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城镇发展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城镇,评价,特色,北极,可达性,山西省,旅游。
小城镇发展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施德浩,王岱霞,吴一洲,陈前虎[1](2019)在《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小城镇分化发展的趋势逐渐显现,如何认清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空间特征,并进行合理引导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首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而,从城镇经济社会、城镇交通区位以及城镇特色风貌叁方面综合评价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然后,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浙江省小城镇在城镇经济社会、城镇交通区位以及城镇特色风貌叁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相应分类。研究发现,全省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东部扩散、中部极化、西部滞后;交通区位表现出东北网络化,东南和中部轴线蔓延,西南交通可达性落后;特色风貌方面表现出空间离散分布。根据不同发展水平及其空间特征对浙江省小城镇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为浙江省小城镇发展路径提供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杨明俊,张立,邓观智,耿鲁平[2](2019)在《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潜力评价方法探析——基于烟台市106个乡镇(街道)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特色化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科学评判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潜力,构建以特色资源、基础水平、发展动能为叁大系统的量化评价体系,综合AHP和德尔菲分析法,提出了多层级的小城镇特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步骤。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进行评价指标赋值与计算,对10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烟台市的特色小(城)镇建设遴选提供了依据。研究进一步指出,地理格局奠定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基础,对特色资源、基础水平和发展动能都产生深刻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若干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城市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3](2019)在《新时代文旅城镇发展指数 理论基础、评价体系与典型案例征集》一文中研究指出重要意义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灵魂,旅游是城市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渠道和载体。以融合互促共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旅游业,在现代国家的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提出"以城市群(本文来源于《国家治理》期刊2019年07期)
吴未,周佳瑜[4](2018)在《特色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特色小城镇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科学合理评价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水平既有益于剖析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建设又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特定理论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生态叁生融合"视角,构建出一套特色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为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些特色小城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水平特征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应针对其发展特色做出差异化对策建议以推进其健康稳定发展。该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其他省份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8年12期)
张栩晨,张磊[5](2018)在《基于资源评价的西南山地特色小城镇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大昌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城镇化与旅游业快速发展背景下,特色小城镇的旅游发展成为当下研究热点。特色小城镇大都拥有关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选取重庆市市级特色小城镇巫山大昌镇,基于大量的实地调查,对大昌镇的旅游资源进行梳理分类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大昌镇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及相关旅游发展策略,以期为同类型城镇的旅游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期刊2018-11-24)
耿虹,时二鹏,王立舟,谢然,喻冰洁[6](2018)在《基于GIS-DEA的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评价——以武汉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直接影响大城市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实现(影响兼具指标属性与内涵品质属性)。选取土地、人力和资本作为投入指标,经济、财政、产业和生态为输出指标,应用DEA模型对2004—2014年武汉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进行评估,结合GIS地统计分析、趋势面分析探析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总体变化:综合效率持续下降,技术效率先降后升,规模效率先升后降;(2)分区差异:各区综合效率分化明显,基本呈"西、北偏高,东、南略低";(3)空间分布:圈层断崖式递减与指状向外延伸,中心—边缘差距逐渐扩大;(4)空间相关性:逐渐增强的空间集聚度下,H-H集聚由边缘向中心演化。通过关键性的发展效率评价,可以精准认知小城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整体化与差异化状况,进而重新识别与赋予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当前责任与未来使命,并顺应新形势、围绕新使命、着眼大格局进行科学决策。(本文来源于《经济地理》期刊2018年10期)
庄园,冯新刚,陈玲[7](2018)在《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探索——以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特色小城镇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平台,其开发模式契合了新常态条件下发展趋势,社会经济发展潜力是特色小城镇吸引投资和人口的主要关注点,针对如何判断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问题,本文通过详查住建部公布的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对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进行探索,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计分模型,得到各镇的发展潜力指数,提出2018年度最具发展潜力国家特色小城镇百强名单,并对评价结果进行逐项分析。(本文来源于《小城镇建设》期刊2018年09期)
