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溶液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疏水,溶液,缔合,性质,表面,白钨矿,离子。
溶液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王翠琼,付薪菱,彭学东,蒋银燕[1](2019)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改进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中关于缓冲溶液性质的实验存在的实验内容简单、检测方法单一等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如使用pH计测量、增设缓冲浓度梯度和缓冲比等。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掌握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能力,还能更深地理解其缓冲作用原理。(本文来源于《化学教育(中英文)》期刊2019年18期)
许汇,夏燕敏,王兰,苏智青[2](2019)在《HAPAM/NP-10复配溶液在高温高盐下的溶液性质及复配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总矿化度180 000 mg/L、温度85℃条件下,考察了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复配溶液的黏度与拉伸流变行为,并研究了NP-10对HAPAM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复配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P-10的加入对溶液黏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溶液弹性影响很大,将疏水单体(AMCn)质量分数1%的HAPAM配制成为质量浓度1 000 mg/L的溶液,并逐步提高NP-10的浓度,在ρ(NP-10)≤1 000 mg/L时,溶液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性;ρ(NP-10)=500 mg/L时,弹性最大;ρ(NP-10)≥1 500 mg/L时,溶液的假塑性逐渐消失,流变性能更趋近于牛顿流体;NP-10与HAPAM复配溶液的结构变化主要与溶液中AMCn及NP-10的含量有关,当AMCn与NP-10的质量比在1∶50及1∶150附近时,HAPAM与NP-10的复配结构发生明显转变。(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朱建宇,赵城彬,江连洲,谢凤英[3](2019)在《碱性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液的性质和分子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碱性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解性、表面疏水性(H0)、Zeta电位、粒径以及分子结构进行研究。当pH值由7.0增加到12.0时,大豆11S球蛋白的溶解性增加,H0降低,Zeta电位的绝对值增大,平均粒径降低,这表明碱性条件下大豆球蛋白表面负电荷增多,通过静电排斥作用减少了蛋白质聚集,促进蛋白质溶解,更多的极性氨基酸暴露于蛋白质表面可能会导致H0降低。此外,随着pH值的升高,α-螺旋含量增加,无规卷曲含量降低,蛋白分子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趋于"包埋"态。碱性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的二硫键构型发生改变,说明可能发生蛋白质亚基的解离和聚合。(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马国艳,李小瑞,曾立祥,折利军,王小荣[4](2019)在《反相微乳液型疏水缔合共聚物溶液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丙烯酰胺基长链烷基磺酸钠(SADS)为疏水单体,通过SADS与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进行反相微乳液聚合反应,制备了一种乳液型疏水缔合共聚物(SPAMA)。采用表面张力仪研究了SADS的表面活性,通过激光粒度散射仪对SPAMA乳液粒径大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动态流变仪对SPAMA水溶液的流变性能分别进行了测试。表面张力测试结果表明,在25℃下,SADS的临界胶束浓度为0.25g·L~(-1),此时的表面张力为25.42mN·m~(-1)。粒径测试结果表明,SPAMA乳液的粒径为68.06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55。