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当然是可以预防的

肥胖当然是可以预防的

一、肥胖,当然可以预防(论文文献综述)

曹远,李玉青,韩梅,钱运梁,于彤,柴晶鑫,刘秀荣[1](2022)在《北京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项目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北京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项目的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今后开展类似干预项目提供借鉴。方法于2015年6—9月在北京市16个区招募824名员工开展为期100 d的北京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项目。干预措施包括线上微信群管理、体重控制相关知识推送,线下组织培训及举办现场干预活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SPSS 19.0进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708人至少参与1种干预活动,纳入最终分析。其中580人(81.9%)加入线上干预群,271人(38.3%)在线上表现积极;669人(94.5%)参加线下活动,598人(84.5%)在线下活动中表现积极。干预后,300人(42.4%)成功减重。基线超重、肥胖者成功减重率分别为50.2%、50.5%,高于正常体重者(27.7%);线上表现积极者成功减重率(51.3%)高于不积极者(36.8%);线上线下均表现积极者成功减重比例(52.1%)高于不积极者(3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体重为超重或肥胖(OR值分别3.049和2.811)、线上线下表现均积极(OR=1.593)、采用运动饮食结合的方式控制体重者(OR=2.707)减重成功的可能性较高,郊区居民减重成功的可能性低(OR=0.55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线上微信群管理和线下组织活动相结合的干预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职业人群减轻体重,值得进一步推广。

白彦锋,王硕[2](2021)在《“糖税”的国际经验与成本效益分析——基于美国糖尿病形势及其医疗支出状况的思考》文中研究表明在世界范围内,"糖税"成为很多国家对抗肥胖、减少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对策。本文介绍了美国糖尿病严峻的形势,总结了全球范围"糖税"的实施情况和国际经验,并从成本效益方面分析了"糖税"的控糖作用,最后也提出了对我国消费税转型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的启示和思考。

胡文强[3](2021)在《519例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探讨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发病特点、影响因素、宫颈筛查的难点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为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预防、筛查、早期诊断、规范化治疗提供丰富临床资料。方法:本研究收集2018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明确诊断、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住院宫颈病变患者1040例,按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将≥45岁的519例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岁的521例年轻宫颈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征,对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筛查特点,分析HPV感染状况及其他相关因素,调查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临床特征变化状况,探讨中老年女性不同级别宫颈病变适宜治疗方案的选择。结果:1.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1)在1040例宫颈病变患者中,中老年组宫颈LSIL占比11.8%、宫颈HSIL占比54.5%、宫颈癌占比33.7%,而年轻组占比分别是5.8%、78.9%、15.4%。两组比较,P<0.05,宫颈病变构成比存在统计学差异。(2)宫颈LSIL患者平均年龄47.45±11.43岁,年龄中位数49岁;宫颈HSIL患者平均年龄41.78±10.98岁,年龄中位数41岁;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48.75±10.93岁,年龄中位数50岁。宫颈癌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宫颈HSIL,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宫颈癌的发生主要集中于中老年女性,而宫颈HSIL则主要集中于年轻女性,入院治疗的宫颈LSIL主要为中老年女性。2.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1)中老年宫颈病变肥胖患者占比66%(159/241例),其中32.70%(52/159例)为宫颈癌,47.80%(76/159例)为宫颈HSIL,两者合计达80.5%,而在年轻宫颈病变肥胖患者,71.95%(59/82例)为宫颈HSIL,19.51%(16/82例)为宫颈癌,两组比较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2)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与女性生殖激素FSH、LH、E2的水平无相关性。(3)随分娩次数的增加,宫颈癌患者在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中的构成比率也随之升高,P<0.05;生育组,宫颈恶性肿瘤占比比较显着,为25.5%,未生育组,宫颈HSIL最显着,为76.7%,P<0.05,有统计学差异。3.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筛查状况(1)在1040例的宫颈病变患者中,1020例进行HPV检测,HPV感染率达到88.04%(898/1020例)。年轻组HPV感染率89.29%(459/514例),中老年组HPV感染率87.74%(444/506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年轻组宫颈LSIL的HPV感染率83.33%(25/30例),宫颈HSIL的HPV感染率88.64%(359/405例),宫颈癌的HPV感染率88.60%(70/79例),P>0.05,无统计学差异;中老年组宫颈LSIL的HPV感染率70.49%(43/61例),宫颈HSIL的HPV感染率87.18%(245/281例),宫颈癌的HPV感染率95.12%(156/164例),P<0.05,有统计学差异。(2)中老年与年轻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不存在统计学差异,且以HPV单一型感染为主,占比为73.8%,混合型感染占比为26.2%。在HPV单一型感染中,HPV16型是最常见感染亚型,其次HPV58型;HPV18型排在第5位。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HPV感染亚型存在统计学差异:宫颈癌最常见HPV感染亚型为HPV16和HPV18型,HPV58型排在第3位,而宫颈HSIL最常见HPV感染亚型为HPV16型和HPV58型,宫颈LSIL中以混合型感染最常见,P<0.05。HPV-HC2的检测,结果显示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存在正相关r=0.143,P<0.05。(3)分析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结果发现,宫颈LSIL细胞学检查结果阳性率为48.78%,宫颈HSIL为69.71%,宫颈癌高达82.8%,P<0.05,说明不同级别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且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细胞学阳性率升高。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LSIL细胞学阳性率为48.1%,宫颈HSIL为72.3%,宫颈癌高达83.2%,P<0.05。(4)宫颈病变的阴道镜检查显示,宫颈癌患者III型转化区占50.60%,而宫颈LSIL和宫颈HSILⅡ型转化区分别占40.91%、36.99%,P<0.05,有统计学意义。年轻宫颈病变患者,II型转化区中宫颈HSIL的占比最高,P<0.05,有统计学差异;虽然中老年宫颈病患者,Ⅲ型的转化区中宫颈癌的占比较高,但是P>0.05,无统计学差异。4.中老年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临床特征改变的比较(1)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中,宫颈癌发生异常分泌物比率(61.5%)显着高于年轻组患者(34.38%),而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中,血性分泌物高达76.42%,P<0.05。宫颈癌患者发生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比率(51.39%)显着高于宫颈LSIL(24.44%)和宫颈HSIL(19.02%),P<0.05;宫颈癌发生血性分泌物比率最高,而宫颈HSIL发生黄色分泌物比率最高,P<0.05。(2)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中发生异常阴道流血者比率为40.7%(211/519例),其中宫颈LSIL为24.56%,宫颈HSIL为17.67%,宫颈癌为74.86%。中老年组宫颈癌及宫颈HSIL发生异常阴道流血发生比率高达92.5%,高于年轻组85.9%。宫颈癌患者发生异常阴道流血的比率显着高于LSIL和HSIL,P<0.05。(3)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异常,宫颈癌最常见的是宫颈触及易出血和菜花样肿物,宫颈LSIL和HSIL最常见的是宫颈肥大。(4)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彩超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高达75%。各年龄组不同宫颈病变的阴道彩超检查的阳性比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老年宫颈病变超声诊断阳性组,宫颈癌的比率达71.3%,而年轻宫颈病变超声诊断阳性组,宫颈HSIL比率达52.54%。5.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模式(1)中老年组31.5%的宫颈LSIL患者选择全子宫切除术,而年轻组69.6%的宫颈LSIL则选择宫颈LEEP术,无全子宫切除患者,P<0.05。中老年组45.8%的宫颈HSIL患者选择全子宫切除术,明显高于年轻组3.5%,同时46.6%的宫颈HSIL患者选择宫颈冷刀锥切术,明显低于年轻组85.8%,P<0.05,中老年LSIL和HSIL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较年轻患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2)中老年女性与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更多采用单纯根治术,但中老年女性术后放化疗的患者明显高于年轻女性,P<0.001,中老年宫颈癌患者治疗方式较年轻患者有统计学差异。(3)宫颈病变存在术前和术后病理诊断不一致现象,各年龄组宫颈HSIL术前术后病理级别改变有统计学差异,中老年组术后病理升级的比例高于年轻组,P<0.05。同时宫颈HSIL患者中存在“宫颈管有病灶”现象,中老年组高于年轻组,P<0.05。这影响了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治疗模式。结论:1.宫颈病变患病比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中老年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明显高于年轻组,宫颈病变的程度可能受分娩的影响。宫颈HSIL多发生在相对年轻女性。2.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因无HPV疫苗一级保护仍存在高比率的HPV感染,HPV16/18型及HPV58等持续感染仍然是高危因素。HPV联合细胞检测尤为重要。3.中老年女性宫颈III型转化区罹患宫颈疾病风险较大;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提高宫颈癌的早期诊断。4.要适时、适宜治疗中老年女性的持续宫颈LSIL,可能会及早终止宫颈癌的病程发展。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宜选择多种综合恰当的治疗模式。

