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温磷光论文_李俣珠,杨豪,蒋熊丽,黄龙,李金蔚

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温磷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磷光,室温,荧光,诱导,衍生物,量子,头孢。

室温磷光论文文献综述

李俣珠,杨豪,蒋熊丽,黄龙,李金蔚[1](2019)在《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室温磷光法检测食品中兽药头孢哌酮钠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水相共沉淀法合成了L-半胱氨酸(L-cys)修饰的Mn掺杂ZnS量子点(L-cys-Mn∶ZnS QDs)。基于头孢哌酮钠可通过电荷转移猝灭L-cys修饰的Mn∶ZnS量子点室温磷光的原理,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检测食品中头孢哌酮钠微量残留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当pH=6.4,反应时间为40 min时,量子点的磷光猝灭程度与头孢哌酮钠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025~2.000μg/ml,相关系数(r)为0.997 3,方法检出限为0.016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该方法应用于牛奶和蜂蜜中头孢哌酮钠测定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8%~102.1%和95.5%~99.6%。(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帅[2](2019)在《利用d-pπ键策略实现超长有机室温磷光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具有长寿命激发态性质的光电功能材料在照明、生物成像、防伪加密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这些材料主要局限于贵金属配合物,有着价格昂贵,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在水溶液中不够稳定等缺点。因此,发展纯有机的室温磷光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纯有机化合物的单重激发态与叁重激发态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较弱,导致系间窜越过程很难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叁重态激子高度活泼的特性,在室温下很容易通过分子自身的振动、转动以及被氧气或溶剂分子的碰撞淬灭等非辐射跃迁的途径失活,从而大大限制了有机室温磷光的产生。如何实现有机室温磷光并延长磷光寿命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受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广泛存在的d-pπ键的启发,本文提出在有机分子内引入d-pπ键,实现调控纯分子的激发态电子组态,从而延长磷光寿命的新策略。(1)本文选取具有蝴蝶状结构的吩噻嗪分子为核,通过将硫原子氧化成砜基,简单易行地构筑了d-pπ键,以较高的产率得到4个目标产物。晶体的相纯度和堆积方式分别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2)获得单晶后,对4个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一系列的表征。两组化合物在引入d-pπ键后,磷光寿命显着延长(分别从24 ms-455 ms,238 ms-876 ms)。(3)通过单晶分析和理论模拟计算,发现吩噻嗪衍生物中的硫原子在被氧化后,一方面分子排布变得更加规整,分子间作用力数目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激发态电子成分发生了改变,最低叁重激发态T_1中的(n,p~((9)))成分明显降低。同时降低了叁线态激子的非辐射速率和辐射速率,实现了磷光寿命的大幅度延长。(4)根据材料余晖时间的不同,制备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防伪加密应用。此工作从化学键的角度出发,为构筑新型超长磷光材料和延长磷光寿命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熊青霞[3](2019)在《室温磷光有机离子盐的设计合成及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磷光材料以其独特的激发态性质,在生物医学成像、有机光电材料、防伪系统以及化学传感器等领域广泛应用。目前大多数的磷光材料为无机物和贵金属配合物,鉴于这些化合物较为昂贵且具有一定的毒性,亟待开发低成本、低毒且结构可设计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本文选取喹啉类的有机离子盐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考察重原子效应和共轭效应对纯有机室温磷光离子盐发光性能的影响。主要进展如下:(1)探究重原子效应对发光性能的影响,合成了cl-、Br-、I-以及PF6-·等不同阴离子的N-烯丙基喹啉卤化物。测试产物的发光性能表明,阴离子为Br-的N-烯丙基喹啉有机离子盐有微弱磷光,阴离子为cl-和PF6-W N-烯丙基喹啉离子盐由于不含重原子则以荧光为主,尤其以PF6-为阴离子的有机盐具有强荧光,其余几乎不发光。此外,阴离子为Br-的离子盐在外部滴加CHC13的情况下磷光量子产率Φem柑由几乎为零提高至2.76%,发光颜色由原来的橘黄色变成绿色。(2)研究共轭效应对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合成了一系列基于异喹啉、酞嗪、1,10-菲罗啉等阳离子不同的室温磷光有机溴化物。测试产物的发光性能表明,合成的有机离子盐都有磷光性质。N-烯丙基异喹啉溴化物中心共轭体系中的氮原子位置改变,造成了其对CHC13的溶剂刺激响应作用不明显,只是对发光强度有所影响。N-烯丙基酞嗪溴化物对比前者在邻位多了一个氮原子,两者性质类似。对N-烯丙基-1,10-菲罗啉溴化物,共轭体系的延长由于空间位阻等原因,CHC13难以在分子之间产生明显微扰,对晶体排布的影响较小。综上所述,Br-诱发分子产生室温磷光的效果最好,不含重原子的离子盐则以荧光性质为主,结合产物对CHC13特殊的外部溶剂刺激响应作用,开拓了N-烯丙基喹啉溴化物在防伪材料方面的应用;在探究共轭效应对有机离子盐磷光影响时,杂原子氮以及烯丙基的位置变化导致中心共轭体系电子云的分布和晶型的改变,使得磷光材料对CHC13的溶剂刺激效应不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期刊2019-06-01)

