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无机硒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无机,酸钠,荧光,原子,瘤胃,氢化物,菌丝。
无机硒论文文献综述
裴冰倩,郭家栋,汤昕明,王术荣[1](2019)在《有机硒与无机硒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不同硒源对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C_5H_(11)NO_2Se和无机硒Na_2SeO_3,通过菌丝培养,确定榆黄蘑菌丝培养的硒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硒的试验组中,对照组和浓度0.10 mg·L~(-1)试验组的菌丝长势较好,其余浓度试验组(0.05 mg·L~(-1)、0.50 mg·L~(-1)、1.00 mg·L~(-1)、5.00 mg·L~(-1))均对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添加无机硒的试验组中,菌丝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相较于浓度40 mg·L~(-1)、60 mg·L~(-1)、80 mg·L~(-1)试验组的培养基,浓度10 mg·L~(-1)~20 mg·L~(-1)试验组的菌丝长势较好。研究为榆黄蘑菌丝富硒培养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9年07期)
李志全,龚国珍[2](2019)在《食品中有机硒无机硒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建立食品中有机硒无机硒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50%的盐酸提取食品中的无机硒,并使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对其进行消解,由此得出无机硒的含量。用总硒的含量减去无机硒的含量,得出有机硒的含量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RSD)。(本文来源于《检验检疫学刊》期刊2019年03期)
邵秀清[3](2019)在《典型无机硒对蚯蚓代谢影响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硒作为人体和动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硒的基本的性质及双重生物效应、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分布、富硒农业发展现状。并且简要概述蚯蚓(赤子爱胜蚓)的毒理学研究进展,以及简述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代谢组学的应用。第二章: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MS)检测蚯蚓体内硒代氨基酸的分析方法。采用振荡超声辅助酶解法提取蚯蚓(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体内的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thylselenocysteine(MeSeCys))。用UPLC-ESI-MS正离子多反应离子检测模式(MRM)对这两种硒代氨基酸进行分离检测,采用外标法定量。SeMet和MeSeCys在4—600 ng·mL~(-1)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9。SeMet和MeSeCys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49μg·g~(-1)和0.67μg·g~(-1)。样品加标回收率在81.1%—112.4%之间,并且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1%。本方法不需要柱前衍生化,增加反向气等繁琐操作,简单快速的实现对两种硒代氨基酸的分离检测。第叁章:将蚯蚓在含有不同浓度亚硒酸钠的人工土中暴露14 d后,通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MS)检测蚯蚓体内的亮氨酸、丙氨酸、甘氨酸、缬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代谢物的含量。并对这些代谢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贡献值、变化率及生长抑制率与代谢物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亚硒酸钠浓度在3 mg·kg~(-1)和70 mg·kg~(-1)时代谢物变化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主成分分析得到亚硒酸钠浓度越高,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越大。亚硒酸钠通过对蚯蚓体内的代谢物的影响,从而影响蚯蚓体内叁羧酸循环过程,导致蛋白质代谢、糖类代谢、脂类代谢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蚯蚓生长抑制率升高,甚至死亡。第四章:将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暴露14 d后的蚯蚓样品,通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蚯蚓体内总硒含量以及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MS)测定蚯蚓体内硒代蛋氨酸(SeMet)和甲基硒代半胱氨酸(MeSeCys)的含量。