郑玮[4](2021)在《汉日交传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访谈模拟口译为例》文中认为在交传中,口译笔记起到了提示要点帮助记忆的作用。有效的笔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翻译时可以通过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使译者回想起更多信息;而次有效笔记虽然也能起到提示作用,但笔记效率不高,花在笔记上的时间过多会对听辨理解产生影响;低效笔记或无效笔记不仅难以起到提示作用,有时反而会打乱译者的思路。所以在交传中提高笔记的有效性是提高译语完整性、准确性与流利度的重要方法。本文使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糖尿病相关中译日交传模拟会议的源语和译语进行了转写,对比两者之间的区别和当时的笔记。选取了14个因笔记有效性不足导致的错译漏译中对源语句意产生影响的例子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并提出了改进策略。笔者发现导致自己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分为精力分配方面对源语的理解不够正确和脑记与笔记内容不一致,以及笔记系统及笔记书写方面重复记录相似信息和未考虑到页面布局。对此笔者提出应提高对源语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脑记和笔记,以及在书写时适当使用自己看得懂的符号和缩略语,注意翻页时机这几种方法。

钱铖[5](2021)在《源语冗余在汉日交传中的应对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论坛模拟会议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交替传译是口译活动的一种形式。通常表现为讲者讲话时译员在旁听辨,多伴有笔记,讲者停顿后译员进行翻译。译员需对听到的源语进行处理,以求达到最佳的信息传递效果。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冗余现象。冗余出现在源语抵达译员的过程中,同样也出现在译员输出译语的过程中。目前,针对后阶段冗余,即译语冗余的研究较多。针对发生在前一阶段的源语冗余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汉日交传实践,意识到在源语处理阶段,通过提高对源语冗余的认识,以改善信息处理效率和译出效果是可行的。本文以一场糖尿病科普论坛的汉日交传模拟会议为基础。讨论对象为源语中的冗余现象及可行的应对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冗余的概念,随后对案例中出现的源语冗余现象进行分类。结合源语和译语,笔者主要分析了语义性源语冗余和语境型源语冗余。其中共分六小类源语冗余。笔者给出了自己的处理方式并展开分析。之后笔者讨论了常见的源语冗余的应对策略。针对源语冗余,可行的应对策略有省译策略和重组策略。在运用省译策略时,要注意考虑目标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同时精准把握源语中的冗余。运用重组策略时则需要对段落整体的逻辑有准确认识。最后,笔者尝试提出了可行的能力训练策略。要点为加强记忆,改善精力分配;把握逻辑,提炼核心;把握段落结构,改善笔记逻辑;强化逻辑衔接,显化内在架构。笔者希望通过对自己口译材料的分析,提高对源语冗余的认识。以期为其他口译学习者提供一些参考。

陈知之[6](2021)在《汉日交替传译中的译语冗余现象及应对策略 ——以人民好医生科普访谈模拟会议为例》文中提出口译是一种复杂的语际交际活动。在交替传译中,译员的目标是要将源语准确、完整、流畅、及时地转换成译语,并传达给听众。语言本身具有冗余性,适度的冗余可以使听众更好地理解信息,并减轻译员的产出压力,但在冗余现象过度时,会出现表达繁琐、语言不流畅、信息多次重复等情况,使得口译效果降低,造成听众听觉疲劳、失去耐心,甚至无法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尤其是在汉日交替传译中,由于汉语与日语语序不同,受源语的语序影响容易在译语中产生过度的冗余;同时,由于日语中存在大量中日同形词,又有和语词、汉语词、外来语之分,若译者在产出时犹豫不决,就容易产生冗余现象。本文以人民好医生科普访谈模拟会议为例,结合信息论中对冗余概念的定义和前人的分类方法,将本次案例中的冗余现象分为无意义填充、词义重复、句式冗余和信息赘述。通过对源语、译语进行转写和对比,结合汉日双语不同语序、中日同形词的特点和交传笔记,回顾翻译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和逻辑思考,从源语听辩阶段和译语产出阶段逐一分析产生冗余现象的原因,即源语听辩阶段因逻辑把握不足和笔记记录不当产生冗余,以及译语产出阶段因不必要的自我修正、译语规划不足、追求信息完整而产生冗余。最后,针对各项原因,笔者分别提出了五条应对策略,即平衡精力分配、优化笔记体系、调节口译焦虑、改善语言习惯和适当过滤信息。笔者希望能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为汉日交替传译提供一些参考,帮助其他译员在保证译语准确的同时,更加高效、简洁地传递信息,避免过度冗余,提高译语效果。

