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真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活性,抗真菌,家蝇,芽孢,赖氨酸,真菌,杆菌。
抗真菌活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晓娟,王魁麟,陆兆光,汪天明[1](2019)在《姜黄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稳定性及其抗真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姜黄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包合物进行稳定性及抗真菌活性研究。方法以包合物收率和姜黄挥发油包合率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姜黄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方法,并采用正交实验优化该制备方法的工艺参数。采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薄层鉴别、显微鉴别对包合物进行表征分析,并考察包合物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的稳定性,同时对姜黄挥发油及其包合物的抗真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研磨法为最佳制备方法,其最优包合工艺参数为HP-β-CD与姜黄挥发油比例8∶1 (g·m L~(-1)), HP-β-CD与水比例4∶1 (g·m L~(-1)),研磨时间60 min。包合物收率为95.2%(RSD=1.37%, n=3),姜黄挥发油包合率为85.6%(RSD=1.20%, n=3); 4种表征实验均表明包合物已生成,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姜黄挥发油及其包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黄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8μL·m L~(-1)和0.4μL·m L~(-1)。结论将姜黄挥发油制备成HP-β-CD包合物,工艺稳定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该研究为其医院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邓龙兴,余君,覃光炯,杨锦鹏,杨春雷[2](2019)在《箬竹叶提取物抗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箬竹叶,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箬竹叶粗提物及其萃取相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箬竹叶粗提物对深绿木霉和烟草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2.33 mg·mL~(-1)、3.67 mg·mL~(-1)。在粗提物EC_(50)浓度下,各萃取相中,正丁醇相对深绿木霉的抗菌活性最高,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4.23%;乙酸乙酯相对烟草链格孢菌的抗菌活性最高,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4.39%。(本文来源于《化学与生物工程》期刊2019年07期)
武艳霜,陆悦,朱作斌,陈莹,李颖[3](2019)在《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感染是临床常见感染病症之一,但目前缺乏高效低毒且不易耐药的抗真菌药物,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迫在眉睫。植物内生真菌因其能够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次级代谢产物,且具有快速繁殖的优点,已经成为发掘活性先导化合物的重要资源。目前已从多种植物内生真菌中发现了大量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天然产物。本文选取6种药用植物,对其内生真菌中具有抗真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抗真菌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开发新型抗真菌药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期刊2019年04期)
郑雯,杨兴变,康冀川,李洪庆[4](2019)在《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发酵产物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研究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fusiformis) He14发酵产物的抗真菌活性。采用生长速率法研究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对抑真菌活性成分进行稳定性试验。考察萃取、沉淀和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活性成分的富集情况。采用硅胶柱层析对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纯化。菌株He14发酵液对8株病原真菌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抑真菌活性成分对高温、强酸强碱及紫外有一定稳定性。筛选到LX-60大孔吸附树脂对活性物质的富集效果最好。活性粗产物经硅胶柱层析得到3个混合组分,对辣椒灰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马铃薯早疫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须毛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组分Ⅱ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抑制效果较好。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在拮抗病原真菌方面有许多优良性状,研究结果为该菌在生物防治及医药方面的应用提供了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18期)
