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植物防龋研究

天然植物防龋研究

一、天然植物防龋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芳[1](2021)在《绿茶提取物EGCG预防大鼠龋病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龋齿是在细菌等多因素的作用下,牙齿发生的硬组织渐行性破坏,它是一种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公认的变形链球菌(S.mutans,MS)是龋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之一。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作为一种植物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和药理活性;还具有较高的抗龋功效。本课题组早期研究了EGCG对口腔致龋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发现EGCG对MS的最低抑制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为6.25 mg/L,且在6.25 mg/L浓度时的EGCG即可对口腔主要致龋细菌的黏附、产酸及葡糖基转移酶(Glucosyltransferase,GTF)活性等导致龋病的毒力因子有较好的抑制能力。本课题是在前期研究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鼠龋齿模型探讨EGCG对龋病的预防效果,为天然药物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预防龋病的临床研究提供试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随机将30只雄性SD大鼠分配成EGCG组、氟化钠(Na F)组、EGCG和氟化钠(EF)组、蒸馏水组以及醋酸氯己定(CHX)组五组,每组6只。用高糖低脂的饲料以及浓度为5%的糖水溶液饲养SD鼠,使MS标准菌株感染SD鼠口腔,之后分别用蒸馏水、MIC=6.25 mg/L的EGCG、0.12%CHX溶液、250 mg/L的Na F溶液以及250 mg/L Na F和MIC的EGCG的混溶液对5组大鼠口腔连续6周进行冲洗涂擦。实验期间收集大鼠唾液涂板培养,观察变形链球菌生长情况并记录大鼠体重及饮食、健康状况。处死大鼠收集颌骨标本,紫脲酸铵染色处理后Keyes计分法分析,评估大鼠磨牙患龋情况。结果经龋齿Keyes计分发现与蒸馏水组相比,各药物组都减少了大鼠罹患龋病,并降低了大鼠磨牙的龋坏程度。统计结果显示EGCG组对SD鼠的磨牙(牙合)面窝沟龋的各级龋损(釉质E级、牙本质浅龋Ds级、牙本质中龋Dm级以及牙本质深龋或波及髓腔Dx级)与蒸馏水组比较均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P<0.0001),Keyes计分较接近Na F组;EGCG组对牙本质中龋和深龋的防治效果优于CHX组,差异不明显(P>0.05);而EGCG+Na F组龋损评分高于分别单独使用EGCG或Na F,未表现出协同防龋作用;各实验用药组间统计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唾液收集涂板培养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末期各用药组变形链球菌水平均有降低,CHX组和Na F组与蒸馏水组比较差异有意义(P<0.05)。整个实验期间,各组大鼠摄取食物规律,生长健康情况较佳,未发现口腔粘膜各病症,各组SD鼠体积重量的增长相对平稳一致,实验末期各组间鼠增长的重量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MIC浓度的EGCG能抑制大鼠口腔变形链球菌的生长增殖,降低龋齿的发生和严重程度,且经口腔作用的EGCG未表现出对大鼠局部及全身健康的有害影响。

陈一卓,伍廷芸,阮琼,彭澜,王妍,覃恩泽,王旭,郑倩倩,彭童[2](2020)在《中草药活性物质在釉质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随着人类生活的提高,饮食逐渐精细,龋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高趋势。为了预防龋病的发生和减轻其对牙齿造成的损伤,现在多数学者投身于中草药天然物质对龋病的治疗和预防。随着相关知识的更新,釉质酸蚀及龋损后的再矿化受到广泛关注。该文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阐述中草药活性物质再矿化作用的最新进展。

赵霞[3](2020)在《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构建及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和牙釉质脱钙的抑制效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纳米技术,选用含亲水端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乳酸(mPEG-PDLLA)共聚物为载体,装载天然药物法尼醇(Farnesol),构建水溶性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研究其对变形链球菌产酸和牙釉质脱钙的抑制作用,为研发天然无毒副作用的口腔防龋材料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用mPEG-PDLLA包载Farnesol,制作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确定色谱条件,验证其对Farnesol专属性并检测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载药量及包封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仪检测其粒径,聚合物分散性系数(PDI),以及Zeta电位三项指标,进一步考察其稳定性,水溶性,体外释放行为。2.采用菌落计数法比较相同浓度的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与游离Farnesol的抑菌效果。3.不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抑菌效果比较。将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分为4组,A组:100μmol/L、B组:200μmol/L;C组:400μmol/L,D组(空白对照组):0μmol/L。通过菌落计数检测不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游离状态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通过扫描电镜评价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变形链球菌菌斑生物膜形态的影响;选用正畸减数拔除的前磨牙,制作釉质切片标本,观测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牙釉质脱钙的抑制效应;pH测试仪检测药物处理后菌悬液pH值,观察Farnesol/mPEG-PDLLA胶束对变形链球菌产酸的抑制作用。