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羟基喹啉铝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喹啉,羟基,衍生物,金属,离子,自由基,铵盐。
羟基喹啉铝衍生物论文文献综述
马月月[1](2019)在《光和过渡金属协同催化8-羟基喹啉衍生物C4-H键的直接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究了8-羟基喹啉酯类化合物在光、银(I)共催化下,实现了其C4-H键的胺化反应。该模板反应选用吡唑为胺化试剂,Ru(bpy)_3(PF_6)_2和AgNTf_2为催化剂,K_2S_2O_8为氧化剂,CH_3CN为反应溶剂,蓝光照射氩气保护室温条件下反应12小时,成功得到了目标化合物3aa(Scheme 1)。该反应具有如下优点:区域选择性高、体系简单、条件温和。另外,反应无需外加酸和碱等添加剂,并且官能团兼容性较好,对被吸电子基团、拉电子基团以及电中性基团取代的8-羟基喹啉酯化合物,在标准条件下反应,均能得到中等产率的目标产物,且电子效应对产率影响较小。当向反应体系中加入3当量的自由基捕捉剂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或2,2,6,6-四甲基哌啶N-氧化物(TEMPO),抑制了此反应的进行,并且在优化条件下,加入3当量的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用高分辨质谱(HR-MS)成功捕捉到吡唑自由基,我们认为该反应可能经历了自由基的过程(Scheme 2),(?)Scheme 1(?)Scheme 2(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孔强友[2](2018)在《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是化学和医学界深入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合成得到的很多喹啉的衍生物因为其结构复杂,分子结构特殊,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为新的有机配体,和新药中间体。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倾向于对它的研究。如8-羟基喹啉可以衍生出具有在杀菌,抗菌,抗高血压,消炎镇痛,抗过敏,抗抑郁,抗肿瘤和抗癌症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喹啉衍生物最初被用作抗疟药物,取得辉煌成绩,成为抗疟药物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其抗疟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疟原虫生长环境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与DNA双螺旋链相互作用或抑制DNA和RNA聚合酶,从而抑制原虫增值,对疟原虫产生毒副作用。本文以通过以8-羟基喹啉(8-OHQ)起始为原料合成系列喹啉衍生物,研究其在合成中的各种化学、物理性质。由于合成路线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同时通过两条路线合成。1)即以8-羟基喹啉起始为原料,通过在碱碳酸钾作用下取代上溴乙酸乙酯得到衍生物中间体乙酯,之后与氨乙醇溶液做氨酯交换得到衍生物中间体酰胺,随之通过环氧氯丙烷取代上环氧得到衍生物中间体环氧,再用氨乙醇氨解得到衍生物中间体胺,最后通过与各种不同的酸,做酸胺缩合得到一系列8-羟基喹啉衍生物目标产物。2)即以8-羟基喹啉起始为原料在碱碳酸钾作用下取代上溴乙酸乙酯得到衍生物中间体乙酯,之后通过与1,3-二氨基-2-丙醇做氨酯交换得到衍生物中间体胺,最后通过与各种不同的酸,做酸胺缩合得到8个类似8-羟基喹啉衍生物目标产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核磁和质谱的表征。通过实验证明,路线1)在第3步上环氧时收率不到10%,产物极容易变质,不宜继续做。路线2)总反应步数只有叁步,且各步反应收率都比较高,可以获得目标产物,但总收率只有20%左右,故最终以路线2)为优化路线。系列实验考察了取代反应,氨酯交换反应和缩合反应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到合成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最高收率的反应条件。(本文来源于《武汉工程大学》期刊2018-08-10)
王清[3](2018)在《铜催化合成异喹啉-1,4-二酮、异喹啉-1,3,4-叁酮类衍生物及烯烃的叁氟甲基羟基化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含氮杂环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在药物分子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有机化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近年来,自由基化学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构建此类杂环的重要手段。其中,氮中心自由基是一类重要的中间体,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各种含氮杂环化合物。此外,在农药和药物分子中叁氟甲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团,因为它能有效改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膜渗透性、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稳定性。