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改良效果论文_郜悦,周婷,李艳华,王彦飞,杨伟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遗传改良效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奶牛,斯坦,杂种,性能,玉米,优势,遗传物质。

遗传改良效果论文文献综述

郜悦,周婷,李艳华,王彦飞,杨伟光[1](2019)在《玉米Non-Reid群产量因素遗传改良效果及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o-Reid优良自交系PH4CV、PHB1M为基础材料,采用DH技术和常规技术方法,经过两轮改良,育成4个改良系,以4个改良系及PH4CV、PHB1M为父本,5个Reid优良自交系为母本,作5×6不完全双列杂交,设置3个密度梯度,研究单株产量的遗传增益、杂种优势及配合力。结果表明,第二轮改良系J1881,在3个密度下单株产量遗传增益高于原基础系和第一轮改良自交系;第一轮改良系J9D207、J1577遗传增益高于原始基础系。3种密度梯度下,4个改良系与Reid自交系单株产量杂种优势普遍存在,杂种优势最高的组合为J1590×J9D207、J1590×J1881。3个密度下,第二轮改良系J1881均有较高一般配合力,稳产性较好。(本文来源于《玉米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秦正君[2](2018)在《陕西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2012~2017年间陕西关中四个地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纳入全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化牛场进行调查,以及在陕西省奶牛中心实地取样、样品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省DHI检测中心的测定数据及各养殖场群体生产管理记录,获得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体细胞、尿素氮、胎次等数据,经过对1738344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了解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日粮配比、乳房保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评估陕西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效果。研究取得以下结论:1、应用DHI技术以来,陕西省奶牛平均日产奶量达到30.09kg(特别是西安地区高达33.64kg),较2012年提高36.03%;平均乳脂率达到4.01%,较2012年提高4.70%;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9%,较2012年提高5.61%;平均乳体细胞降至22.58万/ml,较2012年降幅63.70%;平均奶尿素氮含量15.58mg/dl,处于合理区间。2、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平均日产奶量、平均乳脂率和平均蛋白率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日产奶量在101d~200d达到高峰,为31.22kg,平均乳脂率和平均蛋白率在201d~305d达到高峰,分别为3.88%和3.25%;平均乳体细胞数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201d~305d体细胞数最少,为36.58万/ml;平均乳尿素氮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d~305d含量最低,为9.42mg/ml。3、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平均日产奶量和平均乳蛋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日产奶量第2胎达到高峰,为35.13kg,3胎之后开始下降;平均乳蛋白率第5胎达到高峰,为3.34%;平均乳脂率与胎次没有相关关系;平均乳体细胞数呈现上升趋势,1胎最低,为26.7万/ml,6胎最高,为59.56万/ml;平均乳尿素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到趋势,3胎最高,为16.65mg/dl,6胎最低,为9.29mg/dl。(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脱征军[3](2018)在《宁夏地区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宁夏地区奶牛场日常管理及饲养状况,从DHI参测场中选择15个奶牛场为调查分析对象,收集了2013~2016年泌乳牛的400701条DHI数据,剔除异常指标,运用SAS 9.0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15个奶牛群体的产奶性状、乳成分、体细胞等指标;整体分析了遗传改良效果及宁夏地区牛群产奶性状、乳质量、体细胞数的影响因素,为宁夏地区奶牛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用以提高奶牛群体整体质量,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DHI体系,奶牛产奶量得以大幅提高。所研究的15个牛场平均日产奶量为32.43kg,各场平均日产奶量从15kg到35kg的牛只比例逐渐增加。同时,随着测定年份变化,平均日产奶量逐渐升高。2016年,15个示范场的平均日产奶量达到35.59kg,高于2016年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地区测定日平均产奶量的28.1kg。2.牛奶质量得以明显改善。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受胎次和产犊季节的影响显着。所研究的15个牛场中有14.81%的牛只平均乳脂率低于3%,有5.26%的牛只平均乳蛋白率低于2.6%。冬季乳脂率最高为3.878%,春季乳脂率最低为3.842%;从第2胎开始,乳脂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下降。冬季的乳蛋白率最高为3.25%,其余3个季节为3.24%;从第2胎开始,乳蛋白率随着胎次的增加而下降。3.牛奶体细胞数受测定年份、产犊季节、胎次影响显着。所研究的15个牛场平均体细胞数低于20万/ml的牛只占13.81%。2016年,15个牛场平均体细胞数为27.18万/ml,低于全国参加生产性能测定的地区平均体细胞数29.6万/ml;产犊季节在春季时,体细胞数最低,秋季最高。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递增而上升。(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闫青霞,张胜利[4](2018)在《中国引进荷斯坦牛遗传物质改良效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多性状多胎次随机回归测定日模型对中国引进荷斯坦牛遗传物质进行遗传评估,分析了其在国内的改良效果,比较叁种不同类型(活体引进公牛、直接进口冻精和进口胚胎移植公牛)引入的遗传物质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活体引进公牛的整体改良效果低于通过进口冻精或进口胚胎移植公牛。直接进口冻精或活体引进方式在我国获得后代信息的种公牛,其出口国与我国遗传评估排名的秩相关系数达到中等相关水平(产奶量r=0.50,乳脂率r=0.54,乳蛋白率r=0.64,体细胞评分r=0.31,体型r=0.31,泌乳系统r=0.28,肢蹄r=0.06)。说明在选种过程中不同国家遗传评估结果具备一定的可参考性,但由于环境和基因的互作效应,以及不同国家养殖体系与产品计价体系的差异,还需要针对不同地区建立自有的遗传评估系统,以达到最优化的群体改良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奶牛》期刊2018年04期)

