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公共体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教学建设
公共体育课程论文文献综述
柳颉[1](2019)在《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现阶段的高职体育公共课程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这意味着高职体育教学需要进一步的改革。而在高职体育教育改革的热潮中,应透彻地理解各种新兴的教学理念,使其更好地为高职体育公共课程教学的改革开拓新的天地。并让高职体育公共课程教学更好地与生活接轨,提高职高学生在体育方面的综合素质。本文将通过分析高职体育公共课程教学的现状,指出现存的问题,并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9年22期)
申亮[2](2019)在《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背景下武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落实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海大学武术教学团队以问题导向,制订和设计了武术课程建设的路径和相应措施,并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进行动态调整和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多元一体"武术课程模式。其中的"多元"是指多种方式和途径,"一体"则是指共同落实到学生的武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课程模式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落实"精炼套路、强化推手、重视实战、练赛结合"的教学理念;延伸课堂教学,对接通识教育,实现文通武备;突出传统价值观为核心,创新武术文化的宣传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实现学生的武术综合能力评价。(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黄鑫[3](2019)在《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实验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以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认为当前赤峰学院公共篮球教学存在一定问题,为更好地促进赤峰学院的篮球教学发展,更好的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践行学院"双改"教学模式,特进行了公共篮球教学改革方面的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实验后新课程班学生体能的各项指标都有小幅度提高,有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其余的体能指标也均有上升,两班比较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本文来源于《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1期)
郑佳薇,崔明月[4](2019)在《融入体适能训练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校开展融入体适能训练的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抽取齐齐哈尔医学院大学一年级新生中的6个班级共28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每组3个班级)。对照组(132人)按照正常的公共体育课程大纲开展教学,实验组(148人)在公共体育课程大纲中引入体适能训练内容,实验时间为1个学期。实验前后,对两组大学生进行体能健康测试。结果两组大学生实验前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与实验前相比,实验组实验后的体质健康测评合格率明显提高,且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2.52,12.39,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及女生实验后的各项体质健康测评成绩均较实验前提高(男生t值分别为6.87,7.99,8.05,5.02,6.94,10.05,女生t值分别为5.88,6.32,7.08,9.84,6.17,4.06,P值均<0.05)。实验组男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000 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4.30,8.07,2.34,8.31,4.20,P值均<0.05)。实验组女生实验后的肺活量、50 m跑、坐位体前屈、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 m跑测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64,5.81,5.53,22.27,9.60,13.06,P值均<0.05)。结论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中融入体适能训练,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积极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探寻适合各校实际情况的课程模式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学校卫生》期刊2019年11期)
谢志强[5](2019)在《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研究——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从公共体育课程的学时、内容、评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创新与优化的思路,旨在促进课程进一步建设。(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10期)
刘欧美,黄康颖,陈玉群,全晶[6](2019)在《基于互联网平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线上教学的信息模型建设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与高等教育又紧密结合,我国教育事业已然发生了巨大改变。由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利用互联网平台线上教学模式的新时代。这种"变轨超车"的教育改革将让我们的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近几年,我国在线教育课程不断发展,各网络平台都有着固定的线上教学信息模型框架。线上课程的学习设计了多维度的教学模块。现有网络教学平台的教学信息模型的构建情况,在教学实践应用中是否适合各类学科,如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网络线上教学信息模型建设,应区别于其他非体育课程教学模型的建设。根据高校公共体育课的特点,应具有针对性的构建线上教学信息模型中的模块,通过完善网络线上平台教学信息模型的建设,为高校公共体育线上课程的建设提供实用的建议。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互联网注册并登录超星尔雅、好大学、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在线课程平台,收集其中关于体育课程的数量、上课模式、课程资源、考核方式等信息内容。