夏博[7](2020)在《Urolithin A对小鼠脂肪沉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皮下脂肪和肌内脂肪含量是决定猪肉品质优劣的关键因素。猪作为脂肪沉积能力较强的家畜,脂肪在体内的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明显的特征:与肉品质及料肉比呈负相关的皮下脂肪与内脏脂肪沉积能力强。因此,降低猪皮下与内脏脂肪的沉积能力是畜牧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通过精准营养干预是调控猪脂肪沉积能力最高效和最安全的途径。研究表明石榴具有保健和药用价值,堪称超级天然产物。石榴中的鞣花酸通过肠道代谢为尿石素类代谢物(Urolithin)。由此推测这些代谢产物可能是鞣花单宁及鞣花酸发挥生物学活性的最终物质。Urolithin可显着降低人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积累,提示来源于天然产物的Urolithin可作为调控猪脂肪沉积的靶标,并且具有取材安全且降脂功效潜能高的特点,但是Urolithin调控脂肪沉积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一方面,本实验利用Urolithin前体物质鞣花酸处理育肥猪,明确鞣花酸对脂肪沉积,肌肉发育和肉品质的影响;一方面,利用尿石素A(Urolithin A,UA)处理高脂饮食诱导的小鼠及原代培养的小鼠脂肪细胞,阐明UA调控小鼠脂肪沉积与能量代谢的分子机制。获得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UA的前体物质鞣花酸对脂肪沉积与肉品质的调控作用。(1)猪饲喂实验表明,鞣花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无影响,但可以显着降低血清中葡萄糖水平(-13.5%);(2)通过检测屠宰后胴体性能和理化参数,结果发现鞣花酸处理可显着提高胴体的瘦肉含量(+3.9%),同时降低脂肪含量(-10.8%)。鞣花酸处理组背最长肌肉色,系水力及p H值均显着高于对照组;(3)进一步验证鞣花酸对肉品质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肉样品的脂肪酸谱,结果发现鞣花酸组背最长肌中亚油酸(C18:2)和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的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组。2.UA在小鼠脂肪细胞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UA通过抑制脂肪合成(Fas,ap2和Cebpβ)并促进脂肪分解(HSL和ATGL)进而抑制3T3-L1脂肪细胞的分化;(2)UA以依赖于UCP1的方式增强原代白色脂肪细胞的棕色化以及棕色脂肪细胞的活化;(3)UA通过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促进原代白色脂肪细胞的棕色化以及棕色脂肪细胞的活化。3.UA通过增强小鼠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发挥抗肥胖功效。(1)UA可预防由饮食引起的肥胖和代谢功能障碍;(2)UA通过增强棕色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以及诱导白色脂肪组织的棕色化来增加机体能量消耗;(3)UA介导机体能量消耗的机制是由棕色脂肪和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中的三碘甲状腺素(T3)水平升高引起的。4.UA对机体肌肉功能改善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1)UA改善饮食诱导肥胖小鼠的运动性能,并且不影响肌管的分化;(2)在脂肪酸氧化的条件下,UA处理增强了小鼠肌管中线粒体复合物II的功能,进一步明确UA对小鼠骨骼肌的贡献取决于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综上所述,本研究阐明了鞣花酸及其代谢产物UA在脂肪沉积和肌肉发育中的作用,并揭示了UA通过甲状腺激素通路抑制脂肪沉积的分子机制,最终阐明UA在脂肪细胞生物学中的重要作用,为畜牧生产中的肉质改良工作提供思路和科学依据,同时为人类肥胖症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刘慧鸿[8](2020)在《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精神养生被认为是中医养生方法之一,并贯穿于养生始终,是养生活动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人民在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等诸多方面的健康需求如何实现,是一个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文化,在微观层面涉及精神调摄的多层面问题。中医药学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对于创造性的解决如此宏大的健康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精神养生的文献、理论、案例和策略研究,对此种实际上涉及面甚广的健康需求提出精神养生的理解和主张,探索精神养生在现代社会中的存在状态和价值实现。方法:研究方法也属于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或观念认知方面的事物。如有中医学者所认为的“由于时代性的遮蔽”,养生缺少精神独立的系统研究。解除时代性的遮蔽是社会文化层面的宏大的精神需求。所以在研究方法上,立足传统文化、体现文化自觉,从而其根本方法就是传统文化话语体系中的“道学的”“观照的”方法。同时研究内容,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根本上也是传统文化和文化自觉。所以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是相应、相融、相生的,在传统文化的“共冶一炉”中,这也是文化自觉的一个重要面向。个体、群体就是在文化的抱持中健康成长的,放眼古今中外,没有比文化自觉更能提升人民精神境界、鼓舞人心和促进个体健康的事物。“道学的”“观照的”方法的特征,首先是境界取向。境界立意高远,就能“整全”“顾及全面”。借鉴整体论、内省法、创造性诠释等已有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无论是历史渊源还是思想内核,都承继了传统文化。同时,论文也使用文献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比较研究等方法,由此呈现“整全的顾及全面的多层远近观”。具体步骤为,首先对精神养生与道学的关系进行探讨,然后以精神养生、心理养生、情志养生、心性修养等为检索关键词在中英文数据库对文献检索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养生的传统智慧进行阐释。借鉴于阐释得到的洞见,先在宏观层面、社会层面进行考察以完成理论探索,并明确理想和主张;最后通过精神养生相关的实践进行体验和考察,对如何实现理想和主张提供策略建议。成果:在文化层面,立足传统文化,以“道学”的阐释能力,展示精神养生的内在体系,阐明精神养生的“道”与“术”、“知”与“行”,使得对精神养生之本来面目有一个意会。并将道学这个研究方法与精神养生这个研究对象交融在一起,呈现为文化自觉的一种形式。在个体层面,通过道学的观照使得个体对精神养生的面貌有一个俯瞰,心中对如何精神养生有一个总览而不失细节的心智地图,协助个体在有限的生命和急迫的生活节奏的两难中找到可行、必行、乐行的实践道路。结论:本研究开启精神养生的新的自觉,在最大的文化自信和理论自主的基础上阐释精神养生,在体现精神养生所追求的“精神内守”“独立守神”的境界中观照精神养生。论文主要有以下创新:一、在研究方法上,论文创造性的在养生学研究中运用整体论的、自本体诠释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等体现道学观照的方法;由分析式、还原式的研究范式,转向道学、整体论的、内省的方法;由以西诠中的解释转向自身解释,转向文化自觉的解释。论文将相关的现代健康理论、方法和技术纳入道学的观照之中,也就等于纳入了精神养生的理论和实践,这种纳入也是一种“与新科技相结合,多学科交叉”,是“超世界水平的发展方向”的一种可能形式,是文化自觉的呈现。二、论文以问道的精神把精神养生作为生命过程始终存在的一种本质。创造性的提出了“入道-养生-疗疾”的健康实践连续谱,鲜活的呈现了精神养生贯穿于养生始终,同时强调养生贯穿生活始终。三、论文阐释了精神养生“道”与“术”的知识体系结构,“施”与“受”的实践体系结构,“知识体系结构”与“实践体系结构”形成的真知真行结构,构成了精神养生的三重太极结构。论文清晰了精神养生知识丛林的观感,拓展实践视野,有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选择自己的健康道路。四、论文从精神养生内生的理论视角初步提出发挥精神养生社会价值的建议。