分析蚯蚓对硒的生物利用度以及蚯蚓体内总硒、有机硒形态分布。结果表明随着亚硒酸钠浓度的增加,蚯蚓对硒的生物利用度在降低,并且当亚硒酸钠浓度超过30 mg·kg~(-1)时,蚯蚓对硒的生物利用度极低,而且蚯蚓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能力也在降低。充分表明高浓度的亚硒酸钠会影响蚯蚓的正常生长,甚至会有毒害作用。第五章:在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暴露蚯蚓后,对蚯蚓体内的代谢物、总硒及硒代氨基酸的检测分析,发现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蚯蚓的代谢有影响。并且亚硒酸钠浓度不同会影响其生物利用度,影响生物对硒的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史雅静,史雅娟,王玉荣,王慧敏,秦礼凯[4](2019)在《无机硒肥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亚硒酸钠(Na_2SeO_3)对土壤脲酶活性、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综合分析Na_2SeO_3在土壤-根部-作物之间被吸收、转运、转化的可能路径,为生物强化生产富硒农产品及调控硒的安全水平提供参考。【方法】进行连续42天盆栽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每千克土施Na_2SeO_3 0 (对照)、1、10、30 mg,分别于定植后的14、28、42天测定菠菜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硝酸盐含量,并测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土壤脲酶活性等指标。【结果】在菠菜生长期间,≤10mg/kg Na_2SeO_3处理可使土壤脲酶活性表现为先被激活后减弱至对照水平,土壤硝态氮含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但铵态氮变化趋势正好相反;30 mg/kg Na_2SeO_3处理对土壤脲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在整个培养时期与对照水平相当,土壤NH_4~+-N含量后期明显减少,转化成的NO_3~–-N含量明显增加,有利于菠菜吸收利用。同等Na_2SeO_3添加量条件下,Na_2SeO_3对叁个取样时间菠菜叶的硝酸盐、维生素C (Vc)、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影响各异。1 mg/kg Na_2SeO_3处理组可使菠菜叶的硝酸盐含量明显增加,Vc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蛋白含量减少,可溶性糖含量没有变化;10 mg/kg处理组可使菠菜叶中的硝酸盐、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先增后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30 mg/kg处理组可使菠菜叶的硝酸盐含量先增后减,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减少,Vc含量没有变化。【结论】不同浓度亚硒酸钠对土壤有效氮及菠菜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富硒作物生产中无机硒肥施用量要综合考虑硒在作物体内的转化率及硒对作物品质影响的各项因素而确定。(本文来源于《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开建荣,李冬,王彩艳,李彩虹[5](2019)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大米中的无机硒和有机硒》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大米中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以超纯水为提取剂采用匀浆的方式分离大米中无机硒和有机硒,通过硝酸-高氯酸混合酸体系进行消解。结果:硒的检出限为0.0019μg/L,匀浆法提取无机硒的加标回收率为75.13%~81.02%,RSD为1.34%~4.91%,试验建立的有机硒检测方法测定的有机硒,与目前常用的差减法获得的有机硒含量的比值在97.6%~105.3%之间。结论:该检测方法重复性好、检出限低,适用于大米中无机硒和有机硒的检测。(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陈丽璇,陈淳,陈菲,柯合作[6](2018)在《外源无机硒肥对铁皮石斛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智能温室人工栽培红杆铁皮石斛为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外源无机硒(亚硒酸钠:0,5. 0,7. 5,10. 0,15. 0,30. 0 mg·L~(-1))对铁皮石斛富硒能力、生长状况和鲜条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硒各处理都极显着地提高鲜条硒和多糖的含量。鲜条硒含量随着外源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且各处理间都达到极显着差异。在外源硒较低质量浓度(0~7. 5 mg·L~(-1))范围内,鲜条多糖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各处理植株长势良好;外源硒质量浓度在7. 5 mg·L~(-1)时,鲜条多糖含量达到最高(49. 