赵曼竹[4](2019)在《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分子发光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迄今为止,传统有效的室温磷光(RTP)材料多数含有价格高昂的贵金属元素,或体系包含无机以及金属有机配合物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毒性和不稳定性,因此亟需开发可替代且低环境负荷的纯有机RTP材料。纯有机RTP分子可以充分利用光激发产生的激发态中75%叁重态激子,以达到高效发光目的。研究者通过设计合成有机分子达到调谐分子发光性质目的,从而调节材料发光颜色,得到高量子效率和高能量/电荷转移过程的高性能的RTP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而固态的分子堆积方式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对纯有机RTP分子光物理行为有着微妙而复杂的影响,且分子几何变化与光学性质之间的定量关联对于设计新型分子结构至关重要。因此,我们选取了两类空间结构不同的RTP分子,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基于T_1态结构通过不同程度的位移和旋转探究了晶态纯有机RTP材料的不同二聚体构象对分子发光性质的影响,从而为设计和开发新颖结构的纯有机室温磷光分子提供新的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TD-DFT探究了一种含有N原子的纯有机磷光分子4,6-二苯基-2-咔唑-1,3,5-叁嗪(DPhCzT)在单体和二聚体形式下的光电性质。计算结果表明DPhCzT大的RTP发射光谱主要取决于其二聚体,而非单体。为了深入探究T_1态二聚体的不同构象对发射光谱的影响,基于T_1态结构通过不同程度的位移和旋转首次探究了不同二聚体的光学性质。我们发现最短的分子间N···N距离(d_(N···N))对垂直和斜向位移的二聚体的发射光谱有显着影响,因为能隙(E_g)的变化导致发射波长强烈依赖于d_(N···N)。且斜向压缩二聚体的最大发射光谱红移程度大于垂直方向的。此外,我们也发现二聚体的面对面堆积程度对水平方向和旋转方向二聚体的最大发射波长λ_(em)有较大影响。此差异主要归因于二聚体间C–H···π,n···π,及π···π非共价相互作用。因此,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晶态二聚体的不同构象对平面性好的大π体系的光物理行为影响较大,同时应考虑分子间的C–H···和π···π非共价作用,因为分子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能够有效抑制分子的非辐射衰减。且平面性好的DPhCzT二聚体面对面的紧密堆积模式更有利于分子间的耦合作用,进而稳定叁重态的激子,从而加速了系间窜越过程实现了强度更高的RTP。我们的工作为设计更长寿命及高强度的纯有机RTP材料提供了新的机理见解及理论指导。2、分别采用TD-BMK/6-31G(d,p)和TD-M06HF/6-31G(d,p)方法研究了一系列苯甲酰基二苯并噻吩类衍生物(BDBT、BrBDBT和ClBDBT)在单体和二聚体形式下的光电性质。预测的这叁种RTP分子的二聚体和单体最大发射波长(λ_(em))均与实验值接近,与实验所得单分子发光结论一致。但是实验上观察到强烈的磷光发射源于室温环境下的晶态。因此,我们对这叁种RTP分子二聚体的T_1态结构通过不同程度的位移和旋转,进一步深入探究了不同二聚体构象对其光物理性质的影响。我们发现:1)最短的分子间距离(d _S···_C或d_C···_C)的变化导致E_g的改变,对垂直和斜向位移的BDBT和ClBDBT二聚体的发射光谱产生显着影响;2)BDBT垂直压缩位移相应的λ_(em)红移程度比斜向压缩的更大,然而对于ClBDBT发现了相反的规律,而BrBDBT二聚体构象的光学性质均没有明显改变;3)不同于大π共轭体系,BDBT和ClBDBT在水平和旋转方向位移均对其光物理性质几乎无影响;4)虽然BDBT、ClBDBT和BrBDBT中的重原子效应增强了单体分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导致波长红移。但是我们发现在不同位移和旋转操作下,所有BDBT和ClBDBT二聚体构象的λ_(em)、E_g、和跃迁能(E)变化趋势一致,且最大红移λ_(em)值几乎一致(866.42 vs 866.85 nm)。因此,我们的计算结果表明固态二聚体构象对光学性质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分子间面对面堆积模式的重迭度程度。且该晶态二聚体的不同构象在垂直和斜向位移对RTP材料的光物理行为有较大影响。(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张振振[5](2019)在《基于咔唑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致磷光发射是指分子受光激发后从激发态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的过程,通常所观测到的磷光是从第一激发叁重态(T_1)辐射跃迁至基态(S_0)而产生的。由于该跃迁过程中电子的自旋多重度发生改变,受自旋因子制约,其跃迁速率和磷光量子产率等都要比荧光过程(S_1→S_0)小得多,相应地,磷光的寿命较荧光要长。室温磷光(room temperature phosphorescence,RTP)也具有长寿命的特点,该类材料能够实现许多独特的光学性质,并能制造出传统荧光材料无法实现的先进光电器件,因此在光动力疗法、高灵敏生物成像、防伪、敏化太阳能电池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刚性平面结构的咔唑分子具有较高的叁重态能量和空穴迁移率,分子中的氮原子上含有孤对电子,倾向于n-π~*跃迁,能够促进系间窜越,有利于实现叁线态的磷光发射,而且咔唑单体的3、6、9位反应活性高,易于通过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来调控其发光性质,所以目前所报道的大量的RTP分子为咔唑的衍生物。