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论文-田丹,方小宁,石正驰,唐文玲,张友

喀斯特地貌论文-田丹,方小宁,石正驰,唐文玲,张友

导读:本文包含了喀斯特地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生态系统生态学,喀斯特地貌,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

喀斯特地貌论文文献综述

田丹,方小宁,石正驰,唐文玲,张友[1](2019)在《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数量不断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户外活动日益频繁,使得河流生态系统受到了巨大影响,尤其是河岸植被产生的生态功能下降,景观效应下滑。我国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地区,地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的上游,该地区的水质情况对下游流经的区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方法,对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业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9年34期)

程唯珈[2](2019)在《喀斯特地貌加剧工程建设风险》一文中研究指出12月4日,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截至当天15时,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安石隧道出口“11·26”突泥涌水灾害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共搜救出13名遇险人员,其中12人遇难。事情发生于11月26日下午18点左右,由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9-12-06)

李晓波[3](2019)在《振弦式渗压计在喀斯特地貌水库大坝渗流监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阐明了振弦式渗压计的具体工作原理,振弦式渗压计的安装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项,通过渗透压力计算公式,直观地确定埋设点的水位埋深情况。最后以某地区水库大坝的渗流监测系统建设为工程实例,对该工程的渗透压力情况进行全天候监测,有效地实现了渗水风险的及时预警。(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水利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耿婧婧[4](2019)在《地理课堂劣构性问题设计策略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更加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良性结构问题相比,劣构性问题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深入分析劣构性问题特征及解决过程的基础上,以高中"喀斯特地貌"一节为例,提出课堂劣构性问题设计可按照以下策略进行: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恰当情境;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设置劣构性问题;基于学情,追求"可变性"设计。(本文来源于《地理教学》期刊2019年19期)

雷珊,魏兴萍[5](2019)在《喀斯特坡地不同地表微地貌产流产沙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人工模拟喀斯特坡地不同地表微地貌特征和地下岩溶裂隙构造,结合野外自然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型、雨强,不同地表微地貌和地下孔(裂)隙度对坡地土壤侵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表累积产流、产沙量均高于地下累积产流、产沙量,且地表产流量以裸地达到最大,草地、裸岩次之,地下产流则与之相反。(2)地表、地下累积产流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整体上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地下产流量的波动要小于地表产流量的波动,地表累积产流量、产沙量总体上大于地下累积产流量、产沙量,地表、地下累积产流量、产沙量与降雨量之间出现了较为显着的正相关。(3)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地表、地下累积产流、产沙量出现波动增长,并在雨强为10.04 mm/h时地表、地下累积产流量达到最高峰。(4)随着孔(裂)隙度的增大,地表、地下累积产流量不断增加,地表累积产沙量先减后增,地下累积产沙量不断增加。(5)6—8月地表累积产流量和累积产沙量均为裸地>裸岩>草地,地下累积产流量草地>裸岩>裸地,地下累积产沙量草地>裸地>裸岩。(本文来源于《叁峡生态环境监测》期刊2019年03期)

陈历祥[6](2019)在《喀斯特地貌基础雨季施工的典型施工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喀斯特地貌基础在雨季进行施工建设的具体特点,探索总结形成了关于喀斯特地貌基础雨季施工适用的典型施工方法和实施思路,以期为现实工程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通信电源技术》期刊2019年09期)

杨世凡,孙泉忠,萧超文[7](2019)在《喀斯特地貌不同类型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贵州这种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土地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而耕地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高低。从贵州五大石漠化治理类型区出发,选取5条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计算农用地的自然质量等指数来衡量评价农用地质量的高低,结果表明:2013—2015年,5条小流域耕地质量等级分布在4~9等之间,集中分布在中间的5、6、7等,其中5等面积最大,4、8、9等面积较小;变化趋势为低等级和高等级向中间等级转化,集中体现在6、7、8等比例有所增加,4、5、9等比例有所降低。针对各个等级的耕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方向和技术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土保持》期刊2019年09期)

王沾云[8](2019)在《守住喀斯特地貌上的绿色屏障——黔西南州造林护林厚植生态优势,林上林下培育绿色产业》一文中研究指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叁省区结合部,喀斯特地形、地貌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71.5%,是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面积比例最大的地区。如何守住珠江上游生态屏障?怎样构建南北盘江流域生态体系?答案是造林(本文来源于《中国生态文明》期刊2019年04期)

梁晓昙[9](2019)在《环江喀斯特地貌区旅游产品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广西环江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代表性的旅游资源有傩面雕刻、民族刺绣、民族服饰等,有规模较大、类型较为丰富、发育较完整等特点。本研究对广西环江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旅游产品形象设计进行分析,可发现旅游产品的视觉形象设计需要重视其中的文化性,结合环江当地的民俗风情,根据旅游产品特点,提炼旅游产品的视觉符号,让游客通过产品了解当地的民俗文化,激发游客的兴趣,使游客产生购买欲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教育观察》期刊2019年24期)

廖素冰,刘军民[10](2019)在《柳州废矿山的十年复绿之路——实地走访一座喀斯特地貌城市的“去疤”之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广西自治区的柳州市是一座喀斯特地貌城市,被称为"奇石城",也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市区被众多山头分割的城市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建设大潮裹挟着它被剖山碎石,一度满目疮痍。直到2006年,柳州开始制定矿山修复规划,清理地质灾害,平整土地,用适应当地生态的V形槽模式复绿了一座座山头。远望过去,甚至看不出修复的痕迹,绿水青山浑然一体。那么,柳州是如何(本文来源于《环境与生活》期刊2019年07期)

喀斯特地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2月4日,云南省临沧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消息称,截至当天15时,云县至凤庆高速公路安石隧道出口“11·26”突泥涌水灾害现场救援工作结束,共搜救出13名遇险人员,其中12人遇难。事情发生于11月26日下午18点左右,由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有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喀斯特地貌论文参考文献

[1].田丹,方小宁,石正驰,唐文玲,张友.喀斯特地貌下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的修复技术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9

[2].程唯珈.喀斯特地貌加剧工程建设风险[N].中国科学报.2019

[3].李晓波.振弦式渗压计在喀斯特地貌水库大坝渗流监测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

[4].耿婧婧.地理课堂劣构性问题设计策略研究——以“喀斯特地貌”为例[J].地理教学.2019

[5].雷珊,魏兴萍.喀斯特坡地不同地表微地貌产流产沙模拟研究[J].叁峡生态环境监测.2019

[6].陈历祥.喀斯特地貌基础雨季施工的典型施工方法[J].通信电源技术.2019

[7].杨世凡,孙泉忠,萧超文.喀斯特地貌不同类型区耕地自然质量评价——以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为例[J].中国水土保持.2019

[8].王沾云.守住喀斯特地貌上的绿色屏障——黔西南州造林护林厚植生态优势,林上林下培育绿色产业[J].中国生态文明.2019

[9].梁晓昙.环江喀斯特地貌区旅游产品视觉形象设计与研究[J].教育观察.2019

[10].廖素冰,刘军民.柳州废矿山的十年复绿之路——实地走访一座喀斯特地貌城市的“去疤”之路[J].环境与生活.2019

标签:;  ;  ;  ;  

喀斯特地貌论文-田丹,方小宁,石正驰,唐文玲,张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