流变测试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下,SPAMA水溶液属于假塑性流体,临界缔合浓度(c~*)为1.62g·L~(-1)。黏弹性测试表明,SPAMA是典型的黏弹性流体,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表现出明显的弹性特征。(本文来源于《高分子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刘春辉[5](2019)在《功能化离子液体[COC_2MIM][Ala]和[G_nMIM][OAc](n=3,5)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离子液体的高粘度限制了其在化工方面的应用,因此将其配制成稀溶液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这一缺陷,扩大其应用范围。离子液体稀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基础数据是其研究和应用的重要依据,所以有效测量其物理化学性质也成为必要和关键。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是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醚基和羧基功能基团的引入可以改变咪唑离子液体的疏水性质。本文选择了醚基和羧基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稀溶液作为研究对象,在给定的温度变化范围288.15-318.15 K内和0.0100-0.500 mol·kg~(-1)浓度下,每间隔5 K分别测定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COC_2MIM][Ala])、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C_3MIM][OAc])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C_5MIM][OAc])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和密度。我们对李以圭传统的模型理论做了进一步改进,而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推导出一个新的物理函数—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g_s)。计算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建立并得出了稀溶液的摩尔浓度与摩尔表面Gibbs能之间的线性经验方程;通过使用经验方程预测了1-甲氧基乙基-3-甲基咪唑丙氨酸、1-丙基-3-甲基咪唑乙酸和1-戊基-3-甲基咪唑乙酸离子液体稀溶液的表面张力值,获得的预测值与实验值高度相关并且非常相似。因此,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可以用作一种新的半经验手段来预测离子液体稀溶液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质。根据摩尔表面Gibbs自由能,得到了一个新的改进的E?tv?s方程,其中每个参数都有更清晰的物理意义。根据新得出的E?tv?s方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出:摩尔表面熵是决定液体极性的主要因素,其值越大,说明液体极性越小。(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昱瑶[6](2019)在《聚丙烯腈溶液物理老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改变及其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聚丙烯腈溶液的性质会直接影响PAN原丝的结构和性能。通常新配置的聚丙烯腈溶液会有一个热力学不平衡状态向热力学平衡状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只发生不可逆的物理老化行为。对于聚丙烯腈溶液的物理老化现象已有很多报导,但是溶液物理老化过程中物理性质改变及其老化机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溶液中PAN分子构象的变化形式,电解质、水等添加剂对溶液性能的影响等。目前,许多研究人员更关注PAN分子和PAN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物理老化过程中溶剂性质的变化却被忽略。因此,本论文从分子层面对PAN/DMSO溶液物理老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改变及老化机理进行研究。以其明确温度、时间和非溶剂水在溶液物理老化过程中的影响,以及溶剂DMSO在升温过程中自身的变化。(1)升温温会使DMSO溶液中因自络合而形成的二聚体发生解离,形成游离的DMSO。由于DMSO具有极强的吸湿性,探究水对DMSO的影响也尤为重要。