因此本文以咔唑为前驱体,设计合成了不同类型的RTP分子,研究不同分子结构和分子间堆砌方式对RTP寿命和强度的影响,进而为制备高效长寿命的RTP材料提供理论依据。1.首先以咔唑为前驱体,在N原子上引入不同碳原子个数(n=1,2,3,4,5)的烷基链,得到了一系列不含重原子的咔唑衍生物(Cn)。通过研究它们的磷光性质发现,在低温(77 K)时,它们的晶体均表现出超长磷光,磷光寿命达到了1.2–1.5 s,但是室温大气条件下,C1、C2和C5的磷光寿命大幅下降,分别为200、23和12 ms,即使在脱气条件下磷光寿命也仅有0.4–0.6 s,表现出了强的温度和氧气的依赖性。相较之下,C3和C4在室温大气环境中仍保持着较长的磷光寿命,分别为0.81和0.49 s,是一种很好的RTP材料。单晶解析和理论计算表明,烷基链长度影响了分子堆积和ISC,揭示了同系物效应对RTP及其环境敏感性的影响。2.本文以2,5-二甲基溴苯为前驱体,通过溴代、酯化、水解等一系列反应,得到了具有室温荧光-磷光双发射的材料(2-溴-1,4-苯撑)双(亚甲基)二乙酸酯(BrPh2OAc)和(2-溴-1,4-苯撑)二甲醇(BrPh2OH)。这些结构简单的小分子化合物在室温大气条件下均能观测到寿命为几个毫秒的光致磷光现象,其中BrPh2OAc的室温荧光和磷光量子效率分别达到了4.36%和6.79%。咔唑是一种商品化的廉价易得的荧光化学品,其化学反应活性位点丰富,类似于咔唑烷基化的方法,本文以双官能度的2-溴-1,4-二(溴甲基)苯作为取代试剂与咔唑反应,得到了咔唑与苯环非共轭连接的化合物9,9’-((2-溴-1,4-苯撑)双(亚甲基))双(9H咔唑)(BrPh2Cz)。令人惊喜的是,BrPh2Cz晶体粉末在大气环境中表现出寿命长达317ms的明亮的室温磷光,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呈样品现粉色,具有荧光-磷光双发射现象,荧光和磷光效率分别为13.56%和6.33%。这对于高效长寿命的室温磷光和荧光-磷光双发射材料的设计合成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青岛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康远[6](2019)在《新型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性质、发光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有机发光材料,由于合成简便、种类丰富、毒性较小、易于加工等优势,成为了近年来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关注的热点研究领域。传统有机发光材料具有聚集导致发光猝灭效应,这种效应不利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应用。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教授发现了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AIE)现象,克服了聚集导致猝灭带来的不利影响,为有机发光材料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活力。有机磷光材料,不同于有机荧光材料,其光致发光寿命可以达到肉眼可见的毫秒数量级。在激发光源关闭后,有机磷光材料可以继续发光一段时间,因此它在信息传递、光响应、化学传感、生物成像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然而,有机分子叁线态在室温条件下,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导致其不能稳定存在。因此大部分有机磷光发射现象都只能在低温或是惰性的气氛下才能被观察到。如何构建有机室温磷光体系和设计室温磷光分子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本论文第二章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羰基的二苯并呋喃衍生物,成功得到10个具有室温磷光现象的纯有机化合物,并得到了它们的全部单晶结构。它们的室温磷光寿命最长可达185 ms,在紫外灯关闭后可以观察到1 s左右的余晖。通过对比分析其晶体结构和室温磷光性质,总结得出:第一,晶体中分子间相互作用,例如二苯并呋喃平面之间的作用等,对其室温磷光发射产生重要影响,分子间相互作用越强,室温磷光性能越好;第二,不同卤素取代化合物中,氯代的化合物室温磷光性能最好;第叁,对于同质多晶的发光分析表明,二苯并呋喃平面之间的轻微夹角,会使发光效率显着下降;第四,双取代的二苯并呋喃衍生物中,非对称酰基化的化合物,相比于对称酰基化的化合物,磷光发射波长会明显红移,并且室温磷光寿命会延长。本工作第叁章制备了四种结晶度不同的尼龙69样品,发现了尼龙具有长达218 ms的室温磷光寿命,并且室温磷光性质得益于高的结晶度。通过真空熔融的方法处理久置后的样品,可以恢复它们的室温磷光。此外,己内酰胺和尿素两个小分子酰胺的室温磷光发射数据表明酰胺基团是尼龙69样品发射室温磷光的生色团。综上,本工作成功得到了具有室温磷光性质的含羰基的二苯并呋喃衍生物,并研究了聚酰胺的室温磷光发射。本论文系统讨论了新型纯有机室温磷光分子的设计、构效关系和发光机理,丰富了纯有机室温磷光体系,研究结果在新型发光材料中具有潜在价值。(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0)

