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

石材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

一、石质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东[1](2019)在《高速公路尾矿路基稳定性与快速检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路基压实质量的好坏对路基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压实度和回弹模量是路基压实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传统压实质量检测方法存在损伤路基结构、操作过程复杂、检测数据误差大等问题。以在建延崇高速公路张家口段为工程背景,针对这些压实质量检测方法的不足,深入研究了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和PFWD两种新型无损检测设备在尾矿路基稳点性与快速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尾矿填料进行室内试验,得出该尾矿填料为级配良好填料的结论,同时得到了含水量和干密度的关系,证明尾矿填料满足承路基载能力要求。对两种新型检测仪器的设备特性进行了研究,说明了两种设备的检测原理、测试流程等,得出PFWD在改变落锤高度情况下,压力与弯沉的线性关系,证实用线弹性理论分析PFWD的可靠性。同时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两种回弹模量之间的对数关系。结合尾矿路基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对路基施工工艺做了说明。针对压实度检测在尾矿路基压实质量施工过程控制中的问题,立足尾矿路基施工现场,首次采用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PFWD和表面沉降差法对现场布设测点进行一对一检测,利用统计学中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两种快速检测设备回弹模量指标与表面沉降法沉降差指标之间的对数关系,考虑安全系数,提出基于两种快速检测设备的压实质量施工过程回弹模量控制标准。采用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PFWD参与路基压实质量验收,通过与规范中标准方法贝克曼梁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建立了两种回弹模量指标与贝克曼法反算模量与弯沉值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后确定了满足延崇高速公路测试段弯沉验收要求的回弹模量标准值,并提出基于两种快速检测设备的压实质量回弹模量验收标准。

王安会[2](2019)在《F2赛车道软基处理与坦萨垫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文中认为F2是方程式赛车比赛的一种,因赛车时速度较高,故对赛道的质量要求极为苛刻。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赛车运动被原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但沿海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差,如何在此类区域建设高水平的赛车场,对工程施工企业是极大的挑战。笔者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以理论分析结合现场实践的方式,提出了一种适用于F2赛道的软基处理方式,即采用桩板结构和新型材料(坦萨土工合成材料)结合的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充分利用复合地基的理念和新材料抗拉强度高、抗拉刚度大、与填料共同作用效果好、耐久性强等特性以及施工简单、造价低廉的优点,使得在软弱地基加固等方面的施工工艺得以提高,实现了F2赛道的工后"零沉降"。

刘伟[3](2017)在《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尽量节省工程建设费用并减少施工对环境的破坏,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需尽量减少土石方的开挖,因此山区高速公路路面结构优化研究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进行了路面结构材料,路面结构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层位功能理论,对山区高速公路面层材料进行了路用性能试验,分析研究了山区公路路堑段面层材料路用性能特性,为山区高速公路的路面结构提供理论依据。2.借助KENPAVE力学分析软件,建立了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典型路面结构,分析了随着路面结构层厚度、模量的变化,路面结构在车辆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研究了重载交通、坡度和石质路基抗压回弹模量,对路面沥青层的永久变形、路基顶压应变、沥青层疲劳开裂的影响。3.将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基层厚度分别选择三个不同的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中心试验方案进行设计,借助响应面设计软件对路面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出了路面结构层厚度与设计指标之间的回归关系式。