665 g·kg-1),但个别老叶开始出现黄化;当外源硒质量浓度大于7. 5 mg·L~(-1)时,鲜条多糖含量逐步递减,老叶黄化症状逐步加重;外源硒质量浓度(30. 0 mg·L~(-1))过高时,老叶大量枯黄脱落,新叶退绿,植株衰老。因此,5. 0~7. 5 mg·L~(-1)是铁皮石斛此生长期的外源亚硒酸钠适宜的质量浓度。(本文来源于《热带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琨,马成杰,胡家勇[7](2019)在《无机硒在干酪乳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复原乳为原料,以一定浓度比的啤酒酵母与干酪乳杆菌为混合发酵剂,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探究二者与无机硒在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通过pH检测、益生菌计数、抗氧化能力检测以及硒转化率检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亚硒酸钠的浓度升高对发酵体系pH无显着抑制,对干酪乳杆菌数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发酵样品的抗氧化能力随亚硒酸钠浓度升高而上升。发酵前24 h,发酵液亚硒酸钠转化率不断升高,其中2 mg/kg转化较快,24 h时转化率达到98%,同时此浓度能够促进酵母菌的增殖。综合评价后,添加2 mg/kg的亚硒酸钠进行混合发酵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秦冲,施畅,万秋月,王磊,刘爱琴[8](2018)在《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检测土壤中的无机硒形态》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样品中亚硒酸盐Se(Ⅳ)和硒酸盐Se(Ⅵ)的形态分析中,提取剂的选择和检测方法是技术的关键。以往的提取剂容易导致硒形态发生转变或无法同时提取Se(Ⅳ)和Se(Ⅵ),常用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无法直接测定Se(Ⅵ),而是通过差减法得出Se(Ⅵ)含量。本文对比了不同提取剂的提取能力,确定使用0. 1 mol/L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剂,在55℃超声萃取土壤样品30 min,提取液经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建立了土壤中Se(Ⅳ)和Se(Ⅵ)的形态分析方法。采用Hamilton PRP X-100色谱柱,以6 mmol/L柠檬酸为流动相,pH=5. 5,在8 min内可完全分离Se(Ⅳ)和Se(Ⅵ),两者的检出限分别为0. 15μg/L、0. 16μg/L,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 999。以土壤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Se(Ⅳ)和Se(Ⅵ)的回收率在84. 2%~95. 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 4%~5. 3%(n=6)。该方法简单快速,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适用于土壤中无机硒的形态分析。(本文来源于《岩矿测试》期刊2018年06期)
徐亚军[9](2018)在《水体中无机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的元素,硒元素及其形态的研究一直是元素形态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目前常用的硒形态分析方法主要是将各种色谱技术如气相色谱(GC)、液相色谱(LC)、毛细管电泳(CE)等与高灵敏度的元素检测器如原子荧光光谱(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联用,进而实现硒形态的测定。水体中的硒形态主要以无机形态Se(Ⅳ)和Se(Ⅵ)存在,且含量在10-11量级以下。研究表明,无机硒形态的毒性远大于有机硒形态(约为40倍),为此本文将四丁基溴化铵(TBAB)修饰的活性炭(AC)为填料,制备成固相萃取(SPE)小柱,对水体中Se(Ⅳ)和Se(Ⅵ)进行富集,经HCl洗脱后,结合高分离度的液相色谱技术和高灵敏度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HGAFS)技术,建立了 Se(Ⅳ)和Se(Ⅵ)分析方法。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结果如下:第1章为前言。本章介绍了硒元素及其形态的来源、理化性质及对人体的作用,并简要地介绍了元素形态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测定技术。第2章中,使用PRP-X100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为分离柱,酸性条件下通过油浴加热实现了硫脲在线预还原Se(Ⅵ),建立了 HPLC-HGAFS联用技术测定两种无机硒形态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实验条件的优化,8 min内实现了两种无机硒形态的分离测定,进样量为100μL时方法的分析性能为:检出限(DL,3σ)为Se(Ⅳ)1.44 μg/L、Se(VI)3.00μg/L,线性范围 Se(Ⅳ)4.8-100.0μg/L、Se(Ⅵ)10.0-100.0μg/L,精密度 Se(IV)3.6%(5μg/L,n=7)、Se(Ⅵ)3.0%(10 μg/L,n=7)。