自由基化学已经成为向各种生物活性化合物中引入叁氟甲基基团最简单有效的手段。因此开发新的自由基方法学对构建含氮、含氟化合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这些研究策略指导下,发展了新的含氮杂环的构建方法和有效的向分子内引入叁氟甲基基团的新的策略。本文主要包含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铜催化氮自由基参与的脱氰羰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异喹啉叁酮类衍生物,并首次合成一系列新杂环化合物3-亚胺基异喹啉-1,4-二酮衍生物。第二部分介绍了铜催化烯烃的叁氟甲基羟基化反应,为合成β-叁氟甲基烯酰胺提供了新的合成方法。同时合成一系列3-羟基-2取代异吲哚酮类化合物。所有产物的结构经磁共振谱及高分辨质谱得到了鉴定,以实验结果为基础,为新反应提出了合理的机理。(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8-05-01)
雷祖磊[4](2018)在《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0.5M H_2SO_4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铜因具有优异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被广泛地应用于交通运输、建筑工业、化工、电子和国防工业等重要领域。在中性或偏碱性使用环境中,铜的抗腐蚀能力较强,但是在pH值较低、含氧及含Cl~-等较恶劣的条件下铜就会发生比较严重的腐蚀。因此,铜及铜合金的腐蚀防护一直受到腐蚀科学领域研究者的密切关注。常用的金属腐蚀防护技术中,添加缓蚀剂是一种有效的防腐手段。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日益提高,开发高效、低毒并绿色环保的缓蚀剂成为研究热点。离子液体由于其低毒、高沸点、可设计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并有巨大应用前景的缓蚀剂。本文以8-羟基喹啉为底物,合成了4种不同碳链长度的互为同系物的离子液体(季铵盐),并研究其对铜在0.5 M硫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通过电化学测试、形貌表征、量化计算、分子模拟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合成的离子液体对铜在硫酸介质中的缓蚀性能,并探究了烷基链长的改变对其缓蚀性能的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目标离子液体的合成以8-羟基喹啉为底物,探讨了两种不同的合成路线对合成目标产物的影响。两条路线涉及的反应都是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以及威廉姆逊(Williamson)不对称醚的合成反应,两者的区别在于将苄基和烷基引入分子中的顺序不同。结果表明:通过亲电取代反应先引入苄基,再通过威廉姆逊(Williamson)不对称醚的合成反应引入烷基的方法能够获得较高的产率(第一步的产率为92.3%,第二步四种目标产物的产率都在80%以上)。同时,红外、核磁、低分辨率质谱表征的结果证实目标产物被合成出来。2.0.5 M硫酸介质中4种离子液体对紫铜的缓蚀性能研究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交流阻抗谱(EIS)的数据结果表明:4种离子液体对紫铜在0.5 M硫酸溶液中均有优异的缓蚀效果,缓蚀效率随浓度的上升而增加,当浓度达到研究范围内的最大值时(1 m M),缓蚀效率达到90%以上;添加缓蚀剂后,腐蚀电流减小,腐蚀电位出现明显负移,且变化的范围超过85 mv,表明4种离子液体在此腐蚀体系中为阴极型缓蚀剂;随着离子液体烷基链长的增加,缓蚀效率先上升后下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结果表明缓蚀剂的加入能够有效减缓铜表面的腐蚀。吸附类型研究表明4种离子液体在紫铜表面的吸附符合Langmiur吸附模型,并且标准吸附吉布斯自由能都在-40 KJ/mol左右,表明4种离子液体缓蚀剂主要通过化学吸附的方式吸附在铜表面。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和分子动力学模拟,得到了4种离子液体分子的一些量化参数,分析了缓蚀剂分子与铜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吸附活性位点,建立了缓蚀剂分子在铜表面的吸附模型,为实验结果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5-01)
宋倩倩,代艳鹏,薛坤,徐括喜[5](2017)在《基于8-羟基喹啉衍生物镉配合物制备与晶体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季铵盐配体L与Cd(NO_3)_2·4H_2O反应得到配合物[Cd(L)(NO_3)(H_2O)]·NO_3,并通过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质谱等表征了结构.单晶衍射结果表明中心原子Cd(Ⅱ)与去质子化的L~-的3个O原子和一个N原子,1个单齿配位的硝酸根,1个水的O原子和相邻配体2-吡啶N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晶体属单斜晶系,Pn空间群,晶胞参数a=0.763 54(6)nm,b=0.912 15(7)nm,c=1.856 50(14)nm,α=90.00,β=91.524 0(10),γ=90.00,V=1.292 53(17)nm~3,Z=2,D_c=1.780 g/cm~3,μ=0.921 mm~(-1),F(000)=696,GOF on F~2=1.023,~aR_1[I>2σ(I)],wR_2=0.037 7,0.090 6,R_1[all data],wR_2=0.043 7,0.094 4.(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期刊2017年05期)