结果:1.经HPLC分析测定Farnesol专属性好。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载药量为(8.3±0.5)%,包封率为(46.89±1.1)%,粒径为(19.78±0.21)nm,Zeta电势为(-12.2±0.4)mV,PDI为(0.089±0.04)。各项指数呈正态分布。2.透射电镜下观察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粒径均匀,外观呈圆形,分散性好。3.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在12 h释放约70%,48 h内仍呈现缓控释放状态;其水溶液在10 h粒径无聚集现象,冻干粉在4℃下放置2个月,各项指数无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4.相同浓度下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抑菌作用较游离Farnesol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00、200、400μmol/L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游离状态下变形链球菌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100-400μmol/L范围内,变形链球菌的生长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6.随药物浓度升高,变形链球菌菌斑生物膜破坏严重,细菌数量明显减少,400μmol/L实验组生物膜几乎不能形成。7.24 h、48 h、72 h实验组上清液钙离子浓度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药物浓度越高,钙离子浓度就越低,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变形链球菌釉质脱矿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8.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处理72h后的各组菌悬液pH值分别为:6.38,6.68,6.89,5.57,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实验组组间无明显差别(P>0.05),但随着浓度的升高pH值呈逐渐升高的趋势。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可降低变形链球菌的产酸能力。结论:1.利用纳米技术,选用含亲水端mPEG-PDLLA共聚物为载体,装载天然疏水性药物Farnesol,成功制备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药物。解决Farnesol水溶性问题,克服游离药物临床应用的局限性。且该胶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缓释性。2.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可抑制变形链球菌菌斑生物膜形成、抑制细菌产酸及牙釉质脱矿,且同等浓度下,对变形链球菌的抑制作用较游离Farnesol明显。本研究对龋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指导价值。

关春如[4](2020)在《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性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龋病,作为人类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多因素作用下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其主要始动因子是牙菌斑生物膜。变异链球菌是公认的主要致龋菌。蔗糖的摄入与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蔗糖替代物的使用对于龋病的控制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甜茶苷是从天然中药植物甜茶中提取出来的一种高强度甜味剂。前期研究证明甜茶苷对浮游状态下变异链球菌生长、产酸、粘附有抑制作用,同时也被证明它会抑制浮游菌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减少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产生。目的:本实验从生物膜的层面,研究甜茶苷作为糖代物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性的影响,探讨甜茶苷的防龋作用,并通过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对生物膜致龋相关毒力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防龋机制,为进一步开发和利用甜茶苷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为龋病的预防工作提供一种崭新的思路。方法:1.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及产酸状况的影响配置含1%蔗糖、甜茶苷、木糖醇的BHI液体培养基及不额外添加甜味剂的BHI液体培养基(空白对照组),并将初始pH调至7.04,按标准菌悬液与各培养基溶液1:10(v:v)比例接种于96孔板中,37℃厌氧培养12、24、36、48、60、72、96h采用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生成量,并绘制生物膜生长曲线。同时,另取一 24孔板按上述操作培养,每24h用pH计测定培养基的pH值,并进行比较。2.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生物量及菌活力的影响配置含1%蔗糖、甜茶苷、木糖醇的BHI液体培养基及不额外添加甜味剂的BHI液体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按标准菌悬液与各培养基溶液1:10(v:v)比例接种于放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37℃厌氧培养5天,将盖玻片上的生物膜刮下重悬形成菌悬液后,测定生物膜的干重,并提取菌液中的可溶性蛋白,用BCA蛋白定量试剂盒测定其浓度。生物膜的菌活力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量,将菌悬液接种到BHI固体培养基上,37。