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酸缓冲性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土壤,性能,水稻,盐碱土,苗床,壤土,容量。
酸缓冲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唐贤,蔡泽江,徐明岗,文石林,高强[1](2019)在《余江县水稻土剖面酸缓冲性能与酸化速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在剖面层次上的缓冲性能特征及酸化速率大小,以红砂岩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对象,测定不同层次(0~20、20~40、40~60、60~80 cm和80~100 cm)土壤的pH、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和酸碱缓冲容量,定量比较不同母质和不同土层酸碱缓冲容量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以红砂岩和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在0~20 cm土层比80~100 cm土层分别显着升高10.14 mmol·kg~(-1)和4.18 mmol·kg~(-1),且随着水稻土初始pH(不加酸碱的pH)的增加,其酸碱缓冲容量也呈增加趋势。在0~20 cm土层,红砂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比河流冲积物母质显着增加7.38mmol·kg~(-1);在20~100 cm土层,2种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无显着差异。红砂岩母质发育水稻土表层酸化速率(0.78kmol H~+·hm~(-2)·a~(-1))大于河流冲积物母质(0.36 kmol H~+·hm~(-2)·a~(-1))。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与pH呈极显着负相关(P<0.01),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显着负相关(P<0.05),与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和交换性酸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水稻土pH与有机质、全氮和交换性酸呈极显着负相关,与交换性盐基总量呈极显着正相关(P<0.01),与阳离子交换量无相关性。研究表明,酸碱缓冲曲线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在不同土层上对加酸、加碱量的敏感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2种母质的酸碱缓冲容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在0~20 cm土层,红砂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酸碱缓冲容量和酸化速率最高,其酸碱缓冲容量主要与初始pH、有机质、全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盐基总量和交换性酸有关,且2种母质发育水稻土均处于铝硅酸盐矿物分解和交换性盐基离子缓冲阶段。(本文来源于《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王孜楠,梁爽,李柱,吴龙华[2](2019)在《碱性污染土壤的酸缓冲性能及重金属释放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不同碱性土壤在外源氢离子(H~+)加入下的土壤酸缓冲特性与重金属释放特征差异,为提高碱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供试碱性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别采自贵州都匀、浙江富阳、河南济源与甘肃白银,土壤类型依次为钙质常湿雏形土(Carbonati-Perudic Cambosols)、铁聚水耕人为土(Fe-accumuli-stagnic Anthrosols)、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和钙积正常干旱土(Calci-Orthic Aridosols)。采用振荡法与培养法研究了土壤的酸缓冲性能和重金属释放特征,通过修正的Tessier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以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酸化对超积累植物吸取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四种土壤的酸缓冲容量(Acid Buffering Capacity,ABC)存在显着差异,由原始pH至pH 5.5的土壤酸缓冲容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肃白银(386 mmol kg~(-1))>浙江富阳(127 mmol kg~(-1))>贵州都匀(98.7 mmol kg~(-1))>河南济源(52.7 mmol kg~(-1))。钙(Ca)释放量与氢离子H~+添加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随H~+加入,土壤锌(Zn)和镉(Cd)释放速率呈叁个不同阶段,即不释放/少量释放阶段、慢速释放阶段,以及快速释放阶段;土壤金属释放与土壤酸缓冲体系具有较好的对应特征。