常艺馨[6](2017)在《基于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分子基磁性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稀土配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磁、光以及电学性质而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关于稀土配合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磁性,催化,吸附,荧光以及生物医药等方面。其中利用稀土金属离子(尤其是Gd~(3+),Tb~(3+),Dy~(3+),Ho~(3+),Er~(3+),Yb~(3+))构筑分子基磁性材料激起了众多科研者的兴趣。在这一领域中,最关键的要素之一就是选择、设计具有不同结构特点以及配位能力的配体。本文选用8-羟基喹啉衍生物为配体设计合成了10例未见报道的金属配合物,并深入研究了它们的结构和磁性质。主要结果如下:利用两种不同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2-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对甲基苯胺席夫碱(HL1)和2-甲酰基-8-羟基喹啉缩对乙基苯胺席夫碱(HL2)。两种席夫碱分别为主配体,叁氟乙酰丙酮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两个系列10例稀土配合物[Ln(tfa)_2(L1)]_2(Ln=Gd(1),Tb(2),Dy(3),Ho(4),Er(5))和[Ln(tfa)_2(L2)]_2(Ln=Gd(6),Tb(7),Dy(8),Ho(9),Er(10))(Htfa=叁氟乙酰丙酮),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热重、X射线衍射分析等表征,并对配合物的磁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晶体结构分析显示,配合物1-5是同构的双核结构,配合物6-10也为同构关系,这两个系列的配合物结构极为相似,不同点在于配体末端基团不同。其中配合物1、3、6和8的磁性研究表明,1和6具有磁热效应,其质量磁熵变值(-ΔS_m)分别为19.72 J kg~-11 K~(-1)和19.37 J kg~-11 K~(-1);配合物3和8具有慢磁弛豫行为,其有效势能垒(U_(eff)/k_B)分别为9.14 K和17.50 K,相应的指前因子τ_0为4.76×10~(-6)6 s和3.96×10~(-6)6 s。(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05-01)
达相如,赵玉玲[7](2017)在《8-羟基喹啉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发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Claisen重排反应合成了7-烯丙基-8-羟基喹啉配体,并且合成了金属离子Zn~(2+)、Cu~(2+)和Cd~(2+)的配合物。研究了配体及金属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以及光致发光现象。结果表明,配体与金属离子之间形成了稳定配合物,在紫外光激发下,Zn-配合物和Cd-配合物分别发出黄光和蓝-绿光,而Cu-配合物表现为配体的发光。(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7年04期)
覃姣兰,曹倩倩,覃其品,梁宏,陈振锋[8](2017)在《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铂类抗癌药物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极大推动了金属药物化学的发展.寻找新型作用机制金属药物已成为药物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就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在抗肿瘤和抗菌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金属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活性、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总结了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抗肿瘤配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对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抗菌配合物的研究也进行了总结,从中发现了一些活性基团及卤代效应的趋势,为设计和开发具有应用前景的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抗肿瘤、抗菌药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化学》期刊2017年02期)