王彦飞[5](2018)在《基于玉米DH育种技术的国外重要种质遗传改良效果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重要粮食作物,优良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的主要技术。种质狭窄是影响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我国育种进程、育种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的主要原因。外来种质是我国玉米重要种质基础,因此,对外来种质进行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玉米DH育种稳定性强,从基础材料到获得DH纯系只需2-3代,大大缩短了育种年限,为快速、高效、精准的工厂化育种提供了可行途径。本文依据“叁个优势群及其优势模式”原则组配基础材料,采用DH育种技术对国外重要种质进行遗传改良,选育出5个DH系,与6个骨干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30个杂交组合,在沈阳、榆树和肇东叁种生态条件下进行遗传改良效果分析,同时设置对照品种先玉335对DH系所组配的杂交组合进行稳定性和丰产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单株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在不同地点均具有较强杂种优势,单株产量平均杂种优势最高为82.69%,行粒数杂种优势较高为30.77%,其它各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高低排列依次为穗位高、株高、穗长、百粒重、穗粗、秃尖长、茎粗、穗行数、轴粗和出籽率。3个地点中肇东单株产量平均优势均值最高为115.29%。DH1和DH2所组配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在叁种生态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2)以超对照品种(先玉335)的超标优势值达5%确定为强优势组合,结果表明组合PH5AD×DH1单株产量超标优势值最高为16.68%,其次组合PH4CV×DH2为12.78%,PH4CV×DH1为13.12%,PH5AD×DH2为7.52%为强优势组合。在4个强优势组合中有2个组合的亲本为DH1,两个组合亲本为DH2,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3)一般配合力分析表明,不同地点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差异显着;DH1和DH2单株产量一般配合力均较高,DH1在各个地点的单株产量GCA均高于同地点DH2,并高于同地点其它DH系单株产量GCA。DH1遗传基础(PH6WC×PH09B)为先锋母本系、DH2遗传基础(PH6WC×D1798Z)为先锋母本系和孟山都母本系,认为利用先锋母本系群内改良的配合力效应值要高于群间的改良。DH1穗长、行数、和行粒数等产量性状一般配合力较高,株高和茎粗一般配合力较高,穗位一般配合力较低,对利用DH1选育高产、抗倒伏的优良品种有利用价值。(4)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各个组合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分析表明,为正值SCA效应值的组合有13个,负值有17个,其变幅为-24.05~29.19。SCA效应值为正值前5位的组合依次有PH5AD×DH1、PH4CV×DH2、PH6WC×DH3、D1798Z×DH4、PH6WC×DH5,SCA效应值最低的组合为PH6WC×DH1。(5)稳定性丰产性分析表明,单株产量高于先玉335的杂交组合有4个,其中组合PH4CV×DH1的变异系数(1.68%)最小,说明该组合高产又稳产。单株产量超过先玉335且变异系数较小的杂交组合还有组合PH5AD×DH2、PH4CV×DH2,其变异系数分别为5.3%、7.67%,证明这2个组合稳定性也较好。叁个不同生态下单株产量综合分析表明,组合PH5AD×DH1、PH4CV×DH2、PH4CV×DH1、PH5AD×DH2单株产量超过对照先玉335,丰产性较好。(6)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叁个不同生态下出籽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作用均最大。(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18-02-01)