酸化显着降低土壤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Cd、Zn浓度,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浓度则没有显着变化。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100 mmol kg~(-1)的H~+添加下,贵州都匀土壤的Cd、Zn植物吸取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66.7%和32.5%,但该酸化条件下对于酸缓冲容量较高的浙江富阳土壤则没有明显强化修复效应。[结论]不同碱性土壤的酸缓冲性差异较大,根据土壤酸缓冲性和重金属释放/形态转化调节土壤pH,可强化超积累植物修复碱性重金属污染土壤。(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7-21)
田圣贤[3](2018)在《氮化合物添加对草地土壤盐基离子和酸缓冲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素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氮输入增加导致土壤酸化、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耗竭和土壤酸缓冲容量下降,但不同的氮素化合物对草地土壤酸化的影响机理尚不明确。本研究依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额尔古纳森林草原过渡带生态系统研究站的氮化合物添加模拟实验平台,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氮化合物添加对我国北方草甸草地表层土壤(0-20cm)交换性盐基离子组成及土壤酸缓冲性能的影响。试验包括5种氮化合物,分别为碳酸氢氨(NH_4HCO_3)、硝酸铵(NH_4NO_3)、硫酸铵((NH_4)_2SO_4)、尿素(CO(NH_2)_2)、缓释尿素;6个氮添加梯度,分别为0、2、5、10、20、50 g N m~(-2) a~(-1);刈割与不刈割处理2种管理方式,共60个处理,8次重复,共480个小区。得到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随氮添加量的增加,土壤pH和土壤酸缓冲容量显着降低,表明氮化合物添加加剧了草甸草地土壤的酸化;土壤电导率显着增高,表明氮添加导致土壤可溶性盐分的积累。不同类型的氮化合物对土壤pH、酸缓冲容量及电导率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5种氮化合物中对土壤酸化效应的强度依次为硫酸铵、硝酸铵、尿素、缓释尿素和碳酸氢铵。刈割处理对土壤pH、酸缓冲容量及电导率无显着影响。(2)氮添加量对交换性Ca~(2+)、Mg~(2+)、K~+、Na~+及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SEB)具有显着影响。随氮添加时的增加,土壤交换性Ca~(2+)、Mg~(2+)显着降低,交换性K~+显着增加。氮化合物类型对土壤交换性Ca~(2+)、Mg~(2+)、K~+及交换性盐基离子总量(SEB)具有显着影响,但对交换性Na~+无显着影响。刈割处理对交换性Ca~(2+)和SEB有显着影响,对交换性Mg~(2+)、K~+、Na~+无显着影响。(3)氮添加量对土壤交换性Ca~(2+)/Mg~(2+)、Ca~(2+)/SEB、Mg~(2+)/SEB、Na~+/SEB无显着影响。随氮添加量的增加,交换性Ca~(2+)/K~+、(Ca~(2+)+Mg~(2+))/(K~++Na~+)降低,K~+/SEB、K~+/Na~+增加,表明氮添加降低了土壤钙和镁的有效性,增加了钾的有效性。氮化合物类型仅对K~+/Na~+具有显着影响;刈割处理对交换性仅对交换性Ca~(2+)/Mg~(2+)以及Mg~(2+)/SEB具有显着影响。(4)无论是刈割处理还是不刈割处理,土壤pH与土壤交换性Ca~(2+)、Mg~(2+)、Na~+、SEB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交换性K~+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刈割处理和不刈割处理下,土壤EC与交换性Ca~(2+)、Mg~(2+)、SEB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交换性K~+无显着相关关系;不刈割处理下土壤EC与交换性Na~+无相关关系,而在刈割处理下与交换性Na~+呈显着负相关关系。刈割处理和不刈割处理下,土壤酸中和容量(ANC)与交换性Ca~(2+)、Mg~(2+)、SEB呈极显着正相关,与交换性K~+、Na~+无显着相关关系,说明草甸草地土壤的酸中和容量主要受交换性Ca~(2+)、Mg~(2+)及交换性盐基总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沈阳大学》期刊2018-12-29)
韩春爽,武俊男,秦治家,高强,刘淑霞[4](2016)在《吉林西部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酸缓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植水稻是盐碱地区改良土壤的一种有效方式,而选取p H值较低的水稻苗床土已经成为盐碱地区亟待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主要针对吉林省西部盐碱地区不同种植年限的水稻土进行理化性质、水溶性盐基离子和酸缓冲性能的测定,确定影响盐渍水稻土酸缓冲性的主要因素,寻找水稻育苗土可利用资源。结果表明:西部不同种植年限盐渍水稻土的酸缓冲容量表现为:种植60年(壤质黏土)<50年(壤质黏土)<35年(壤质黏土)<45年(壤质黏土)<20年(壤质黏土)<45年(黏土)<25年(黏土),酸缓冲性主要受土壤碳酸盐、土壤黏粒及土壤碱化度的影响,种植50年和60年水稻的壤质粘土酸缓冲性较弱,易于调酸,可以考虑作为苗床土的供选资源。(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2期)
