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交涉论文-刘黎

中英交涉论文-刘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英交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英早期交涉,文书,翻译,审查

中英交涉论文文献综述

刘黎[1](2019)在《中英早期交涉文书翻译审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权力机制,审查制度几乎无处不在,在翻译领域中审查现象也比比皆是。本文以中英早期交涉中四份文书翻译审查情况为考察对象,通过分析发现:清廷最初占据文书翻译审查的主导地位,但这一地位逐渐式微,而英方则正好相反;文书翻译审查的关注点包括译文内容的完整性与正确性、风格规范及政治正确性等,不同外交时期侧重不同;文书翻译审查一方面阻碍双方相互认识,另一方面又有助于展现对方的真实面貌;文书翻译审查成为中英早期交涉的一种习惯性操作,并催生出特有的翻译操作流程。对文书翻译审查的研究早已超越拘泥于文本实体的研究,因为它与译本产生社会作用的制度环境等密切相关,并在特定历史时期展现出独有的性状和特征。(本文来源于《东方翻译》期刊2019年05期)

张志勇[2](2019)在《晚清时期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矛盾论析——以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交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的矛盾是晚清中英外交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交涉中,赫德无论是从言论还是从行动上,都是站在中国一边。在镇江趸船案、"台湾"号假货单案、芜湖青麻案和佩奇案中,赫德帮助中国与英国驻华使领馆进行抗争,并取得了胜利。赫德在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当英国驻华使领馆损害到中国海关的利益时,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赫德的个人利益,同时也损害了英国在华的长远利益,所以此时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的矛盾急剧尖锐化,从而促使赫德在中英商务与司法案件中帮助中国政府在中英交涉中取得胜利。(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左双文,叶鑫[3](2019)在《战时围绕英缅当局扣留过境援华租借物资的中英交涉》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英叁国开始积极谋划联合军事行动,然而就在此时,英缅当局为加强缅甸防卫,在还未征得中方同意的情况下,就匆忙将"土鲁撒"轮所载美国援华租借法案军火物资扣留,此举引发了中方相当的疑虑和不满。事件发生后,中缅运输局局长俞飞鹏在缅与英美官员紧急交涉,蒋介石接到报告,极表愤怒,声称不惜中断中英联合作战计划。其后英缅当局又接连扣留新到物资并欲将中国其他存缅物资亦纳入统一调配范围,蒋乃向英方递交措辞强硬的抗议书,坚持须先经中方同意才能改变援华租借物资的分配,这一要求得到了罗斯福的认可。鉴于日军攻缅局势的日益紧迫,双方从共同对日作战的战略利益考虑,在美国的调停下互相退让,英方同意全数退还扣货,中方向英方移转部分军火,事件乃得以平息。(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马勇[4](2019)在《中英缅甸交涉再检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缅甸为清帝国属邦,进入19世纪晚期开始出现宗藩问题。英国殖民主义的渗透、进攻,是其危机的外部因素;而清帝国面对工业化转型、新殖民主义挑战,以及属国体制调整,深感力不从心,无法与英国武力抗衡,这都使缅甸问题更加复杂化。在中英缅甸问题谈判中,清帝国利用曾纪泽、赫德展开"多轨外交",有其成功的一面,也为后来的结局埋下了失败的种子。缅甸退出,属国体制解体,一方面是天朝上国的屈辱,是东方式殖民主义面对西方新殖民主义的失败;另一方面,重新检讨中英缅甸谈判,可以看出清帝国在历史大转型时期,对于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究竟如何看待属国体制,是存是废,如何存如何废,基本上不明所以。清帝国既要维护天朝上国的面子,又希望在中英交涉中享有更多份额,将存祀、贡务、界务、商务捆绑在一起讨论,殊不料英人进藏后的一个突发事件,便让清廷在属国与属地之间二选一,于是缅甸前途由此注定。(本文来源于《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永攀[5](2018)在《1896年中英“藏哲边界”交涉与勘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乾隆末年清代"藏哲边界"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后,清朝曾多次派员巡边勘察界址。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签订后,英国提出勘界,清朝派员参加。由于西藏地方反对等原因,联合勘界最终未能成行,但这并不影响中英对于锡金段边界走向的认定原则。"洞朗"位于分水岭中方一侧,中国拥有该地的领土主权是不可置疑的,而19世纪末期英国在勘界计划中也承认这一原则。(本文来源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李元鹏[6](2018)在《民初浙省禁烟与中英交涉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1912年初,浙江军政府颁布《浙江实行禁绝鸦片议决案》及相关禁烟政令,旨在"禁绝"全省烟毒,革除社会恶俗。在英国鸦片商的极力怂恿下,英国外交官以浙江违背《中英禁烟条件》、限制鸦片贸易为由,逼迫民国政府责令浙江修正"禁绝"烟毒的法令,旨在妨碍浙江禁烟运动的顺利开展。经民国政府外交机构、浙江官员与英国外交官叁方数度交涉,浙江虽在条款中加入"印土大宗贸易有关约章暂仍旧例"的字样,却未完全改变禁烟的初衷与原则,取得了暂时的胜利。(本文来源于《浙江档案》期刊2018年09期)