C厌氧培养48h,计算菌落形成单位(CFU)的数量,并用稀释因子校正结果,用生物膜干重做标准化,表示为log10cfu/mg。3.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利用96孔板上盖制备树脂片,配置含1%蔗糖、甜茶苷、木糖醇的BHI液体培养基及不额外添加甜味剂的BHI液体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按标准菌悬液与各培养基溶液1:10(v:v)比例接种于放有树脂片的24孔板中,37℃厌氧培养48h,将覆有生物膜的树脂片取出,乙醇梯度脱水,冷冻干燥,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各组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特点,并比较。4.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多糖含量的影响配置含1%蔗糖、甜茶苷、木糖醇的BHI液体培养基及不额外添加甜味剂的BHI液体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按标准菌悬液与各培养基溶液1:10(v:v)比例接种于放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37℃厌氧培养5天,将盖玻片上的生物膜刮下重悬形成菌悬液后,分别提取水溶性胞外多糖(SEPS)、水不溶性胞外多糖(IEPS)、胞内多糖(IPS),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的生成量,并比较。5.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配置含1%蔗糖、甜茶苷、木糖醇的BHI液体培养基及不额外添加甜味剂的BHI液体培养基(空白对照组),按标准菌悬液与各培养基溶液1:10(v:v)比例接种于放有盖玻片的24孔板中,37℃厌氧培养5天,将盖玻片上形成的生物膜刮下重悬形成菌悬液后,提取RNA,反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生物膜中致龋相关毒力因子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1.蔗糖组培养基中生物膜的量一直远多于其他三组(P<0.05)。对照组与木糖醇组生物膜的生成量在12h时无统计学差异(P>0.05),12h后木糖醇组少于对照组(P<0.05)。甜茶苷组在培养24h时生物膜的生长达到顶峰,与其它组相比,形成的生物膜是最少的(P<0.05)。蔗糖组细菌培养24h后,pH迅速降至5.5(牙釉质脱矿临界pH)以下,并一直保持最低水平,而且pH值随时间增长而逐渐降低(P<0.05)。在24h时,木糖醇组pH高于对照组,而在120h时,木糖醇组则比对照组低,其余时间两组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甜茶苷组pH值在四组中一直是最高的(接近7),而且pH值随时间变化不明显(P>0.05)。2.蔗糖培养基中形成的生物膜干重高于其他处理组(P<0.001),木糖醇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甜茶苷组干重量最低(P<0.01)。蔗糖中生物膜总可溶性蛋白含量显着高于甜茶苷、木糖醇和对照组(P<0.001),其余三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蔗糖培养基生长的生物膜的活菌数高于甜茶苷、木糖醇和对照组(P<0.05),木糖醇组平板计数结果略低于对照组(P<0.05),而甜茶苷组活菌数与其他组相比,数量明显降低(P<0.05)。3.扫描电镜放大10000倍和30000倍观察,空白对照组生物膜上的细菌形态规则,结构完整,胞外基质较少,细菌数量少,零散分布,呈链条状,无明显的团状网络状结构。在蔗糖中,变异链球菌数量增多,菌链变长、增多,细菌产生大量无定形胞外基质物质,使细菌被包裹在这些胞外基质所形成的三维立体结构中。甜茶苷和木糖醇中生物膜的菌数量减少,菌体表面的胞外基质较少,细菌呈短链状分散分布,三维立体结构不明显。但木糖醇和甜茶苷之间的差异不显着。4.蔗糖中的生物膜水溶性胞外多糖(SEPS)的含量高于其他三组(P<0.001),而木糖醇和空白对照组SEPS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甜茶苷组生物膜SEPS含量是最少的(P<0.05)。蔗糖中生长的生物膜水不溶性胞外多糖(IEPS)的含量最多(P<0.001),甜茶苷组IEPS最少(P<0.05),木糖醇和空白对照组介于两者之间。而胞内多糖(IPS),蔗糖组生物膜的糖量是最高的(P<0.001),而其他三组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与多糖合成相关的基因(gtfB、gtfC、gtfD、ftf)在蔗糖组中显着上调,高于其它组(P<0.001)。甜茶苷中gtfB和gtfC的表达水平低于木糖醇(P<0.05)。甜茶苷、木糖醇与对照组中gtfD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甜茶苷中ftf的表达略高于木糖醇组(P<0.01)。与粘附有关基因中,spaP在甜茶苷和木糖醇中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远低于蔗糖(P<0.001)。在蔗糖存在下,gbpB的表达水平在四组中是最高的(P<0.001)。而gbpB在甜茶苷中的表达比对照组轻微上调(P<0.05),但远低于木糖醇和蔗糖组(P<0.05)。在与产酸和耐酸性相关的基因中,甜茶苷中ldh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蔗糖(P<0.001)和木糖醇(P<0.01)。而atpF在甜茶苷中的表达比对照组和木糖醇组有所上调(P<0.001),但远低于蔗糖(P<0.001)。与应激调控系统相关基因中,vicR在蔗糖中与其他组相比是上调的(P<0.001),在甜茶苷和木糖醇中表达呈下调水平(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omD在甜茶苷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于木糖醇(P<0.05)。comD在蔗糖培养基中的表达水平是最高的(P<0.001)。结论:1.甜茶苷可以抑制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生长和产酸。2.甜茶苷会降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生物量及菌活力。3.扫描电镜下发现甜茶苷可以抑制细菌的粘附,减少胞外基质的分泌,形成的生物膜较薄,三维立体结构不明显。4.甜茶苷能减少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水不溶性胞外多糖、水溶性胞外多糖、胞内多糖的合成。5.甜茶苷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相关毒力基因的表达,使与粘附相关的spaP、gbpB基因、与多糖合成相关的gtfB、gtfC、gtfD和ftf基因、产酸和耐酸相关的ldh和atpF基因、应激调控相关的vicR和comD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这种基因表达的差异有可能导致了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产酸、生物量、菌活力、多糖量、黏附性等方面的影响。本实验的研究结果显示,甜茶苷这一天然来源的甜味剂,有潜力作为蔗糖替代物应用在龋病防治领域,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以及广阔的市场前景。