马彦男,贺鹏迦[6](2018)在《荷斯坦杂种牛生长性能遗传改良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评估验证荷斯坦种公牛对荷斯坦杂种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以荷黄低代杂种、荷黄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3种群体共计293头奶牛为研究材料,利用北美荷斯坦种公牛对不同奶牛群体进行杂交改良,根据系谱信息追踪各群体的后裔,测定个体初生、2月龄、6月龄、12月龄、14月龄和成年体重,以纯种荷斯坦牛为对照组,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群体、世代和母本与生长性能的相关性,评估杂种奶牛生长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高代杂种和低代杂种的初生重显着低于纯种(P<0.05);高代杂种和纯种12月龄重、14月龄重、成年体重显着高于低代杂种(P<0.05),高代杂种与纯种之间差异不显着(P>0.05)。二世代生长性能显着高于一世代和零世代(P<0.05),一世代显着高于零世代(P<0.05)。群体和世代间互作效应仅对2月龄重有显着影响(P<0.05)。母本效应对生长性能无显着影响(P>0.05)。本研究提示:高代杂种初生重低、育成期生长发育快,而成年体重与纯种荷斯坦牛无显着差异,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最佳的遗传环境匹配,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8年01期)

徐新,任雪娇,栾奕,苏义臣,李蓉[7](2017)在《玉米茎秆压碎强度遗传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Non-Reid群骨干自交系PH4CV、PHB1M、B12和Dom群骨干自交系昌7-2、M5972、丹598、F349为基础材料,育成改良系JD1、JD2、JD3、JD4、JD5。试验于玉米灌浆初期对5个改良自交系与7个亲本自交系进行取样,研究了影响玉米茎秆压碎强度的因素及改良系在茎秆压碎强度这一性状上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玉米灌浆初期茎秆压碎强度随茎秆基部节位的上升呈下降趋势,且节位越往上,下降越明显;在植株茎秆各性状中,单位节间干物质量对茎秆压碎强度影响最大,可作为判断茎秆压碎强度的重要指标;在5个改良系中,JD5的改良效果最明显,JD2和JD3的改良效果比较明显,JD1和JD4的改良效果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马彦男,贺鹏迦[8](2017)在《荷斯坦杂种牛繁殖性能遗传改良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估种公牛对荷斯坦杂种牛繁殖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以荷黄低代杂种、荷黄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3种奶牛群体共计293头奶牛为研究材料,利用北美荷斯坦验证种公牛对不同奶牛群体进行杂交改良。根据系谱信息追踪各群体的后裔,统计整理空怀天数(DO)、产后第一次配种天数(DFB)和初产月龄(AFC),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群体、世代、配种年份、母本和胎次与繁殖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代杂种和低代杂种的DO显着低于纯种(P<005);低代杂种DFB显着低于纯种(P<005),高代杂种在数值上有低于纯种的趋势。1世代,高代杂种和低代杂种DFB显着低于纯种(P<005);高代杂种AFC显着低于低代杂种(P<005),高代杂种在数值上低于纯种。配种年份效应和母本效应显着影响繁殖性能(P<005)。高代杂种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最佳的遗传环境匹配,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本文来源于《畜牧与兽医》期刊2017年12期)

朱家成,张书芬,张书法,王建平,文雁成[9](2017)在《河南省油菜遗传改良进展与生产效果(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综述了河南省油菜遗传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等的研究进展及其主要成效,以期为今后的油菜遗传育种工作提供技术指导。针对近年来油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生产成本偏高、专用型品种缺乏、保健型油脂需求旺盛等问题,及时调整了育种目标,在高产、优质、抗病的基础上,又开辟了高油、高油酸、适应机械化、耐迟播等新的研究方向;在育种技术上加强了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的研究,并建立了相应的高效技术体系;加强了优异种质资源创新研究,创制和建立了稳定的高油、高油酸、低亚麻酸、抗寒、抗旱、抗裂荚、花色变异等各具特色的育种群体和新的种质资源;育成了一批强优势双低(即低芥酸、低硫苷)油菜杂交种和高油双低新品种,其在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方面均有显着提高,为油菜新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增产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03-2015年,河南省油菜平均产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2.49%。本文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并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期刊2017年06期)

