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好氧氨氧化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碳源,甲烷,模型,活性,硝酸盐,生物,亚硝酸盐。
好氧氨氧化菌论文文献综述
李彦澄,杨娅男,刘邓平,李蕾,李江[1](2019)在《基于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反硝化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体循环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gcSBBR),构建反硝化型甲烷好氧氧化(AME-D)系统.考察了进水氮负荷的影响,发现氮负荷为0.075kg/(m3·d)时,硝酸盐氮去除率达到98.93%,其反硝化速率为74.25mg/(L·d),系统的甲烷日平均消耗量为35.91%(初期为50%);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显示,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以短杆菌(12~18μm)为主,并存在少量的丝状菌(长150~200μm);16SrRNA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该系统中的甲烷氧化菌为Methylocaldum、Methylomonas、Methylococcus和Methylococcaceae_unclassified,反硝化菌为Denitratisoma、Hydrogenophaga、Azoarcus、Thiobacillus和Rhodobacter,其中主要的功能微生物为Methylocaldum、Denitratisoma和Hydrogenophaga,系统对氮的去除是由好氧甲烷氧化菌与反硝化菌协同实现.此外,系统中存在大量以甲醇和甲基胺类物质为生长基质的Methylophilaceae_uncultured(30.4%).(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莹,杨开亮,王博,李璇,张坤[2](2019)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保藏与活性恢复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目前所报道的厌氧氨氧化菌的保藏与活性恢复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各种保藏与恢复工艺的优势与不足,概述了保藏时间、温度、保护剂及底物基质对菌群的影响,阐明了温度、底物基质、反应器类型及外加条件对菌群活性恢复的影响,分析了保藏和活性恢复期间微生物群落的交替。认为可通过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其他功能菌的联合保藏与活性恢复进行研究,完善各类功能菌的保藏与活性恢复技术;筛选开发耐饥饿性强,活性恢复速度快的功能菌;根据厌氧氨氧化菌及其他功能菌的生理特性建立在线监测和调控技术,实时调控工程运行,从而实现低能耗处理氨氮废水。(本文来源于《水处理技术》期刊2019年07期)
吕心涛,蒋勇,孟春霖,张树军,谷鹏超[3](2019)在《好氧和缺氧条件下游离亚硝酸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选择性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稳定短程硝化是实现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瓶颈,目前国内外关于游离亚硝酸(Free nitrous acid,FNA)对硝化菌活性的影响大多是在曝气条件下进行研究,鲜有关于缺氧条件下FNA对硝化菌活性影响的报道。【目的】探究好氧和缺氧下FNA对氨氧化菌(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itrite oxidizing bacteria,NOB:Nitrospira和Nitrobacter)活性的抑制影响。【方法】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基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MLSS)为8 300 mg/L的全程硝化污泥条件,通过批次试验分别考察好氧和缺氧下FNA(初始浓度为1.16 mg/L)处理48 h后,AOB和NOB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好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FNA浓度维持在1.16-1.17 mg/L,游离氨(Free ammonia,FA)浓度小于0.017 mg/L,AOB、Nitrospira、Nitrobacter丰度均未发生明显变化;过曝气至99 h时,与空白组相比,比氨氮氧化速率(r~+_(NH4-N))、比亚硝酸盐氮氧化速率(r_(NO2-N))均出现小幅下降,分别由3.5、4.828 mg N/(g VSS·h)降至3.3、4.668 mg N/(g VSS·h),且亚硝酸盐氮累积率(Nitrite accumulation rate,NAR)始终低于33.2%。缺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FNA浓度维持在0.64-1.16 mg/L,FA浓度低于0.039 mg/L,AOB丰度变化较小,而Nitrospira、Nitrobacter丰度均明显下降,分别由3.002 9×10~9、4.245×10~8 copies/g VSS降至1.666 5×10~8、5.163 8×10~7 copies/g VSS;过曝气至99 h时,与空白组相比,r~+_(NH4-N)值下降幅度较小,而r_(NO2-N)值明显降低,由4.828 mg N/(g VSS·h)降至0.007 mg N/(g VSS·h),且在过曝气0-292 h内,NAR均大于94%。