张文慧[5](2019)在《含嘧啶环1,2,4-叁唑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表征、抗真菌活性及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对叁唑类杀菌剂的研究时间较为久远,因叁唑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在自然界普遍存在,且种类繁多,在生物、医药、农药、材料及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在农药领域,它具有抗菌、除草和杀虫等生理活性。近年来,人们对另一种杂环化合物——嘧啶类杀菌剂的研究也卓有成效,该类化合物之所以引起人们的关注是由于嘧啶衍生物扮演着构成核酸基本组成的重要角色。基于此,本论文将叁唑和嘧啶两种杂环引入席夫碱结构设计中,合成了19种新型的1,2,4-叁唑席夫碱化合物(FTP2-1、FTP2-2、FTP2-3、ATP2-1、ATP2-2、ATP2-3、ATP2-4、ATP2-5、ATP2-6、ATP2-7、A TP2-8;FTP3-1、FTP3-2、FTP3-3、ATP3-1、ATP3-2、ATP3-3、ATP3-4和ATP3-5)。并通过熔点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核磁共振氢谱分析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生物活性。选用的6种植物真菌分别为:葡萄黑豆病菌(Grape anthracnose)、小麦赤霉病菌(Wheat gibberellic)、苹果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riana)、苹果干腐病菌(Botryo sphaeria ribis)、玉米粗缩病菌(Maize rough dwarf virus)和马铃薯干腐病菌(Fusarium sulphureum)。由计算所得抑菌率、EC_(50)值和EC_(95)值来分析抑菌效果,标准对照药物为氟康唑。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小麦赤霉菌的抑菌效果均优于标准药物氟康唑;虽然化合物对玉米粗缩病菌的抑菌效果较氟康唑差,但它们对治疗玉米粗缩病菌有很大的潜在功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叁唑环上5-甲基苯基的化合物抑菌效果较取代基为5-甲氧基苯基的化合物优;系列一大部分化合物的杀菌性能较系列二的强。化合物FTP2-1、FTP2-2、ATP2-1、ATP2-5、FTP3-2、ATP3-3和ATP3-5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新型杀菌剂。化合物的抑菌效果不同程度的受到不同取代基和取代位置的影响。从理论研究出发结合抑菌规律综合分析1,2,4-叁唑席夫碱类化合物的性质。在Material Stedio(MS)的模块DMol~3中对化合物进行结构优化、频率计算、Mulliken电荷和Fukui函数等研究。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和分析目标化合物作为配体与受体蛋白禾谷镰刀菌的相互作用,初步评价化合物的药效性并预测具有抑菌潜能的化合物。(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昱[6](2019)在《新型化合物NT-89的抗真菌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侵袭性真菌感染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其主要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包括氮唑类、多烯类、棘白菌素类等,但耐药性增加、严重的毒副作用、半衰期短等缺陷正在逐渐限制现有药物的临床使用,而近年来多重耐药真菌的出现,更使得抗真菌新药研发与新靶点研究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细胞壁作为真菌区别于哺乳动物的特有细胞结构,在真菌的各项生命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真菌细胞壁由内层的以葡聚糖骨架为主的多聚糖层以及外层的糖蛋白层构成,细胞壁蛋白质大部分通过糖基磷脂酰肌醇(GPI)残基被锚定在细胞壁内层上,称为细胞壁GPI锚定蛋白(GPI-CWP),这些蛋白在真菌的生命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通过抑制GPI锚的合成破坏真菌细胞壁成为了抗真菌药物与靶点研究的一大热点。本课题组前期在现有的以GPI合成通路中肌醇酰基转移酶Gwt1蛋白为靶点的10b、E1210、G884等GPI合成抑制剂的结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具有较好抗真菌活性的氨基吡啶类化合物NT-89(曾用名GPI-89),并验证了其对于白念珠菌细胞壁结构的破坏作用。本课题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NT-89的体内外抗真菌活性与作用机制,为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我们首先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考察了41株白念珠菌以及多种其他真菌对NT-89的药物敏感性,并与氮唑类药物进行比较,同时考察了NT-89与氮唑类药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NT-89能够有效抑制白念珠菌生长且不受氟康唑耐药性影响,MIC_(80)范围为0.0625-0.5μg/mL,对其他真菌也表现出良好抑菌活性,但对皮肤癣菌无抑制作用。NT-89与氟康唑等氮唑类药物合用在体外主要表现为协同或相加作用。在对NT-89对白念珠菌毒力因子抑制作用的考察中,我们发现低浓度的NT-89即能够显着抑制白念珠菌的黏附、菌丝以及生物被膜的形成。利用白念珠菌系统性感染小鼠模型,我们考察了NT-89单独使用以及与氟康唑合用的体内活性,结果显示一定治疗浓度下的NT-89能够延长白念珠菌感染小鼠的生存时间,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在体内表现出协同作用,不同给药途径的疗效存在差异。