冯祥[9](2020)在《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为依托,调查分析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常见慢性病和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同时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从而为引导扬中市中老年居民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促进医疗服务供给侧转变服务模式以及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政策和改善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扬中市八桥镇、油坊镇和三茅街道6个自然村(社区)中具有扬中市户籍的≥40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面对面式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内镜及病理诊断和实验室检测,了解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一般人口学特征、常见慢性病及慢性上消化道疾病的患病现状和健康相关行为等信息。实际发放问卷2 644份,获得有效问卷2 591份,有效率为98.0%。调查数据经现场平板调查上传至优数数据库后导出EXCEL表格,利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探索主要确诊慢性病的影响因素。结果:(1)常见慢性病患病情况本次调查共发现慢性病患者2 501人,慢性病患病率达96.53%,其中女性慢性病患病率为97.31%,男性为95.52%。慢性病按病种分,前12位分别为:慢性胃炎(72.52%)、高血压(62.52%)、血脂异常(34.89%)、子宫肌瘤(女)(12.50%)、糖尿病(10.61%)、上消化道癌前病变(7.53%)、胆囊炎/胆管炎(6.02%)、胆结石(5.44%)、十二指肠溃疡(4.09%)、胃息肉(3.98%)、类风湿性关节炎(3.01%)和萎缩性胃炎(3.01%)。在本次确诊的8种慢性病(慢性胃炎、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上消化道癌前病变、十二指肠溃疡、胃息肉和萎缩性胃炎)中,慢性病共病率为66.69%,其中男性慢病共病率高于女性(67.43%vs 66.11%)。(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情况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的患病率为72.52%,不同文化程度、每日蔬菜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慢性胃炎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62.52%,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蛋类摄入量、心率、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为34.89%,不同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量、每日水产类摄入量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0.61%,女性糖尿病患病率低于男性。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BMI、吸烟、饮茶、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的中老年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患病率为7.53%。男性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高于女性,不同年龄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吸烟、饮酒和每日蔬菜摄入量的中老年居民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相关因素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为40.64%,肥胖率为11.89%;吸烟率为22.27%,戒烟率为4.01%,不吸烟率为73.72%;经常饮酒率为18.87%,偶尔饮酒率为1.97%,不饮酒率为79.16%;被动吸烟率为44.42%;经常饮茶率为18.91%,偶尔饮茶率为0.35%,不饮茶率为80.74%;经常锻炼率17.75%;每日蔬菜摄入不足率(<300g)为29.80%;每日水果摄入不足率(<200g)为97.34%;每日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75g)为24.93%;每日水产类摄入过量率(>75g)为20.54%;每日蛋类摄入不足率(<40g)为52.45%;每日豆制品摄入不足率(<25g)为61.75%;每日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率(<300g)为99.77%;中度工作强度率为49.21%,重度工作强度率为1.97%;心率过快者占4.55%;有慢性病家族史者占55.15%。(4)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年龄(50~:OR=1.980,95%CI:1.232~3.183;60~:OR=4.305,95%CI:2.333~7.942)、BMI(超重:OR=1.807,95%CI:1.133~2.880;肥胖:OR=3.735,95%CI:1.459~9.559)、吸烟(吸烟:OR=0.588,95%CI:0.363~0.952;戒烟:OR=0.221,95%CI:0.099~0.495)、被动吸烟(OR=0.585,95%CI:0.379~0.90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755,95%CI:1.138~2.707)是慢性病的独立影响因素。(5)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05,95%CI:1.014~1.433)与慢性胃炎的发生独立相关。年龄(50~:OR=1.976,95%CI:1.602~2.436;60~:OR=3.207,95%CI:2.478~4.150)、文化程度(初中~:OR=0.716,95%CI:0.575~0.891;高中:OR=0.669,95%CI:0.496~0.903)、BMI(超重:OR=1.804,95%CI:1.506~2.160;肥胖:OR=3.249,95%CI:2.403~4.394)、吸烟(吸烟:OR=0.569,95%CI:0.436~0.743)、被动吸烟(OR=0.766,95%CI:0.646~0.908)、每日蛋类摄入不足(OR=1.223,95%CI:1.031~1.451)、心率过快(OR=2.317,95%CI:1.469~3.65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634,95%CI:1.378~1.938)是高血压的独立影响因素。BMI(超重:OR=2.129,95%CI:1.778~2.550;肥胖:OR=3.137,95%CI:2.411~4.081)、饮酒(经常:OR=0.610,95%CI:0.481~0.775)、饮茶(经常:OR=1.492,95%CI:1.191~1.869)、体育锻炼(经常:OR=1.271,95%CI:1.024~1.579)和慢性病家族史(OR=1.258,95%CI:1.062~1.490)是血脂异常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86,95%CI:0.414~0.829)、年龄(50~:OR=1.759,95%CI:1.208~2.560;60~:OR=1.726,95%CI:1.130~2.636)、文化程度(初中:OR=0.599,95%CI:0.429~0.835)、BMI(超重:OR=2.036,95%CI:1.526~2.717;肥胖:OR=2.286,95%CI:1.544~3.382)、体育锻炼(经常:OR=1.902,95%CI:1.390~2.601)、职业性体力劳动(中度:OR=0.740,95%CI:0.559~0.981)、心率过快(OR=2.292,95%CI:1.370~3.833)和慢性病家族史(OR=1.392,95%CI:1.067~1.816)是糖尿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女性(OR=0.599,95%CI:0.443~0.809)、年龄(50~:OR=3.498,95%CI:1.775~6.895;60~:OR=8.927,95%CI:4.582~17.394)和家庭年收入(3万~:OR=0.566,95%CI:0.348~0.919;7万~:OR=0.522,95%CI:0.311~0.875;11万~:OR=0.567,95%CI:0.348~0.923)是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患病水平较高,其中以慢性胃炎为代表的慢性上消化道疾病和高血压、血脂异常为代表的常见慢性病为主要患病类型。同时糖尿病和上消化道癌前病变患病率尚可。在确诊慢性病中,扬中市中老年居民慢性病共病现象较为普遍。扬中市中老年居民超重率、肥胖率、经常饮酒率、被动吸烟率处于较高水平,经常体育锻炼率、吸烟率、经常饮茶率处于较低水平。膳食摄入方面,每日蔬菜摄入、每日蛋类摄入,每日水果和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现象较为严重,而每日水产类摄入和畜禽类及其制品摄入过量率尚可。在中老年群体中,年龄、BMI、吸烟、被动吸烟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每日蛋类摄入不足是患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年龄、文化程度、BMI、吸烟、被动吸烟、每日蛋类摄入不足、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高血压的影响因素;BMI、饮酒、饮茶、体育锻炼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文化程度、BMI、体育锻炼、职业性体力劳动、心率过快和慢性病家族史是患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性别、年龄和家庭年收入是患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袁敬国[10](2020)在《深圳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2015年深圳市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调查,分析深圳市18~69岁居民高血压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哈佛癌症指数方法建立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为我国高血压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评价工具,也为慢性病的风险评估研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深圳市各个行政区中随机抽取10个社区,在抽取的社区中随机抽取130户居民家庭,对目标家庭选取1名18~69岁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身体测量、实验室检测等,最终纳入10058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描述高血压的分布特征,运用χ2检验和Fiser’s确切概率比较组间的分布差异,趋势分析采用趋势卡方检验。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利用哈佛癌症指数方法建立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使用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和支持向量机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25.0和Python3.6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具体包括描述性分析,多因素分析。使用Python3.6进行机器学习建立预测模型。采用MedCalcl18.2.1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1、基本情况:本次研究最后纳入10058名18~69岁居民,平均年龄43.58±12.00岁。其中男性4112人(40.88%),平均年龄43.13±11.81岁;女性5946人(59.12%),平均年龄43.90±12.12岁。名族以汉族为主(占97.55%),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技校及以下为主(占73.63%),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占89.55%),大部分人有医疗保险(占90.51%)。2、深圳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深圳市18~69岁居民高血压粗患病率22.72%,其中男性27.09%,女性19.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768,P<0.001)。高血压标化患病率20.07%,男性24.72%,女性16.81%。经趋势卡方检验,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升高(Z=7.718,P<0.001),高血压患病率随着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Z=-3.927,P<0.001)。不同婚姻状况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725,P<0.001),丧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最高(50.00%)。职业、吸烟、饮酒、口味偏咸、口味偏咸、睡眠时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n-cholesterol,HDL-C)、糖尿病均与高血 压有关(P<0.05)。3、基于哈佛癌症指数建立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饮酒、BMI、中心性肥胖、高TG血症、低HDL-C血症、糖尿病。哈佛癌症指数构建的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结果显示,人群平均危险分数为34.06分,随着风险等级升高高血压患病人数增多(Z=8.600,P<0.001)。模型预测性能评估显示,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其95%CI为0.768(0.749-0.786),最佳切点为比值R取0.954,可作为模型预测个体患高血压的最佳阳性临界点,此时约登指数最大为0.43。该点对应的诊断试验的灵敏度为80.2%,特异度为62.4%。4、基于机器学习建立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利用信息增益进行特征选择,纳入机器学习的特征依次为,年龄、BMI、腰围、糖尿病、文化程度、HDL-C、TG、性别等8个变量。与不采样相比,SMOTE (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过采样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预测模型性能在AUC、F1度量、灵敏度方面均有所提升。Logistic回归、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三种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AUC及95%CI分别为0.776(0.757~0.794)、0.774(0.755~0.792)、0.778(0.759~0.796),灵敏度方面支持向量机最高为0.77,F1度量均为0.51。ROC曲线分析显示,经DeLong法检验三种机器学习算法两两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表明三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性能相当。最佳切点(即阈值)方面,Logistic回归模型最佳切点是0.4546,约登指数0.43,对应的灵敏度79.74%,特异度62.91%;随机森林模型最佳切点为0.4470,约登指数为0.43,此时灵敏度为82.35%,特异度60.01%;支持向量机模型最佳切点是0.4949,约登指数0.43,此时灵敏度76.47%,特异度66.13%。结论1、2015年深圳市18~69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低于全国水平,存在明显的人口学特征、行为生活方式分布差异。2、深圳市居民高血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年龄、BMI、腰围、糖尿病、文化程度、HDL-C、TG、性别、饮酒。3、利用哈佛癌症指数建立的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预测性能较好,能有效实现个体疾病风险的量化和分层,可作为高血压风险评估的评价工具,当然模型外推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和完善。4、机器学习算法建立的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性能较好,可为基层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提供高血压防治评价工具,但是模型应用到实践还需要经外部验证。

