容器循环性能良好,最大比电容可达248F/g,在相同电流密度下,氧化改性MCMBs的比电容高于活性MCMBs,表明表面含氧官能团能够提高MCMBs的超级电容器比电容。(本文来源于《炭素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景介辉,林超群,张泽宇,王鹏,徐秀梅[8](2019)在《煤沥青中不溶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煤沥青为原料,采用热聚合方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研究热聚合温度370-385℃、聚合时间2h反应条件下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外添加氧化石墨烯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中不溶物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在380℃热聚合条件下,能够制备出粒度分布较均匀、粒径为0.5μm-2.0μm的炭微球,而无喹啉不溶物的精制沥青,没有得到球形结构的碳材料。(本文来源于《炭素》期刊2019年01期)

姚君君,高丽娟,张莹莹,褚宏宇,程俊霞[9](2019)在《中间相炭微球活性炭吸附苯酚动力学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间相炭微球为原料,采用碱活化法制备高比表面积活性炭。通过探究活性炭吸附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变化,寻找最适合吸附模型,探讨吸附原理和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温度低于50℃,吸附以准二级模型为主;温度高于50℃,吸附以准一级模型为主;活化能为25.95kJ/mol。这说明活性炭孔径较大,扩散速度快,吸附过程受控于吸附质(苯酚)与吸附剂(活性炭)表面之间的作用。(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01期)

谢奥林,尹彩流,王秀飞,文国富[10](2018)在《中间相炭微球—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分别制备了不同含量的中间相炭微球和鳞片石墨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并研究其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分析材料磨损表面、亚表面以及微区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中间相炭微球质量百分比从1 wt%增加到5 wt%,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布氏硬度和压缩强度分别下降了23. 7%和19. 8%;制动速度为4 000 r/min时材料的摩擦系数分别是0. 26和0. 29,磨损率分别是5. 8×10~(-8)cm~3/(N·m)和3. 0×10~(-8)cm~3/(N·m),表明中间相炭微球—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系数稳定,润滑效果好;中间相炭微球—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主要磨损机理为磨粒磨损、疲劳磨损以及粘着磨损共同作用。(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中间相炭微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中温沥青、针状焦副产中温沥青和精制沥青为原料,热缩聚法制备中间相炭微球(MCMB)。通过对比喹啉不溶物(QI)和中间相的显微结构,研究QI类型对MCMB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沥青由于QI类型不同,中间相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异,并影响MCMB的粒径、收率和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间相炭微球论文参考文献

[1].张展,贾楠楠,庞克亮,张馨予.煤系中间相炭微球质量控制研究[J].燃料与化工.2019

[2].刘书林,郭明聪,武全宇,和凤祥,陈雪.喹啉不溶物类型中间相炭微球结构性能的影响[J].炭素.2019

[3].马豪,宋赛鹰,袁满,左浩淼,曹瑞雄.AlCl_3催化中温煤沥青制备中间相炭微球的研究[J].炭素技术.2019

[4].崔晓云,何燕彬,郭爱莲,张会波,任伟.干燥中间相炭微球用桨叶干燥机和盘式干燥机的实用性对比[J].化工管理.2019

[5].姚君君,高丽娟,张莹莹,褚宏宇,程俊霞.中间相炭微球基活性炭吸附Fe~(3+)动力学模型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6].张莹莹,高丽娟,姚君君,褚宏宇,程俊霞.中间相炭微球基活性炭对Fe~(3+)吸附性研究[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9

[7].郭明聪,和凤祥,张金柱,孙刚,刘书林.氧化改性对超级电容器用中间相炭微球基多孔炭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炭素技术.2019

[8].景介辉,林超群,张泽宇,王鹏,徐秀梅.煤沥青中不溶组分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J].炭素.2019

[9].姚君君,高丽娟,张莹莹,褚宏宇,程俊霞.中间相炭微球活性炭吸附苯酚动力学模型研究[J].辽宁化工.2019

[10].谢奥林,尹彩流,王秀飞,文国富.中间相炭微球—铜基粉末冶金摩擦材料的摩擦学行为[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论文知识图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分类Fig.1-4Cla...原料中间相炭微球的粒度分布1中间相炭微球的偏光照片Fig....原料中间相炭微球的热重分析一13中间相炭微球的扫描电镜(SEM...异形中间相炭微球的形成过程

标签:;  ;  ;  ;  ;  ;  ;  

中间相炭微球论文_张展,贾楠楠,庞克亮,张馨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