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1]2007年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者经济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国内银行业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随着外资银行员工本土化的发展和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日益壮大,国内外银行机构争夺的热点和重点是经营管理方面的高级人才。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业的经济核心,是以高附加值为标志的产业,依托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将成为其主要的利润源泉,人才将是金融企业最大的财富和资本。外资银行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良好的管理机制,尤其是有一套科学的薪酬体系来发挥激励作用,外资银行的工资、福利不受我国政策限制,可给予高级人才优厚的报酬,并与个人能力、贡献紧密挂钩,奖罚分明,这都是国内银行所无法比拟的。外部市场竞争优势的取得和发展的不竭动力来源于内部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和竞争机制,而同国外商业银行竞争激励约束机制的接轨任务艰巨,如果不能在劳动报酬分配制度上有重大突破,很难留住人才,并进而导致中资银行竞争力的下降,因此,要加强内部机制的大力改革。建立科学、高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推动商业银行改革,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机制,提高商业银行运营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集中分析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问题,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导言,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简要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对论文整体思路和内容进行介绍;第二章评述国内外激励约束理论,为对商业银行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叁章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者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第四章比较国际商业银行常见的报酬机制模式并总结其成功经验;第五章设计我国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提出将剩余分配与经营绩效挂钩和期权激励的具体经济激励策划,强调长期激励。论文从实际情况出发系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对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考察;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主体部分各章的分析都是在商业银行委托代理理论基础上展开的,逻辑较为清晰,论证较为严密,分析紧密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实际,结论和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张文[2]2004年在《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文中认为伴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一个改革和发展的新阶段。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与现行的产权模式相联系,董事会形同虚设,监事会难以发挥作用,无法形成对经营者的有效激励和约束,存在着“委托人缺位”所导致的监督效率低下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代理人缺位”所导致的银行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低下的问题以及“激励机制缺位”导致的银行经营效率低下和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在银行业不断对外开放,国内商业银行面临日益严重的国际竞争的背景下,深入研究哪些因素决定和制约着我国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模式,什么样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更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怎样在短时间内建立能够与国际化银行有效竞争的商业银行治理结构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政策含义。博弈论作为一种专门研究参与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决策行为及其结果的方法,特别强调参与者的理性行为及其相互关系,其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分析方法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分析工具。本论文应用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分析方法、委托代理理论和制度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的决定、制约因素,结合具体问题分别建立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博弈分析模型,利用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中遇到的障碍进行多方案动态模拟分析,并在实证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商业银行治理机制改革思路和建议。全文分为七章,主要结构如下:第一章是导言,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简要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状况,对论文整体思路和内容进行介绍。第二章公司治理理论与商业银行治理模式部分阐述公司治理的主要理论问题,讨论“股东至上”理论与“利益相关者至上”理论的争论,指出公司治理模式的关键在于适当地配置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然后比较商业银行不同治理模式的优劣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借鉴意义。第叁章讨论我国商业银行的所有权结构对于银行治理机制的影响,在粗略叙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主要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的发展变迁状况之后,建立一个金融市场交易博弈模型,然后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所有权结构的特点。第四章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结构和商业银行控制权由国家掌握的经济影响,在讨论一般意义上控制权的特点并比较不同国家商业银行控制权模式的
张鑫[3]2006年在《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为我国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攻坚领域,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将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改革的成败,也关系到与外资银行竞争中国有商业银行竞争能力的构建。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产权入手,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机制以及治理效果评价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首先,本文以国有商业银行的特殊性为研究基点、以制度变迁和路径依赖为主线,运用系统论、协同学及场论的观点,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场的空间理念,通过分析银行治理基本构成要素的协同表征和场论推断构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一般框架。 其次,在公司治理的一般框架下,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第一,从产权及控制权配置的角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治理结构。具体而言,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安排出发,遵循商业银行产权发展状况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运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配置;通过决策树的判断与经营者效用模型的综合分析,提出国有商业银行产权、控制权与经营者的行为模式选择及最优配置。第二,从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角度进行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构,通过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微观设计与运行,积极探索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的价值实现及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最佳权力制衡。 再次,从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的角度对国有商业银行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从市场机制、监管者机制、债权人机制等利益相关者权力制衡的角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外部治理机制,具体是以人力资本产权为纽带,引入外部治理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影响,力求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影响下市场机制、监管机制与债权人治理机制的外部机制的有机统一。 最后,在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治理机制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整合与提升,并构建商业银行治理的指标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优化。
