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坡面产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径流,砾石,红壤,机理,土壤,近景,流速。
坡面产沙论文文献综述
畅易飞[1](2019)在《覆沙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土高原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不是在降雨量最多的水蚀地区,而是在降雨为400 mnm左右的风蚀水蚀交错区。论文以风蚀水蚀交错区覆沙坡面为研究对象,基于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覆沙黄土坡面与黄土坡面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产流量、产沙量和径流含沙量的特征,揭示覆沙对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特征;基于测量的土壤含水量数据,研究坡面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对土壤含水量、土壤湿润锋、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及入渗速率、入渗参数的影响,阐明覆沙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试图从水量平衡的角度,解析覆沙对产流过程以及产流机制的影响;基于测量的物理参数,研究覆沙黄土坡面与黄土坡面在间歇性降雨条件下不同断面的平均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和阻力系数的变化特征;基于测量的细沟形态学指标,研究覆沙黄土坡面与黄土坡面的细沟平面密度、细沟密度等细沟形态参数的变化特征,并建立细沟形态参数与水动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构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分析了覆沙黄土坡面径流侵蚀产沙特征。覆沙坡面初始产流时间是黄土坡面的3.57倍。覆沙坡面的总径流量和总产沙量均高于黄土坡面。(2)研究了覆沙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作用。坡面覆沙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坡面的入渗量,覆沙坡面湿润锋的推移能力较黄土坡面强。在覆沙坡面再分布土壤各层的含水量值均小于黄土坡面含水量值。(3)揭示了细沟形成前后的水动力学参数变化规律。在黄土坡面,平均流速、雷诺数、弗汝德数、阻力系数与坡面径流含沙量关系较好;覆沙坡面雷诺数与阻力系数和径流含沙量量关系较好。(4)阐明了细沟形态参数与水动力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黄土坡面水流雷诺数与阻力系数与细沟形态参数关系较好;覆沙坡面水流雷诺数对细沟形态参数的影响优于阻力系数。(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期刊2019-06-30)
李建明,王一峰,张长伟,王文龙,黄金权[2](2019)在《叁种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坡面流速及产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由于土壤质地、砾石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导致侵蚀过程流速及产沙特性发生变化。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砂土、壤土及黏土3种土壤质地堆积体的流速与产沙特性。结果表明:①堆积体坡面流速在产流开始3 min内递增,随后趋于稳定;②小雨强时砂土堆积体侵蚀主要发生在产流的中后期,壤土堆积体发生在产流前期和中期,而黏土堆积体的侵蚀发生在整个降雨过程,21 min后的累计产沙量占次降雨总产沙量砂土、壤土和黏土堆积体分别为52.3%~95.6%、29.6%~44.9%和42.1%~50.0%;③产流历时、雨强与径流率、入渗率、流速、产沙率均呈显着相关性;④雨强增加1.5~2.0倍,3种土质堆积体侵蚀量增大1.2~39.8倍。相同雨强下砂土堆积体侵蚀量是壤土的6.0~6.3倍,是黏土的3.2~3.5倍;相同砾石质量分数下砂土堆积体侵蚀量分别是壤土和黏土的5.0~9.8倍和2.7~3.8倍。研究成果对于明确含砾石堆积体侵蚀过程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建立堆积体侵蚀预报模型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院报》期刊2019年12期)