二、肥胖,当然可以预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肥胖,当然可以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项目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1.2.2 调查方法
    1.3 相关定义
    1.4质量控制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活动参与情况
    2.3 减重干预效果
    2.4 成功减重的影响因素
        2.4.1 单因素分析结果
        2.4.2多因素分析结果
3 讨论

(2)“糖税”的国际经验与成本效益分析——基于美国糖尿病形势及其医疗支出状况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综述
二、美国糖尿病及其医疗支出状况分析
    (一)美国糖尿病现状
    (二)美国糖尿病成因分析
        1. 糖尿病分类
        2. 人口老龄化
        3. 不良饮食生活方式
    (三)美国糖尿病支出情况
三、全球“糖税”实施情况和国际经验
    (一)各国“糖税”的实施情况
    (二)“糖税”的国际经验总结
        1. 征税对象
        2. 税率设置
        3. 征收环节
四、“糖税”的控糖作用:成本效益分析
    (一)“糖税”效益分析
        1. 增加税收收入
        2. 减少疾病发生
        3. 减少医疗支出
        4. 促进产业革新
    (二)“糖税”成本分析
        1. 生产者成本
        2. 消费者成本
        3. 税收征管成本
        4. 伦理道德成本
五、对我国的启示和展望
    (一)树立“财政整体观”基本理念
    (二)合理设置税制要素
    (三)打造健康生活方式,转变医疗支出重点
    (四)规范税收收入用途