张永升[4](2015)在《广东武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武深高速仁化至新丰段A1标段设计项目(以下称“设计项目”),针对路面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研究分析。路面结构的设计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性能参数。结构参数包括交通量以及交通荷载参数,路面结构温度场参数,路面结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以及劈裂强度。性能参数有:原材料技术参数、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高温抗车辙能力、低温抗裂能力、抗渗水性能以及抗滑性能(适应于表面层)等。结合设计项目初步设计阶段拟定路面结构形式,通过调查分析和试验获取以上结构和性能设计参数,同时验证原材料以及混合料在仁化地区的适用性,最后经过结构层组合功能分析以及力学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形式和各结构层厚度。通过现场对仁化地区及周围已建高速公路调查分析,获取拟建路面结构温度场情况。通过对车辆交通查分析,获取设计项目的交通量水平以及交通荷载情况并且确定路面结构交通等级。通过现场调查,获取设计项目高速公路建设原材料品质以及材料的供应情况。同时,经过对原材料的技术参数试验表明:SBS(I-D)改性沥青动力黏度伴随温度增减呈现指数关系的增减。为使沥青混合料满足仁化地区高温、多雨、重载交通的特点,沥青混合料必须满足均匀密水、高温抗车辙、低温抗裂和抗滑性能要求。选择SAC和改进型级配GAC两种级配,分别进行配合比设计,以及高温稳定性、抗水损性能、低温抗裂性,抗滑性能(表面层)和渗水性能(表面层)试验。鉴于GAC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较好,广东地区应用广泛,而且较SAC沥青混合料经济。因此选择GAC级配沥青混合料进行下一步试验研究。首先,分别采用国内轮碾试验和APA沥青路面分析仪对GAC-20C沥青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当使用动稳定作为评价抗车辙标准时,两种实验方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得到其动稳定度随温度升高,荷载增加以及沥青动力黏度下降,而呈现非线性的下降。同时总结国内现有的沥青混凝土的动稳定度水平,确定基于高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动稳定度为4500次/mm,试验温度标准为65℃。选取55℃情况下浸水车辙动稳定度与干法车辙动稳定度车辙的残余率,作为沥青混合料抗水损的标准。同时考虑其他路用性能因素,将残余动稳定度指标选定为70%。总结研究国内构造深度水平,以及本项目采用材料实现水平,选取沥青混合料构造深度为0.7mm,作为设计指标。根据试验结果得到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设计参数,结构层功能要求,以及项目需求,确定结构层组合以及结构层厚度。

王学勤[5](2014)在《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了分析不同沥青路面结构在山区石质路堑段的力学响应,调查确定三类山区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典型结构,采用壳牌路面设计软件BISAR3.0对比3类路面结构层底拉应力和路表弯沉的差异,探讨三类路面结构适应的交通等级,分析路基模量变化对3类路面结构路表弯沉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设计与使用建议。

杨俊[6](2014)在《构建基于实践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路基路面工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内容繁多,在日常教学组织中,是一门比较难教难学的课程。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作了深入探讨,从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立完善的习题库几方面,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建议。

李新明[7](2014)在《基于层位分工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耐久性沥青路面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沥青路面最热门的研究内容,尽管许多国家都对耐久性沥青路面进行了广泛研究,也取得一定成果,但目前为止,如何设计耐久性沥青路面及确定结构参数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另外我国也有必要改变半刚性基层这种单一的路面结构形式。因此,本文从路面结构层位分工的角度分析路面结构参数对柔性基层和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力学响应规律,研究路面结构参数确定方法,并对两种路面结构形式进行优化设计。基于层位分工理论,分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形式和其产生机理,从而确定预防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计算指标及具体指标。选取典型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和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并确定各结构层力学参数范围,建立力学计算模型。采用KENPAVE软件从材料非线性角度对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和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的结构组合及结构参数进行系统理论研究,可知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的确定主要是厚度参数。通过研究总沥青层厚度和各结构层参数与相应的计算指标之间的关系,用Minitab统计软件分析提出柔性基层和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力学响应模型,给出了柔性基层和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设计流程图以及如何确定路面结构参数的方法,通过比对相关参数关系图确定路面结构参数组合。利用有限元软件优化方法对两种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进行结构优化,得出结构经济合理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刘梦云[8](2013)在《广西公路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文中认为近几年,随着广西地区公路的交通荷载量日益增长,大部分公路的沥青路面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路面病害,这对行车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再生沥青路面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首选方式。本文对沥青路面的再生做了一个系统的研究,且根据广西地区大部分的路面结构的调查结果的收集,总结出了广西地区公路再生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首先,本文大量收集了广西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情况,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形式等资料,并着重调查了广西地区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这样就得出了广西地区比较常见的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依此总结出了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路面结构形式。其次,通过具体地研究沥青的再生方法,总结出三种比较常见的再生沥青路面的方案,即面层再生,基层再生和面层与基层混合再生。通过一个拟定的简单的沥青路面结构,经过分析论证,总结出在这三种再生方案之下拟定的路面结构的再生沥青路面结构组合形式。最后就是本文的重点,结合前期调查总结的广西公路的几种典型的沥青路面结构,依次运用每种再生方法,研究出每种路面结构再生之后得出的新的沥青路面结构,再根据材料参数,回弹模量,交通荷载等设计参数的计算,就得到了广西地区公路的再生沥青路面的典型结构。最后,本文简单讨论了广西地区再生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本文的重点就是系统研究广西地区公路的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论文结果比较简单,但是其针对性极强。对广西地区沥青路面的补强、改建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尹力新[9](2013)在《石质路基施工技术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石质路基的施工难度较大,不合理的施工技术将影响路基质量。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对石质路基施工技术展开探讨。根据国内施工实践情况,总结出石质路基的施工全过程,并提出相应环节的控制要点,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昌亚辉,党信[10](2012)在《浅议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混凝土面板的影响》文中提出本文几种路基不均匀沉降的影响进行了分类,并分析其原因,提出了改善措施。