王晓[7](2019)在《荧光组装体和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和磷光材料在光电显示、化学传感、防伪、检测和生物成像等众多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关于荧光材料发光机理的基础研究,其重要性自不必多言,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超分辨荧光显微镜即是明证。不可忽略的是,如何充分利用荧光解决其他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意义重大的一个研究分支,而自组装由于其结构规整性和诸如范德瓦尔斯力、π-π堆积和氢键等弱的相互作用力可以有效影响荧光材料的发光性能,从而推进荧光材料的研究。本人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致力于构筑荧光组装体和室温磷光材料,并将之应用在检测、光波导和生物成像等方向,以下将在本部分做简要介绍。众所周知,因为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和特异性等特点,在检测领域有重要的应用。目前,荧光探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开-关”型,另一种是比率型,由于“开-关”型是监控单个波长荧光的发光强度变化,因此很容易受到背景光和实验条件的干扰;而比率型荧光探针,则是在加入检测物之后,有两个或者多个发射峰强度的变化,因此就有一个互相校准的过程,进而可以有效地排除掉仪器和环境的影响。基于此,我们针对性地设计了聚乙二醇修饰的α-氰芪分子作为能量供体分子,用罗丹明衍生物作为能量受体和汞离子响应物,两者之间有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F)过程,从而设计出了能够灵敏检测汞离子的比率型荧光探针(检测限为22 ppb),这部分工作也为其他检测物的痕量检测提供了思路。具有优异光物理性质的荧光超分子聚合物在光电器件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构建一维长程有序结构实现光波导互连,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目前文献广泛报道的一维有机光波导材料,主要包括π-共轭聚合物及有机小分子晶体两类。其中,π-共轭聚合物存在尺寸非均一性、结构非晶态等问题;而对于π-共轭有机小分子,其晶体形状较难得到精确操控、且加工性相对较差,上述缺陷均制约了这两类体系在光波导材料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π-共轭铂炔基单体进行合理的分子设计,实现了氢键、π-π堆积等多重非共价键作用力的高效加合,成功构建了协同聚合机制的荧光超分子聚合物,该聚合物具有优异的光波导性质,光波导传输损耗为0.008 db μm-1。上述研究通过挖掘自组装过程的内在本质规律,为共轭超分子聚合物的可控构筑与光波导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考虑用长寿命的磷光来扩充上述体系,而现有的磷光材料多为含有重金属(如铱、铂、钌等)的金属有机络合物,其高毒性和水溶液中的不稳定性制约了进一步的应用,纯有机的室温磷光材料则很大程度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合理的分子设计获得了氮萘酰亚胺的纯有机室温磷光,发现相对更高的HOMO能级可促进分子内电荷转移的发生,从而“介导”氮萘酰亚胺分子的π-π*系间窜越,得到氮萘酰亚胺体系的最红移室温磷光(发射波长:740纳米),进一步在该体系引入重原子溴,可以有效增强室温磷光,从而在生物成像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王涛[8](2019)在《基于咔唑-芳香酮的热活化延迟荧光及室温磷光材料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纯有机发光材料受到了世界各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热活化延迟荧光和室温磷光材料。这类材料在传感器、光电器件、生物成像以及数据加密等领域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现阶段来说,设计热活化荧光和室温磷光的关键在于提高反系间窜越和系间窜越的效率。如今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利用分子内或分子间电荷转移态作为单线态和叁线态的媒介来促进单线态激子和叁线态激子的交流;(2)设计HOMO能级和LUMO能级空间分离的分子结构以实现较小的单线态和叁线态能级差。通常,发光分子会被制备成晶体或分散在高分子基质中以避免聚集诱导淬灭效应。本博士论文主要的研究分为两部分:(1)聚集诱导发光型热活化延迟荧光和室温磷光材料设计开发;(2)高分子基质分散的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开发。具体内容如下:1.基于咔唑给体和氰基苯受体合成了一系列聚集诱导热活化延迟荧光的给体-受体二联体结构。这类分子在有机良溶剂中,由于光诱导电荷转移作用,使得氰基苯能够淬灭咔唑基元的激子。当其形成聚集态后,咔唑和氰基苯之间形成的电荷转移态能够作为单线态和叁线态之间沟通的媒介以促进激子的系间窜越和反系间窜越,从而实现热活化延迟荧光。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分子在水和四氢呋喃的混合溶液中能够自组装成长达数厘米的宏观纤维,其绝对量子产率最高可达39%。最后,将所制备的聚集诱导热活化延迟荧光分子作为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来研究其电致发光性能。2.基于联咔唑和二苯甲酮以及二苯基砜合成了四种化学共轭连接的二联体结构,这类二联体结构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室温磷光特征。在溶液状态下,由于分子内旋转以及扭曲的电荷转移态作用淬灭激子,这类二联体几乎不发光。