林庆明[3](2019)在《海藻多糖抗蚀剂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坡耕地水土流失不仅使土地生产力下降,作物减产;较细颗粒泥沙的流失还将使土壤粗砾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控制坡耕地水土流失意义重大。长期以来,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调控除采取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外,土壤抗蚀剂可以增加表层土壤颗粒之间的凝聚力,维护良好的地表土壤结构,防止土壤结皮,增加土壤的入渗率,减少地表径流,从而可以防止或大大减少土壤侵蚀,这类新材料的研发已然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长江科学院研发了一种新型海藻多糖抗蚀剂SA-01,为验证其在土壤侵蚀调控方面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分析了不同施加浓度下的土壤侵蚀特点,结合土壤斥水性实验、崩解实验等揭示了新型海藻多糖抗蚀剂SA-01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机理,为坡耕地水土流失防治提供了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施加SA-01后,坡面产流时间,随施加浓度的增大其初始产流时间提前。在相同坡度条件下,施加SA-01坡面相较于未施加SA-01坡面(对照)产流率增大。坡面产流率随施加浓度增大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坡面累积产流量随施加浓度增大也表现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2)施加SA-01使坡面产沙量明显减少。在初始产流阶段,SA-01能够明显降低坡面产沙率。在面蚀阶段,对照坡面产沙率随降雨时间逐渐增大,达到极大值后迅速下降最终趋于平稳。施加SA-01坡面产沙率相较于对照坡面,在产流前期波动较小,且达到稳定产沙率的时间比对照组提前,稳定产沙率较对照坡面明显减小。SA-01能够削弱坡面径流的产沙能力,随着施加浓度的增大,产沙量明显减少,坡面产沙量与施加浓度之间呈二次函数关系。(3)施加SA-01后土壤斥水性有所提高。当施加浓度为2.5g/L时,试样保持与原土壤一样的亲水性,当浓度大于2.5g/L时,土壤开始由亲水性转变为斥水性。土壤渗透速率在施加SA-01后明显增加,当施加浓度2.5g/L时达到最大,当再增加SA-01浓度时,其渗透速率反而降低。(4)土壤团聚体水稳性分析结果表明,SA-01能显着提升团聚体水稳性。当SA-01浓度为2.5g/L,就能将团聚体水稳性提升到70%以上;当浓度达到10g/L时,水稳性指数基本可以实现100%。施加SA-01能有效降低土样崩解性。当静置时间为8h,当施加浓度由0g/L增加到10g/L,崩解速率从0.56下降到0.02。土壤抗剪强度随着SA-01浓度增加,土壤内聚力和摩擦角均随之增加。(5)坡面人工模拟降雨实验结果表明,坡面在施加SA-01后,径流雷诺数随施加浓度增大而增大,而弗洛德数随浓度增大反而减小。阻力系数f与雷诺数Re之间无显着的相关关系,而糙率系数n与雷诺数Re则存在明显的指数函数关系。对水动力学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雷诺数与产流量和产沙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和-0.785。(6)施加浓度相比于坡度而言,对坡面产流、产沙量具有更大的贡献率。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坡度和施加浓度对坡面产流量、产沙量有极显着的影响(P<0.001);而施加浓度和坡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坡面产流量、产沙量产生的影响则较弱。(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6-01)
徐金鑫[4](2019)在《砾石分布对红壤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红壤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土壤类型,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的丘陵、台地及山岗地带。受成土过程、土壤侵蚀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中会有砾石存在并常以覆盖表土以及与土壤混合两种方式出现。砾石的存在会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会影响地表水文过程以及土壤侵蚀过程。以往对红壤侵蚀过程和机理的研究多忽视砾石存在对侵蚀产沙的影响,室内模拟实验时也往往剔除砾石,所得结果是否能真实反应侵蚀过程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以红壤为研究对象,选取砾石覆盖和土石混合两种模式,通过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相同砾石量不同位置(覆盖表土与土壤混合)在不同降雨条件下(60mm/h和90mm/h)对红壤坡面侵蚀过程的影响,其中砾石覆盖坡面记为RC10、RC30、RC50,土石混合坡面记为RM10、RM30、RM50,主要结果有:(1)相对于无砾石坡面,砾石覆盖延迟地表产流时间,砾石与土壤混合,初始产流时间有减小的趋势。相较于砾石覆盖坡面,土石混合坡面更易产生径流。两种砾石分布坡面的径流率均大于无砾石坡面,而砾石覆盖坡面的稳定径流率要稍大于土石混合坡面。(2)在相同雨强条件下,砾石覆盖坡面和土石混合坡面的含沙量与产沙量均大于无砾石坡面,砾石覆盖坡面一次降雨的累积产沙量随砾石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依次为RC10>RC30>RC50>无砾石,土石混合坡面一次降雨的累积产沙量随碎石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依次为RM50>RM30>RM10>无砾石。