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兴安县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间隙光疗与持续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6例黄疸新生儿利用随机数字表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另间歇组给予间歇光疗,持续组给予持续光疗。对比治疗前、治疗3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间歇组和持续组治疗3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交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歇组总有效率为90.70%,稍低于持续组的95.35%(P>0.05);间歇组皮疹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3%和4.65%,持续组分别为13.95%和20.93%,前者均远远低于后者(P<0.05)。结论:间歇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与持续光疗相近,但其安全性更高,更具应用价值。
【关键词】间歇光疗;持续光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4-0091-02
新生儿时期(出生28d以内)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的皮肤、巩膜及黏膜黄染的病症即为新生儿黄疸。该病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2大类,后者出现早、持续时间较长且程度较重。重症黄疸新生儿可出现反应差、厌食、精神萎靡等全身症状,部分病例可伴有肌张力异常、易激惹,甚至导致胆红素脑病,影响患儿智力发育。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预防并发症最简单的方法,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均得到广泛认可。既往常采用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但是近年来研究发现间歇蓝光照射疗法也可获得满意疗效,且后者更具安全性[1]。为探究分析2种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及安全性,本研究特开展分组对照试验,对比各自优势和不足,为治疗方案选择奠定基础。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医院新生儿科2015年9月-2016年3月接诊的86例黄疸新生儿开展分组对照研究。纳入标准:①参照《实用新生儿学》[2]中病理性黄疸相关诊断标准确诊;②足月新生儿,出生日龄<28d;③家长同意配合研究试验。排除标准:①存在宫内窘迫史者;②合并各种先天性发育畸形、功能障碍者;③存在本研究疗法禁忌症者;④难以配合完成研究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入选患儿分为间歇组和持续组,各43例。间歇组中男24例,女19例,胎龄38~41周,平均(39.2±0.5)周;出生日龄:<1d者14例,≥1d且<7d者20例,≥7d且<28d者7例;出生体质量2613~4121g,平均(3582.6±256.9)g。持续组中男26例,女17例,胎龄38~41周,平均(39.4±0.6)周;出生日龄:<1d者15例,≥1d且<7d者17例,≥7d且<28d者11例;出生体质量2675~4109g,平均(3513.5±286.7)g。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包括补液,维生素B2和茵栀黄口服液药物治疗,奶瓶喂养保证正常进食,适当补充核黄素,定时测量体温等。持续组采用双面新生儿黄疸治疗箱(宁波戴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给予蓝光照射,每天持续照射时间为16~24h。间歇组则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每天照射12h、休息12h。
注意事项:每天照射开始前应当给患儿佩戴黑色眼罩以免损伤眼睛,同时使用黑色尿布保护会阴和肛门皮肤,定时翻身。翻身前应当先把双手搓热,避免与箱内温差太大导致感冒。两组均于3d后判定疗效。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3d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其中胆红素水平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每天定量检测;3天后复查血中胆红素水平,治疗效果参照《实用新生儿学》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治愈:黄疸完全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水平;好转: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大幅度降低且接近正常水平;无效:未达好转标准。总有效率即为治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安全性:观察并统计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需利用SPSS19.0软件完成。计量资料均采用(x-±s)描述,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描述,以卡方检验;等级比较以秩和检验。若P<0.05,则认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及治疗效果
间歇组治疗前、治疗3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78.4±12.3)μmol·L-1、(105.6±7.8)μmol·L-1;持续组分别为(283.1±15.0)μmol·L-1、(103.4±8.2)μmol·L-1。两组治疗3d后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效果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尤其是病理性黄疸对患儿的危害更为严重。黄疸新生儿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给其听力和视力、神经系统功能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可能危及其生命安全,影响家庭和睦。该病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仅有既往研究证实其与体内胆红素代谢异常存在紧密关联,感染、母乳喂养以及血管外溶血、维生素E缺乏等均可导致胆红素生成过多进而诱发该病[3]。此外肝脏胆红素代谢及胆汁排泄障碍也是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重要病因。由此可知,该病复杂多变,且后果严重,需要及时给予高效安全、科学合理的治疗方能阻断病情进展,促进转归。
目前临床上针对新生儿黄疸常用治疗方法主要有光照疗法、换血疗法、药物治疗及支持治疗等,其中换血疗法多用于光照疗法失败后病例。针对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可首先考虑采用药物治疗、支持治疗辅助光照疗法以阻断血清胆红素的生成,进而降低其水平,改善皮肤、巩膜和黏膜黄染情况。临床研究表明[4],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可通过改变血清胆红素结构及性质,使之快速从胆汁,尿液中排泄而显著降低其水平,具有明显优势,且该疗法见效快、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可作为基础疗法推广应用。但是考虑到持续性蓝光照射较易出现皮疹、发热、腹泻和脱水等不良反应,其安全性并不理想。本文2种光疗方式对降低总胆红素均较明确,光疗主要作用在于皮肤浅层组织,由于皮肤恍然交血液胆红素减退的快,听光疗后,血清胆红素再次与弹性纤维结合。有研究表明光疗8~12小时小将明显,12小时后胆红素下降不多,而发生光疗副作用机会增加。
本研究中间歇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采用间歇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结果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与持续组相近,提示可采用间歇光疗替代持续光疗。间歇组皮疹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远远低于对照组,且利于患儿休息,减少狐狸工作量,说明间歇光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黄疸采用间歇光疗与持续光疗治疗效果相近,但前者不良反应情况较少,具有更高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玉梅.间歇蓝光照射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比较[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04):347-348.
[2]邵肖梅.实用新生儿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02-303.
[3]彭华.多次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02):119-120.
[4]胡伯乐.间歇蓝光照射与持续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09):1691-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