雒景瑜[7](2018)在《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交涉的心态变化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648年是国际史中举足轻重的一年,这一年,叁十年战争结束,欧洲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而对欧洲发生的巨变,中国全然不知。这个时期,清朝刚刚建立,中国仍处于东亚封贡体系的中心地位。接下来的几百年,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了全球,列强掀起了一场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的狂潮。英国最先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也由此拉开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序幕。本文试通过梳理鸦片战争前后发生之事,对中英两国在此过程中的力量及其心态进行剖析。(本文来源于《吕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苑琛[8](2018)在《接班人之困:赫德继任人选交涉与中英海关控制权的争夺》一文中研究指出赫德任职后期,继任人选成为困扰中英两国的难题。继任名单中,裴式楷和贺璧理是最有力的竞争者。英国最初支持裴式楷,后因不满他的亲华表现,转而扶植贺璧理接班。庚子事变后,裴式楷和贺璧理展开激烈的人事争夺。最终,贺璧理受到赫德排挤主动退出竞争。20世纪初,清政府设立税务处管辖海关,削弱赫德的权力。1906年后,英国不断展开外交攻势,探明清廷高层态度。经过与清政府多次交涉,英国得到中方反对裴式楷继任的口头承诺,不再干预继任人选问题。赫德离职后,清政府选择安格联继任。英国对此结果颇感意外,却只能接受此项任命。安格联继任是中英外交博弈下妥协的产物。继任人选久拖不决正是两国试图打破既有海关体制,争夺海关主导权的反映。(本文来源于《暨南史学》期刊2018年02期)

张志勇[9](2017)在《戴乐尔与中英藏哲界务交涉》一文中研究指出1894至1895年亚东关税务司戴乐尔参加了中英藏哲界务交涉。由于中英《藏印条约》对西藏和哲孟雄的边界规定与传统藏哲边界不符,从而造成了勘界的困难。中英双方都同意按照中英《藏印条约》中的规定勘界,而西藏地方则坚持按照传统藏哲鄂博勘界,这种矛盾使勘界无法进行下去。面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困境,戴乐尔并没有一味压制西藏地方接受条约规定,而是为中方委员和驻藏大臣出谋划策,以拖延战术来应付英印委员与英印政府。虽然英方对于勘界的拖延极度不满,甚至让英国驻华公使向清政府施压,但最终因为恶劣的自然环境,勘界不得不延期。(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戴鞍钢[10](2016)在《盛宣怀与清末中英商约谈判——以内河行轮交涉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1902年的中英商约谈判是清末内政外交的一件大事。作为此次商约谈判的中方代表之一,盛宣怀在内河外轮行驶权交涉中,为维护中国的权益,尽其所能,据理力争,在一定程度上抗衡了外国列强对中国内河航运权的侵夺,挽回了一部分民族利权。(本文来源于《河北学刊》期刊2016年05期)

中英交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的矛盾是晚清中英外交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交涉中,赫德无论是从言论还是从行动上,都是站在中国一边。在镇江趸船案、"台湾"号假货单案、芜湖青麻案和佩奇案中,赫德帮助中国与英国驻华使领馆进行抗争,并取得了胜利。赫德在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中的表现充分说明,当英国驻华使领馆损害到中国海关的利益时,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也损害了赫德的个人利益,同时也损害了英国在华的长远利益,所以此时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的矛盾急剧尖锐化,从而促使赫德在中英商务与司法案件中帮助中国政府在中英交涉中取得胜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英交涉论文参考文献

[1].刘黎.中英早期交涉文书翻译审查研究[J].东方翻译.2019

[2].张志勇.晚清时期赫德与英国驻华使领馆矛盾论析——以中英商务司法案件交涉为中心[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9

[3].左双文,叶鑫.战时围绕英缅当局扣留过境援华租借物资的中英交涉[J].抗日战争研究.2019

[4].马勇.中英缅甸交涉再检讨[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张永攀.1896年中英“藏哲边界”交涉与勘界研究[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

[6].李元鹏.民初浙省禁烟与中英交涉问题[J].浙江档案.2018

[7].雒景瑜.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交涉的心态变化浅析[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8

[8].苑琛.接班人之困:赫德继任人选交涉与中英海关控制权的争夺[J].暨南史学.2018

[9].张志勇.戴乐尔与中英藏哲界务交涉[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

[10].戴鞍钢.盛宣怀与清末中英商约谈判——以内河行轮交涉为中心[J].河北学刊.2016

标签:;  ;  ;  ;  

中英交涉论文-刘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