随着雨强的增加,产沙量也随之增加。(3)两种砾石分布均减小了土壤入渗率,随着砾石量的增加,土壤的稳定入渗率越低。在砾石含量相同的条件下,砾石覆盖坡面的稳定入渗率要稍小于土石混合坡面的稳定入渗率。通过对比Philip入渗模型、Horton入渗模型以及Kostiakov入渗模型发现,Horton入渗模型能更好的描述含有砾石土壤的入渗过程。(4)在相同雨强条件下,随着砾石含量的增加,两种砾石分布坡面的径流流速、径流深、雷诺数、水流剪切力与水流功率较无砾石坡面有增加的趋势,弗罗德数、Weisbach阻力系数、曼宁糙率系数与砾石量之间并无显着相关性。对比砾石覆盖坡面和土石混合坡面,砾石覆盖坡面径流深、雷诺数、弗罗德数、水流剪切力以及水流功率均大于土石混合坡面,而Weisbach阻力系数与曼宁糙率系数小于土石混合坡面。随着雨强的增加,流速、径流深、雷诺数、水流剪切力以及水流功率均增加,弗罗德数减小,Weisbach阻力系数与曼宁糙率系数无明显变化。(5)当砾石覆盖度大于10%时,坡面土壤结皮强度呈上升趋势;而对于土石混合坡面,土壤结皮强度随砾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石混合坡面的结皮强度要大于砾石覆盖坡面,特别是大雨强下更为明显。砾石覆盖坡面的结皮强度与产沙量呈负相关关系,而土石混合坡面的结皮强度则与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6)砾石覆盖坡面与土石混合坡面侵蚀泥沙颗粒中均表现为粘粒主要以团聚体的形式被径流搬运,粉粒主要以单粒的状态被径流搬运,侵蚀泥沙中存许多由细小颗粒团聚而成的与沙粒粒径相当的团粒。两种砾石分布坡面的粘粒、粉粒、沙粒均表现为粘粒富集,粉粒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基本与原始土壤组成一致,沙粒发生分散。此外,随着雨强的增加,沙粒的富集率增加,粘粒的富集率减小。(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6-01)
朱燕琴,赵志斌,齐广平[5](2019)在《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和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定西市安家沟流域2014―2016年连续3年侵蚀性降雨产流产沙资料,研究了植被类型和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结果表明,侵蚀性降雨可分为3类:A雨型(短历时、中高雨强)、B雨型(中雨量、小雨强)和C雨型(大雨量、小雨强),产流产沙频次为B雨型>C雨型>A雨型。径流系数油松林(6.915%~9.379%)、小麦地(5.838%~9.034%)和苜蓿地(6.610%~9.671%)分别是冰草地(2.724%~5.246%)的1.7~2.5倍,是沙棘林(2.296%~3.863%)的2~3倍。A雨型的径流系数大于B雨型和C雨型,B雨型和C雨型是产流的主要降雨类型。年均土壤流失量为小麦地(1.478~3.478 t/hm~2)>苜蓿地(0.558~2.079 t/hm~2)>油松林(0.459~0.887 t/hm~2)>冰草地(0.097~0.253 t/hm~2)>沙棘林(0.012~0.038 t/hm~2)。小麦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是油松林的3~5倍,是冰草地的14倍,在坡度10°,15°,20°年均土壤流失量分别是沙棘林的123,130,92倍。C雨型对油松林产沙量的贡献率最大,B雨型次之,A雨型最小。A雨型对沙棘林产沙量的贡献率高达79%~86%,高强度、短历时降雨是沙棘林产沙的主要雨型。A雨型对小麦地和苜蓿地产沙量贡献率随着坡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坡度20°中、高雨强是小麦地和苜蓿地产沙量增加的主要雨型。小麦地、苜蓿地、油松林、冰草地的径流深与土壤流失量之间呈极显着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土壤流失量的增速为小麦地>苜蓿地>油松林>冰草地,随着坡度的增大产沙速度加快。研究结果可为坡面侵蚀预报模型的建立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同时对科学指导坡面水土保持措施配置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明旭辉,王瑄,盛思远,张凯,李宛江[6](2019)在《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冻融坡面径流冲刷条件下侵蚀产沙过程,采用2个坡度(10°,15°)、3个流量(3,6,9 L/min)、2个起始解冻深度(6,12 cm)组合进行野外冲刷试验,结合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分析不同解冻深度、不同坡度和不同流量条件下的产沙量,运用线性回归方程对近景摄影测量值和实测值进行拟合。结果表明:起始解冻深度和坡度相同条件下,冻融坡面的土壤侵蚀产沙量随着径流量和坡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时间推移,产沙量越来越小。在流量和坡度相同时,随着初始解冻深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也逐渐增大;在流量和解冻深度相同时,随着坡度的增大,坡面产沙量也逐渐增大。当流量、解冻深度和坡度最大时,坡面侵蚀产沙量达到最大。