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移动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移动性,基站,网络,白子,通信,功能,多功能。
移动性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朱德庆[1](2019)在《考虑占空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性管理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受限且普遍存在移动性管理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考虑占空比的移动性管理方案,推导了所提方案的切换时延公式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公式的正确性.建立了切换时延和能量消耗的优化问题,通过求解该优化问题得到给定信标间隔下的最优占空比.分析了数据包到达率和数据包成功发送率对最优占空比的影响,给出实际应用中调整占空比的步骤.(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徐珉,胡南,李男[2](2019)在《天地协同组网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地面网络与天基、空基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天地协同组网成为5G移动通信演进和6G移动通信的潜在技术方向之一,同时也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挑战。介绍了天地协同组网的研究和标准化进展,归纳了协同组网的系统架构和场景;以地对空通信覆盖和非地面网络接入两个典型场景为例,分析了天地协同组网中的移动性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提供技术建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5G网络创新研讨会(2019)论文集》期刊2019-08-15)
张炎俊,刘璐[3](2019)在《NSA部署初期的移动性管理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当NSA网络锚点层与NR层处于不同频段时,在网络优化时需要考虑频段覆盖差异给NSA终端移动性管理带来的影响。本文从NSA网络部署初期面临的覆盖问题出发,对NSA网络下终端在锚点层和NR层的重选及切换流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一般优化策略和独立于现有LTE网络的优化方案,以提高NR业务体验。(本文来源于《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期刊2019年07期)
白昆霭[4](2019)在《城市轨道交通LTE-U系统无线资源及移动性管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基于通信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通过车地间连续、双向、大容量的无线通信,实现车载和地面设备间的信息交互,确保对列车的精准闭环控制。车地无线通信系统作为CBTC系统的子系统,承载以CBTC信号业务为主的城市轨道交通各项生产业务,其性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和高效运营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基于LTE的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即LTE-M系统),采用授权频段提供通信服务,但LTE-M系统频谱资源有限,难以满足未来城市轨道交通中IMS(Image Monitoring System,视频监控)业务及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乘客信息)业务越来越高的吞吐量需求。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论文研究使用免授权频段的频谱资源承载城市轨道交通的IMS和PIS业务。LTE-U(LTE in Unlicensed)作为LTE的补充技术,聚合了授权频段与免授权频段资源,在具有授权频段诸多优势的同时,通过使用免授权频段资源可以有效地缓解频谱资源紧张的压力。本文首次对LTE-U在城市轨道交通车地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其无线资源的调度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算法进行了研究。论文的工作归纳如下:(1)介绍了 LTE-U系统特殊的车地无线通信环境及信道模型,提出了 LTE-U车地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设计了无线资源管理和移动性管理的信令交互流程。(2)由于主要是WLAN用户占用免授权频段进行通信,本文首先研究免授权频段LTE与WLAN系统的共存机制。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的业务特点,本文分析了LTE-U车地通信系统与WLAN系统共存的场景,通过使用时域共享策略中的ABS(Almost-Blank Subframes,几乎空白子帧)协作策略,在每个无线帧结构中配置一定数量的空白子帧供WLAN系统接入,保证两者的共存。(3)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环境的快速时变性和异构网络的共存,以提高免授权频段用户业务的满意度为目标,本文分别对单车及多车运行的场景,提出了基于Q-learning的动态资源分配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对该算法与其它的静态资源算法及共存方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提高免授权频段用户整体性能。(4)考虑到LTE-U系统免授权频段基站覆盖范围小,列车会在小区间发生频繁的切换,本文提出了结合CoMP技术的免授权频段切换算法,分析了该算法对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影响,最后仿真验证了该切换算法的系统通信性能相比于传统切换算法更优。图63幅,表12个,参考文献62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3)
