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效应论文_陈晓娜,郝玉光,段娜,赵纳祺,高君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形态,土壤,效应,水稻,幼鱼,廊道,化学。

形态效应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娜,郝玉光,段娜,赵纳祺,高君亮[1](2019)在《水分胁迫和氮添加对白刺根系形态的调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干旱地区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根系生长的最佳氮添加量。以唐古特白刺为试材,在干旱胁迫和水分充足两个水分条件下,分别设置4个氮添加水平(0、6、36、60 mmol·L-1),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和氮处理对唐古特白刺根系形态发育特征的影响。水分充足时,氮浓度越高,对白刺根系的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氮浓度为60 mmol·L-1时,白刺总根长、表面积、体积、直径和根尖数仅为未施氮处理的55.45%、47.07%、38.63%、79.37%和76.55%。水分胁迫下,白刺总根长、表面积、根尖数均在氮浓度为36 mmol·L-1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792.13 cm、155.74cm2、2370.00个,较无氮处理增加了31.96%、42.95%和20.84%。水分充足时,氮添加会抑制白刺根系生长发育;水分胁迫下,氮添加会促进白刺根系生长,但并非氮素浓度越高,促进效果越好。水分充足时的白刺根系生长状况始终优于干旱条件下的白刺。(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马鑫,马嫣,郑军,黄聪聪[2](2019)在《不同燃料当量比条件下烟炱(soot)形态及光吸收增强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借助烟炱(soot)燃烧炉、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气溶胶质量分析仪(APM)、叁波段光声黑碳仪(PASS-3)探究不同燃料当量比(φ)条件下soot形态及光吸收增强效应.结果显示,随着燃料当量比(φ)从1.98升高至2.43,产生的soot颗粒物中非黑碳物质(nonrefractory particulate matter, NR-PM)的质量占比(R_(BC))从0.07升高至1.03,soot颗粒物和BC核的形状因子越低,表明soot结构更紧凑,同时BC核的形变更为显着,并且少量非黑碳物质(NR-PM)包裹即可导致BC核的明显形变.受透镜效应的影响,黑碳的光吸收增强与R_(BC)呈正相关,当R_(BC)从0.07增加至1.03时,相应光吸收增强从1.05增加至1.52(781 nm下);此外,棕色碳(BrC)对405 nm和532 nm下的吸光增强也有贡献,其贡献率随着R_(BC)的增加而增大.同时,soot自身的形态对黑碳光吸收增强也存在影响,结构越紧实的soot,其黑碳光吸收增强越明显,并且越接近核-壳模型下的理论计算值.本研究表明,黑碳的形变对于其光吸收增强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10期)

石达祺,李兴杰,吴苏艳,张宗迪,奥岩松[3](2019)在《耕作措施对设施菜田土壤中Hg的形态转化及升华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进行了不同技术措施对设施菜田土壤中Hg形态转化的影响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不同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土壤中Hg形态转化具有不同的效应,AB菌能够促进土壤中结合态Hg向有效态的转化,处理45 d后,处理剂量在50 mL/kg土时,可增加有效态Hg达到49.88%;木霉菌和Eco-cleanM菌处理则促进了有效态Hg的固定化,其效应分别为4.40%~12.96%、11.63%~58.14%;(2)不同季节的设施菜田土壤进行汞形态转化和升华时具有显着差异,其中以7月中旬处理效果最好,可使土壤总汞含量的27.5%转化成气体并从土壤中逸出;(3)在具有密闭条件的塑料棚内,经过旋耕的土壤,汞的转化并形成气体的效应随时间增强,在8 d后变化趋于稳定;(4)利用多重覆盖可进一步提升设施菜田土壤中汞的转化和逸出数量,同时对土壤添加2.0 g/kg土的30%木醋能起到增效作用,可使土壤中汞总含量38.5%的汞从土壤中转向棚内空间。(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屈晓泽,许伟伟,赵晓鹏,朱泊静,顾雪元[4](2019)在《基于多表面形态模型的土壤镉在小白菜中的富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土壤理化性质和热力学化学平衡的多表面形态模型(multi-surface speciation model,MSM)近年来已成功被应用于描述多种痕量元素在土壤固/液相间的分配,但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应用尚不多见.本文采用室内盆栽实验,调查了我国6种代表性土壤中Cd(Ⅱ)在小白菜中的生物富集情况,首先比较了5种化学提取方法(总Cd、CaCl_2、HNO_3、Mehlich-3和BCR)测定的有效态Cd与小白菜中Cd富集量之间的相关性,其次基于MSM预测土壤中溶解态Cd(Ⅱ)浓度并与Cd在白菜中富集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同时考察了不同模型架构下模型对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SM预测的土壤中溶解态Cd浓度与小白菜中Cd富集量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大部分模型架构下优于化学提取法,说明MSM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理化性质对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由于MSM在计算过程中基于热力学参数,因此具有很好的外延性,说明其在土壤-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和风险评价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环境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王征[5](2019)在《论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形态的助业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纵观当今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以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迸发出引领时代的巨大能量。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在影响并逐步主导社会、经济和生活各个领域。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创新在多个领域发生作用,经济运行新模式和新业态持续涌现,对创业就业活动也在产生深刻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期刊2019年08期)