二、石质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质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高速公路尾矿路基稳定性与快速检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尾矿料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
        1.2.2 铁尾矿料的工程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铁尾矿料路基施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4 铁尾矿料路基施工质量检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铁尾矿路基填料物理力学指标试验研究
    2.1 依托工程概况
    2.2 尾矿填料放射性分析
    2.3 尾矿填料化学组成
    2.4 颗粒筛分试验
    2.5 击实特性试验
    2.6 铁尾矿料的强度形成机理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铁尾矿路基施工及施工质量控制技术研究
    3.1 概述
    3.2 试验段设置及铁尾矿路基包边土施工
        3.2.1 试验段目的
        3.2.2 试验段实施要求
        3.2.3 铁尾矿路基包边土施工
    3.3 表面沉降法及施工质量控制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PFWD和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工作原理
    4.1 概述
    4.2 PFWD特性分析
        4.2.1 测试原理和性能参数
        4.2.2 测试流程和注意事项
        4.2.3 测试压力与弯沉关系研究
    4.3 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特性分析
        4.3.1 测试原理
        4.3.2 测试流程和注意事项
    4.4 设备快速检测方法优点分析
    4.5 设备测试结果稳定性和相关性分析
        4.5.1 设备测试结果稳定性分析
        4.5.2 E_p与E_d相关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铁尾矿路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5.1 概述
    5.2 常用验收方法及现场快速检测
        5.2.1 贝克曼梁法
        5.2.2 现场检测方案
        5.2.3 检测结果
    5.3 压实过程沉降差与E_d、E_p相关性分析
        5.3.1 对比检测方案
        5.3.2 回弹模量E_d与沉降差ΔH关系
        5.3.3 动回弹模量E_p沉降差ΔH关系
    5.4 土壤模量刚度测试仪和贝克曼梁弯沉相关性分析
        5.4.1 E_d与E_1相关性分析
        5.4.2 E_d与l相关性分析
    5.5 PFWD和贝克曼梁弯沉相关性分析
        5.5.1 E_p与E_1相关性分析
        5.5.2 E_p与l相关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2)F2赛车道软基处理与坦萨垫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不良地质
3 处理方案
4 数值模拟
    4.1 计算模型
    4.2 模型参数
    4.3 边界条件
    4.4 工况分析
    4.5 计算结果分析
5 坦萨垫层施工
    5.1 坦萨碎石
    5.2 坦萨土工格栅
    5.3 坦萨垫层施工工艺
    5.4 检查标准
    5.5 施工注意事项
6 沉降观测
    6.1 沉降变形观测网
    6.2 沉降观测断面设置
    6.3沉降曲线
7 质量检验及验收
8 结束语