水与DMSO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DMSO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水的存在会破坏DMSO二聚体,然后以氢键的方式与游离的DMSO相结合。(2)宏观上,PAN/DMSO溶液不论是时间延长还是温度升高都可以通过溶液颜色加深的变化确定老化现象的存。在微观上,通过溶液特性粘数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溶液中PAN分子流体力学体积的变化,证明溶液物理老化是时刻发生的。PAN/DMSO溶液体系存在明显的低临界共溶特征;新配置PAN/DMSO溶液并不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会经历长时间的物理老化后才能达到热力学平衡状态。一方面,溶液中的PAN大分子构象熵增加,分子链间的缠结增加;另一方面,溶剂DMSO分子布朗运动增强,发生去溶剂化现象。正式由于这两个原因会共同导致氰基之间自络合增强,溶液中的PAN分子链段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加。(3)含水PAN/DMSO溶液与PAN/DMSO溶液的老化机理相似。水的加入会使通过构象调整而流体力学体积减小的PAN大分子收缩的更加明显,水的含量越高PAN大分子的线团收缩的越明显,小分子的DMSO分子通过布朗运动与PAN分子发生了去溶剂化作用也更加剧烈,脱掉DMSO小分子的氰基也会相互络合,形成更加紧密的自络合。溶液中加入水之后,水分子会优先夺取与氰基相互作用的DMSO分子并与它通过氢键形成络合体,不能与水形成络合体的DMSO则以游离形式存在。(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柳[7](2019)在《稀土在碳酸钠溶液中的介稳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用碳酸盐从离子型稀土浸出液中沉淀稀土时,会出现稀土溶解在碳酸盐溶液中的现象。为了深入研究稀土在碳酸盐溶液中的溶解现象,将氯化稀土溶液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以此探究稀土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行为,稳定性质及赋存形态。为了探究稀土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行为,将氯化稀土溶液加入至碳酸钠溶液中进行溶解实验,实验发现稀土溶解量随稀土加料量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使得稀土在碳酸钠溶液中存在一定的饱和加料量,如10 g/L的氯化镨溶液在25 mL 2 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的最高瞬时溶解量为0.0168 mol/L;同等实验条件下,将碳酸钠溶液的浓度减至1.0、1.5mol/L时,最高瞬时溶解量分别降至0.0053、0.0101 mol/L;若改变氯化镨料液浓度,发现稀土溶解量随稀土料液浓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后减趋势,当氯化镨溶液浓度为18 g/L时,溶解量达到最大,为0.0228mol/L;若在同等实验条件下,只改变加入的稀土元素,发现稀土溶解量随稀土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其中Ce、Pr、Gd、Dy、Ho、Yb的饱和溶解量分别为0.0125、0.0168、0.0240、0.0318、0.0350、0.0410 mol/L。在溶解实验的基础上,对稀土-碳酸钠溶液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发现饱和加料条件下的稀土-碳酸钠溶液极不稳定,其在短时间内就析出了稀土沉淀,同时,稀土溶解量呈现快速下降趋势;相比之下,不饱和加料条件下的稀土-碳酸钠溶液具有介稳性质,其可在介稳期内维持稳定,当静置时间超过介稳期后,稀土溶解量才开始下降;稀土在不同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亦存在差异,其在2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的稳定性,要好于1.0、1.5mol/L的碳酸钠溶液中稀土的稳定性。为了探究稀土-碳酸钠溶液中稀土离子的赋存形态,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利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稀土-碳酸钠溶液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溶液中的稀土离子会与CO_#~($%)发生配位作用,形成了RECO_3~+、RE(CO_3)_2~-等络合离子,从该角度解释了稀土可溶解于碳酸钠溶液中的原因;同时,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饱和加料条件,不饱和加料条件下的稀土-碳酸钠溶液中稀土离子与CO_#~($%)的配位数要高,该结果亦与稳定性实验的结果相对应;最后,对其它稀土元素在碳酸钠溶液中的络合形态进行了研究,发现轻稀土元素Pr的存在形态主要为RECO_3~+,重稀土元素Yb的主要存在形态为RE(CO_3)_2~-。(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9)