吴泽钰[5](2020)在《柚皮苷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评估柚皮苷在体外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的生长、产酸、产糖和黏附四种毒力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潜在防龋机制。方法:1.通过液体稀释法测定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绘制生长曲线、最低生物膜形成抑制浓度(MBIC50)和最低清除已形成生物膜浓度(MBRC50),评估柚皮苷对6种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的生长的影响;2.测定柚皮苷作用前后pH差值(ΔpH)变化,绘制动态产酸曲线,评估柚皮苷对6种菌浮游状和生物膜状态的产酸的影响;3.蒽酮-硫酸法测定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放线菌三种主要产糖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IEPS)能力的影响;4.玻壁法测定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和黏放线菌三种细菌黏附于倾斜试管的能力的影响。结果:1.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的MIC分别是1、0.5、0.5、0.5、1、1 g/L;MBC分别为2、1、1、1、2、2 g/L:MBIC50分别为2、2、4、1、2、2 g/L;MBRC50分别为4、4、8、4、4、4 g/L,对浮游菌和生物膜的生长均存在抑制作用;2.柚皮苷能抑制上述六种菌浮游和生物膜状态下的产酸过程,柚皮苷MIC、1/2 MIC浓度均可抑制6种菌的产酸过程,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现剂量依赖趋势;产酸曲线结果示,6种细菌在MIC、1/2MIC浓度pH降低趋势显着;3.柚皮苷对变形链球菌在MIC、1/2 MIC浓度、血链球菌在MIC浓度即可抑制其合成IEPS,与对照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柚皮苷在MIC及以下4个浓度时可抑制变形链球菌、黏放线菌的黏附过程,呈现剂量依赖趋势,在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柚皮苷能够抑制变形链球菌、血链球菌、远缘链球菌、黏放线菌、内氏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浮游状态的生长、产酸、产糖和黏附,显示出能有效抑制、清除生物膜和抑制生物膜产酸过程,了解了柚皮苷防龋的药理作用和潜在机制。

薛静秀[6](2020)在《三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两两配伍对变异链球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龋病是人类口腔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作为龋病的主要致龋微生物,变异链球菌在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芦荟苷、绿原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为三种天然植物提取物,经研究证明三者对变异链球菌均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三种单组分提取物两两配伍的混合液(芦荟苷-绿原酸、芦荟苷-EGCG、EGCG-绿原酸)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通过计算分级抑制浓度(classification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s,FIC)指数来判定二者的联合效应;并测定低于MIC的二倍稀释浓度梯度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产酸、粘附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变异链球菌的生物学作用,并为其应用于龋病预防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芦荟苷、绿原酸、EGCG对变异链球菌的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棋盘稀释法测定三种提取物的两两混合液对变异链球菌作用的MIC;选取联合抑菌实验中低于MIC的5个浓度梯度的(1/2、1/4、1/8、1/16、1/32MIC)各浓度混合液与变异链球菌37℃恒温培养24h,测定培养基上清液的终末p H值,计算变异链球菌培养前后的(35)p H值;体外构建变异链球菌24h生物膜模型,MTT法测定以上各浓度混合液作用24h后生物膜黏附的量,并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其对生物膜结构和细菌活性的影响。所有的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芦荟苷的MIC、MBC分别为0.63mg/ml和1.25mg/ml;绿原酸的MIC、MBC分别为5mg/ml和10mg/ml;EGCG的MIC、MBC分别为0.125mg/ml和0.5mg/ml。芦荟苷-绿原酸混合液的MIC为0.31+2.5mg/ml;芦荟苷-EGCG混合液的MIC为0.31+0.063mg/ml;EGCG-绿原酸混合液的MIC为0.063+1.25mg/ml;三种混合液的FIC指数分别为1、1、0.75,均为相加作用。在产酸实验中,变异链球菌培养前后的(35)p H值随混合液浓度的降低而明显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附实验中,OD值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逐渐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LSM观察显示各组混合液作用于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后使其结构变的稀疏,生物膜活性随药液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结论:芦荟苷、绿原酸和EGCG两两配伍联合应用对变异链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均具有相加作用,较各自的单组分用药在更低浓度即可有效抑制变异链球菌的生长、产酸及粘附。芦荟苷-绿原酸、芦荟苷-EGCG和EGCG-绿原酸这三种混合液均可被研发应用于龋病预防。