同时,根据研究的需要,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同时在中国知网中查找专业院校的期刊文章以及国内外有关书籍等资料,并对这些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汇总归纳与分析,并对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参考和指导。(2)视频学习法:利用互联网查找各大学校名师关于线上课程建设的讲座,认真学习并做好笔记记录,然后进行资料的汇总分析。(3)数理统计法:通过超星尔雅、好大学、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等在线课程平台,收集数据资料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有效数据和信息,使用Excel软件进行录入、统计和处理,然后将处理完的数据和信息制成相关表格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依据。(4)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对反应的事实进行阐述,合理的逻辑推理。研究结论:(1)四大网络线上平台现有教学信息模型中的模块,不完全适用于高校公共体育类线上课程。目前,在四大在线课程平台中,体育类课程与非体育类课程都是采用一种线上教学信息模型,在实践教学应用中限制了体育类课程线上教学的直观互动性。没有针对体育类课程的特殊性,在学习设计板块中构建更加合理,实用的模块。在现有教学信息模型的模块设计中,测试类资源文件集、课程讨论区、课程知识点集、随堂提问、在线答题等,在测试类资源文件中,有些适合体育类课程,有些在体育类课程中各大平台体育类课程几乎不用。(2)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线上教学信息模型中缺少可直观互动模型板块。体育课是传授学生身体运动技能的课程,其测试目的是为了让教师了解学生对于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测试方式使用学生练习技术动作,教师反馈意见的方式比较好,再辅之以主观题型。对于课程讨论区,非体育类课程的讨论点在于理论知识,可通过文字或图片交流;在作业、在线互动等环节不能直接实现直观互动与交流。而体育类课程的讨论点则在于技术动作,其讨论方式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身体运动或参考影视资料进行,如篮球、排球、武术等课程,简单的通过文字或图片描述终究是不够直观,同时讨论区不够活跃。学生自主讨论意识差的问题普遍存在四大在线课程平台,其原因可能在于:首先是通过网络媒介进行间接讨论,即时性不强;其次讨论氛围不够热烈,学生个体在电脑前通过文字而非语言进行讨论,讨论氛围不如面对面那么直观。建议:(1)适当删减现有网络教学信息模型中,不适合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模型中模块。(2)适合高校公共体育类课程线上教学可直观互动的信息模型模块,通过完善网络线上平台教学信息模型的建设,为高校公共体育线上课程的建设提供实用的建议。(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吕云龙,任天平[7](2019)在《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太极拳公共体育课程“6个1”模式创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在太极拳课程中采用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研究方法: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实践教学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大一本科生,共16个自然班约480人,2个自然班合班上课,每周上八次课,每次授课时长为100分钟,一学期共授课15周,其中实践教学13周,理论教学1周,考试1周,授课内容为陈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均采用新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在课堂上完成1个班级主题活动、1个集中学习、1个教学竞赛,课后要参与1个群、浏览1个网站,学期末要提交1个作品。研究结果:通过13周课前20分钟班级主题活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骨干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深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增进学生的友谊,增强学生团体配合、协作的能力和服从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主题活动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活动由各班体委、班长共同策划完成,老师仅对活动可能出现的问题,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主题活动均围绕体育运动设计,有班级分组竞赛、有集体呈现,第一次主题活动由老师带领学生完成,以后均交给各班体育委员、班长负责完成。有91.5%的学生对班级主题活动持赞同和非常赞同意见;通过课中40-50分钟的集中学习培养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刻苦学习的态度和自主学习的意识。按照教学计划每节课教授2-3式太极拳,此阶段老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强化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加深对太极拳的认识、理解,进而较熟练的使用,40-50分钟学习时长也符合学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95.8%的学生对集中学习持赞同和非常赞同意见;通过课后20分钟的教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意识和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由于是自然班上课,学生基本上来自相同的宿舍,有四个人一间也有六个人一间,因此团体竞赛主要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四个人一组或者六个人一组,比赛的内容为课堂教授内容,比赛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参考,占总成绩20分。一个宿舍的学生一起练太极拳,没有束缚练习起来更加自然、轻松,他们可以相互指导,查漏补缺、增进友谊,进而加快对太极拳动作的消化与吸收,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胆识也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有90.2%的学生对教学竞赛持赞同和非常赞同态度;通过1个年级微信群更加突出教师教学主导性和灵活性,实现"翻转课堂"。微信群作为老师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纽带与桥梁,通过微信群教师既可以和学生无障碍交流,又可以及时上传学习资料,还可以指导班级骨干开展主题活动,还可以在线纠正学生动作、指导学生练习。此外,由于群里学生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微信群也为他们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学习资源,培养了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有89.37%的学生对年级微信群持赞成和非常赞成意见;通过1个网站让学生了解太极拳及其文化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向学生推荐的网站为"中国国际太极拳网",是目前国内最权威的太极拳文化传播平台,学生通过网站既可以详细了解太极拳发展史,又可以查看太极拳练习要点及方法,还可以了解、学习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原理等知识。