贺鹏迦,刘哲,雷赵民,朱静,马彦男[10](2017)在《荷斯坦杂种牛泌乳性能遗传改良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荷斯坦验证种公牛对荷斯坦杂种牛泌乳性能的遗传改良效果,【方法】以荷黄低代杂种、荷黄高代杂种和纯种荷斯坦牛3种奶牛群体共计293头奶牛为研究材料,利用北美荷斯坦验证种公牛对不同奶牛群体进行杂交改良,根据系谱信息追踪各群体的后裔,参照DHI生产性能测定方法采集产奶量和乳成份数据,用最小二乘法分析群体、世代、投产年份、母本和母本年龄与泌乳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高代杂种与纯种间产奶量差异不显着(P>0.05),高代杂种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和305d乳糖量显着高于纯种(P<0.05);1世代泌乳性能显着高于0世代(P<0.05);饲养管理水平和母本效应显着影响泌乳性能(P<0.05)。【结论】高代杂种在现有生产体系下实现最佳的遗传环境匹配,适宜在北方农区生产体系中推广养殖。(本文来源于《中国牛业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遗传改良效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2012~2017年间陕西关中四个地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纳入全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的规模化牛场进行调查,以及在陕西省奶牛中心实地取样、样品处理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省DHI检测中心的测定数据及各养殖场群体生产管理记录,获得乳成分(乳蛋白率、乳脂率)、体细胞、尿素氮、胎次等数据,经过对1738344条DHI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了解规模化奶牛场饲养管理、日粮配比、乳房保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全面总结评估陕西奶牛群体遗传改良的效果。研究取得以下结论:1、应用DHI技术以来,陕西省奶牛平均日产奶量达到30.09kg(特别是西安地区高达33.64kg),较2012年提高36.03%;平均乳脂率达到4.01%,较2012年提高4.70%;平均乳蛋白率达到3.39%,较2012年提高5.61%;平均乳体细胞降至22.58万/ml,较2012年降幅63.70%;平均奶尿素氮含量15.58mg/dl,处于合理区间。2、奶牛在整个泌乳期,平均日产奶量、平均乳脂率和平均蛋白率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日产奶量在101d~200d达到高峰,为31.22kg,平均乳脂率和平均蛋白率在201d~305d达到高峰,分别为3.88%和3.25%;平均乳体细胞数呈现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201d~305d体细胞数最少,为36.58万/ml;平均乳尿素氮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201d~305d含量最低,为9.42mg/ml。3、奶牛随着胎次的增加,平均日产奶量和平均乳蛋白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平均日产奶量第2胎达到高峰,为35.13kg,3胎之后开始下降;平均乳蛋白率第5胎达到高峰,为3.34%;平均乳脂率与胎次没有相关关系;平均乳体细胞数呈现上升趋势,1胎最低,为26.7万/ml,6胎最高,为59.56万/ml;平均乳尿素氮含量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到趋势,3胎最高,为16.65mg/dl,6胎最低,为9.29mg/dl。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遗传改良效果论文参考文献

[1].郜悦,周婷,李艳华,王彦飞,杨伟光.玉米Non-Reid群产量因素遗传改良效果及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J].玉米科学.2019

[2].秦正君.陕西省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3].脱征军.宁夏地区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效果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4].闫青霞,张胜利.中国引进荷斯坦牛遗传物质改良效果分析[J].中国奶牛.2018

[5].王彦飞.基于玉米DH育种技术的国外重要种质遗传改良效果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8

[6].马彦男,贺鹏迦.荷斯坦杂种牛生长性能遗传改良效果评估[J].畜牧与兽医.2018

[7].徐新,任雪娇,栾奕,苏义臣,李蓉.玉米茎秆压碎强度遗传改良效果[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

[8].马彦男,贺鹏迦.荷斯坦杂种牛繁殖性能遗传改良效果评估[J].畜牧与兽医.2017

[9].朱家成,张书芬,张书法,王建平,文雁成.河南省油菜遗传改良进展与生产效果(英文)[J].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2017

[10].贺鹏迦,刘哲,雷赵民,朱静,马彦男.荷斯坦杂种牛泌乳性能遗传改良效果评估[J].中国牛业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奶牛单产水平分布情况各场不同范围奶牛乳蛋白率分布情况4-5不同轮次群体穗粗和轴粗均值F...各场不同范围体细胞数占比Fig3-4Thep...尾巨桉木材各家碳氮比对菌体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

标签:;  ;  ;  ;  ;  ;  ;  

遗传改良效果论文_郜悦,周婷,李艳华,王彦飞,杨伟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