贾惜文,王浩,康辉,胡诚,张帅[8](2019)在《豌豆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共混溶液性质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制备基于天然聚合物(蛋白质、多糖)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本文将豌豆分离蛋白和普鲁兰多糖以质量比1∶1混合制备共混溶液,研究共混溶液的浓度(10.0%~25.0%,w/v)对共混溶液性质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结构的影响。通过测定共混溶液的性质(包括p H、表面张力、电导率以及表观粘度)以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微观结构,来确定最佳的共混溶液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共混溶液pH基本维持中性范围内,表面张力在37~47 m N/m范围内波动,随着共混溶液浓度的增加,其电导率显着降低(P <0.05),而且表观粘度显着增加(P <0.05)。与此同时,当共混液浓度大于20.0%时,才开始形成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其中以22.5%和25.0%的共混液制备出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形貌良好和直径均匀的特征。(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8期)
施晓丹[9](2019)在《不同来源葡甘露聚糖的结构特征、溶液性质及在小鼠肠道中的酵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葡甘露聚糖(Glucomannans,GMs)是一类结构相对简单而分布非常广泛的多糖类化合物,魔芋、芦荟和铁皮石斛是其重要来源。诸多研究发现上述叁种不同植物来源的GMs虽属同一结构类型,但是在结构特征方面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本实验室前期对铁皮石斛和芦荟凝胶GMs的研究,本论文主要分析了魔芋和芦荟GMs的结构特征。然后测定了魔芋、芦荟和铁皮石斛GMs的溶液性质、固体形貌、部分理化性质和肠道酵解特征。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制备了四种魔芋多糖并进行了结构分析。采用水提醇沉、酶法除杂、酸性乙醇沉淀、冷冻干燥等工艺获得四种不同魔芋来源的多糖组分,依次命名为KGM(来源于花魔芋)、AGM(来源于白魔芋)、MGM和BGM(来源于两种野生型珠芽魔芋)。四种魔芋多糖含有约90%中性糖、11%水分和1%~2%灰分,不含糖醛酸和蛋白质,乙酰基取代度为0.78~1.25。四种魔芋多糖主要含甘露糖和葡萄糖,两者比值(M/G)依次为1.41(KGM)、1.41(AGM)、1.21(MGM)和1.58(BGM)。四种魔芋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KGM<AGM<MGM<BGM。结构分析表明它们是一类乙酰化β-(1→4)-葡甘露聚糖,在甘露糖残基的O-2,6位或者葡萄糖残基的O-3,6位存在少量支链。乙酰基取代位点主要在甘露糖残基的O-2和O-3位。(2)分离获得了叁个芦荟鲜叶表皮多糖组分并鉴定了结构。采用水提醇沉法结合硫酸铵分级沉淀法,从库拉索芦荟鲜叶表皮中获得ASP-4N、ASP-6N和ASP-8N叁个多糖组分。化学组成分析表明叁个多糖样品由74%~79%的中性糖、少量糖醛酸与蛋白质组成。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结果表明叁者分子量分布均一,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为339、130和67.6 kDa。离子色谱数据显示它们主要由甘露糖和葡萄糖组成,M/G值依次为19.13、8.97和2.96。甲基化与核磁结果表明叁个多糖组分均为高度乙酰化的线性β-(1→4)-葡甘露聚糖,主链上同时混有少量β-(1→3)-连接的甘露糖残基。核磁数据也表明叁个组分的乙酰基主要分布在主链β-(1→4)-甘露糖残基的O-2、O-3和(或)O-6位,并且存在单取代、双取代和叁取代等多种取代形式。(3)解析了芦荟鲜叶凝胶多糖的精细结构特征。对芦荟鲜叶凝胶多糖(AGP_(40))进行逐级酸水解和甘露聚糖酶水解,得到酸水解样品(PAH-1、PAH-2和PAH-3)和酶解样品(AGP_(40)-EH)。甲基化和核磁技术分析AGP_(40)及其水解样的糖苷键类型的结果证实,AGP_(40)是高度乙酰化的线性β-(1→4)-葡甘露聚糖,有少量支链分布在主链β-(1→4)-甘露糖残基的O-6位。在主链上还混有少量β-(1→3)-甘露糖残基和β-(1→4)-葡萄糖残基。