陈家俊,卢继元[6](2019)在《新时代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党立足于新的历史方位上着力聚焦的新的伟大工程,其本身就是一项兼具中国特色和时代特色、兼具理论光辉和实践魅力的能动实践,是一项极具凝聚力和引领力、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意识形态工作。新的历史方位上,激发党建的强大意识形态效应,必须把意识形态及其领导权建设置于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磅礴实践中,全面把握激发新时代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之演进逻辑,深刻把握激发新时代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之科学根基,着力把握激发新时代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之战略举措。(本文来源于《胜利油田党校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又毓,郑春静,郑保霄,王扬才,邬勇杰[7](2019)在《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幼鱼形态性状特征及对体重的影响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象山港蓝点马鲛鱼(Scomberomorusniphonius)幼鱼的形态性状特征及其与体重之间的关系,将捕捞到的168尾野生蓝点马鲛鱼幼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外部形态观察分析,并逐一测量其全长、体长、体高等20项形态性状和体重.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程度,建立主要性状对体重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1)鱼体呈现纺锤形,体型较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黑蓝斑点;(2)所测20项形态性状与体重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到达极显着水平(P<0.01);(3)经通径分析,被保留的10项主要影响体重的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决定系数和为0.971,其中叉长对体重的通径系数最大、决定系数最高,为影响体重的核心变量.(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期刊2019年04期)