李鑫杨,刘庆生,刘高焕,黄翀,李贺[8](2018)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发展适宜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城镇发展的优势条件,为确定城镇建设规划的扩展方向提供依据。在北极与亚北极开展研究对中国开展在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廊道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有重大意义。本文使用多源数据,在采样的基础上利用逐步法的思想进行变量筛选,共筛选出5个显着指标,用logistic方法拟合出最终的模型进行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最终得到研究区城镇发展适宜性分级图。研究结果表明:筛选后的显着指标对研究区城镇分布的影响作用大小排序为,温度(正向)、交通网密度(正向)、海拔高度(反向)、人口密度(正向)、距港口距离(反向);温度、交通网密度、海拔高度、人口密度、距最近港口距离增加1个单位,城镇发展的几率分别比原来增加了38.4%、16.7%、9%、0.4%、0.1%;研究区的Ⅰ(不适宜)、Ⅱ(中度适宜)、Ⅲ(高度适宜)的城镇发展适宜性均值分别为0.03、0.16、0.68(分别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82%、21.82%、1.37%);城镇发展适宜性总体呈现出随纬度升高而降低、随经度升高而增加的趋势,适宜城镇发展的气候地理条件是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带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带以及平原与低地地区;研究区的城镇发展适宜性俄罗斯西北部为0.08、瑞典为0.07、芬兰为0.06、挪威为0.03。俄罗斯西北部城镇发展适宜性整体上呈现出北低南高,南部呈现两边高中间低的空间布局;瑞典呈现出西北低东南高,沿海大于内陆的空间布局;芬兰呈现出北(高原)低南(沿海)高,中部次高的空间布局;挪威呈现出南部沿海高,西部沿海次高,其他区域低的空间布局。(本文来源于《地球信息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骆映心[9](2018)在《发展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小城镇水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是人类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也是景观营造中的核心要素。因此,水景观是所有景观当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类型,不仅具有塑造优美景观、提供亲水机会的景观功能,也能够传承地域历史、展现城市风貌,提升城市形象。充分利用地域水景观资源,将生态旅游与新型城镇化进程相结合,建立生态优先、环境优美、特色鲜明、服务全面、体系完备的生态旅游水景观,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是新时代旅游城镇的最佳选择。本论文在对生态旅游理论及小城镇水景观相关理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从整体和局部两个层面建立了小城镇水景观的评价指标体系。整体层面依据水景观的“多层次价值”理论,遵循可操作、综合效益、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等的原则,选定4种类型评价主体,对相关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及权重值的确定,最终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小城镇水景观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局部层面,通过VR技术获取评价材料,以生态旅游为背景重新定义景观偏好矩阵四因子、确定目标因子,构建小城镇水景观局部景点的景观偏好矩阵。最后以鄢陵县鹤鸣湖风景区为例,结合实地调研,展开了对其发展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并通过对相关评价者及受测者问卷评分的梳理与分析,展开对小城镇水景观评价体系的实践探索。相关结论如下:(1)发展小城镇生态旅游水景观,应充分发挥出水景观“生态、美学、功能、人文和社会”的多层次价值,从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同时要优先满足公众对“美学与生态”的需求;(2)鹤鸣湖风景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生态环境适宜、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水景观、内外交通便利”的优势,“开发建设进程较慢、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有效管理”的问题,同时有着“区域良好旅游基础、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鄢陵县开展‘全域旅游’规划”的机遇和“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激烈、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的挑战;(3)运用发展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小城镇水景观评价体系,对鄢陵县鹤鸣湖风景区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价的最终结果为:整体层面的景观质量为“优”,局部层面鹤鸣湖风景区的“九里香堤”成为最受欢迎的景点。(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杨伟[10](2018)在《小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绩效评价及建议——以亚行贷款山西省小城镇发展项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亚行贷款是政府投资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文章以亚行贷款山西省小城镇发展项目为例,从相关性、效率性、效果性、可持续性、环保性五个方面探索绩效评价框架,对小城镇发展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并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小城镇发展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特色化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方向。为科学评判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潜力,构建以特色资源、基础水平、发展动能为叁大系统的量化评价体系,综合AHP和德尔菲分析法,提出了多层级的小城镇特色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计算步骤。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进行评价指标赋值与计算,对106个乡镇(街道)进行了比较分析,对烟台市的特色小(城)镇建设遴选提供了依据。研究进一步指出,地理格局奠定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基础,对特色资源、基础水平和发展动能都产生深刻影响。最后提出了促进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若干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城镇发展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施德浩,王岱霞,吴一洲,陈前虎.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评价及空间格局研究:基于空间相关性的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9
[2].杨明俊,张立,邓观智,耿鲁平.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潜力评价方法探析——基于烟台市106个乡镇(街道)的实证[J].现代城市研究.2019
[3]..新时代文旅城镇发展指数理论基础、评价体系与典型案例征集[J].国家治理.2019
[4].吴未,周佳瑜.特色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
[5].张栩晨,张磊.基于资源评价的西南山地特色小城镇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大昌镇为例[C].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7山地城乡规划).2018
[6].耿虹,时二鹏,王立舟,谢然,喻冰洁.基于GIS-DEA的大城市周边小城镇发展效率评价——以武汉为例[J].经济地理.2018
[7].庄园,冯新刚,陈玲.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探索——以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8
[8].李鑫杨,刘庆生,刘高焕,黄翀,李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周边地区城镇发展适宜性评价[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
[9].骆映心.发展生态旅游背景下的小城镇水景观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
[10].杨伟.小城镇发展示范项目绩效评价及建议——以亚行贷款山西省小城镇发展项目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