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在中国户籍制度与收入分配扭曲的定量研究上,本文认为《中国(户口)劳动力转移限制的数值模拟分析》一文在研究方法和变量控制上取得了较大突破,在此研究范畴内能够给人以新的启示。
关键词:户籍制度;核心假设
中图分类号:D63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09)08-00-0收稿日期:2009-04-11
由厦门大学金融系张顺明教授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约翰.瓦利(JohnWhalley)教授合作发表在哈佛大学主办的《发展经济学杂志》(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2007年第83卷第2期上的论文《中国(户口)劳动力转移限制的数值模拟分析》(“ANumericalSimulationAnalysisof(Hukou)LabourMobilityRestrictionsinChina”)是当前微观实证和发展经济学、劳动经济学领域的一篇重要文献,其可读性在于中国国内经济在国际学界的日趋引以为重视以及文章对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局限的有所突破,我认为这种局限不仅仅单纯的由中国经济微观数据的缺失和政策制定者的引导所造成,也应当包括国内大部分学者对经济学本身的研究范式及其具体应用上的眼界的局限。而张顺明教授利用其多年的海外研究经验,又能够很好的把握住中国国内经济问题(户籍制度)的本质,与约翰.瓦利(JohnWhalley)教授合作完成的这篇论文也自然让在这领域有所关注的研究者眼睛一亮:户籍制度一直在国内广为诟病,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未有明确的改革动向(个人认为其中比较经典的一种解释是诺斯的路径依赖理论),对此学界也一直争议不断(如可分为取消派和完善派),至今已积累了大量研究文献,但大部分陈词老调,或者更多的从是社会学的角度予以论述,让人读完依然把握不住问题的本质和研究的科学内涵所在。而张这篇文章干脆摒弃任何干扰信息,纯粹的从经济学本身切入问题,抓紧基本环节基本变量,扎实的从数据入手,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供人探讨。
该文于2003年完成初稿之后就已经在多个国家的学术会议上和国际很多大学的经济系演讲过,2004年定稿后就作为工作论文登上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网站(NBERWorkingPaperNo.10683,August2004),2个月之内点击1万余次,成为排名全球点击率前10名的论文。该文还得到广泛引用,被国际重要学术专家重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等大学经济学教授多次引用。该文也得到国内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在中国的引用情况可以从互联网查询。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多次引用此文;引起中国政府政策界的关注。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也引用此文,用来说明他们对中国经济现象的理解。该文还被美国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引用。
文章把Hamilton-Whalley(1984)的国际贸易模型引入中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研究,并且用数据验证结论,结果表明,户籍制度在支撑中国不平等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该文对模型进行延伸,认为城市住房价格的增长延缓了城乡人口流动,考虑住房价格因素,取消户口制度限制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会变小,但仍然是重要的。此外,该文还修改模型以探讨地区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用非线性收入分配模型估计地区和国家的Gini系数。
从以上可以发现,文章的基本思路非常简洁,首先就简洁在它的逻辑起点:我们注意到大部分人都认为户籍制度造成了中国国内二元经济的现况和收入分配的不平等;那么如果能去掉户籍制度这个政策变量,收入分配会多大程度上得以改善?通过对这个假想的不存在的事实的量化模拟,我们成功的度量了户籍制度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扭曲了收入分配,而这正是户籍制度的核心命题。具体到研究方法,张从三种理论出发予以展开,先是由Hamilton-Whalley(1984)的国际贸易模型得出的基本模型,接着运用Cobb-Douglas偏好函数建立一个扩展模型,最后运用Gini系数和Theil指数衡量主要变量的变动,三部分循序渐进,并有所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虽然寥寥几行,却言简意赅毫无累赘,因为通过前面严密的论证,结论已经不言而喻了。这种文章,我读完的一点感受是,研究的精髓其实在于过程的严密,结论往往不是最重要的。
最后,笔者对这篇文章有几点延伸的想法。
第一,文章的几个关键假设还值得进一步斟酌。包括固定资本(fixedcapital),完全就业(fullemployment),同质劳动力(homogerouslabour),边际产出递减(diminishingmarginalproductproduction)以及劳动力在人口中的固定比率(fixedratioofworkforcetopopulation)。其中固定资本的假设在后面得以顺利放宽为完全流动甚至一定比率的流动资本,完全就业和同质劳动力以及边际产出递减假设在这篇文章中都不会对研究造成严重偏差,但笔者认为劳动在人口中的固定比率这一个假设跟现实是有些出入的,作者的假设可理解为,当一个劳动力迁移到另外一个地区参加就业时,就伴随着一定比率的非劳动人口的迁移,而在现实中却有很大部分的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观察到在很多劳动力输出大省,外出打工的一般是青壮年,他们的小孩和老人大多是留在老家的,直到在外地经济情况有所改观或者有其他需要才可能带全家迁移。这个假设对问题的结论影响比较大,如果能有一种可行的假设来进一步放宽这个假设,笔者相信结论会更有价值。
第二是这篇文章所延伸出来的一个命题:如果取消户籍制度,城市会不会爆炸式的扩张?对这个问题同样也有很多人做过研究和预测,或者说对此问题的担忧也正是户籍制度本身的重要初衷,但笔者同样认为,现今为止的一切讨论,如果仅仅是停留在社会价值伦理的纠葛之中,那仍然不是我们所期待所认为的有价值的成果,如果能够延续这篇文章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对这个命题予以探讨,笔者相信这也是一份比较有意义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