张露[8](2019)在《某铀尾矿坝周边水稻土放射性元素与典型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与环境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铀尾矿坝中放射性元素与典型重金属污染物会随着雨水冲刷、土壤渗透、风力等作用到周边水稻土壤环境中,通过土壤-水稻系统进入人体并富集,从而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以中国南方某铀尾矿坝周边2 km范围内的稻田为研究样区,运用大样本量采集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水稻土中放射性元素和典型重金属元素总量和化学形态含量,对水稻土放射性元素和典型重金属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趋势、环境风险和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水稻土-水稻根-水稻秆-水稻米系统放射性元素和典型重金属的迁移规律、复合污染内在联系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基于水稻土放射性元素与典型重金属含量,以单因子污染指数、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引入U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土壤环境进行系统评估,并研究其时空分布趋势。距铀尾矿坝0-1 km(即第一区域)水稻土污染较重,生态风险高,Cd、As、Hg、U、Cu污染较重。1-2 km(即第二区域)水稻土污染程度较前一区域轻,生态风险仍然较高,Hg、As污染较重。时空分布趋势结果表明,距铀尾矿坝0-1 km范围,100-200 m污染程度较高,随后距铀尾矿坝越远,污染程度先减小后增大,在距铀尾矿坝800-900 m的海拔最低区域污染程度最重。距铀尾矿坝较远的1-2 km稻田与铀尾矿坝之间有山体阻隔,受铀尾矿坝活动影响较小。水稻土各元素污染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降低,迁移速度随元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2)选取Tessier修正法和BCR改进法对不同粒径下水稻土各元素的化学形态进行提取,不同元素种类在不同粒径下的提取量不同。U、Cr、As、Cu、Zn、Hg各形态提取比例在两种方法下大致相同。无论是精密度还是准确度,BCR改进法效果均优于Tessier修正法。(3)通过BCR改进法对铀尾矿坝下游水稻土放射性元素与典型重金属的弱酸可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余态四种赋存形态进行研究,发现U、Pb、Cu、Zn主要以弱酸可提取态和残余态存在,Cd、As、Hg四种形态占比均匀,Cr主要以残余态存在。距离铀尾矿坝越远,U、Pb含量越低;Cu、Zn在第一区域内各形态含量和总量升高,在第二区域各形态含量和总量下降;Cd弱酸可提取态含量升高;Hg各形态含量和总量下降;Cr残余态比例下降。生物有效性研究表明,各元素在水稻土壤→水稻根→水稻秆→水稻米系统含量逐级下降,U、Pb在水稻根部富集,Cu、Zn每级富集能力均较高;Cd、As在水稻根、秆部富集;Hg、Cr向水稻富集能力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不同元素之间,不同形态之间,以及土壤与植物之间均存在多种相关性。结合稻米放射性元素和重金属元素的限值标准,Cd、Cr分别在两个位点含量超过国家规定的食品污染限值范围,可能对食用人群产生危害。此外,研究区土壤pH范围为4.18-5.34(对照区5.00),总体偏酸性,有利于元素残余态向非残余态转化,生物有效性升高,水稻土和水稻生态风险增加。(本文来源于《东华理工大学》期刊2019-06-14)