(3)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长寿命路面结构国外研究现状
        1.2.2 长寿命路面结构国内研究现状
        1.2.3 石质路基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区公路石质路堑段面层材料性能研究
    2.1 原材料性质分析
    2.2 沥青混合料级配的确定
    2.3 基于层位功能理论的面层材料的路用性能试验
        2.3.1 AC-13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2.3.2 AC-20 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分析
        2.3.3 AC-25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典型长寿命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3.1 KENPAVE路面分析设计软件简介
    3.2 路面结构模型及设计参数
        3.2.1 荷载参数与计算图式
        3.2.2 路面结构模型
    3.3 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3.3.1 沥青混合料疲劳开裂寿命
        3.3.2 沥青混合料层永久变形量
        3.3.3 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重载交通对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的影响
        4.1.1 重载交通对沥青层疲劳开裂的影响
        4.1.2 重载交通对沥青层永久变形的影响
        4.1.3 重载交通对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的影响
    4.2 坡度对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的影响
        4.2.1 分析不同纵坡度对层间剪应力的影响
        4.2.2 坡度对沥青层疲劳开裂的影响
        4.2.3 坡度对沥青层永久变形的影响
        4.2.4 坡度对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的影响
    4.3 石质路基对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路面结构的影响
        4.3.1 石质路基对沥青层疲劳开裂的影响
        4.3.2 石质路基对沥青层永久变形的影响
        4.3.3 石质路基对路基顶面竖向压应变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优化研究
    5.1 响应面法简介
    5.2 试验设计
    5.3 基于响应面的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优化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广东武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多级配碎石SAC沥青混合料发展与应用
        1.2.2 改良级配GAC沥青混合料发展与应用
    1.3 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2章 路面结构服务环境分析和原材料试验研究
    2.1 路面结构服务环境分析研究
        2.1.1 气候温度特点
        2.1.2 交通荷载特点
        2.1.3 沿线地质特点
        2.1.4 原材料特点
    2.2 原材料试验研究
        2.2.1 集料试验研究
        2.2.2 沥青结合料试验研究
        2.2.3 SBS(I-D)改性沥青黏温试验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沥青混合料设计
    3.1 级配的选择与优化设计
        3.1.1 SAC级配设计
        3.1.2 GAC级配设计
        3.1.3 ATB-25级配设计
    3.2 配合比设计研究
        3.2.1 GA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2 SAC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3 ATB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3.2.4 配合比设计结果
    3.3 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3.3.1 水稳定性试验研究
        3.3.2 高温性能试验研究
        3.3.3 低温抗裂性能试验研究
        3.3.4 抗滑性能试验研究
        3.3.5 渗水性能试验研究
    3.4 力学试验研究
        3.4.1 劈裂强度试验
        3.4.2 抗压强度试验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特殊条件下GAC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评价
    4.1 基于高抗滑性能GAC沥青混合料构造深度标准研究
        4.1.1 国内路面构造深度实现水平
        4.1.2 GAC抗滑性能评价以及指标标准研究
    4.2 基于高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评价研究
        4.2.1 温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
        4.2.2 沥青黏度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研究
        4.2.3 车辙试验相关性对比研究
        4.2.4 高温重载对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研究
        4.2.5 多因素影响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能力研究
        4.2.6 基于高抗车辙的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评价以及高温标准研究
    4.3 基于抗水损害的沥青混合料评价研究
        4.3.1 水损害的产生机理
        4.3.2 水损害的评价指标研究
        4.3.3 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评价以及浸水车辙试验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路面结构设计与分析计算
    5.1 路面结构组合形式确定
    5.2 路面结构力学分析
        5.2.1 结构力学参数的取值
        5.2.2 路表回弹弯沉计算与结构层厚度计算
        5.2.3 结构层底拉应力验算
        5.2.4 路面结构耐疲劳性能力学验算
        5.2.5 路面结构层及厚度确定
    5.3 本章小结
第6节 主要结论和创新点
    6.1 主要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沥青路面结构计算方案
    1.1 路面结构计算参数
    1.2 路面荷载与计算图示
2 3类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影响对比分析
    2.1 3类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弯拉应力对比分析
    2.2 3类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路表弯沉对比分析
3 3类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对路基模量变化的敏感性
4 结论

(6)构建基于实践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有关《路基路面工程》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1. 优化教学内容
    2. 改革教学方法
    3. 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 建立完善的习题库
三、结束语