第3章中,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为表面修饰剂,常温下通过磁性搅拌器将TBAB修饰于活性炭(AC)上,并制成体积为1000 μL的SPE小柱,对水样中的Se(Ⅳ)、Se(Ⅵ)进行预富集。固定无机硒形态的浓度为0.1 μg/L,考察SPE柱对Se(Ⅳ)和Se(Ⅵ)的富集、洗脱性能;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建立方法的分析性能为:检出限(DL,3σ)为Se(Ⅳ)0.0069μg/L、Se(Ⅵ)0.0081μg/L,线性范围Se(Ⅳ)0.02-1.00 μg/L、Se(Ⅵ)0.04-1.00μg/L,精密度Se(Ⅳ)3.7%(0.04μg/L,n=7)、Se(Ⅵ)4.4%(0.04μg/L,n=7)。此 SPE 柱对两种无机硒形态的最大富集倍数为250倍,将此SPE柱与第2章建立的HPLC-HGAFS联用方法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对江西某地富硒矿泉水等实际水样中Se(Ⅳ)和Se(Ⅵ)的测定。第4章中,选用紫外灯作为在线消解装置,辅以KI,成功实现了紫外光对Se(Ⅵ)的在线预还原。结合实验室自制的SPE小柱,本章实现了紫外灯在线催化碘化钾还原Se(Ⅵ)-HPLC-HGAFS测定实际水样中无机硒形态的方法。优化实验条件下,建立方法的分析性能为检出限(DL,3σ)为Se(Ⅳ)0.0036μg/L、Se(Ⅵ)0.0044 μg/L,线性范围 Se(Ⅳ)0.011-1.00 μg/L、Se(Ⅵ)0.015-1.00 μg/L,精密度Se(Ⅳ)2.2%(0.03 μg/L,n=7)、Se(Ⅵ)4.2%(0.03 μg/L,n=7)。第5章概括了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18-09-01)
张清月,武霞霞,赵艳丽,郭晓宇,史彬林[10](2018)在《有机硒与无机硒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主要研究有机硒和无机硒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按照3×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其中无机硒源为亚硒酸钠(SS),有机硒源为硒代蛋氨酸(SM)和酵母硒(SY),硒浓度分别为0μg/mL、0.1μg/mL、0.2μg/mL和0.3μg/mL 4个剂量,共12个处理组,0剂量为对照组。各处理组均进行3h、6h、9h、12h和24h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与无机硒源SS相比,有机硒源SM和SY可显着增加发酵24h体外培养液中的BCP浓度(P=0.000 6),尤以SY最好;体外培养液中添加0.3μg/mL硒,可显着提高氨氮(NH_3-N)、菌体蛋白(BCP)、硒、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P <0.05),并显着降低乙酸丙酸比(P <0.05),且添加0.1μg/mL和0.2μg/mL的硒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硒源对体外培养液中的pH、NH_3-N、硒、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以及乙酸丙酸比均无显着影响(P> 0.05),但SY组的pH有下降趋势,NH_3-N、BCP、乙酸、丙酸、丁酸、TVFA浓度有升高趋势。说明适宜浓度的硒可促进奶牛的体外瘤胃发酵,且当硒源为SY、添加剂量为0.3μg/mL时,促进效果较好。(本文来源于《饲料与畜牧》期刊2018年11期)
无机硒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建立食品中有机硒无机硒含量的测定方法,利用50%的盐酸提取食品中的无机硒,并使用硝酸-高氯酸混合酸对其进行消解,由此得出无机硒的含量。用总硒的含量减去无机硒的含量,得出有机硒的含量并计算出了它们的回收率与相对标准偏差(RSD)。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无机硒论文参考文献
[1].裴冰倩,郭家栋,汤昕明,王术荣.有机硒与无机硒对榆黄蘑菌丝生长的影响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
[2].李志全,龚国珍.食品中有机硒无机硒的检测[J].检验检疫学刊.2019
[3].邵秀清.典型无机硒对蚯蚓代谢影响及其生物可利用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9
[4].史雅静,史雅娟,王玉荣,王慧敏,秦礼凯.无机硒肥对土壤有效氮含量及菠菜品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9
[5].开建荣,李冬,王彩艳,李彩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直接测定大米中的无机硒和有机硒[J].食品科技.2019
[6].陈丽璇,陈淳,陈菲,柯合作.外源无机硒肥对铁皮石斛生长及多糖含量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8
[7].王琨,马成杰,胡家勇.无机硒在干酪乳杆菌和啤酒酵母混合发酵过程中的相互作用[J].食品工业科技.2019
[8].秦冲,施畅,万秋月,王磊,刘爱琴.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检测土壤中的无机硒形态[J].岩矿测试.2018
[9].徐亚军.水体中无机硒形态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D].厦门大学.2018
[10].张清月,武霞霞,赵艳丽,郭晓宇,史彬林.有机硒与无机硒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J].饲料与畜牧.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