张新疆[9](2019)在《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氮素形态对膜下滴灌水稻铁营养的生理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滴灌水稻具有显着的节水特点,但是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发现,相比淹灌种植水稻,滴灌水稻经常在苗期土壤低温时节表现出缺铁(Fe)问题。由于水稻是一种喜铵和喜温作物,且适合于淹水栽培,因此推测滴灌水稻苗期生理性缺Fe与土壤低温,土壤含水量改变,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增加以及土壤氮(N)形态以硝酸盐为主有关。本文通过模拟滴灌水稻生长条件,研究不同土壤温度条件下滴灌水稻生理缺Fe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N形态(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供应对水稻根际Fe有效性、水稻体Fe的再利用以及水稻体内Fe运输特征的影响,阐述不同N形态对石灰性土壤上的滴灌水稻Fe营养的生理效应。同时,本研究也可为优化滴灌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年至2018年分别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试验站玻璃温室,网室和石河子大学绿洲生态农业重点实验室进行了系列盆栽和水培模拟试验。供试水稻品种是经过筛选适合于滴灌栽培的(淹水)水稻品种,分别为Fe高效品种T43(Oryza sativa L.cv.T43)和Fe低效品种T04(Oryza sativa L.cv.T04)。论文从滴灌水稻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变化对土壤Fe有效性的影响;不同形态N肥(NH_4~+-N,NO_3~--N)供应对滴灌水稻根际Fe有效性和水稻铁吸收、水稻体内Fe的再利用特征;不同形态N肥(NH_4~+-N,NO_3~--N)供应对滴灌水稻根系通气组织发育以及对Fe运输的影响叁方面开展研究。【主要结果】1.土壤Eh升高会降低土壤中DTPA-Fe和Fe(II)含量。与淹灌相比,土壤淹灌且通气处理水稻叶片活性Fe浓度,Fe吸收量和生物量均显着降低。滴灌处理土壤有效Fe含量,水稻Fe吸收量以及水稻生物量在叁个处理中最低。2.滴灌水稻施用NH_4~+-N相比施用NO_3~--N可以显着降低根际pH值和水稻幼苗死亡率,提高根际DTPA-Fe浓度、水稻叶片SPAD值、水稻地上部干物质、根系干物重和水稻Fe吸收量。3.相比土壤适温处理,土壤低温显着降低滴灌水稻生物量、叶片SPAD值、水稻根表面积、根系活力和Fe吸收量,并且土壤低温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水稻因吸收NH_4~+-N引起的根际酸化和根际Fe活化效应。在土壤低温条件下,水稻施用NH_4~+-N相比施用NO_3~--N可以减缓滴灌水稻因土壤低温导致的生物量、叶片SPAD值、根表面积、根系活力和Fe吸收量的降低程度。4.与NH_4~+-N相比,在水稻缺Fe第12d时,NO_3~--N处理水稻叶片表现出严重的缺Fe黄化症状且叶绿素含量显着降低。NH_4~+-N处理水稻木质部汁液pH、水稻根系和叶片中细胞壁组分Fe浓度均显着低于NO_3~--N处理。然而,NH_4~+-N处理水稻木质部汁液中Fe浓度、叶片和根系中可溶性和细胞器组分Fe浓度以及地上部/根系Fe含量均显着高于NO_3~--N处理。5.在低Fe培养条件下,与水稻供NH_4~+-N相比,在供应NO_3~--N处理的水稻根系中观察到较高的通气组织比例和根系孔隙度。与NH_4~+-N相比,NO_3~--N处理水稻根系水吸收能力、根系水力导度、木质部伤流速率、叶片水势、伤流液Fe浓度以及地上部Fe浓度和Fe吸收量均显着降低,但是NO_3~--N处理水稻根系Fe浓度和Fe吸收量均显着高于NH_4~+-N处理。【结论】1.滴灌水稻苗期在土壤低温环境中容易遭受缺Fe的原因是:(1)土壤Eh升高导致土壤有效Fe含量降低,滴灌土壤水分条件不利于水稻Fe吸收;(2)土壤低温限制了稻苗根系的生长,降低了稻苗根系活力,土壤N以硝酸盐为主加剧了水稻缺Fe。2.NH_4~+-N缓解滴灌水稻缺Fe的机理主要包括:(1)滴灌水稻吸收NH_4~+-N可以酸化根际,提高根际有效Fe含量;(2)滴灌水稻吸收NH_4~+-N可以增加根表面积和根系活力进而保证水稻根系拥有较强的Fe吸收能力;(3)NH_4~+-N缓解因吸NO_3~--N引起的木质部碱化,进而将存储在水稻根部和叶片细胞壁的Fe溶解释放到细胞溶液和细胞器中,由此提高了水稻体内Fe的有效利用;(4)水稻吸收NH_4~+-N可以通过降低根系通气组织比例和缓解根系孔隙的形成,进而提高根系的吸水能力,从而带动更多的Fe由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输。(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9-06-01)

