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站全科门诊接受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78例,常规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之后分析临床效果。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2.56%,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相比瑞格列奈而言,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效果更加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关键词】二甲双胍;瑞格列奈;糖尿病;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151-02
糖尿病(diabetes)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1]。该病若不及时治疗,将引发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昏迷、皮肤感染、结核、泌尿系感染、胆囊、胆管炎、胆石症、牙周炎及鼻窦炎等[2],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有瑞格列奈,但效果欠佳,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3]。因此,寻求治疗之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我科选择78例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效果。以下是具体的试验报告。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从2016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站全科门诊接受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78例,纳入标准:(1)符合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4];(2)临床表现症状为多食、多尿、多饮以及体重下降者;(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1)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合并患有消化道、肝肾、呼吸系统等疾病者;(3)合并患有精神类疾病者。78例患者平均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中,男21名,女18名,年龄分布在57到8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19±0.47)岁。患者病程4年到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21±0.39)年。试验组中,男20名,女19名,年龄分布在56到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18±0.73)岁。患者病程3年到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69±0.13)年。本研究所有患者经过尿糖、尿酮、尿白蛋白、血电解质、血尿素氮和肌酐、酸碱失衡、白细胞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根据糖尿病伴的临床判定标准,均确诊为糖尿病。应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对象发病时间、男女、致病原因、治疗历史的一般资料显示,P值>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瑞格列奈治疗。采用北京北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瑞格列奈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380)治疗,口服,其推荐起始剂量为0.5mg。最大的推荐单次剂量为4mg,进餐时服用。但最大日剂量不应超过16mg。
试验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采用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公司生产的盐酸二甲双胍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23161)治疗,口服,餐时服用,1片/次,2次/d。
1.3评价标准
无效:患者病情无改善甚至加重。有效: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多尿、多饮、多食、乏力、视力下降、肥胖等临床表现症状有所减轻,血糖水平有所下降,临床检查各项指标综合改善60%到79%之间。显效:患者病情明显改善,多尿、多饮、多食、乏力、视力下降、肥胖等临床表现症状明显减轻,血糖水平明显下降或恢复正常水平,临床检查各项指标改善80%以上。
1.4数据分析与处理
采用生物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本次试验记录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经过t检验后,分析P值,如果P<0.05,代表比较值具有差异性。
2.结果
2.1比较患者不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与餐后2h血糖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为(5.02±1.21)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6.09±1.03)mmoL/L,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
表1比较患者不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情况
注:*代表P<0.05。
3.讨论
老年人由于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退化,免疫力下降,加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易患糖尿病。根据临床报道显示,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5],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如何选择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前治疗该病常见的药物有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短效胰岛素促泌剂,通过在患者体内刺激胰腺分泌生理性胰岛素来控制餐后血糖,具有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等优点,但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应用该药治疗糖尿病易引起低血糖、视觉异常、胃肠道反应、肝功酶指标升高以及过敏性反应等不良反应[6],导致疗效整体欠佳,影响患者预后。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能够促进周围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降低肝糖输出,降低患者体重、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另外能够巩固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且毒性作用较小,不易引起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为2.56%,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2]朱长清,石凌波,康红,等.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和诊断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切点分析[J].广东医学,2014,35(22):3564-3566.
[3]张倩,万倩,孙丹,等.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5):390-394.
[4]王建华,郑昊林,刘淼,等.社区老年人群糖代谢异常、糖尿病患病率与糖尿病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6,37(9):1220-1222.
[5]高璐,信中,袁明霞,等.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分析[J].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2017,37(5):298-302.
[6]朱铖铖,赵桂秋,刘园园,等.糖尿病和非糖尿病真菌性角膜炎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临床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16,34(6):5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