坡面产沙量实测值与近景摄影测量对比分析得到误差平均精度为90.67%,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在冻融条件下土壤侵蚀监测中应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林庆明,丁文峰,张长伟,徐金鑫,方程[7](2019)在《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侵蚀产沙水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红壤坡面侵蚀过程中的产流、产沙以及坡面径流水动力学参数进行试验研究,为揭示红壤坡面侵蚀产沙机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我国南方侵蚀性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雨法,通过不同坡度(6°,10°和15°),不同雨强(120,180和240 mm/h)条件下的模拟试验分析红壤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及径流水动力学特征。[结果]在坡度一致时,坡面累积径流量和累积产沙量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径流率表现为初期的波动增长,随降雨进行逐渐达到稳定状态,且径流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面产沙过程受坡度和雨强的双重影响;侵蚀产沙率呈降雨初期急剧上升,随后迅速下降并趋于平稳的趋势。试验坡面的径流水动力学特征表明,阻力系数f与雷诺数R_e无明显的相关关系,但与弗洛德数F_r存在显着的指数关系。[结论]径流水动力学参数与侵蚀产沙量之间存在明显相关关系,相比较而言,径流雷诺数R_e与坡面侵蚀产沙量间的关系最密切。(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赵满,王文龙,郭明明,康宏亮,白芸[8](2019)在《含砾石风沙土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砾石含量对风沙土工程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的影响,以土质坡面为对照,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降雨强度(1.0、1.5、2.0和2.5 mm·min~(-1))条件下不同砾石质量含量(10%、20%、30%)的风沙土堆积体坡面径流特性及侵蚀产沙规律。结果表明:(1)1.0、1.5、2.5mm·min~(-1)雨强下,10%砾石含量坡面径流率较土质坡面减少5.03%~39.99%,而20%、30%砾石含量坡面径流率则分别增加7.48%~74.56%、19.51%~84.31%;各砾石含量坡面径流率均与雨强呈显着递增的指数函数关系;(2)土质和含砾石坡面径流型态基本以层流为主;土质坡面径流流态多为急流,而含砾石坡面径流则以缓流为主;各雨强条件下,10%、20%、30%砾石含量坡面径流阻力系数较对照分别增加24.07%~114.10%、51.84%~141.57%、89.04%~288.16%;(3)1.0、1.5 mm·min~(-1)雨强下土质和10%砾石含量坡面侵蚀速率随降雨历时呈减小—稳定—增大趋势,2.0、2.5 mm·min~(-1)雨强下,则呈波动式逐渐增大趋势;4种雨强下,20%、30%砾石含量坡面侵蚀速率呈缓慢、平稳增加趋势;(4)雨强为1.0 mm·min~(-1)时土质坡面侵蚀量最小,雨强≥1.5 mm·min~(-1)时,含砾石坡面侵蚀量较土质分别减少41.08%~63.27%、22.80%~67.80%、28.89%~68.50%;(5)侵蚀量与径流率、雷诺数、弗汝德数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与阻力系数则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果可为陕北风沙土区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水土流失量估算模型的建立提供科学参考。(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程圣东,杭朋磊,李占斌,张辉,王添[9](2018)在《初始解冻深度对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未完全解冻层是影响解冻期土壤侵蚀的主要因素,为探讨未完全解冻层对黄土地区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采用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的方法,通过控制雨强及初始解冻深度两个因子,对冻融坡面的水沙特性及响应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未冻融坡面,雨强增加,初始产流时间会显着缩短,而初始解冻深度的增加会显着延长初始产流时间;冻融坡面产流过程中,产沙量显着增加了10~24倍,且增长趋势由快变慢的时间临界点随雨强的增加而缩短;相同雨强下,不同初始解冻深度坡面的产流变化特征一致,径流总量变化不显着而产沙量随初始解冻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相同初始解冻深度下,不同雨强下坡面产流的平均含沙量变化不明显,总产沙量随径流量增大而增大;坡面产沙量与降雨历时、雨强和初始解冻深度均呈极显着相关,坡面