苏俊如[10](2019)在《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效应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出现诸如极端气候、城市热环境效应、雾霾污染等问题,如何加强城市和城市群通风、缓解城市热环境效应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长江叁角洲典型城市群(包括上海、常州、嘉兴、南通、苏州、无锡)的遥感、建筑和水体等多源数据为基础,结合单窗算法、相关分析和空间迭加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的建筑空间、蓝色空间、绿色空间和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异特征、地表温度与迎风面指数和植被覆盖率的相关性,并通过多因子构建城市潜在通风廊道,得到若干结论如下:(1)建筑覆盖率、平均建筑高度和迎风面指数的空间分布与建筑分布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建筑群中心(或中心城区)的建筑覆盖率(建筑平均高度、迎风面指数)较高,建筑群周围(或中心城区边缘)及四周散射的建筑覆盖率(建筑平均高度、迎风面指数)较低;二是呈几簇分布的建筑,中心建筑覆盖率(平均建筑高度、迎风面指数)较高,散点建筑覆盖率(建筑平均高度、迎风面指数)较低。(2)水体主要由太湖、长江和滆湖组成,叁者水域面积占水域总面积的76.88%。水域面积为0-1 km2的水域数量最多,但仅占水域总面积的2.63%。水体长度最长为长江,其次为太湖;10-50 km的水体数量最多,达到49.31%。(3)植被覆盖率分布:4月和5月,植被覆盖率以低覆盖、中低覆盖和中覆盖为主,以及少量的裸地和水体以及高覆盖;7月和8月,植被覆盖率以中低覆盖、中覆盖和高覆盖为主,以及少量的裸地和水体以及低覆盖。(4)地表温度高温区与建筑分布一致,地表温度从建筑群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绿地和水体地表温度较低。4月地表温度主要分布在304-314 K,5月地表温度主要分布在208-314 K,7月地表温度主要分布在310-314 K,8月地表温度主要分布在308-314 K。(5)地表温度与迎风面指数整体呈现较低的正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迎风面指数值越高,地表温度越高。相关性效果:嘉兴>苏州>常州>无锡>南通>上海。地表温度与植被覆盖率整体呈现较低的负相关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植被覆盖率值越高,地表温度越低。部分城市两者之间呈现中等负相关性(南通5月和6月,常州7月)。相关性效果:南通>常州>嘉兴>无锡>苏州>上海。(6)城市潜在通风廊道主要由城市建筑间隙、绿地和水体构成。不同月份通风能力不同,7月和8月有更强的通风能力。1-2级(分)和4-5级(分)的地块数量较少,通风能力集中分布在2-3级(分)和3-4级(分)。(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形态效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借助烟炱(soot)燃烧炉、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SMPS)、气溶胶质量分析仪(APM)、叁波段光声黑碳仪(PASS-3)探究不同燃料当量比(φ)条件下soot形态及光吸收增强效应.结果显示,随着燃料当量比(φ)从1.98升高至2.43,产生的soot颗粒物中非黑碳物质(nonrefractory particulate matter, NR-PM)的质量占比(R_(BC))从0.07升高至1.03,soot颗粒物和BC核的形状因子越低,表明soot结构更紧凑,同时BC核的形变更为显着,并且少量非黑碳物质(NR-PM)包裹即可导致BC核的明显形变.受透镜效应的影响,黑碳的光吸收增强与R_(BC)呈正相关,当R_(BC)从0.07增加至1.03时,相应光吸收增强从1.05增加至1.52(781 nm下);此外,棕色碳(BrC)对405 nm和532 nm下的吸光增强也有贡献,其贡献率随着R_(BC)的增加而增大.同时,soot自身的形态对黑碳光吸收增强也存在影响,结构越紧实的soot,其黑碳光吸收增强越明显,并且越接近核-壳模型下的理论计算值.本研究表明,黑碳的形变对于其光吸收增强的影响不容忽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态效应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娜,郝玉光,段娜,赵纳祺,高君亮.水分胁迫和氮添加对白刺根系形态的调控效应[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

[2].马鑫,马嫣,郑军,黄聪聪.不同燃料当量比条件下烟炱(soot)形态及光吸收增强效应[J].环境化学.2019

[3].石达祺,李兴杰,吴苏艳,张宗迪,奥岩松.耕作措施对设施菜田土壤中Hg的形态转化及升华效应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4].屈晓泽,许伟伟,赵晓鹏,朱泊静,顾雪元.基于多表面形态模型的土壤镉在小白菜中的富集效应[J].环境化学.2019

[5].王征.论数字经济时代新技术形态的助业效应[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9

[6].陈家俊,卢继元.新时代党建的意识形态效应初探[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9

[7].刘又毓,郑春静,郑保霄,王扬才,邬勇杰.象山港蓝点马鲛鱼幼鱼形态性状特征及对体重的影响效应[J].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2019

[8].张露.某铀尾矿坝周边水稻土放射性元素与典型重金属的形态分析与环境效应[D].东华理工大学.2019

[9].张新疆.石灰性土壤上不同氮素形态对膜下滴灌水稻铁营养的生理效应[D].石河子大学.2019

[10].苏俊如.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效应影响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法检测AFB1对各B-CYPs细胞存活率...粉煤灰水泥土28d龄期微观结构图(1K倍...胃癌细胞株接种裸鼠体内成瘤实验软性磨粒流精密加工原理图—3主体认知结构构成要素分析图,笔者自...未加载混凝土的碳化经时曲线

标签:;  ;  ;  ;  ;  ;  ;  

形态效应论文_陈晓娜,郝玉光,段娜,赵纳祺,高君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