【结论】好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对AOB和NOB无明显抑制作用,但缺氧FNA处理活性污泥48 h后对AOB具有轻微抑制作用,而对NOB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可以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彭锦玉,张玉生,王全勇,李振邦[4](2019)在《高浓度Mg~(2+)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序批式和连续流反应器,考察Mg~(2+)浓度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和微生物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菌的最适Mg~(2+)投量为0.4 mmol/L,抑制投加量为2.4 mmol/L。在相同的条件下,设置对照试验,控制进水Mg~(2+)浓度分别为0.4和2.4 mmol/L,经过119 d的运行,后者的TN去除负荷降至1.33 g/(gVSS·d),为0.4 mmol/L时的63.6%;NO~-_3-N生成量与氨氮去除量之比从0.2降至0.13,表明高浓度Mg~(2+)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产生抑制,导致其脱氮效率和生长速率降低。扫描电镜图像表明,Mg~(2+)浓度为2.4 mmol/L环境中的厌氧氨氧化菌更容易发生团聚并形成团簇结构。FISH分析显示,当Mg~(2+)浓度过高时,一部分厌氧氨氧化菌因没有适应环境而死亡,导致DOC升高,厌氧氨氧化菌在总菌中的比例下降。另外,Mg~(2+)浓度从2.4 mmol/L降至0.4 mmol/L后的25 d内,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给水排水》期刊2019年13期)
魏凡凯,王昕竹,吴鹏,宋吟玲,陈亚[5](2019)在《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使厌氧氨氧化系统适应碳源成分复杂的环境对推动其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分析无机碳源、有机碳源对厌氧氨氧化影响的基础上,充分讨论了混合营养型厌氧氨氧化的可行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低浓度的小分子有机酸可以刺激厌氧氨氧化菌的有机营养特性,低碳氮比进水诱导可实现混合营养型厌氧氨氧化。(本文来源于《工业水处理》期刊2019年06期)
韩越梅,刘志军[6](2019)在《好氧氨氧化生物膜内氧传质特性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化床反应器中好氧氨氧化生物膜内溶解氧传质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综合考虑反应-扩散-对流作用的一维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溶解氧所能到达的生物膜厚度受渗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增大渗流速度、扩散系数和进水底物浓度均可以提高膜内溶解氧浓度的最大值。建立了序批式流化床生物膜反应器,获得了高于80%的氨氮转化率,实现了好氧氨氧化生物膜的成功挂膜,获得生物膜厚度为0.1~0.3 mm,采用微电极测试了膜内溶解氧浓度。实验测试和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溶氧浓度沿生物膜厚度方向均呈现出抛物线形的不均匀下降趋势,且当扩散系数为2.2×10–4 m2/s和渗流速度为6.0 mm/s时,测试结果和计算数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本文来源于《精细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尹幸佳[7](2019)在《沉水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其根际nirS型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丰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氮污染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微生物脱氮是湖泊氮治理的重要途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能够将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去除湖泊系统中的氮。沉水植物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主要的生态群落,对湖泊沉积物中的反硝化和厌氧氨氧化过程都具有重要影响,但具体过程和机理还有待深入了解。本文选择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分别作为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代表基因,对沉水植物根际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群落结构和丰度,以及根际中低分子量有机酸对这两个基因丰度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夏季优势沉水植物黑藻、苦草和微齿眼子菜根际沉积物中含量较高的有机酸为乙酸、草酸、琥珀酸和苹果酸,且根区和非根际区的总有机酸要低于近根际区。总有机酸含量与两种基因的丰度均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对于夏季沉水植物而言,根际中的有机酸会抑制两种菌的生长。