然而,当其形成聚集态结构时,分子内旋转以及扭曲的电荷转移态作用被限制,使得激子可以从激发态以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值得注意的是,联咔唑-二苯甲酮类二联体表现出明显的双重室温磷光特征,其发光绝对量子产率最高达64%。实验计算和理论计算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这类聚集诱导发光的二联体分子具有高效的双重室温磷光发射。为了表明这类分子在光电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我们将这类分子作为发光层制备成成非掺杂的机发光二极管。实验结构表明,所制备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外转换效率最高达5.8%,超过了传统荧光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效率极限(~5%)。3.通过改变电子受体种类,设计了叁种给体-受体型分子。此外,我们将这叁种分子作为引发剂引发D,L-丙交酯开环聚合以避免发光小分子的聚集淬灭,最终得到了具有室温磷光性质的聚乳酸材料。由于聚乳酸的刚性基质效应,使得分子内运动以及分子间的碰撞得到极大程度的抑制,这叁种聚乳酸分子的最高量子产率达39.4%。通过给体-受体的不同组合,从而实现了荧光发射向室温磷光发射的转变。并且,CZBP-PLA和CZAQ-PLA表现出低温双重磷光特征。最后,我们将叁种发光聚乳酸材料制备成纳米粒子由于细胞成像。研究结果表明,磷光型CZAQ-PLA的成像的信噪比明显优于荧光型的CZNI-PLA。4.基于萘酰亚胺类二醇合成了一系列单组分的荧光/室温磷光双发射的水性聚氨酯材料。通过将小分子染料以化学共价键的形式接入到高分子主链中来抑制热振动引起的激子淬灭。此外,基于重原子效应促进自旋轨道耦合原理,在萘酰亚胺分子上引入溴原子来增加单线态激子向叁线态系间窜越的效率,最终诱导出室温磷光。对比实验结果发现,溴取代的萘酰亚胺型水性聚氨酯表现出明显的荧光/磷光双发射性质,并且RTP的强度远大于荧光强度。然而无卤原子取代的萘酰亚胺型水性聚氨酯仅仅表现出了传统的荧光发射。随着染料接入含量的增加,激发态分子和同种的基态分子形成激基缔合物导致单线态能级的降低,从而使得单线态和叁线态的能级差减小,这极有可能增加单线态激子向叁线态系间窜越的概率。因此,通过调控激基缔合物的形成比例的方法,有望成为设计室温磷光材料的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李宗仁[9](2019)在《二苯砜/二苯甲酮衍生物基水性聚氨酯热活化延迟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与室温磷光(RTP)是目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领域高效利用叁重态激子的最有希望和最有效的两种方法。它们能够突破传统荧光OLED器件外量子产率的理论极限,获得更高的能量利用率。目前TADF分子主流设计思路是通过构造扭曲的给体-受体结构来缩小单重态与叁重态之间的能级差,以此获得热活化延迟荧光。常规TADF分子结构扭曲,合成路线复杂,往往需要用到贵金属(如钯等)催化剂,难以推广应用。而且小分子发光材料的性能会受限于聚集态结构,并且具有较高的毒性。高分子材料相对于小分子而言其力学性能、热力学性能及加工性能等更加优秀,也更具实际应用价值。水性聚氨酯是一种极性大、温度耐受性好、单体成分易调节的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可以通过调节水性聚氨酯软段和硬段的比例来抑制叁重态激子的热猝灭。因而探讨将发光分子作为功能单体来合成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能的水性聚氨酯具有重大意义。1.设计并合成出五种二苯砜衍生物二元醇以及两种二苯甲酮衍生物二元醇:双-(4-(2-羟乙基)(甲基)胺基)二苯砜(BNS)、双-(4-(2-羟乙基氧基))二苯砜(BOS)、双-(4-(2-羟乙基硫基))二苯砜(BSS)、(4-(N,N-二羟乙基)-胺基)苯基-苯砜(NS)、4-(N,N-二羟乙基)-胺基-4'-甲氧基二苯砜(NOS)、4-(N,N-二羟乙基)-胺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ONP)和4-(N,N-二羟乙基)-胺基-4'-氰基二苯甲酮(CNP)。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光谱验证出它们的结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相较未取代的二苯砜和二苯甲酮,衍生物分子均具备CT态结构;稳态荧光发射光谱、瞬态光致发光衰减谱显示它们在室温条件下仅有微弱的荧光发射,因此需要将其接入到水性聚氨酯中以减少叁重态激子的热猝灭。2.将BNS、BOS、BSS、NS和NOS五种二苯砜衍生物二元醇接入到水性聚氨酯中,合成出一系列的具有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能的水性聚氨酯Pl、P2、P3、P4和P5。其中P1、P4和P5具有良好的热活化延迟荧光性能。P1、P2和P3均具有较高的△EST(9 kcal/mol),但因为P1具备高效的单重态-叁重态振动能级耦合(P2和P3则没有),所以即使具有较大的AEST,P1也可以发出热活化延迟荧光。P4、P5在具有较小的AEST的同时显示充分的能级耦合,很容易发生RIC和RISC过程,因而大部分激子是从TADF途径辐射的。总之,以CT态作为中间桥作用,配合有效的单重态-叁重态振动能级耦合,可以有效促进RIC和RISC过程的发生,得到高效的热活化延迟荧光。3.以ONP和CNP为扩链剂,接入到水性聚氨酯中,研究在具有给体-受体结构的基础上,额外接入不同基团对体系室温磷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当额外接入甲氧基给电子基团时,体系具有良好的磷光发射性能(τ=276 ms,Φ=0.75);当额外接入氰基吸电子基团时,体系磷光发射变弱,并表现出对浓度敏感的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4-01)