接下来我们通过构建白念珠菌GWT1单基因缺失(GWT1/gwt1Δ)菌株验证NT-89的作用靶点,结果显示GWT1/gwt1Δ菌株对NT-89的敏感性高于亲本菌SN152,菌丝生长更易受到NT-89的抑制,提示GWT1表达产物可能是NT-89的作用靶点。通过利用GC-MS对白念珠菌甾醇组成的分析以及RT-qPCR对甾醇合成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我们发现NT-89还影响了白念珠菌麦角甾醇的合成通路,通路中的关键酶被直接或间接抑制,使得甾醇合成的中间产物增加,麦角甾醇合成减少,这一机制有助于NT-89发挥抗真菌作用,并有可能是NT-89与氮唑类药物产生协同作用的原因。最后我们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iTRAQ检测并分析了NT-89处理后白念珠菌蛋白质组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在NT-89处理后可见GPI锚定蛋白含量减少,其中Ywp1p、Pga10p等与真菌侵袭和毒力相关的蛋白含量减少最显着,此外部分与细胞壁修复有关的GPI锚定蛋白含量增加,提示在细胞壁表面糖蛋白缺失引起细胞壁结构被破坏后,白念珠菌细胞通过反馈调节增强了对细胞壁的修复,而蛋白质合成有关蛋白表达的增加也表明细胞增强了蛋白质的合成以加强对细胞壁的修复。综上所述,NT-89是一种具有良好体内外抗真菌活性的新型抗真菌化合物,并能够抑制真菌的黏附与菌丝等毒力因子,它能通过抑制GPI锚合成通路中的Gwt1蛋白,减少细胞壁GPI锚定蛋白的含量并抑制真菌生长,此外NT-89还能够影响白念珠菌的麦角甾醇合成通路。有关NT-89抗真菌作用的具体机制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9-06-01)
郑雯[7](2019)在《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芽孢杆菌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其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本研究针对一株来源于石斛的拮抗细菌——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通过生物活性初筛实验发现其发酵液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为了研究菌株He14发酵液的抑菌机理,本研究开展了以下工作:1、将He14液体发酵后进行抑真菌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菌的发酵液对于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部分动物病原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综合考虑发酵液对病原真菌的抑制率和病原真菌的生长速率,筛选出辣椒灰霉病菌作为后期活性跟踪实验的指示菌;对菌株He14及其发酵液进行稳定性实验,发现发酵液中的活性物质具有遗传稳定性、温度稳定性、pH稳定性和紫外稳定性。2、分别使用萃取、沉淀、大孔吸附树脂对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富集,发现使用大孔吸附树脂LX-60预处理发酵液可最大程度的保留其抑真菌活性成分;通过使用硅胶柱常压分离、中压柱分离等方式,进一步对发酵液粗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最终从菌株He14的发酵液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并结合SicFinder Scholar、Antibase数据库和文献报导的比对结果确定了5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Triphenylmethanol(化合物1)、Palmitic acid(化合物2)、3,3’-Diindolymethane(化合物4)、Pyrrolo[1,2-a]pyrazine-1,4-dione(化合物8)和Phenylacetic acid(化合物10)。3、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真菌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8与化合物10对供试病原真菌的生长具有抑制效果。化合物10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强,对该病原真菌的生长不仅有抑制作用,还对已生长的菌丝有消融作用。另外,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得到的混合物Ⅰ对辣椒灰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及须毛癣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本文研究了拮抗菌株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的抑真菌活性及其发酵液的稳定性,并分离鉴定出两种具有抑真菌活性的化合物,本研究对分离纯化这类化合物提供了优化工艺的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8](2019)在《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活性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体外联合抗白色念珠菌活性检测,比较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筛选研究中的应用,优选更适合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通量筛选的方法.分别用2种药物筛选方法检测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合对白色念珠菌的活性,计算抑菌联合指数,其抑菌联合指数(FICI)<0.5,则表明两药具有协同作用.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均能验证氟康唑和盐酸小檗碱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但倍比微量稀释法操作更简单,抑菌联合指数的计算更直观,更适用于大批量药物的筛选.倍比微量稀释法更适合于实验室体外联合抗真菌药物的通量筛选.