叁种植物根际沉积物中nirS属于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种、Sulfuricaulis limicola菌种、Herbaspirillum sp.属和Azospirillum brasilense菌种,其中Pseudomonas aeruginosa占优势。anammox 16S rRNA属于Candidatus Jettenia属,Candidatus Brocadia属,Candidatus Kuenenia属,Deferrisoma camini菌种和Pelobacter acetylenicus菌种,其中Candidatus Jettenia占优势。根际中nirS基因群落多样性最高的是黑藻,anammox 16S rRNA基因群落多样性最高的是微齿眼子菜,这表明不同的沉水植物能够影响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生物多样性。黑藻、苦草和微齿眼子菜从成熟期进入到衰亡期后,根际沉积物中nirS的丰度明显降低,而anammox 16S rRNA基因的丰度增加,表明厌氧氨氧化菌能更好的适应植物衰亡。植物根区和非根际中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的丰度要高于近根际。不同植物种类的不同采样层(根区、近根际区和非根际区)中nirS和anammox 16S rRNA丰度均有显着的差异(P<0.001)。RDA分析结果表明,对两种基因丰度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为NO_3~--N、NO_2~--N、柠檬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和琥珀酸。通过对根际沉积物垂向剖面中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研究,发现随着沉积物的深度增加,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均呈下降的趋势,且沉水植物根系具有一定的泌氧作用。(2)冬季优势沉水植物菹草根际中含量较高的有机酸为乙酸、草酸、琥珀酸和苹果酸,且根区和非根际区的总有机酸要低于近根际区。总有机酸含量与两种菌的丰度均呈正相关,表明菹草根际中的有机酸会促进两种菌的生长。菹草根际沉积物中的nirS属于Pseudomonas sp.属、Sulfuricaulis limicola菌种和Thauear sp.属,其中占优势的为Pseudomonas sp.属。anammox 16S rRNA属于Candidatus Jettenia属和Candidatus Brocadia属,其中占优势的为Candidatus Brocadia属。菹草根区和非根际区中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的丰度低于近根际。进入衰亡期后,植株受损程度大的菹草根际中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下降趋势明显。植物受损时间对nirS基因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产生了影响,不同采样期内两种基因的丰度均有显着差异(P<0.001)。RDA分析结果表明,对nirS基因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影响较大的环境因素为NH_4~+-N、NO_2~--N、琥珀酸和草酸。通过对菹草根际沉积物垂向剖面中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的研究,发现随着沉积物的深度增加,溶解氧和氧化还原电位均有下降的趋势,且菹草根系具有一定泌氧作用。(3)添加了有机酸的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高于未添加组,且添加有机酸浓度25mmol/L时沉积物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最高,而并不是浓度最高的40 mmol/L的实验组,表明根系分泌物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促进微生物多样性,外源有机酸的添加会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产生影响。两种基因的丰度随着添加的有机酸浓度增加而降低,说明有机酸的添加会抑制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随着培养时间延长,nirS基因丰度有升高的趋势,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则呈现下降趋势,说明有机酸对anammox 16S rRNA基因的抑制作用强于nirS基因。沉积物中添加不同含量的有机酸对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都有显着影响(P<0.001)。培养时间对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也有显着影响(P<0.05)。RDA分析结果表明,对nirS和anammox 16S rRNA基因丰度影响较大的因素为NH_4~+-N、NO_3~--N、有机质和pH。(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文静[8](2019)在《厌氧氨氧化菌强化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Anammox)菌利用低价态铁还原NO_3~-的现象丰富了对Anammox菌代谢多样性的认识,但目前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仍较为缺乏,对于反应过程中NO_3~-的转化途径、Anammox菌参与的反应以及微生物群落组成变化等都尚未可知。