袁曦玉[7](2020)在《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生长、产酸、产糖及黏附的作用。方法:(1)通过微孔板法测定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单菌最小抑菌浓度,涂布平板法测定最小杀菌浓度;(2)通过微量滴定板法测定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单菌生物膜最低形成抑制浓度、生物膜最低清除浓度、最低清除已形成生物膜浓度;(3)通过ΔpH值法测定2倍最小抑菌浓度、生物膜最低清除浓度及以下三个浓度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产酸能力的作用,苯酚硫酸法测定2倍最小抑菌浓度、生物膜最低清除浓度及以下三个浓度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产水不溶性胞外多糖能力的作用,玻壁法测定2倍最小抑菌浓度及以下三个浓度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黏附能力的作用;结果:(1)新疆软紫草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内氏放线菌、黏性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1g/L、4g/L、1g/L、2g/L、4g/L、1g/L;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8g/L、8g/L、4g/L、4g/L、8g/L、4g/L;(2)新疆软紫草对变形链球菌、远缘链球菌、血链球菌、内氏放线菌、黏性放线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物膜最低形成抑制浓度分别为4g/L、4g/L、2g/L、2g/L、4g/L、2g/L;生物膜最低清除浓度分别为16g/L、16g/L、8g/L、16g/L、16g/L、8g/L;最低清除已形成生物膜浓度分别为8g/L、16g/L、8g/L、8g/L、8g/L、8g/L;(3)2倍最小抑菌浓度,生物膜最低清除浓度及以下三个浓度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产酸、产水不溶性多糖及黏附能力均有抑制作用,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的生长、产酸、产糖及黏附均有抑制作用。

严戈辉[8](2020)在《伊犁黑蜂蜂胶对早期根面龋矿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体外环境下研究伊犁黑蜂蜂胶提取物在人工根面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别用阴性对照组(去离子水)、阳性对照组(氟化钠)、1.56mg·mL-1、0.78mg·mL-1、0.39mg·mL-1、0.195mg·mL-1的蜂胶溶液处理牙根部切片,干预脱矿(94h)和再矿化(pH循环1天、7天,14天,21天后)过程,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万能力学试验机检测龋损进展的深度及荧光渗透情况、牙体硬组织最大载荷等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结果:在脱矿实验或者再矿化实验中,NaF、各蜂胶组均和去离子水组处理的牙本质片的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平均荧光量、最大载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去离子水、1.56mg·mL-1、0.39mg·mL-1、0.195mg·mL-1蜂胶均和Na F组处理的牙本质片的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平均荧光量、最大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之,本实验中,以0.78mg·mL-1的蜂胶浓度抑制脱矿和促进再矿化的效果最佳,其次是0.39mg·mL-1的蜂胶,1.56mg·mL-1的蜂胶和0.195mg·mL-1蜂胶效果较弱。结论:伊犁黑蜂蜂胶可以促进早期根面龋再矿化同时抑制脱矿。

郑娟,陈敏珊,曾晓宇[9](2019)在《天然原料的趋势分析及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指导》文中指出概述了天然原料在个人护理用品市场的发展状况,随着消费者对更天然、更安全个人护理品的追崇,天然口腔护理产品市场发展迅速。介绍了国内外的天然个人护理品的市场概况以及发展现状。天然产品已成为当今的流行趋势。将天然产品的开发聚焦到产品成分天然化,对牙膏组成的各个成分进行了天然化的概述,为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对全天然牙膏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卢燕[10](2019)在《紫地榆提取物防龋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大鼠磨牙龋损等级划分,切牙牙釉质、牙本质硬度测量,切牙龋损脱矿研究,切牙龋损荧光带测量,切牙表面致密度等研究紫地榆的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在体内是否有防龋的作用;同时分离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为深入研究紫地榆的防龋作用做进一步分析。方法:1紫地榆不同提取物体内给药得到样品: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给大鼠喂养致龋饲料、植入变形链球菌,加速使大鼠牙齿发生龋损,再每天2次给大鼠牙齿涂抹2 mg/m L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0.1%Na F溶液、蒸馏水连续30 d,对比用正常饲料饲养不给药的大鼠,得到磨牙和切牙,分别做不同的实验。2体视显微镜大鼠磨牙龋损等级划分:以SD大鼠磨牙为实验对象,先用4mg/m L紫脲酸铵液染色染色36 h,用牙科打磨机沿牙远近中心向矢状半切,参考Keyes法,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磨牙染色情况,进行龋损等级划分。3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大鼠切牙硬度:以SD大鼠切牙为实验对象,用镶嵌粉包埋好样品,在显微维氏硬度计下,分别测量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蒸馏水组和正常组切牙牙釉质和牙本质的显微硬度。4 PLM观察大鼠切牙龋损带:以SD大鼠切牙为实验对象,通过包埋、切片,得到400μm切牙样品,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蒸馏水组和正常组切牙的龋损情况。