王文婧,戴万宏[5](2012)在《安徽主要土壤酸碱性及其酸缓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安徽省土壤酸碱性分布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及未来酸雨可能给土壤带来的酸化影响,选取采集了安徽省不同地理区域4种主要土壤的0~20 cm表层样品,通过收集资料、室内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壤酸碱性和酸缓冲容量的大小、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主要土壤pH和酸缓冲容量均呈现由北向南依次递减趋势;pH大小顺序为: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红壤,土壤酸碱性与年均降水量、交换性铝、交换性酸和水解性总酸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2=0.7010~0.9039**);土壤酸缓冲容量大小顺序为:潮土(87.6 mmol/kg)>砂姜黑土(36.4 mmol/kg)>水稻土(29.2 mmol/kg)>红壤(23.0 mmol/kg),土壤酸缓冲容量与土壤pH、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土壤盐基饱和度均呈极显着正相关(r2=0.7631~0.9494**);由此可见安徽几种主要土壤的酸碱性存在很大差异,土壤基本性质和环境条件强烈影响着土壤酸碱性和对酸的缓冲性能,由此也必然影响着土壤受酸雨影响的后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2年15期)
杨光[6](2009)在《保护地土壤酸缓冲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地区采集保护地土壤样品,用模拟的方法绘制酸缓冲曲线,测定酸害容量及酸害强度,对土壤的酸缓冲性能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土壤的酸缓冲性能随保护地栽培年限的变化,结果表明:保护地种植年限越长,土壤pH值越低,土壤酸害容量(达到植物受害pH值所需要的酸)越小;达到植物受害pH值时所需要的酸越少,越容易对作物产生酸害。不同种植年限保护地土壤和露地土壤的酸缓冲曲线相似,但斜率各不相同。露地土壤酸缓冲曲线斜率绝对值最大,加入等量酸后pH下降幅度最大,即土壤酸害强度(土壤对酸的承受能力)越小;而作为保护地种植年限越久,酸缓冲性能曲线斜率绝对值最小,加入等量酸后土壤pH下降的越慢,土壤酸害强度越大。土壤酸害强度与有机质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呈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辽宁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江泽普,韦广泼,苏天明,蒙炎成,谭宏伟[7](2008)在《赤红壤蔗地土壤酸缓冲性能与调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酸滴定土壤酸度的方法研究广西蔗地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广西赤红壤蔗地土壤酸缓冲能力不强且对酸敏感,其土壤酸化转折点在加入模拟酸雨pH值3.0-3.5之间。酸雨会造成蔗地土壤严重酸化,而年施用75t/hm2酒精废液对蔗地土壤酸化影响较小。影响土壤酸缓冲性能因素主要为有机质、物理性粘粒、盐基总量和交换钙。据此可采取增施有机肥,施用碱性物质如石灰或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以及增加土壤覆盖如蔗叶还田,或采取等高种植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和交换性阳离子含量,减少土壤粘粒及阳离子流失,降低土壤酸度,从而提高蔗地土壤酸缓冲能力,改善蔗地土壤生态环境。(本文来源于《广西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3期)
陈翠玲,姚树文,袁天佑,赵爱丽[8](2007)在《河南主要土类耕层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河南主要土类耕层土壤酸缓冲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酸缓冲性能由强到弱依次为潮土、褐土、砂姜黑土、黄褐土、黄棕壤;土壤酸缓冲性能与有机质含量、基础pH值、粘粒含量有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7年04期)
陈翠玲,蒋爱凤,任秀娟,丁选收,常雪平[9](2005)在《潮土区不同质地类型土壤对酸缓冲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新乡潮土区不同质地类型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表明,粘土的缓冲能力最强,砂土的缓冲能力最弱。缓冲能力的大小与土壤中物理性粘粒含量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3,达到了0.01显着水平。不同质地类型土壤的酸缓冲能力大小为:粘土>中壤土>轻壤土>砂壤土>砂土。试验结果还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酸缓冲能力无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10期)