因此,根据目前所存在的疑问与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通过批式实验,对比了投加沸石吸附还原产物NH_4~+和投加Anammox菌对Fe~0/NO_3~-体系中NO_3~-还原速率的影响,考察了无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下Anammox菌利用Fe~0溶出的Fe~(2+)还原NO_3~-的作用;通过连续流反应器实验探讨了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体系连续流反应器稳定运行及Anammox菌长期培养的控制条件,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以及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测定了微生物培养物的功能基因narG、napA和nrfA表达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通过上述方法和手段,探究了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中微生物参与的反应、NO_3~-的转化途径、微生物群落变化特征以及反应的关键影响因素,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稳定发生Fe~0还原NO_3~-作用的连续流反应器中长期培养的Anammox微生物样品检测,发现功能基因napA和nrfA有明显表达,表明Anammox菌能够利用Fe~0溶出的Fe~(2+)将NO_3~-经NO_2~-异化还原成NH_4~+;(2)NO_3~-还原、NO_3~-异化还原为NO_2~-、NO_2~-异化还原为NH_4~+是NO_3~-生物还原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Anammox菌获得底物NH_4~+与NO_2~-的主要途径,在上述生物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实现体系内NO_3~-的去除;(3)Candidatus Brocadia菌和Candidatus Jettenia菌在以Fe~0和NO_3~-环境中长期培养后相对丰度逐渐增强,这两个属的Anammox菌表现出了对Fe~0和NO_3~-环境的适应性;(4)缓解或避免Fe~0钝化是保证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通过定期换铁的方式,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能够实现长期稳定运行,NO_3~-平均去除率为75.00%,总氮平均去除率为54.02%;(5)通过考察铁形态、Fe/N比、pH和温度对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的影响,发现铁形态、Fe/N比和温度对NO_3~-还原速率影响显着,而pH影响较弱。以纳米铁粉为电子供体、温度为35℃,Fe/N比为38.23,pH为4时,NO_3~-转化率可达88.00%。本研究丰富了对NO_3~-存在下的Anammox菌代谢多样性的认识。此外,明确了Anammox菌强化Fe~0还原NO_3~-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实现Anammox工艺的NO_3~-原位处理,进一步提高总氮去除率提供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苏州科技大学》期刊2019-06-01)
黄硕,于德爽,陈光辉,王晓霞,吕廷廷[9](2019)在《氧化石墨烯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氧化石墨烯(GO)增强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通过批次试验观察G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GO浓度为0.15g/L时,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最好,总氮去除率比无GO的空白组提高18.6%;当GO剂量达到0.2g/L时,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受到抑制,总氮去除率比空白组降低了26.0%.通过对照实验研究GO对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性能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添加GO的R2反应器在每个基质浓度阶段的平均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5.3%,83.2%,81.1%,80.8%,均高于未添加GO的R1反应器.对R2反应器周期内脱氮性能进行动力学分析发现,修正的Boltzmann模型和修正的Gompertz模型比修正的Logistic模型更适合描述GO作用下周期内基质去除特性,并且通过模型得到了周期内任意t时刻下的出水总氮浓度和总氮去除率预测公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乔椋[10](2019)在《厌氧氨氧化菌胞外聚合物吸附氨氮和亚硝态氮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厌氧氨氧化反应作为同时处理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反应,在水处理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厌氧氨氧化菌则是厌氧氨氧化反应正常发生的保障。厌氧氨氧化菌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PS)对反应和细菌生长有什么作用,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本论文旨在研究厌氧氨氧化菌EPS对底物的吸附和底物解吸作用,为理解EPS对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的作用方面提供一定帮助。