5 CLSM测量大鼠切牙龋损荧光量:以SD大鼠400μm切牙为实验对象,通过0.1 mmol/L罗丹明B染色,在CLSM下观察大鼠切牙的龋损带,计算龋损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和平均荧光量。6 SEM观察大鼠切牙表面致密度:以SD大鼠切牙为实验对象,固定喷镀铂金膜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蒸馏水组和正常组切牙的表面致密度。7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主要成分的分离与鉴定:先将样品用氯仿甲醇完全溶解,用内径0.3mm,长100mm的玻璃点样毛细管吸少量样品,在GF254薄层硅胶板上点样,用10:1的氯仿甲醇溶液展开,上样,得到粗段后,对每段进行细分,用硅胶柱、2m高的葡聚糖凝胶柱以1:1的氯仿甲醇溶液的试剂分离纯化样品,再用NMR打谱得到碳谱和氢谱,分析波谱数据,再结合其物理性质进行结构鉴定。结果:1在整个实验中大鼠身体状况良好,体重基本稳定。2体视显微镜大鼠磨牙龋损时发现,与蒸馏水组对比,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和Na F组无论是光滑面还是窝沟龋损,评分都明显更低,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组和Na F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能降低磨牙龋损,且效果与Na F相差不大。3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大鼠切牙硬度时发现,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牙釉质硬度均比蒸馏水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度值均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牙本质硬度中实验组和Na F组与蒸馏水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硬度值均低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能提高牙釉质硬度,效果不弱于Na F,但对比正常组还有差异。4 PLM观察大鼠切牙龋损带发现,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正常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暗色条带或斑点,但明显比蒸馏水组少,程度比蒸馏水组轻,且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能观察到再矿化带,蒸馏水组和正常组均没有,说明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有再矿化效果。5 CLSM观察测量大鼠切牙龋损荧光量,发现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正丁醇提取物组、Na F组、正常组的荧光较暗,荧光条带较短,没有蒸馏水组明显,统计分析龋损的荧光面积、总荧光量、平均荧光量发现,组荧光量比蒸馏水组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降低切牙龋损,效果和Na F相差不大。6 SEM观察大鼠切牙表面致密度,发现紫地榆正丁醇提取物组表面最光滑致密,几乎无裂缝,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组、Na F组表面存在裂缝,但裂缝较少,蒸馏水组裂缝较多,且裂缝开口较大,正常组有裂缝,但观察不到裂口。Na F组表面存在球形沉积物,说明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有再矿化效果。7首次从紫地榆中分离出齐墩果酸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Oleanolic acid3-O-caffeate、山萘酚。结论:紫地榆乙酸乙酯、正丁醇提取物在动物体内有较好的防龋作用,效果与Na F相比差异不大。紫地榆的化学成分中含三萜类化合物。

二、天然植物防龋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天然植物防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绿茶提取物EGCG预防大鼠龋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生态学方法预防龋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2)中草药活性物质在釉质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釉质脱矿的原因
2 不同中草药活性物质在釉质酸蚀后再矿化作用的应用现状
    2.1 橙皮苷的应用现状
    2.2 茶多酚的应用现状
    2.3 没食子的应用现状
    2.4 蜂胶的应用现状
    2.5 隔山消的应用现状
    2.6 五倍子的应用现状
3 中草药活性物质对于酸蚀后再矿化作用的应用前景

(3)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构建及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和牙釉质脱钙的抑制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制备和表征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仪器
        2.方法
    结果
        1.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构建及水溶性
        2.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含量方法的验证与检测
        3.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粒径分布与Zeta电位
        4.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载药量及包封率
        5.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稳定性
        6.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体外缓释
        7.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微观形态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变形链球菌和牙釉质脱钙的抑制效应研究
    材料与方法
        1.材料与试剂