王刚建[4]2007年在《中国国资控股银行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委托代理框架下线性激励契约中经营者只承担有限责任,而有限责任可能导致经营者的过度冒险行为,给银行的持续经营带来了风险。因此,怎样构建国资控股银行高管的激励约束机制,在有效激励高管的同时,加强对于高管有限责任的制约,以降低高管经营中的过度冒险行为,是文章研究的重点。本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文章研究了国资控股银行的激励现状与应用线性激励契约的弊端。本文针对国资控股银行改革进程中的高管激励机制现状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不同改革阶段的高管激励机制,指出了高管线性激励契约的本质。同时,文章将Christian Gollier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风险的模型应用到经营者激励机制中来,成功地验证了线性激励契约中基于经营者有限责任可能导致的过度冒险行为的存在。其次,研究了美国和日本银行高管激励约束机制。基于对美国和日本银行业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系统全面的研究,结合国家的文化特点分析了他们的成功之处和失败的教训,总结了注重长期激励、高管责权对称、激励约束机制要适应于外部环境等有意义的经验。最后,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得出对完善国资控股银行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本文提出了高管当期绩效收入的考核指标设计和长期激励工具的组合选择;同时,也对优化国资控股银行高管约束机制提出叁方面对策:规范治理结构、外部监管弥补市场竞争约束和建设风险责任追究机制。总之,本文通过对激励理论和激励经验的研究,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在解决中国国资控股银行高管激励约束问题上作出了有意义的探索,并基于研究成果,对于银行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构想,希望对于相关理论研究和现实决策有所贡献。
彭岗[5]2005年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建立健全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效率和经营绩效,充分发挥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首先,对与研究目标相关的企业绩效理论、公司治理理论、激励约束理论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构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与绩效关系的分析框架,并通过对波特—劳勒综合激励模型的修正,分析了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银行绩效影响的作用机理。然后,通过经营者激励机制对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不强,对银行经营绩效的提高没有显着作用。另外,由于内部约束监督机制的缺陷以及外部约束监督机制的不完善,未能很好地制约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行为,导致决策机制失灵,同时给银行的经营带来巨大的道德风险。最后指出,要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综合作用,必须完善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发挥外部市场机制的激励约束作用。
陈琼蓉[6]2003年在《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文中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是市场化经济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的一个必然的过程,对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的是,在当前条件下,国有商业银行如何建立既合理又具有中国道德观念、文体传统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至少应该解决如下问题:(1)让具有能力的经营者能充分发挥其能力,而没有真才实学的经营者很快被淘汰出局;(2)所有者在对经营者的放权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的监督权,而经营者在获得一定经营权的同时又不得不接受严格的所有者的监督;(3)能够根据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需求出发,其所获得的奖酬与国家利益能达到正比关系,能让经营者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所做的决策都是符合国家意愿的;(4)严格的科学的经营者目标责任制必须以战略实施为导向、科学的考核以及坚持“叁公”原则。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 对激励理论与产权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和管理学关于激励约束的观点进行必要性的简评性回顾,指出对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存2、 从美国、日本、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者的选拔、激励、约束机制的对比出发,讨论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3、 从国有商业银行现状、激励约束机制的具体情况及对经营者的不良贷款率激励约束机制出发,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方法4、 如何根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的实际情况,建立与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WP=4>本论文根据本人学习中领会的理论基础及本人在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对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理论提出了以下新观点:1、根据当今激励力度较大的美国经济所出现的经营者约束不力所产生的经济丑闻,提出经营者的绩效函数的基本公式应为:P=f(M*β+N*α)*Ab (β+α=1)(N为约束水平),而不是P=f(M*Ab)2、在波特-劳勒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经营者激励约束综合模型。3、根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建立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相容机制。4、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应因地制宜,不可一刀切。
陈鑫云[7]2005年在《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境地:内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崛起,外有外资银行抢滩登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原有阵地进行攻城略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才的掠夺。因此,构建一个科学、合理、高效的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文首先运用经理人员激励约束的一般理论,侧重从人力资本理论、委托代理理论、超产权理论和行为学派理论考察。接着,透彻地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理人员的激励约束现状以及相关问题。最后,在借鉴我国上市银行短期激励做法和国外商业银行长期激励方面成功经验之后,本文结合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特点,提出一套创新的经理人员激励约束体制:在激励方面重点设计年薪制方案、基于EVA的期权激励方案和声誉激励方案;在监督约束方面,既注重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又积极促进市场竞争和发展,尤其是经理人市场。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包括以下叁点:一是借助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指出经理人员行政任命机制和真正委托人缺位分别是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不足和约束不足的根源所在;二是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分行总多的特点来设计出一种新的年薪制度,并相应地设计出具有长期激励特征的奖金库制度;叁是充分考虑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基于EVA的虚拟股票期权的方案,能够避开一般股票期权的缺点,又能够其发挥长效激励的作用。