主要研究成果包括:第一,根据透析原理,建立EPS吸附底物模型,利用模型对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量进行计算。检测多种底物浓度的氨氮与亚硝态氮的透析曲线,计算固定底物浓度的透析常数k值,分别为k~+_(NH4)=0.16157、k~-_(NO2)=0.08154。后续EPS相关吸附实验的混合液均为高浓度氨氮溶液和亚硝态氮进行稀释,与EPS溶液的混合溶液。结合对EPS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的基团检测与蛋白组学的分析结果,EPS蛋白质呈现正电性。蛋白组学检测EPS中的蛋白质不仅在细胞内部存在,也在细胞外部存在。第二,吸附等温实验表明EPS对氨氮与亚硝态氮的最佳吸附量与吸附机理有明显差别。正交实验各因素之间未发生交互作用,实验设置的温度变化不会对EPS吸附氨氮或者亚硝态氮的结果产生影响。被EPS吸附的亚硝态氮含量,平均是被吸附的氨氮含量的7.5倍。Freundlich模型可以用来描述EPS蛋白质对亚硝态氮的吸附,但其假设的多吸附位点不完全适合对氨氮吸附的机理进行描述;Langmuir模型拟合EPS对氨氮的最大吸附浓度与实验测量值相差较大,但很好的拟合了EPS对亚硝态氮的吸附作用,拟合的最大吸附浓度比较高。因为EPS蛋白质的带正电性,决定了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机理不同。探究EPS全部物质如何对底物的吸附是比较难实现的,提出EPS中某物质的可吸附氨氮或者亚硝态氮的吸附位点浓度,占EPS该类物质的各吸附基团与各吸附结构位点浓度总量的比率K_a的理论表达式。第叁,吸附氨氮和亚硝态氮的EPS解吸呈现不同的规律。建立EPS解吸计算模型,对吸附底物的EPS进行解吸实验研究。EPS所吸附的氨氮基本可以全部解吸;亚硝态氮浓度较低时,EPS所吸附的亚硝态氮基本能全部解吸,当亚硝态氮浓度较高时,约有一半的亚硝态氮以更加稳定的电性作用方式与EPS相结合,较难解吸。计算EPS吸附与解吸的反应平衡常数,表明尽管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机理不同,但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均趋向于吸附;利用单位EPS对底物保存量p,以公式形式,对EPS对底物的吸附量、解吸量和EPS的加入量进行描述,表明添加EPS含量越高,保留在EPS层中的底物越多;利用物质扩散模型,对底物在EPS中的分配计算进行描述,以及推出EPS对底物的多种作用方式的计算公式。底物在EPS层中受到结构吸附与解吸,电性吸附与解吸的作用,底物透过EPS迁移到细菌菌体就是底物在EPS中的传质过程。第四,通过对厌氧氨氧化菌EPS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吸附和解吸作用进行研究,结合EPS对双底物的吸附机理与吸附量,揭示了自然环境中,具有EPS的厌氧氨氧化菌对底物产生的双重作用机理,分别为对氨氮的隔离作用和对亚硝态氮的富集作用。这种双重作用为厌氧氨氧化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好氧氨氧化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目前所报道的厌氧氨氧化菌的保藏与活性恢复进行了总结,比较了各种保藏与恢复工艺的优势与不足,概述了保藏时间、温度、保护剂及底物基质对菌群的影响,阐明了温度、底物基质、反应器类型及外加条件对菌群活性恢复的影响,分析了保藏和活性恢复期间微生物群落的交替。认为可通过对厌氧氨氧化菌和其他功能菌的联合保藏与活性恢复进行研究,完善各类功能菌的保藏与活性恢复技术;筛选开发耐饥饿性强,活性恢复速度快的功能菌;根据厌氧氨氧化菌及其他功能菌的生理特性建立在线监测和调控技术,实时调控工程运行,从而实现低能耗处理氨氮废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好氧氨氧化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李彦澄,杨娅男,刘邓平,李蕾,李江.基于好氧甲烷氧化菌的反硝化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9
[2].王莹,杨开亮,王博,李璇,张坤.厌氧氨氧化菌的保藏与活性恢复研究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9
[3].吕心涛,蒋勇,孟春霖,张树军,谷鹏超.好氧和缺氧条件下游离亚硝酸对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选择性抑制[J].微生物学通报.2019
[4].彭锦玉,张玉生,王全勇,李振邦.高浓度Mg~(2+)对厌氧氨氧化菌的影响[J].中国给水排水.2019
[5].魏凡凯,王昕竹,吴鹏,宋吟玲,陈亚.碳源对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9
[6].韩越梅,刘志军.好氧氨氧化生物膜内氧传质特性及影响因素[J].精细化工.2019
[7].尹幸佳.沉水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对其根际nirS型反硝化菌和厌氧氨氧化菌丰度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9
[8].张文静.厌氧氨氧化菌强化零价铁还原硝酸盐反应机制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9].黄硕,于德爽,陈光辉,王晓霞,吕廷廷.氧化石墨烯强化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性能[J].中国环境科学.2019
[10].乔椋.厌氧氨氧化菌胞外聚合物吸附氨氮和亚硝态氮动力学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