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

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陕西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为秦岭林区土壤有机碳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秦岭南坡不同林区(洋县长青、佛坪县龙草坪、太白县太白山、宁陕县宁东和宁陕县宁西)及立地条件(海拔、坡向、坡位和坡度)设置样地,通过调查、取样和测定,采用差异性检验分析不同立地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tC·hm-2)的影响,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量化各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的相对重要性。【结果】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均值为125.41 tC·hm-2(52.60~307.36 tC·hm-2),在0~10,10~30和30~60 cm土层分别为59.04,41.65和24.73 tC·hm-2,分别占土壤有机碳总密度的47.07%,33.21%和19.72%;秦岭南坡不同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较大,表现为龙草坪(143.55 tC·hm-2)>宁东(138.37 tC·hm-2)>宁西(134.09 tC·hm-2)>太白山(109.29 tC·hm-2)>长青(90.22 tC·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海拔升高先增后降,在海拔800~1 200 m最低(平均90.24 tC·hm-2),在海拔2 000~2 400 m最大(平均166.43 tC·hm-2),当海拔高于2 400 m后下降(平均132.51 tC·hm-2);阴坡土壤有机碳密度(127.23 tC·hm-2)稍高于阳坡(123.25 tC·hm-2);土壤有机碳密度随坡度增大而降低,由147.52 tC·hm-2减至87.06 tC·hm-2;土壤有机碳密度在下坡位(166.36 tC·hm-2)大于中坡位(129.43 tC·hm-2)和上坡位(77.14 tC·hm-2)。【结论】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并随海拔升高先升后降,在各海拔间和不同坡位间均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但在阴坡与阳坡间无显著差异。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坡位和海拔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的主导立地因子。与我国其他主要林区相比,陕西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森林土壤碳库中具有重要地位,应加强管理。

论文目录

  • 1 研究区概况
  • 2 研究方法
  •   2.1 样地设置和调查
  •   2.2 土壤取样及测定
  •   2.3 立地因子划分
  •   2.4 数据处理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土壤有机碳密度总体状况
  •   3.2 土壤有机碳密度区域差异
  •   3.3 立地因子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     3.3.1 海拔
  •     3.3.2 坡向
  •     3.3.3 坡度
  •     3.3.4 坡位
  •   3.4 主要立地因子
  • 4 讨论
  •   4.1 秦岭南坡与我国主要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比较
  •   4.2 秦岭南坡不同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差异的原因
  •   4.3 海拔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   4.4 坡位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   4.5 坡向和坡度对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影响
  •   4.6 主导因子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卫玮,党坤良

    关键词: 秦岭南坡,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立地条件,回归分析

    来源: 林业科学 2019年05期

    年度: 2019

    分类: 农业科技,基础科学

    专业: 自然地理学和测绘学,农业基础科学,林业

    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基金: 秦岭林区天然次生公益林抚育经营关键技术研究(201204502)

    分类号: S714.2

    页码: 11-19

    总页数: 9

    文件大小: 1204K

    下载量: 267

    相关论文文献

    • [1].山杜英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营养元素的垂直分布格局[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9(12)
    • [2].北京市耕地表层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J]. 资源科学 2019(12)
    • [3].采伐残余物不同处理方式对杉木幼林土壤有机碳组分和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学报 2019(06)
    • [4].生态学研究性实习的设计与实践——以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矿化潜力研究为例[J]. 河南农业 2020(09)
    • [5].北京城市化梯度带上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英文)[J].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2020(05)
    • [6].不同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08)
    • [7].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酶活性影响研究[J]. 土壤通报 2020(04)
    • [8].土壤有机碳模型研究进展[J]. 宜春学院学报 2019(09)
    • [9].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 2019(32)
    • [10].放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及相关过程研究进展[J]. 草地学报 2018(02)
    • [11].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及在农田生产中的应用[J]. 耕作与栽培 2018(02)
    • [12].增温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研究综述[J]. 生态学报 2017(01)
    • [13].干湿交替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影响的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1)
    • [14].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土地利用的响应特征方面取得进展[J]. 干旱区地理 2017(02)
    • [15].温度对太谷县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 2017(05)
    • [16].天山雪岭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及其与森林发育的关系[J]. 山地学报 2017(03)
    • [17].武陵山脉龙山段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及控制机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7(08)
    • [18].小流域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尺度效应研究[J]. 土壤 2014(05)
    • [19].土壤有机碳及其影响因素[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27)
    • [20].喀斯特地区耕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以贵州省兴义市为例[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01)
    • [21].西北地区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地质论评 2020(S1)
    • [22].江苏沿海典型滩涂围垦区土壤有机碳时空异质性[J]. 土壤 2020(02)
    • [23].秸秆还田对麦玉系统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8)
    • [24].利用方式与成土母质对金衢盆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及其稳定性影响的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 2020(10)
    • [25].影响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的因素研究进展[J]. 北方果树 2019(04)
    • [26].上海市林地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J].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9(06)
    • [27].1998~2017年我国森林土壤有机碳研究文献分析[J]. 绿色科技 2018(08)
    • [28].施肥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研究进展[J]. 江西化工 2018(05)
    • [29].4种植被恢复模式对贵州石漠化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16(05)
    • [30].江苏沿海滩涂不同利用类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与影响因素[J].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4)

    标签:;  ;  ;  ;  ;  

    秦岭南坡林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异特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