(3)519例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及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机制及特点
    1.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
        1.2.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雌激素的关系
        1.2.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阴道微生态的关系
        1.2.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早年避孕方式选择之间的关系
        1.2.4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妊娠分娩的关系
        1.2.5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吸烟之间的关系
        1.2.6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性行为因素的关系
    1.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
        1.3.1 宫颈脱落细胞学筛查
        1.3.2 宫颈HPV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
        1.3.3 阴道镜检查
        1.3.4 子宫颈活组织检查
        1.3.5 中老年女性宫颈筛查的特点和难点
    1.4 宫颈癌的一级预防
        1.4.1 HPV疫苗
    1.5 对于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治疗
        1.5.1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治疗
        1.5.2 宫颈恶性肿瘤的治疗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的调查研究
        3.1.1 各年龄段女性宫颈病变发病构成比率
        3.1.2 不同类型宫颈病变的患病年龄差异
        3.1.3 中老年与年轻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病情况分析
    3.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3.2.1 肥胖与宫颈病变的关联性
        3.2.2 宫颈病变与城乡分布比较
        3.2.2.1 不同年龄女性宫颈病变的城乡分布比较
        3.2.2.2 年轻宫颈病变患者的城乡分布
        3.2.2.3 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城乡分布
        3.2.3 宫颈病变与女性体内生殖激素水平相关性分析
        3.2.4 宫颈病变与生育的相关性分析
    3.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筛查状况
        3.3.1 宫颈病变与HPV感染
        3.3.2 宫颈病变的宫颈脱落细胞学调查
        3.3.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阴道镜检查
    3.4 中老年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临床特征改变的比较
        3.4.1 宫颈病变患者阴道异常流血情况分析
        3.4.2 中老年宫颈病变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改变
    3.5 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异常的状况比较
        3.5.1 宫颈低级病变患者的宫颈形态异常
        3.5.2 宫颈高级病变患者的宫颈形态异常
        3.5.3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的宫颈形态异常
    3.6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的辅助检查所见
        3.6.1 宫颈病变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的相关性分析
        3.6.2 宫颈病变中的阴道彩超所见
        3.6.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子宫肌瘤的相关性分析
    3.7 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模式
        3.7.1 宫颈低级病变患者治疗
        3.7.2 宫颈高级病变患者治疗
        3.7.3 宫颈恶性肿瘤患者治疗
    3.8 宫颈病变手术治疗前后的病理诊断符合率
        3.8.1 宫颈低级别病变术前术后病理级别比较
        3.8.2 宫颈高级别病变术前术后病理级别比较
    3.9 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宫颈管中有病灶”
第4章 讨论
    4.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发病特点及流行状况
    4.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相关因素的分析
        4.2.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肥胖的相关性分析
        4.2.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城乡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4.2.3 宫颈病变与体内激素的相关性分析
        4.2.4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生育情况的相关性分析
    4.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宫颈筛查的相关性分析
        4.3.1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4.3.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宫颈脱落细胞学相关性分析
        4.3.3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患者宫颈形态异常的状况比较
    4.4 中老年女性不同宫颈病变临床特征改变的比较
    4.5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与辅助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4.5.1 宫颈病变与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的相关性分析
        4.5.2 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中的阴道彩超所见
    4.6 中老年女性不同类型宫颈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模式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汉日交传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访谈模拟口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交传笔记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判断标准
    一 交传中笔记的重要性
    二 交传中笔记的记录原则与评判标准
第二章 案例介绍
    一 案例描述
    二 笔者本场笔记的主要特征
        (一)大部分用译入语记录
        (二)较少使用符号和缩写
        (三)忽略对源语的理解
        (四)提前翻页的意识不足
第三章 笔记有效性不足的案例分析
    一 笔记上精力分配过多
        (一)对源语的理解不足
        (二)脑记与笔记内容不一致
    二 笔记系统及笔记书写方面的原因
        (一)重复记录相同或相似信息
        (二)笔记页面布局不合理
第四章 笔记有效性不足的改进策略
    一 精力分配方面的改进策略
        (一)在理解的基础上记笔记
        (二)减少脑记与笔记的不一致
    二 笔记系统及笔记书写的改进策略
        (一)运用缩写和简写
        (二)注意翻页时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源语与译语的转写

(5)源语冗余在汉日交传中的应对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论坛模拟会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源语冗余的概念及其处理在汉日交传中的重要性
    一、源语冗余的概念
    二、源语冗余的处理在汉日交传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 糖尿病科普论坛模拟会议案例介绍
    一、案例描述与译前准备
    二、案例中源语冗余的类型
第三章 源语冗余的分析
    一、语法性源语冗余
    二、语义性源语冗余
        (一)同型复现
        (二)同义复现
        (三)近义复现
    三、语境型源语冗余
        (一)插入语
        (二)修饰性字词
        (三)篇章反复
第四章 源语冗余应对策略
    一、省译策略的运用与改进
    二、重组策略的运用与改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源语译语转写稿

(6)汉日交替传译中的译语冗余现象及应对策略 ——以人民好医生科普访谈模拟会议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冗余的定义与分类
    一、冗余的定义
    二、冗余的分类
第二章 模拟会议案例描述
    一、会议情况介绍
    二、译前准备
    三、案例中的译语冗余现象
        (一)无意义填充
        (二)词义重复
        (三)句式冗余
        (四)信息赘述
第三章 产生译语冗余现象的原因
    一、源语听辩阶段
        (一)逻辑把握不足
        (二)笔记记录不当
    二、译语产出阶段
        (一)不必要的自我修正
        (二)译语规划不足
        (三)过度追求信息完整
第四章 译语冗余现象的应对策略
    一、平衡精力分配
    二、优化笔记体系
    三、调节口译焦虑
    四、改善语言习惯
    五、适当过滤信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源语译语转写稿