李培日[5](2019)在《基于HWMP路由协议的混合WMN移动性管理方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合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WMN)结构完善、功能丰富且兼容性强,是未来无线网络发展的关键组网技术之一。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WMN中的移动性管理问题一直是无线网络研究面临的巨大挑战。混合WMN中的路由协议决定着从源节点到目的节点数据转发的路径,也具有节点的移动性管理功能,而节点的移动性影响着网络的性能。因此,在混合WMN中设计一种基于路由协议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于混合WMN,如何为高速移动的Mesh客户端提供低时延高可靠的无缝连接服务,并针对其网络结构特点提供移动性管理方案的需求更是尤为迫切。现有的针对混合WMN中移动性管理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基于IEEE 802.11s标准中HWMP(Hybrid Wireless Mesh Protocol)路由协议的移动性管理研究很少。HWMP协议是针对混合WMN的结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路由协议,它兼具传统WMN中按需路由模式的灵活性与主动路由模式的快速性,可以对网络中的移动节点进行快速有效的切换。因此,针对混合WMN的移动性管理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WMP路由协议的移动性管理方案对提高混合WMN的性能是十分有效的。本文针对现有的混合WMN新增节点移动性管理开销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HWMP移动性管理方案AHWMP(Advanced HWMP)。该方案优化了HWMP协议中新增节点域间移动性管理的机制,提出HWMP协议主动路由模式下新增节点的路由更新算法,对于路由管理数据包的收发进行相应的限制,减少全网路由更新数据包的数量,进而降低网络在移动性管理时的拥塞概率,提升网络的性能。Matlab与NS-3仿真结果表明,AHWMP方案对网络的吞吐量、端到端时延、切换开销等性能均有明显的提升。针对混合WMN中节点的移动性导致能量消耗较大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低能耗的HWMP移动性管理方案EE-AHWMP(Energy Efficient AHWMP)。该方案通过考虑移动节点的位置信息,得到节点剩余能量的阈值;之后在AHWMP方案基础上,结合能耗模型中节点的剩余能量,综合考虑节点通信状态以及节点的移动性管理过程等因素,设计了一种低能耗的移动性管理算法。该算法改进了移动节点的状态转换机制,使域间移动性管理过程中的激活状态节点数量得到了控制,减少了Mesh客户端一直处于激活状态所消耗的能量。Matlab与NS-3仿真结果表明,EE-AHWMP方案有效的提高了网络的平均吞吐量等网络性能,延长了网络的生存时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郭凯丽[6](2019)在《面向超密集异构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增长,通信领域经历了由移动设备带来的移动数据流量爆炸性增长。为了满足增长的移动数据流量需求,移动网络通过部署低功率节点(包含微蜂窝、微微蜂窝、毫微微蜂窝)来增强网络的覆盖能力和提升网络移动支持的能力。多种类型的基站共同部署,形成多层次、异构混合的网络部署新场景。大量部署的节点使得第五代移动通信(the Fif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5G)网络日益密集化,用户的移动性管理显得更加重要和艰巨。因此,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的主要贡献如下:针对5G超密集异构网络中基站间负载的不均衡以及基站间频繁协作造成的能量消耗问题,提出了基于高斯相似度的动态小区簇划分方案以及新型的小区簇内基站协作机制。方案利用高斯相似度、K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算法和博弈理论方法,综合考虑基站的距离、负载状况以及基站间干扰情况,利用高斯相似度公式计算基站间的相似度,通过相似度划分小区簇。其次提出簇内基站协作机制,簇内基站可以通过主动的进行负载转移来调节自身状态(“激活”、“休眠”)。所提方案能显着降低系统内的成本,平衡负载和能耗。针对5G超密集异构网络中移动设备不断增长以及频谱稀缺导致的系统容量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微基站联合被动接收检测增强微基站接入频带机会机制,实现系统容量和频谱利用率的提升。微基站联合检测某一宏用户的分布位置,并结合levy flight移动模型预测宏用户的移动状态,通过推导宏用户移动轨迹的概率分布,推导出微基站接入宏用户频带的概率。仿真结果显示,所提方案提升了微基站接入频带的机会,较传统的方案提升系统吞吐量20%以上。针对5G超密集异构网络中用户的频繁切换导致的服务质量降低和网络能耗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综合考虑用户移动状态和基站负载状态进行切换决策的算法。在考虑当前基站的负载情况下,采用levy flight移动模型预测用户下一时段的移动状态及基站信号质量,进行联合切换决策。通过仿真对比,所提出的方案比传统方案显着节省能耗10%以上。(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30)
曹雪梅[7](2019)在《基于机器学习的车联网移动性管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车辆数量的不断增多,针对车联网中移动性管理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使车联网系统得到了更好的网络和技术支持保障,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更进一步。车联网中移动性管理研究可以优化城市车联网中基础网络设备的建设部署,降低交通拥堵,提高用户的通信服务体验,为无人驾驶平台提供技术支持,给智能交通系统的实现带来更多的助力。传统的车联网移动性管理基于移动IP(The mobility-enable protocol for the Internet,Mobile IP)进行管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本文基于实际的车辆数据进行车联网移动性管理研究,旨在通过车辆数据的特征分析以及预测等建模方法,实现高效的车联网移动性管理方案,满足智能交通中网络设计需求。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如下:(1)基于车辆密度数据特征的路边单元优化部署研究:在车联网的V2I(Vehicle-to-Infrastructure,车辆到基础设施)中网络系统通信能力与路边单元等基础设施的部署密切相关,其部署影响网络可靠性和信息交换。本研究方案基于北京市出租车实际轨迹数据,首先根据道路拓扑和车辆密度数据得到部署路边单元的候选位置点,然后采用分支定界算法有效解决了时延和部署成本需求多目标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案在路边单元半径为100米时,节省了约50%的部署成本。(2)基于车辆轨迹数据的车辆个体移动性预测研究:针对车辆移动性预测问题建模为多分类问题,采用经典机器学习算法(随机森林、Adaboost、GBDT、SVM)进行求解车辆移动性预测的准确度,并与传统马尔可夫过程建模方法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随机森林的效果最佳,测试集的预测准确度可以达到83%。文中进一步基于随机森林的随机选取特征,引进数据特征知识的重要性加权改进随机森林算法中选取特征和样本集的方法,准确率可以稳定提高1.2%以上。(3)基于车辆数据的车联移动性管理研究:针对道路高峰期车辆的拥堵和高密度聚集导致的通信连接中断率高的问题,设计基于贪婪算法的车辆接入方式管理方案。依据中断概率阈值,通过贪婪算法将一些车辆节点设置为移动中继接入方式进行发送数据,结果降低约25%的中断概率。接着针对自动驾驶车辆应用场景中车辆动力补给问题,基于车辆的历史轨迹结合道路和数据的时间空间特征进行分析,使用DBSCAN聚类算法获得合理的动力补给点的位置,实验结果表明仅需要设置65处便可以达到0.54的覆盖率。(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9)