        2.实验方法
        3.统计与分析
    结果
        1.变形链球菌革兰氏染色
        2.相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与游离Farnesol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3.不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变形链球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4.不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
        5.不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处理后菌悬液p H值
        6.不同浓度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处理后上清液钙离子浓度
    讨论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4)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性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一、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及产酸状况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菌株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主要实验仪器
        1.1.4 培养基、试剂液体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变异链球菌复苏、鉴定和标准菌悬液的制备
        1.2.2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1.2.3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代谢产酸的影响
        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菌株鉴定结果
        2.2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生长的影响
        2.3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代谢产酸的影响
    3. 讨论
实验二、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菌量及菌活力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菌株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主要实验仪器
        1.1.4 培养基、试剂液体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变异链球菌复苏、增菌和标准菌悬液的制备
        1.2.2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1.2.3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菌量的影响
        1.2.4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菌活力的影响
        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生物量的影响
        2.2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菌活力的影响
    3. 讨论
实验三、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形态结构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菌株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主要实验仪器
        1.1.4 培养基、试剂液体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变异链球菌复苏、增菌和标准菌悬液的制备
        1.2.2 树脂片的制作
        1.2.3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1.2.4 生物膜扫描电镜观察
    2. 实验结果
    3. 讨论
实验四、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多糖含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菌株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主要实验仪器
        1.1.4 培养基、试剂液体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变异链球菌复苏、增菌和标准菌悬液的制备
        1.2.2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1.2.3 苯酚硫酸法测定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中多糖产量
        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标准曲线结果
        2.2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产生多糖含量的测定
    3. 讨论
实验五、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菌株
        1.1.2 主要实验试剂
        1.1.3 主要实验仪器和耗材
        1.1.4 培养基、试剂液体的配制
        1.2 实验方法
        1.2.1 变异链球菌复苏、增菌和标准菌悬液的制备
        1.2.2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的形成
        1.2.3 RNA提取
        1.2.4 RNA质量及浓度测定
        1.2.5 反转录(根据Takara反转录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2.6 Real-time PCR
        1.3 统计学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变异链球菌生物膜RNA提取结果及引物检验结果