与芦荟表皮多糖类似,乙酰基以多种取代形式分布在β-(1→4)-甘露糖残基的O-2、O-3和(或)O-6位。(4)测定了四种魔芋GMs的溶液性质、流变性质和微观结构。采用乌氏黏度计测定魔芋GMs的特性黏度,高效尺寸排阻色谱法结合光散射技术(HPSEC-MALLS)测定它们的重均分子质量、均方根旋转半径和流体力学半径等构象参数。结果发现四种魔芋GMs特性黏度的大小与它们的分子质量成正比。HPSEC数据分析表明四种魔芋多糖在0.1 M硝酸钠溶液中表现为无规卷曲构象,同时存在少部分聚集体。经Random flight模型和蠕虫状链模型拟合,计算出它们的持续链长分别为5~8 nm和8~10 nm。流变数据表明四种魔芋多糖均表现出假塑性流体。在动态振荡测试条件下,MGM和BGM的储能模量与损耗模量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存在明显的交点(交点的频率分别为3.2和2.0 Hz)。四种魔芋多糖以线状、球体和片状等状态存在。(5)分析了铁皮石斛多糖与芦荟多糖的溶液性质和固体形貌。乌氏黏度计与HPSEC测定结果表明芦荟多糖的特性黏度也与分子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分子质量越大对应的特性黏度越大。然而,铁皮石斛多糖DOP的特性黏度不遵循上述规律,说明GMs的特性黏度可能不止与分子质量相关,也受乙酰基取代度和单糖组成等其他结构因子的影响。HPSEC-MALLS数据分析发现四种芦荟多糖和DOP主要为无规卷曲构象,它们的分子多为柔顺链。电镜下观察到几种GMs的分子呈现粗细不一的纤维状和大小不一的不规则球体等多种形态。(6)对KGM、DOP和四种芦荟多糖的化学组成和结构信息进行了归纳总结。六种GMs的结构区别主要反映在单糖组成、分子质量和乙酰基取代度叁个方面。对六个多糖组分的吸水能力、溶解性、脂肪吸收能力、ζ-电位和表观黏度进行了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分子质量与吸水能力、溶解性和黏度具有较大的关联。乙酰基取代度与ζ-电位具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同时单糖组成和分子质量也对GMs的ζ-电位大小起到一定的作用。GMs的脂肪吸收能力由多个结构因素共同决定。根据以上结果推断GMs的分子质量、乙酰基取代度和单糖组成共同影响其理化性质。(7)比较了KGM、DOP和四种芦荟多糖在正常昆明小鼠肠道中的酵解特征。连续进行GMs膳食补充14天后,比较不同组别小鼠的生长情况,收集血清生化指标,测定盲肠内容物、结肠内容物和粪便(第7天和第14天收集)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浓度。结果显示,膳食补充GMs不会影响小鼠的正常生长。与正常组相比,仅部分生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一定的波动。GMs在肠道中发酵后,短链脂肪酸水平发生明显的变化。KGM和DOP显着促进了盲肠内容物、结肠内容物和粪便中SCFAs的产生。芦荟叶表皮GMs主要影响结肠部位SCFAs的水平。数据分析显示分子质量和乙酰基取代能够正向促进GMs在肠道中发酵产SCFAs,M/G比值则呈相反的趋势。肠道SCFAs水平的升高表明几种GMs具有促进肠道健康的功能。综上,本论文确定了魔芋和芦荟多糖均为具有乙酰基取代的β-(1→4)-葡甘露聚糖,仅含少量(或不含)支链。乙酰基取代主要发生在主链甘露糖残基的O-2、O-3和(或)O-6位。结构上,几种GMs在分子质量、M/G比值、乙酰基取代度叁个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总体而言,魔芋多糖分子质量最高但M/G比值最低,芦荟多糖乙酰基含量最高,铁皮石斛多糖的乙酰基含量最低而分子质量和M/G比值处于中等水平。几种GMs在0.1 M NaNO_3溶液中均以无规卷曲构象为主,且具有线状、薄片状和球体等多种固体形貌特征。结构特性的不同导致了不同来源GMs的理化性质和肠道酵解特征的不同。(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9-05-18)
黄哲誉[10](2019)在《超声波对捕收剂溶液性质及其与白钨矿、萤石、方解石表面吸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白钨矿与含钙矿物具有相似的表面化学和溶解特征,导致其分离困难。超声波具有空化效应、机械力学效应、热效应等特征,可改变药剂溶液性质、微观结构和矿物表面性质。本文以白钨矿、萤石、方解石为研究对象,在超声波条件下,通过对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环烷酸)、阳离子捕收剂(十二胺、CTAB)、螯合捕收剂(苯甲羟肟酸、水杨羟肟酸)的溶液性质、微观结构和单矿物浮选特性研究,探明超声波对矿物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为超声波强化白钨矿浮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开展了超声波对捕收剂溶液性质(电导率、表面张力、溶氧量和临界胶束浓度)作用规律的研究。超声波的作用使捕收剂溶液电导率增大,表面张力与溶氧量减小,阴离子捕收剂溶液临界胶束浓度增大。