有91.23%的学生对推荐的学习网站持赞同和非常赞同意见;通过学期末1个作品有效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增强学生团队分工、合作等协作精神。学生提交作品必须以太极拳为主题,表现形式不限,可以是个人创作也可以是集体创作,占总成绩30分。微视频是学生提交作品的主要形式,学生制作视频使用的软件为爱剪辑、快剪辑、拍大师等,提交的视频基本上都有背景音乐、有字母、有特效,视频剧情大多围绕弘扬太极文化、传播太极功夫、惩恶扬善、除暴安良等来策划。视频基本上都是以宿舍为单位创作,这样既可以在视频策划、拍摄、制作过程中最大程度促进宿舍成员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又可以作为一份珍贵纪念品永久保存。有89.5%学生对制作视频持赞同和非常赞同意见,只有少数学生认为制作视频难度大,耗时较长持不赞同意见。研究结论:新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行为修养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传统文化思辨和实践创新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素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齐宇飞,姜磊,胡剑宏,李彤,彭志伟[8](2019)在《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向同行路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所具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行性和阻力因素分析,从而对大学公共体育课程嵌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同向同行的路径进行探索,提出通过弘扬体育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及内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通过建设体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叁种路径完成大学公共体育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向同行。(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9期)
高艳华,张亦男,周雁林[9](2019)在《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校转型大背景下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主动为转型发展的高校服务,更加与社会需求接轨,更加符合应用型高校的办学定位。(本文来源于《吉林工商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谢欢[10](2019)在《试论移动互联网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已经渗入到了社会每一个角落,为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教育现代化进程加快,移动互联网也被运用到了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上,并且已经收到了显着的效果。相比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合理运用移动互联网可以更好地开展课堂管理工作;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课堂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教师将讲课的内容变得更加合理化、系统化,从而提高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质量。(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30期)
公共体育课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落实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的要求,促进学生体育综合能力的提升,上海大学武术教学团队以问题导向,制订和设计了武术课程建设的路径和相应措施,并在课程建设的实践中进行动态调整和逐渐完善,最终形成一个"多元一体"武术课程模式。其中的"多元"是指多种方式和途径,"一体"则是指共同落实到学生的武术综合能力的培养上。课程模式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实现:落实"精炼套路、强化推手、重视实战、练赛结合"的教学理念;延伸课堂教学,对接通识教育,实现文通武备;突出传统价值观为核心,创新武术文化的宣传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实现学生的武术综合能力评价。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公共体育课程论文参考文献
[1].柳颉.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
[2].申亮.大学公共体育“个性化”教学改革背景下武术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武术研究.2019
[3].黄鑫.赤峰学院“双改”模式下公共体育篮球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开发、建设与实践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郑佳薇,崔明月.融入体适能训练公共体育课程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19
[5].谢志强.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研究——以闽南理工学院为例[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6].刘欧美,黄康颖,陈玉群,全晶.基于互联网平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线上教学的信息模型建设应用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7].吕云龙,任天平.促进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太极拳公共体育课程“6个1”模式创新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8].齐宇飞,姜磊,胡剑宏,李彤,彭志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向同行路径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9].高艳华,张亦男,周雁林.转型背景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以吉林工商学院为例[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9
[10].谢欢.试论移动互联网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中的运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