        2.2 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相关致龋毒力基因表达情况的影响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非致龋性甜味剂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5)柚皮苷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主要仪器和试剂
        1.1 主要仪器和器材
        1.2 主要试剂
        1.3 细菌及培养基
        1.4 培养基配制
    2 研究方法
        2.1 柚皮苷药液的制备
        2.2 细菌复苏及菌液制备
        2.3 柚皮苷对六种主要致龋细菌生长的影响
        2.4 柚皮苷对六种主要致龋细菌产酸水平的影响
        2.5 柚皮苷对三种致龋细菌合成水不溶性胞外多糖的影响
        2.6 柚皮苷对三种致龋细菌黏附能力的影响
    3 质量控制
        3.1 实验设计
        3.2 实验操作过程中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6)三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两两配伍对变异链球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在口腔方面的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材料和仪器
        1.1 细菌来源
        1.2 培养基及其配制
        1.3 实验药物
        1.4 主要仪器
        1.5 主要试剂
    2.研究内容及方法
        2.1 药物的提取与制备
        2.2 实验菌株的培养
        2.3 实验分组
        2.4 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生长的作用
        2.5 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产酸、产糖及黏附的作用
        2.6 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生物膜生长的作用
        2.7 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生物膜产酸、产糖的作用
    3.质量控制
    4.统计分析
    5.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8)伊犁黑蜂蜂胶对早期根面龋矿化作用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 材料和仪器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9)天然原料的趋势分析及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指导(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市场概述
2 产品原料天然化
    2.1 磨擦剂
    2.2 保湿剂
    2.3 表面活性剂
    2.4 增稠剂
    2.5 香精
    2.6 甜味剂
    2.7 色素
    2.8 防腐剂
    2.9 营养剂
    2.1 0 其他天然成分
3 全天然牙膏的开发
4 检测结果
5 讨论及展望

(10)紫地榆提取物防龋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防龋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1 材料和仪器
        1.1 材料
        1.2 仪器
    2 方法
        2.1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制备
        2.2 紫地榆不同提取物体内给药
        2.3 Keyes法评价龋损
        2.4 显微维氏硬度计测量大鼠切牙硬度
        2.5 PLM和 CLSM观察大鼠切牙脱矿与再矿化
        2.6 SEM观察大鼠切牙表面致密度
    3 统计学分析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第二章 紫地榆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分离与鉴定
    1 试剂和仪器
        1.1 试剂
        1.2 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文献综述 防龋的动物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天然植物防龋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绿茶提取物EGCG预防大鼠龋病的实验研究[D]. 李芳.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2]中草药活性物质在釉质再矿化作用中的研究进展[J]. 陈一卓,伍廷芸,阮琼,彭澜,王妍,覃恩泽,王旭,郑倩倩,彭童. 现代医药卫生, 2020(13)
  • [3]Farnesol/mPEG-PDLLA纳米胶束的构建及对口腔变形链球菌和牙釉质脱钙的抑制效应研究[D]. 赵霞. 青岛大学, 2020(01)
  • [4]甜茶苷对变异链球菌生物膜致龋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 关春如. 郑州大学, 2020(02)
  • [5]柚皮苷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D]. 吴泽钰.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三种天然植物提取物两两配伍对变异链球菌抑菌作用的体外研究[D]. 薛静秀.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7]新疆软紫草对主要致龋细菌及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D]. 袁曦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8]伊犁黑蜂蜂胶对早期根面龋矿化作用的实验研究[D]. 严戈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9]天然原料的趋势分析及全天然牙膏的开发指导[J]. 郑娟,陈敏珊,曾晓宇. 口腔护理用品工业, 2019(04)
  • [10]紫地榆提取物防龋活性的动物实验研究[D]. 卢燕. 大理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天然植物防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