杨梦璐[9](2017)在《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通过在2-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衍生物中乙烯基苯上引入不同的取代基,探索引入吸电子基团与供电子基团调控荧光性质的规律。并初步研究了2-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类化合物作为探针应用于金属离子检测。本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简述了金属锌在人体生长发育的作用,8-羟基喹啉类化合物的应用优点。然后阐述了荧光的产生,以及影响荧光的因素,荧光探针的发光机理。描述了8-羟基喹啉类衍生物的应用领域与研究进展。提出论文的设计思路与研究内容。第二章,实验部分。通过两步反应制备得到六个2-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衍生物,并对其进行了核磁氢谱、核磁碳谱以及质谱的结构表征。第叁章,对所制备的六个2-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衍生物分别与Zn2+和Cd2+的配合物进行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测试,测试条件包括:水含量、反应时间、金属离子浓度等。通过对比这些化合物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研究吸电子取代基和供电子取代基对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引入吸电子基团时,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有红移趋势;反之,引入供电子基团可观察到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有蓝移的趋势。对六个2-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衍生物进行了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的测试,并与其金属离子配合物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电子效应的影响一致。第四章,选择2-(4-甲基苯乙烯基)-8-羟基喹啉作为探针进行细胞成像实验。荧光显微镜的结果表明细胞中加入探针后,暗场图中仅仅观察到十分微弱的绿色荧光。而在细胞中加进一步引入金属锌离子后,可以观察到明显的黄色荧光。第五章,全文总结。本文结果表明溶剂(外部环境),取代基(分子结构)都对分子的电子云密度产生影响。探针与金属锌离子、镉离子进行配位,不但体系的电子云密度发生改变,同时分子平面的刚性变强,两者共同导致配合物的荧光光谱发生规律性变化。(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期刊2017-01-10)
刘姣[10](2016)在《以八羟基喹啉衍生物为配体的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NO在哺乳动物中是至关重要的介质之一,它在对细胞和器官功能的调控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NO在生物体系中的的重要性引起了科学家对体内释放NO试剂的关注,这些试剂可能是在热或光的激发下释放NO的,随后NO被运送到目标细胞或器官。结合NO的金属配合物不仅在配位化学而且在生物化学和药理学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NO能结合多种类型的中心金属离子,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配位数和电子性质的的亚硝酰配合物。基于这些发现,许多过渡金属的亚硝酰配合物作为潜在的NO载体而被广泛的研究,它们能在光照射时在生物组织中释放并传递NO。亚硝酰钌配合物被认为是潜在的NO转运试剂,这是由于它们的热稳定性能以及在光刺激条件下能释放NO的特殊性质。目前,寻找有效的外源性NO供体、定向地将NO供体运输到病变部位以及NO在特定部位的定时定量释放是目前科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中,合成了[(CH_3)_4N][RuCl_3(2mqn)(NO)]、[(CH3)4N][RuCl3(2cqn)(NO)]、[(CH3)4N][RuCl3(qn)(NO)]叁种配合物,配体分别是H2mqn、H2cqn以及qn;并用1H NMR技术、IR技术以及UV光谱对其进行表征,比较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利用NO选择性电极法测定了光激发条件下配合物释放NO的量,初步获得了光调控配合物释放NO的方法;研究了DNA-EB荧光光谱在加入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后的变化情况,并采用静态淬灭法简单分析了它们之间结合的机制、结合常数以及结合位点数,通过比较结合常数的大小确定了叁种配合物与DNA的结合强弱顺序是:[RuCl3(2cqn)(NO)]->[RuCl3(2mqn)(NO)]->[RuCl3(qn)(NO)]-;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研究了光照条件下DNA的电泳条带在加入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后的变化;通过研究HSA的荧光光谱、紫外光谱以及同步荧光光谱在加入叁种配合物后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它们之间相互结合的方式;探究叁种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活性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六个部分:第一:主要介绍了NO的生理功能以及常见的外源性NO供体,光动力疗法的研究进展。