李建国,章明奎,周翠[10](2005)在《浙江省农业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模拟方法研究了浙江省40个土属的农业土壤对酸的缓冲性能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对酸的缓冲作用可分为3段,相应的pH范围大致可分为>6,3~6和<3,pH在3~6的范围内缓冲作用较弱。不同土壤对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有很大的变化,成土母质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一般是:滨海沉积物发育土壤>石灰岩发育土壤>湖积物发育土壤>河流冲积物发育土壤>山地丘陵酸性岩残坡积母质发育土壤。酸的缓冲容量和缓冲强度主要受土壤中CaCO3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控制。(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酸缓冲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究不同碱性土壤在外源氢离子(H~+)加入下的土壤酸缓冲特性与重金属释放特征差异,为提高碱性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参考。[方法]供试碱性重金属污染土壤分别采自贵州都匀、浙江富阳、河南济源与甘肃白银,土壤类型依次为钙质常湿雏形土(Carbonati-Perudic Cambosols)、铁聚水耕人为土(Fe-accumuli-stagnic Anthrosols)、淡色潮湿雏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和钙积正常干旱土(Calci-Orthic Aridosols)。采用振荡法与培养法研究了土壤的酸缓冲性能和重金属释放特征,通过修正的Tessier法分析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变化,以及通过盆栽试验研究酸化对超积累植物吸取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四种土壤的酸缓冲容量(Acid Buffering Capacity,ABC)存在显着差异,由原始pH至pH 5.5的土壤酸缓冲容量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肃白银(386 mmol kg~(-1))>浙江富阳(127 mmol kg~(-1))>贵州都匀(98.7 mmol kg~(-1))>河南济源(52.7 mmol kg~(-1))。钙(Ca)释放量与氢离子H~+添加量呈显着线性正相关;随H~+加入,土壤锌(Zn)和镉(Cd)释放速率呈叁个不同阶段,即不释放/少量释放阶段、慢速释放阶段,以及快速释放阶段;土壤金属释放与土壤酸缓冲体系具有较好的对应特征。酸化显着降低土壤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Cd、Zn浓度,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浓度则没有显着变化。盆栽试验结果显示,在100 mmol kg~(-1)的H~+添加下,贵州都匀土壤的Cd、Zn植物吸取效率较对照分别提高66.7%和32.5%,但该酸化条件下对于酸缓冲容量较高的浙江富阳土壤则没有明显强化修复效应。[结论]不同碱性土壤的酸缓冲性差异较大,根据土壤酸缓冲性和重金属释放/形态转化调节土壤pH,可强化超积累植物修复碱性重金属污染土壤。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酸缓冲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1].唐贤,蔡泽江,徐明岗,文石林,高强.余江县水稻土剖面酸缓冲性能与酸化速率[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9
[2].王孜楠,梁爽,李柱,吴龙华.碱性污染土壤的酸缓冲性能及重金属释放特征研究[C].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9
[3].田圣贤.氮化合物添加对草地土壤盐基离子和酸缓冲性能的影响[D].沈阳大学.2018
[4].韩春爽,武俊男,秦治家,高强,刘淑霞.吉林西部不同种植年限水稻土酸缓冲性能研究[J].东北农业科学.2016
[5].王文婧,戴万宏.安徽主要土壤酸碱性及其酸缓冲性能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
[6].杨光.保护地土壤酸缓冲性能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2009
[7].江泽普,韦广泼,苏天明,蒙炎成,谭宏伟.赤红壤蔗地土壤酸缓冲性能与调控研究(英文)[J].广西农业科学.2008
[8].陈翠玲,姚树文,袁天佑,赵爱丽.河南主要土类耕层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
[9].陈翠玲,蒋爱凤,任秀娟,丁选收,常雪平.潮土区不同质地类型土壤对酸缓冲性能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05
[10].李建国,章明奎,周翠.浙江省农业土壤酸缓冲性能的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