(7)Urolithin A对小鼠脂肪沉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脂肪组织类型及其组成
        1.1.1 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
        1.1.2 其它白色脂肪
        1.1.3 白色脂肪组织的异质性
        1.1.4 棕色脂肪
        1.1.5 米色脂肪细胞
        1.1.6 脂肪细胞产热在畜牧中的研究现状
    1.2 甲状腺激素概述及生物学功能
        1.2.1 甲状腺素受体
        1.2.2 脱碘酶
        1.2.3 甲状腺激素的胞内运输
        1.2.4 甲状腺激素与中枢
        1.2.5 甲状腺激素与棕色脂肪
        1.2.6 甲状腺激素与白脂棕色化
        1.2.7 甲状腺激素与骨骼肌
        1.2.8 甲状腺激素与糖代谢
        1.2.9 甲状腺激素在畜牧中的应用
    1.3 Urolithin A概述及生物学功能
        1.3.1 Urolithin A概述
        1.3.2 Urolithin A的生物活性
        1.3.3 Urolithin A调控脂肪沉积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UA前体鞣花酸对猪生长发育及肉品质的影响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和处理
        2.1.2 仪器及试剂
        2.1.3 生长性能测定
        2.1.4 肉品质测定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日粮中添加鞣花酸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2.2.2 日粮中添加鞣花酸对育肥猪胴体性能的影响
        2.2.3 日粮中添加鞣花酸对育肥猪肉理化参数的影响
        2.2.4 日粮中添加鞣花酸对猪背最长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2.3 讨论
    2.4 小结
第三章 UA对脂肪细胞中脂质沉积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细胞的培养和分化
        3.1.2 细胞呼吸检测
        3.1.3 CCK8
        3.1.4 RNA提取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3.1.5 蛋白质提取和蛋白质印迹分析
        3.1.6 线粒体显微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
        3.1.7 统计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UA对3T3-L1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
        3.2.2 UA对米色脂肪细胞和棕色脂肪细胞的影响
        3.2.3 UA通过甲状腺信号通路激活棕色脂肪产热和白色脂肪棕色化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UA对小鼠脂肪沉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动物
        4.1.2 葡萄糖和胰岛素耐受性测试
        4.1.3 氧气消耗测量
        4.1.4 冷耐受和热中性试验
        4.1.5 体外红外检测
        4.1.6 生化检测
        4.1.7 组织学
        4.1.8 线粒体DNA拷贝数
        4.1.9 Elisa检测
        4.1.10 实时定量PCR和 Western印迹
        4.1.11 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UA处理可预防高脂饮食引起的肥胖以及遗传性肥胖
        4.2.2 UA处理小鼠并未发生毒副作用
        4.2.3 UA预防HFD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
        4.2.4 UA预防HFD引起的全身性炎症和肝脂肪变性
        4.2.5 UA可逆转HFD诱发的肥胖症及葡萄糖稳态失调
        4.2.6 UA增加高脂饮食诱导小鼠的能量消耗
        4.2.7 UA促进棕色脂肪组织的热生成并诱导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棕色化
        4.2.8 UA处理引发的产热不依赖于β3-肾上腺素受体通路
        4.2.9 UA促进脂肪组织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及其相关基因表达
        4.2.10 UA的有益代谢作用依赖于甲状腺激素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UA对小鼠肌肉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小鼠原代肌细胞培养
        5.1.2 体外线粒体呼吸测定
        5.1.3 运动性能检测
        5.1.4 免疫荧光
        5.1.5 Realtime PCR
        5.1.6 统计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UA处理显着改善小鼠的运动能力
        5.2.2 UA处理不影响骨骼肌肌管的分化
        5.2.3 UA驱动肌管中线粒体复合物CII的呼吸。
    5.3 讨论
    5.4 小结
本研究主要结论、创新点和进一步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8)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导论: 问道的精神
    1.1 道学与养生
        1.1.1 问“道”
        1.1.2 何谓道学?
        1.1.3 道学与养生
    1.2 道学与精神养生的交融
        1.2.1 精神养生及与道学
        1.2.2 “入道-养生-疗疾”健康实践的连续谱
        1.2.3 研究方法
    1.3 研究对象、意义与论文题目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题解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精神养生的历史回望:超越时空的传统
    2.1 历史回望的文献范畴
    2.2 相关研究进展
        2.2.1 精神养生与道学的交汇
        2.2.2 精神养生、道学与“西学”的交汇
        2.2.3 精神养生与疗疾的交汇
    2.3 精神养生的知识结构——“道、法、术”
    2.4 儒家与精神养生
        2.4.1 儒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4.2 儒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4.3 教化与师表
    2.5 道家与精神养生
        2.5.1 道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5.2 道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5.3 俗世即道场、临炉指点、道侣
    2.6 佛家与精神养生
        2.6.1 佛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6.2 佛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6.3 迷时师度与船子投江
    2.7 古代医家与精神养生
        2.7.1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之道
        2.7.2 古代医家的精神养生“法术”
        2.7.3 主体的转换——医者与患者,养生家与养生之家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现代反思: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与问道东方
    3.1 西方文明范围中现代人的精神状况
        3.1.1 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
        3.1.2 雅思贝尔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3.1.3 加缪《鼠疫》
        3.1.4 小结
    3.2 精神养生与现代研究
        3.2.1 精神境界的现代研究
        3.2.2 精神养生“法术”的现代研究
        3.2.3 精神养生与养生的社会人文研究
    3.3 精神养生与身体——我们该如何意识我们的身体?
        3.3.1 立足于身体的精神养生
        3.3.2 当代身体意象的分裂特征
        3.3.3 当代身体实践的分裂特征
        3.3.4 精神养生与身体实践的内在统一性
        3.3.5 精神养生视野中的清醒与睡眠
        3.3.6 小结
    3.4 精神养生与语言——我们该如何言说健康?
        3.4.1 当下健康流行语言的荒诞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抗
        3.4.2 精神养生与诊治的语言
        3.4.3 精神养生与食、药的语言
        3.4.4 精神养生与疾病谱、预防医学的语言
    3.5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的心性修养与人民的健康促进
        3.5.1 健康面临的人性挑战
        3.5.2 中医养生学视野中健康促进的理念与实践
        3.5.3 生生之道与中医养生学心性修养的实践观
        3.5.4 小结
    3.6 以道莅天下——《黄帝内经》“独立守神”的意义发现
        3.6.1 独立守神的渊源与探索路径
        3.6.2 早期社会文化与“独立守神”
        3.6.3 “独立守神”在传统文化实践中的显现
        3.6.4 “独立守神”在生物医学实践中的显现
        3.6.5 “独立守神”在心理治疗实践中的显现