邓茗月,叶翆红,邹文生,李卫华[10](2019)在《电场增强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室温磷光的肝素钠多糖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报道了一种基于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Mn-ZnS QDs)的室温磷光(RTP)方法检测肝素钠。荷正电的八胺丙基寡聚硅(OA-POSS)与荷负电的半胱氨酸包裹的Mn-ZnS QDs在水溶液中通过静电作用自组装成纳米复合物。Mn-ZnS QDs在电场作用下缩短了点间距离,修复了表面缺陷、有效诱导QDs的激发与引起表面Mn2+重排,增强了Mn2+的RTP发射。当荷更高负电的肝素钠加入纳米复合物体系中,发生叁组分竞争作用,旧的纳米复合物分解,新的OA-POSS与肝素钠聚集复合物形成,导致了Mn-ZnS QDs的RTP逐渐衰减,这种衰减的RTP信号被用来检测肝素钠。衰减的RTP强度(ΔP)和肝素钠浓度在2.5到70μM范围内存在着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0.991),检测限为2.0μM,5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本文提出的方法非常适合选择性探测复杂样品中肝素钠。(本文来源于《安徽建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室温磷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年来,具有长寿命激发态性质的光电功能材料在照明、生物成像、防伪加密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这些材料主要局限于贵金属配合物,有着价格昂贵,具有一定生物毒性且在水溶液中不够稳定等缺点。因此,发展纯有机的室温磷光材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纯有机化合物的单重激发态与叁重激发态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较弱,导致系间窜越过程很难实现;另一方面由于叁重态激子高度活泼的特性,在室温下很容易通过分子自身的振动、转动以及被氧气或溶剂分子的碰撞淬灭等非辐射跃迁的途径失活,从而大大限制了有机室温磷光的产生。如何实现有机室温磷光并延长磷光寿命是该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受过渡金属配合物中广泛存在的d-pπ键的启发,本文提出在有机分子内引入d-pπ键,实现调控纯分子的激发态电子组态,从而延长磷光寿命的新策略。(1)本文选取具有蝴蝶状结构的吩噻嗪分子为核,通过将硫原子氧化成砜基,简单易行地构筑了d-pπ键,以较高的产率得到4个目标产物。晶体的相纯度和堆积方式分别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射线单晶衍射证实。(2)获得单晶后,对4个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一系列的表征。两组化合物在引入d-pπ键后,磷光寿命显着延长(分别从24 ms-455 ms,238 ms-876 ms)。(3)通过单晶分析和理论模拟计算,发现吩噻嗪衍生物中的硫原子在被氧化后,一方面分子排布变得更加规整,分子间作用力数目明显增加;另一方面激发态电子成分发生了改变,最低叁重激发态T_1中的(n,p~((9)))成分明显降低。同时降低了叁线态激子的非辐射速率和辐射速率,实现了磷光寿命的大幅度延长。(4)根据材料余晖时间的不同,制备了一个简单的数据防伪加密应用。此工作从化学键的角度出发,为构筑新型超长磷光材料和延长磷光寿命提供了新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温磷光论文参考文献