产流量与降雨历时、雨强和产沙量均呈极显着相关,而与初始解冻深度没有表现出相关性,说明初始解冻深度对坡面产流的影响不显着,而与坡面产沙量的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西安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孙天宇[10](2019)在《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及携磷流失特征,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风化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侵蚀强度不同的出露土层(分别为砂土层(A组)和红土层(B组))两组土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磷素流失主要以侵蚀泥沙为主,径流携磷流失中以地表径流携带流失为主,壤中流磷素流失量较小;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容重的差异,B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远小于A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雨强对坡面径流中磷素流失浓度的影响明显,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浓度相差极大;两组土壤坡面径流量受雨强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不同的是红土层土壤坡面径流产流量较大且变幅小;随雨强增加两组土壤壤中流变化特征差异明显,红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90 mm·h~(-1)>120 mm·h~(-1)> 60 mm·h~(-1)> 30 mm·h~(-1)>150 mm·h~(-1),砂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侵蚀泥沙富集较小颗粒(粉粒、粘粒)和磷素,其磷含量均高于试验用土磷含量;雨强越大,土壤细颗粒含量越高,侵蚀泥沙产量越大.(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坡面产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产建设项目工程堆积体由于土壤质地、砾石质量分数差异较大,导致侵蚀过程流速及产沙特性发生变化。通过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砂土、壤土及黏土3种土壤质地堆积体的流速与产沙特性。结果表明:①堆积体坡面流速在产流开始3 min内递增,随后趋于稳定;②小雨强时砂土堆积体侵蚀主要发生在产流的中后期,壤土堆积体发生在产流前期和中期,而黏土堆积体的侵蚀发生在整个降雨过程,21 min后的累计产沙量占次降雨总产沙量砂土、壤土和黏土堆积体分别为52.3%~95.6%、29.6%~44.9%和42.1%~50.0%;③产流历时、雨强与径流率、入渗率、流速、产沙率均呈显着相关性;④雨强增加1.5~2.0倍,3种土质堆积体侵蚀量增大1.2~39.8倍。相同雨强下砂土堆积体侵蚀量是壤土的6.0~6.3倍,是黏土的3.2~3.5倍;相同砾石质量分数下砂土堆积体侵蚀量分别是壤土和黏土的5.0~9.8倍和2.7~3.8倍。研究成果对于明确含砾石堆积体侵蚀过程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建立堆积体侵蚀预报模型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坡面产沙论文参考文献
[1].畅易飞.覆沙黄土坡面侵蚀产沙机理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
[2].李建明,王一峰,张长伟,王文龙,黄金权.叁种土壤质地工程堆积体坡面流速及产沙特征[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3].林庆明.海藻多糖抗蚀剂对坡面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D].长江科学院.2019
[4].徐金鑫.砾石分布对红壤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机理[D].长江科学院.2019
[5].朱燕琴,赵志斌,齐广平.黄土丘陵区植被类型和降雨对坡面侵蚀产沙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6].明旭辉,王瑄,盛思远,张凯,李宛江.基于近景摄影测量的径流冲刷条件下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J].水土保持学报.2019
[7].林庆明,丁文峰,张长伟,徐金鑫,方程.模拟降雨条件下红壤坡面侵蚀产沙水动力学特征[J].水土保持通报.2019
[8].赵满,王文龙,郭明明,康宏亮,白芸.含砾石风沙土堆积体坡面径流产沙特征[J].土壤学报.2019
[9].程圣东,杭朋磊,李占斌,张辉,王添.初始解冻深度对冻融坡面侵蚀产沙过程的影响[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18
[10].范晓娟,张丽萍,邓龙洲,邬燕虹,孙天宇.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