李永焱[8]2009年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无论从资产总量、机构规模还是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上来衡量,都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据了绝对重要的地位。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更是对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宏观上也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是随着WTO后中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同时伴随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崛起,使得竞争变得更加激励,尤其是人才的竞争。国有商业银行在这种外有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和内有国内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崛起的双重压力和人才竞争情形下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做出变革。因此,激励与约束机制改革是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金融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究竟什么样的激励与约束机制适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正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具体来说,在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巨大外部挑战时,对于正处在转型时期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其弱点已经完全暴露出来:1.在激励机制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经济激励的不科学和行政干预经营者选拨等问题。2.在约束机制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经理市场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和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概括来说即是约束手段不多和约束形式单一。本文主要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西方管理学激励理论等,对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了研究。论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找出了目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国外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特点,并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出对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的一些启示,最后论文提出了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议和方法。本文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选择了规范分析的研究范式,采用规范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导论部分。分析研究了选题的由来和研究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界定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对论文的研究框架和结构安排以及研究方法做一个简要介绍,简要概括了论文的创新点以及尚待研究的问题。第二章,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首先提出了基本的假设和前提,基本假设为经济人假设,基本前提是有限理性假定、信息不对称假定和机会主义假定。然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支撑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重点分析了委托代理理论,然后对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有关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为论文的研究提供铺垫。第叁章,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分析框架。首先分析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殊性,接着对激励与约束的含义和分类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论文对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的界定,接着,论文对已有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型进行了一个评述。然后,探讨了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分析框架图。第四章,国外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对比分析。以美国、德国和日本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模式为代表,分别探讨了这叁个国家银行治理模式的主要特征、激励机制的主要特点和约束机制的主要特点,通过对比分析提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的可取之处。第五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历史变迁回顾。纵观我国银行业发展历程,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前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将其发展阶段归结为叁个阶段:1949-1978年的“大一统”银行体系阶段;1979-1993年的国有专业银行阶段;1994-2002年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论文对国有商业银行在这叁个阶段具体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行详细分析。结合每个阶段的经济制度背景和社会制度背景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每个阶段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特点,并对每个时期的主要经济激励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了该种经济激励方式的优缺点。第六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现状和问题分析。本章主要在探讨股份制改革后国有商业银行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现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方面的主要问题。激励机制方面:经济激励的不科学、行政激励的扭曲和精神激励没有发挥作用;约束机制方面:市场约束不够(主要表现在经理市场不完善)、所有者缺位和内部控制人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主要有叁个方面的原因造成,分别是经济体制、社会制度和银行内部自身的缺陷。第七章,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首先提出了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路径选择,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议,最后选取了中国工商银行作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其在改革过程中通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优化工商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论文试图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第一,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理论框架。