[1].李俣珠,杨豪,蒋熊丽,黄龙,李金蔚.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室温磷光法检测食品中兽药头孢哌酮钠残留[J].江苏农业学报.2019

[2].田帅.利用d-pπ键策略实现超长有机室温磷光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9

[3].熊青霞.室温磷光有机离子盐的设计合成及表征[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2019

[4].赵曼竹.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分子发光理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5].张振振.基于咔唑的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学性质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9

[6].康远.新型纯有机室温磷光材料及其性质、发光机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

[7].王晓.荧光组装体和室温磷光材料的设计与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8].王涛.基于咔唑-芳香酮的热活化延迟荧光及室温磷光材料的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9].李宗仁.二苯砜/二苯甲酮衍生物基水性聚氨酯热活化延迟荧光和室温磷光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10].邓茗月,叶翆红,邹文生,李卫华.电场增强锰掺杂硫化锌量子点室温磷光的肝素钠多糖检测[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等制备合成的含有长烷基链的阳离子...荧光化合物发光过程的Jablonski图ct DNA对Pd-TAPP室温磷光激发(a...各种醇对3溴-咔唑水体系室温磷光...非除氧条件下不同有机溶剂对环糊精诱...(R)一ap和(S)一ap室温磷光光谱

标签:;  ;  ;  ;  ;  ;  ;  

室温磷光论文_李俣珠,杨豪,蒋熊丽,黄龙,李金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