(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暴金平,樊素芳,杨国玉,王志敏,王莹[9](2019)在《壳寡糖氨基硫脲席夫碱铜的制备及其抗真菌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壳寡糖为原料,采用一锅法合成壳寡糖氨基硫脲,然后再与吡啶甲醛经缩合反应合成壳寡糖氨基硫脲席夫碱,最后与铜离子发生配位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壳寡糖氨基硫脲席夫碱铜。采用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核磁共振波谱仪(NMR)、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热重-差热分析(TG-DTA)对壳寡糖衍生物进行结构表征。同时采用体外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对辣椒疫霉菌、烟草黑胫菌、禾谷镰刀菌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结果表明,壳寡糖氨基硫脲席夫碱铜质量浓度为1. 0 g/L时,对辣椒疫霉、烟草黑胫、禾谷镰刀菌的抑菌率分别为74. 19%、56. 60%和66. 60%,均优于壳寡糖。(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隆兵,国果,马慧玲,李妍,赵欣宇[10](2019)在《家蝇抗菌肽AMPs17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抗真菌活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AMPs17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条件,分析重组蛋白的抗真菌活性。方法:比较不同的诱导温度(25℃、28℃、30℃、32℃、34℃)、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浓度(0. 025mmol/L、0. 05mmol/L、0. 1mmol/L、0. 3mmol/L、0. 5mmol/L、0. 8mmol/L、1. 0mmol/L)和诱导时间(12h、15h、18h、21h、24h)对AMPs17重组蛋白表达量的影响,筛选AMPs17重组蛋白的最佳表达条件;采用镍离子金属螯合剂亲和层析柱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SDS-PAGE和ImageJ图像分析系统对表达结果进行分析,Western blot对AMPs17重组蛋白进行鉴定,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重组蛋白的纯度,微量液体稀释法及菌落计数法检测其抗真菌活性。结果:在诱导温度为32℃、IPTG浓度为0. 05mmol/L的条件下诱导培养15h,AMPs17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高且最为稳定;HPLC色谱仪分析显示AMPs17重组蛋白纯度可达到90%以上;优化后的AMPs17重组蛋白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结论:优化了家蝇抗菌肽AMPs17的诱导表达条件,获得了高表达、稳定且具有抗真菌活性的蛋白质,为后续抗菌机制及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抗真菌活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闪式提取法提取箬竹叶,并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对箬竹叶粗提物及其萃取相进行抗真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箬竹叶粗提物对深绿木霉和烟草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EC_(50)值分别为2.33 mg·mL~(-1)、3.67 mg·mL~(-1)。在粗提物EC_(50)浓度下,各萃取相中,正丁醇相对深绿木霉的抗菌活性最高,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4.23%;乙酸乙酯相对烟草链格孢菌的抗菌活性最高,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4.3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真菌活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晓娟,王魁麟,陆兆光,汪天明.姜黄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稳定性及其抗真菌活性[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9
[2].邓龙兴,余君,覃光炯,杨锦鹏,杨春雷.箬竹叶提取物抗真菌活性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9
[3].武艳霜,陆悦,朱作斌,陈莹,李颖.药用植物中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9
[4].郑雯,杨兴变,康冀川,李洪庆.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发酵产物抗真菌活性的初步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5].张文慧.含嘧啶环1,2,4-叁唑席夫碱化合物的合成、表征、抗真菌活性及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19
[6].刘昱.新型化合物NT-89的抗真菌活性与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9
[7].郑雯.赖氨酸芽孢杆菌He14抗真菌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D].贵州大学.2019
[8].尹光美,苏刘艳,李俊,李加秀,胡金玲.棋盘法和倍比微量稀释法在体外联合抗真菌活性药物筛选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暴金平,樊素芳,杨国玉,王志敏,王莹.壳寡糖氨基硫脲席夫碱铜的制备及其抗真菌活性[J].应用化学.2019
[10].杨隆兵,国果,马慧玲,李妍,赵欣宇.家蝇抗菌肽AMPs17蛋白原核表达条件的优化及其抗真菌活性检测[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