(7)基于层位分工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层位功能分析
    2.1 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层位分工理论
    2.2 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指标的确定
        2.2.1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形式及机理
        2.2.2 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计算指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研究
    3.1 结构参数及计算模型
    3.2 路面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
    3.3 路面结构层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3.3.1 沥青层总厚度研究
        3.3.2 上面层厚度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3.3.3 中面层厚度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3.3.4 下面层厚度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3.3.5 柔性底基层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3.3.6 土基模量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3.4 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力学响应模型
    3.5 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的确定方法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研究
    4.1 结构参数及计算模型
    4.2 路面结构参数灵敏度分析
    4.3 结构层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4.3.1 沥青层总厚度研究
        4.3.2 中面层厚度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4.3.3 下面层厚度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4.3.4 柔性基层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4.3.5 半刚性底基层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4.3.6 土基参数对控制指标的影响分析
    4.4 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力学响应模型
    4.5 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参数确定方法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层位分工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设计
    5.1 有限元优化设计方法及优化步骤
    5.2 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
        5.2.1 参数化结构模型建立与优化
        5.2.2 柔性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结果
    5.3 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
        5.3.1 参数化结构模型建立与优化
        5.3.2 组合式基层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结果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8)广西公路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再生沥青路面设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再生沥青路面设计的研究背景
        1.1.2 再生沥青路面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1 路面典型结构的研究意义
        1.2.2 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广西地区沥青路面状况调查研究
    2.1 广西地区的自然水文地质条件
        2.1.1 自然地理条件
        2.1.2 地形地质与地貌
    2.2 广西地区沥青路面病害调查
    2.3 广西地区沥青路面结构形式调查
    2.4 广西地区沥青路面设计参数
        2.4.1 广西地区再生沥青路面材料的研究
        2.4.2 广西地区交通的设计参数
        2.4.3 基层材料的设计参数
        2.4.4 面层材料的设计参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西公路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
    3.1 沥青的再生方法
        3.1.1 沥青的热再生
        3.1.2 沥青路面冷再生
    3.2 沥青路面的再生类型
        3.2.1 沥青路面面层再生
        3.2.2 沥青路面基层再生
        3.2.3 沥青路面面层与基层混合再生
    3.3 再生沥青路面结构计算
    3.4 广西地区旧沥青路面典型结构总结
    3.5 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5.1 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厂拌热再生
        3.5.2 三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冷再生
    3.6 两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6.1 两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厂拌热再生
        3.6.2 两层式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冷再生
    3.7 单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7.1 单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厂拌热再生
        3.7.2 单层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现场冷再生
        3.7.3 单层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8 沥青碎石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8.1 沥青碎石路面的厂拌热再生
        3.8.2 沥青碎石路面的现场冷再生
        3.8.3 沥青碎石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9 沥青表处路面再生典型结构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4.1 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工艺
        4.1.1 准备工作
        4.1.2 施工程序
    4.2 再生典型结构的应用一广西百色至平班二级公路改造工程
        4.2.1 广西百色至平班二级公路再生沥青路面再生结构设计
        4.2.2 就地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4.2.3 就地冷再生基层现场施工
        4.2.4 现场施工步骤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期望
    5.1 论文的结论
    5.2 进一步的期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论着

(9)石质路基施工技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石方路基填筑技术
    1.1 施工的前期技术要求
    1.2 路基填筑施工
    1.3 路基填料摊铺整平
2 路基碾压成型处理
3 结语

四、石质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论文参考文献)

  • [1]高速公路尾矿路基稳定性与快速检测研究[D]. 刘建东.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2]F2赛车道软基处理与坦萨垫层施工关键技术研究[J]. 王安会. 工程技术研究, 2019(01)
  • [3]山区高速公路路堑段长寿命路面结构优化研究[D]. 刘伟. 河北工业大学, 2017(01)
  • [4]广东武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研究[D]. 张永升.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2015(03)
  • [5]山区高速公路石质路堑段沥青路面结构性能分析[J]. 王学勤.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4(09)
  • [6]构建基于实践的《路基路面工程》教学内容及方法探讨[J]. 杨俊. 课程教育研究, 2014(24)
  • [7]基于层位分工的耐久性沥青路面结构优化研究[D]. 李新明. 河北工业大学, 2014(03)
  • [8]广西公路再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研究[D]. 刘梦云. 重庆交通大学, 2013(04)
  • [9]石质路基施工技术探讨[J]. 尹力新. 交通标准化, 2013(06)
  • [10]浅议路基不均匀沉降对混凝土面板的影响[J]. 昌亚辉,党信. 科技信息, 2012(33)

标签:;  ;  ;  ;  

石材路基段路面设计与施工实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