靳一[8](2019)在《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移动性管理架构和性能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支持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中定义的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超高可靠和低时延通信等典型应用场景,虚拟移动性管理实体作为一种可行解决方案被提出。虚拟移动性管理实体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将移动性管理功能运行在通用服务器上以替代传统的硬件专用的移动性管理实体。在不同的vMME映射解决方案中,将MME分解为多个功能组件是实现定制化移动性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针对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移动性管理进行研究,所做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移动性管理控制架构,以及一种基于MANO的移动性管理编排架构;在此基础上,基于服务功能链分析了vMME的一般信令处理流程;(2)分别以移动性管理的总信令通信开销,回程链路信令通信开销以及vMME功能组件不同放置结果下的状态数据迁移开销作为优化目标,将vMME的性能优化建模成为一个优化问题,为了求解该NP难的优化问题,提出了Min-TSCOC,Min-TSCOCB和Min-MOCSD等叁种启发式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将移动性管理功能分解成不同的功能组件可以为vMME带来良好的性能增益,不同网络功能组合的性能增益主要依赖于四个移动性管理事件;所提启发式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移动性管理优化问题的计算复杂度。(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9-05-20)
赵朋飞,万国金[9](2018)在《多功能基站下终端移动性管理的DSP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优化多功能基站系统的功能并增强基站稳定性和可靠性,使用DSP硬件平台搭建一种GPRS网络系统的多功能基站。该系统增加了分组业务的功能,通过模拟商用基站与终端完成相应的信令交互,能够诱发范围内的特定运营商终端用户进行完备的移动性管理流程接入到基站,并获取终端有效身份信息,可将此通信技术应用到侦查、搜救和通信对抗等相关领域。通过实测结果可知,终端能够完成相应的位置区更新和路由区更新流程接入到多功能基站,并可对驻留的终端进行管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19期)
赖成喆,王文娟[10](2018)在《面向车队的安全且具备隐私保护的移动性管理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异构车载网络中支持安全高效的移动性管理的问题,以及支持新兴的面向车队环境所面临的性能方面的挑战,文章基于Open Flow(OF)协议的软件定义网络(SDN)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SDN的车联-蜂窝集成网络架构,同时引入一个统一的安全无缝IP通信框架。文章试图解决两个主要挑战:1)在考虑车辆的社会属性时,如何以隐私保护方式安全和灵活地建立群组;2)如何控制切换信令开销(主要由基于群组的切换认证和IPsec建立引入),并且当大量群组成员需要安全地访问因特网时,可以减少切换延迟。性能评估表明,文章所提出的方案在平均信令开销和切换延迟方面优于其他方案。(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8年07期)
移动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实现地面网络与天基、空基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优势互补,天地协同组网成为5G移动通信演进和6G移动通信的潜在技术方向之一,同时也带来新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挑战。介绍了天地协同组网的研究和标准化进展,归纳了协同组网的系统架构和场景;以地对空通信覆盖和非地面网络接入两个典型场景为例,分析了天地协同组网中的移动性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为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提供技术建议和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移动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朱德庆.考虑占空比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移动性管理方案[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徐珉,胡南,李男.天地协同组网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C].5G网络创新研讨会(2019)论文集.2019
[3].张炎俊,刘璐.NSA部署初期的移动性管理优化策略[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9
[4].白昆霭.城市轨道交通LTE-U系统无线资源及移动性管理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李培日.基于HWMP路由协议的混合WMN移动性管理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郭凯丽.面向超密集异构网络的移动性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7].曹雪梅.基于机器学习的车联网移动性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9
[8].靳一.基于网络功能虚拟化的移动性管理架构和性能优化[D].北京邮电大学.2019
[9].赵朋飞,万国金.多功能基站下终端移动性管理的DSP设计与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18
[10].赖成喆,王文娟.面向车队的安全且具备隐私保护的移动性管理框架[J].信息网络安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