超声波空化作用诱导了极性离子的形成,促进了捕收剂分子在溶液中的解离,导致溶液电导率增大;超声波破坏了溶液中分子间的平衡,水化作用减弱,导致表面张力减小;超声波作用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使溶液中氧过饱和而逸出,导致溶氧量下降。(2)采用TEM观察超声波对捕收剂微观结构的影响,揭示了超声波对捕收剂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和聚集体结构的调控机理。阴离子、阳离子捕收剂溶液在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超声波可改变其存在形态和聚集状态;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时,超声波仅改变其聚集状态。螯合类捕收剂溶液在较低浓度时,超声波可改变其存在形态和聚集状态;在较高浓度时,超声波仅改变其聚集状态。(3)通过改变超声波作用于捕收剂溶液、矿物、矿物与捕收剂的混合体系的方式,考察不同超声波作用方式对白钨矿、萤石、方解石浮选行为及其与捕收剂吸附特性的影响。将捕收剂溶液进行超声处理,白钨矿、萤石、方解石与超声后捕收剂作用后,表面接触角和吸附量均增大,浮选回收率提高,可能是超声波的作用降低了捕收剂溶液表面张力、增大了比表面积所致。将矿物进行超声处理,加快了白钨矿表面WO_4~(2-)的溶解及萤石、方解石表面Ca~(2+)的溶解,暴露了矿物表面Ca~(2+)活性位点,白钨矿在阴离子捕收剂溶液中表面接触角和吸附量增大,浮选回收率提高;萤石和方解石在阳离子捕收剂溶液中表面接触角和吸附量增大,浮选回收率提高;白钨矿、萤石和方解石在螯合捕收剂溶液的表面接触角和吸附量均增大,浮选回收率提高。将矿物与捕收剂溶液混合超声处理,矿物表面接触角和吸附量减小,其浮选回收率下降,可能是超声波的作用阻碍了药剂与矿物的相互作用,并使部分吸附不稳定的捕收剂从矿物表面脱落。(本文来源于《江西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溶液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总矿化度180 000 mg/L、温度85℃条件下,考察了自制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HAPAM)/非离子表面活性剂(NP-10)复配溶液的黏度与拉伸流变行为,并研究了NP-10对HAPAM溶液流变性能的影响及复配结构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NP-10的加入对溶液黏度几乎没有影响,但对溶液弹性影响很大,将疏水单体(AMCn)质量分数1%的HAPAM配制成为质量浓度1 000 mg/L的溶液,并逐步提高NP-10的浓度,在ρ(NP-10)≤1 000 mg/L时,溶液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特性;ρ(NP-10)=500 mg/L时,弹性最大;ρ(NP-10)≥1 500 mg/L时,溶液的假塑性逐渐消失,流变性能更趋近于牛顿流体;NP-10与HAPAM复配溶液的结构变化主要与溶液中AMCn及NP-10的含量有关,当AMCn与NP-10的质量比在1∶50及1∶150附近时,HAPAM与NP-10的复配结构发生明显转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溶液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王翠琼,付薪菱,彭学东,蒋银燕.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改进与优化[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
[2].许汇,夏燕敏,王兰,苏智青.HAPAM/NP-10复配溶液在高温高盐下的溶液性质及复配结构[J].石油化工.2019
[3].朱建宇,赵城彬,江连洲,谢凤英.碱性条件下大豆11S球蛋白溶液的性质和分子结构[J].中国食品学报.2019
[4].马国艳,李小瑞,曾立祥,折利军,王小荣.反相微乳液型疏水缔合共聚物溶液性质[J].高分子通报.2019
[5].刘春辉.功能化离子液体[COC_2MIM][Ala]和[G_nMIM][OAc](n=3,5)稀溶液的热力学性质研究[D].辽宁大学.2019
[6].刘昱瑶.聚丙烯腈溶液物理老化过程中物理性质的改变及其机理[D].长春工业大学.2019
[7].李柳.稀土在碳酸钠溶液中的介稳性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
[8].贾惜文,王浩,康辉,胡诚,张帅.豌豆分离蛋白-普鲁兰多糖共混溶液性质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的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9
[9].施晓丹.不同来源葡甘露聚糖的结构特征、溶液性质及在小鼠肠道中的酵解特征[D].南昌大学.2019
[10].黄哲誉.超声波对捕收剂溶液性质及其与白钨矿、萤石、方解石表面吸附的影响[D].江西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