        3.6.6 小结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则精神养生案例及其启示
    4.1 案例1: 何以解忧——竹林七贤作为团体形式精神养生的滥觞
        4.1.1 古代社会生活中团体的存在
        4.1.2 竹林之游的精神养生属性
        4.1.3 古代团体养生的存在状态及价值
        4.1.4 小结
    4.2 案例2: 某温泉度假村调训养生课程的精神心理效果考察
        4.2.1 调训课程介绍
        4.2.2 课程方案举例与纪实
        4.2.3 问卷调查部分
        4.2.4 调训课程组织者对课程的理解
        4.2.5 解读
        4.2.6 小结
    4.3 案例3: 某瑜伽自然疗法静修营实践
        4.3.1 背景
        4.3.2 内容
        4.3.3 讨论
        4.3.4 小结
    4.4 案例4: 某院慢性病辟谷实践的总结及比较研究
        4.4.1 某医院利用辟谷治疗代谢综合征的当代实践
        4.4.2 古今辟谷与正念饮食干预的比较研究
        4.4.3 小结
    4.5 启示
第五章 前行策略: 充分发挥精神养生力量的讨论
    5.1 提出策略建议的方法
    5.2 个体的内求为本
    5.3 个体内求与中医院校教育内求的相融、相生
    5.4 全民教育——全民的内求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题目作为核心论点之一
    6.2 健康实践的连续谱与精神养生的道学内涵
    6.3 文化自觉的一种呈现——方法与对象的同一
    6.4 精神养生的道与术、施与受、知与行的三重太极结构
    6.5 理论探索总结: 现代人的精神状况及精神养生
    6.6 案例启发与策略建议总结
    6.7 根本的结论
结语
    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特点与不足之处
        特点
        不足之处
    自反性陈述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背景
    2.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一章 材料与方法
    1.资料来源与抽样方法
    2.调查方法
    3.调查内容
    4.诊断标准
        4.1 慢性病诊断标准
        4.1.1 高血压
        4.1.2 糖尿病
        4.1.3 血脂异常
        4.1.4 上消化道疾病
        4.1.5 其他慢性病
        4.2 健康相关因素诊断标准
        4.2.1 吸烟行为
        4.2.2 被动吸烟
        4.2.3 饮酒行为
        4.2.4 饮茶行为
        4.2.5 体育锻炼
        4.2.6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4.2.7 膳食因素
        4.2.8 职业性体力劳动
        4.2.9 心率
    5.质量控制
    6.分析方法
第二章 结果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体格检查结果
    3.调查对象慢性病患病现状
        3.1 常见慢性病患病率
        3.2 主要确诊慢性病共病率
    4.健康相关因素
        4.1 体质指数
        4.2 吸烟
        4.3 被动吸烟
        4.4 饮酒
        4.5 饮茶
        4.6 体育锻炼
        4.7 膳食因素
        4.8 职业性工作强度
        4.9 心率
        4.10 慢性病家族史
    5.常见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6.主要确诊慢性病影响因素分析
        6.1 慢性胃炎的影响因素
        6.2 高血压的影响因素
        6.3 血脂异常的影响因素
        6.4 糖尿病的影响因素
        6.5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
第三章 讨论
    1.常见慢性病患病率现状分析
    2.主要确诊慢性病患病现状分析
    3.健康相关因素现状分析
        3.1 体质指数
        3.2 吸烟
        3.3 饮酒
        3.4 被动吸烟
        3.5 饮茶
        3.6 体育锻炼
        3.7 膳食因素
        3.8 职业性工作强度
        3.9 心率和慢性病家族史
    4.慢性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4.1 常见慢性病
        4.2 慢性胃炎
        4.3 高血压
        4.4 血脂异常
        4.5 糖尿病
        4.6 上消化道癌前病变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研究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农村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就医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10)深圳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1.2.1 研究目的
        1.2.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样本量估计
        2.2.2 抽样方法与步骤
        2.2.3 调查内容
        2.2.4 研究变量定义及诊断标准
    2.3 质量控制
        2.3.1 调查人员
        2.3.2 调查现场
        2.3.3 实验室检测
        2.3.4 资料整理
    2.4 统计分析方法
        2.4.1 资料录入与统计分析
        2.4.2 哈佛癌症指数方法
        2.4.3 机器学习建模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基本情况
        3.1.1 调查对象人口学特征
    3.2 调查对象高血压流行现状
        3.2.1 高血压患病的人口学分布特征
        3.2.2 高血压患病的行为生活方式分布特征
        3.2.3 高血压患病的BMI和血糖血脂水平分布特征
    3.3 基于哈佛癌症指数建立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
        3.3.1 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建立
        3.3.2 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的验证
        3.3.3 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ROC曲线分析
    3.4 基于机器学习建立高血压预测模型
        3.4.1 机器学习高血压预测模型的特征选择
        3.4.2 机器学习高血压预测模型构建
        3.4.3 机器学习高血压预测模型评估验证
        3.4.4 机器学习高血压预测模型的ROC曲线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深圳市高血压流现状及影响因素
        4.1.1 高血压流行现状
        4.1.2 高血压影响因素
    4.2 哈佛癌症指数建立高血压风险评估模型
        4.2.1 哈佛癌症指数模型评估验证结果
        4.2.2 哈佛癌症指数风险评估模型优势及局限性
    4.3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高血压风险预测模型
    4.4 创新点与局限性
        4.4.1 创新点
        4.4.2 局限性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肥胖,当然可以预防(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市职业人群体重控制项目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J]. 曹远,李玉青,韩梅,钱运梁,于彤,柴晶鑫,刘秀荣.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22(01)
  • [2]“糖税”的国际经验与成本效益分析——基于美国糖尿病形势及其医疗支出状况的思考[J]. 白彦锋,王硕. 财政科学, 2021(12)
  • [3]519例无HPV疫苗一级预防的中老年女性宫颈病变的临床分析[D]. 胡文强. 吉林大学, 2021(01)
  • [4]汉日交传中笔记有效性不足的原因及改进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访谈模拟口译为例[D]. 郑玮.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5]源语冗余在汉日交传中的应对策略 ——以糖尿病科普论坛模拟会议为例[D]. 钱铖.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6]汉日交替传译中的译语冗余现象及应对策略 ——以人民好医生科普访谈模拟会议为例[D]. 陈知之.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4)
  • [7]Urolithin A对小鼠脂肪沉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夏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03)
  • [8]回归上古天真 ——道学观照中的精神养生[D]. 刘慧鸿.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扬中市中老年居民主要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冯祥. 南京医科大学, 2020(07)
  • [10]深圳市居民高血压流行现状及风险评估模型研究[D]. 袁敬国. 广东药科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肥胖当然是可以预防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