论文从理论和我国的实际出发,分别对国有商业银行历史发展沿革的各个不同时期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并将激励和约束机制分别进行研究,试图充实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理论。第二,在分析激励与约束机制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分析框架图。商业银行激励约束的基本要素为商业银行主体、客体、方法、目标和环境条件,论文紧紧围绕这一主线,无论在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现状和主要问题时还是在提出优化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对策建议时,都是在该指导思想下来进行分析和探讨。第叁,本文按照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立足于微观主体利益分析,将文章的研究重点高度统一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模型。以严格经济人行为特征的设定为分析起点,强调在信息不对称和有限理性条件下行为主体机会主义倾向和机会主义行为的均衡和制约。由于作者能力的限制,加之薪酬激励方面资料的敏感性致使数据收集的困难,导致论文没有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对动态性的把握还略显不足,推导过程还不够严密,因此文章中可能还存在以点带面、以偏概全的缺陷,在深度上仍嫌不足。这是作者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认真实践的部分。
胡剑平[9]2006年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经历了20多年,目前已经进入了攻坚战。完善公司治理成为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问题。本文从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这一独特视角展开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研究。选择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作为研究视角,原因之一在于,20多年的改革过程中,不良贷款一直是困扰国有商业银行的一个最大问题。经过不懈的努力,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最近几年来都实现了“双降”。然而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双降”数字的背后却是不良贷款余额的持续上升—“双降”仅仅是国家对不良贷款集中处置、剥离造成的表象。这一问题有其更深层次原因。本文试图从公司治理这一深层次原因来解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生成,并为完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寻找解决途径。选择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作为研究视角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宏观问题必须从微观的经济行为中去寻找答案,银行经理行为是考察银行行为的微观基础。本文从公司治理这一最核心的概念出发,在分析银行经理人行为动机和经理行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银行经理人所处的文化、制度环境,阐述国有商业银行经理的行为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视角(银行经理—所有者)、市场视角(银行经理—企业经理)、监管视角(银行经理—监管者)叁个角度对经理人行为从而不良贷款的形成进行分析,在前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本文的结论,并寻求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解决之道。从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这一视角来对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研究,是本文的一个创新。另外,本文也试图在从经理行为理论与文化环境出发探寻银行经理的行为本质及其特征的基础上,从所有者视角、市场视角和监管视角叁个角度对银行经理行为进行分析,提供了不良贷款形成中的银行经理行为的一个分析框架。本文的分析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革,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的文化特征,充分尊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历史和现实约束,充分分析银行经理人的行为;在股权结构多元化后,控制权机制将是下一步完善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国有银行公司治理问题,仅仅针对其内部治理的改革是远远不够的,在内部治理机制取得一定成效后,国有银行公司治理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存完善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上,包括政府治理机制、市场治理机制等,这其中政府应该起到更大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关键在于改善政府公共治理,建立政府与银行关系的合理框架,本文还明确了建立政府与银行关系合理框架的几个原则。然而在短期内,国有银行的制度功能并无法完全剥离,单纯以效率为中心的改革可能并不是最优选择,如何使制度功能与经济功能更好地协调,以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的最大化,仍是问题的关键。
葛晓伟[10]2006年在《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按照WTO协议,中国银行业将于今年开始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在中国银行业更加彻底地融入世界金融市场的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完成了股份制改造,转变为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竞争,首先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但是,就目前状况而言,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用人机制在很大程度上还不能适应人才竞争的需要。究其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意义所在。本文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和西方管理学激励理论,对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进行了研究。论文在对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现状,找出了目前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采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了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的特殊性;并通过比较和分析,提出了对国家控股商业银行在人才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实行分类激励的对策。论文提出的对策主要有:从建立物质利益激励层面、精神激励层面、产权制度激励层面完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机制;从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和外部约束制度两个层面完善国家控股商业银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者经济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 陈婷. 武汉理工大学. 2007
[2]. 中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问题博弈分析[D]. 张文. 上海财经大学. 2004
[3].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研究[D]. 张鑫. 河海大学. 2006
[4]. 中国国资控股银行高管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 王刚建. 北京工业大学. 2007
[5].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D]. 彭岗. 暨南大学. 2005
[6]. 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 陈琼蓉. 电子科技大学. 2003
[7]. 国有商业银行经理层激励约束机制研究[D]. 陈鑫云. 浙江大学. 2005
[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激励与约束机制研究[D]. 李永焱. 西南财经大学. 2009
[9]. 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良贷款形成中的经理人行为视角[D]. 胡剑平. 复旦大学. 2006
[10]. 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分析[D]. 葛晓伟. 天津财经大学. 2006
标签:金融论文; 商业银行论文; 国有商业银行论文; 公司治理理论论文; 治理理论论文; 激励模式论文; 产权理论论文; 绩效目标论文; 员工激励机制论文; 银行论文; 绩效奖金论文; 经理人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