第二:在Ru(NO)Cl_3(H_2O)_2配合物的基础上,分别合成了以H2mqn、H2cqn和qn为配体的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CH3)4N][RuCl3(2mqn)(NO)]、[(CH3)4N][RuCl3(2cqn)(NO)]、[(CH3)4N][RuCl3(qn)(NO)],并用红外光谱检测了配合物的特征官能团的振动峰位置;利用1HNMR技术测定了每种亚硝酰钌配合物中包含的各类氢原子的化学位移值以及个数;测定了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图,确定了各特征吸收峰的位置,并对每一个吸收峰进行归属。第叁:使用TBR-4100自由基分析仪首先检测了不光照条件下,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在溶液中释放NO的情况,接着使用光源照射样品,实时定量的检测溶液中的电流信号值,结果表明配合物释放NO的量随光照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第四:通过观察DNA-EB荧光光谱在加入配合物后的变化情况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结合方式,接着采用静态淬灭法分析并计算它们之间结合常数的大小,最终得出叁种配合物与DNA结合的强弱顺序是:RuCl3(2cqn)(NCO]->[RuCl3(2mqn)(NO)]->[RuCl3(qn)(NO)]-。通过研究不光照和光照条件下,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加入对质粒pBR322 DNA的电泳条带的影响来确定配合物对DNA的光剪切作用,采用的方法是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果表明在黑暗条件下配合物对DNA几乎没有表现出剪切活性,DNA都以超螺旋形式存在,而在光照条件下配合物却表现出很好的光剪切作用。第五:通过观察HSA的荧光光谱在加入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之后的淬灭情况,确定了配合物与HSA之间发生了结合作用,并采用静态淬灭法进行分析,最后通过比较结合常数的大小判断了叁种配合物与HSA结合的强弱顺序为:[RuCl3(2cqn)(NO)]->[RuCl3(2mqn)(NO)]->[RuCl3(qn)(NO)]-;利用紫外光谱法对上述结论进一步检验;通过研究HSA的同步荧光光谱在加入配合物之后的淬灭情况来判断它们之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金属钌配合物会影响HSA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的疏水环境并引起HSA构象的变化。第六:利用MTT法探究了不光照和光照条件下,叁种亚硝酰钌配合物对肿瘤细胞MCF-7和HepG-2活性的抑制作用,通过计算IC50值,确定了各配合物对肿瘤细胞的毒性大小为:[RuCl3(2cqn)(NO)]->[RuCl3(2mqn)(NO)]->[RuCl3(qn)(NO)]-。采用流式细胞术探究了不光照和光照条件下,配合物对HepG-2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细胞凋亡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加入都会对肿瘤细胞的周期产生影响,也会引起细胞的凋亡,而且在光照条件的作用更强。(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6-06-01)
羟基喹啉铝衍生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前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是化学和医学界深入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近几年来合成得到的很多喹啉的衍生物因为其结构复杂,分子结构特殊,越来越多地被用作为新的有机配体,和新药中间体。其在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的角色,使得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倾向于对它的研究。如8-羟基喹啉可以衍生出具有在杀菌,抗菌,抗高血压,消炎镇痛,抗过敏,抗抑郁,抗肿瘤和抗癌症等生物活性和药理活性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喹啉衍生物最初被用作抗疟药物,取得辉煌成绩,成为抗疟药物史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其抗疟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疟原虫生长环境抑制溶酶体酶的活性:与DNA双螺旋链相互作用或抑制DNA和RNA聚合酶,从而抑制原虫增值,对疟原虫产生毒副作用。本文以通过以8-羟基喹啉(8-OHQ)起始为原料合成系列喹啉衍生物,研究其在合成中的各种化学、物理性质。由于合成路线没有相关文献报道,同时通过两条路线合成。1)即以8-羟基喹啉起始为原料,通过在碱碳酸钾作用下取代上溴乙酸乙酯得到衍生物中间体乙酯,之后与氨乙醇溶液做氨酯交换得到衍生物中间体酰胺,随之通过环氧氯丙烷取代上环氧得到衍生物中间体环氧,再用氨乙醇氨解得到衍生物中间体胺,最后通过与各种不同的酸,做酸胺缩合得到一系列8-羟基喹啉衍生物目标产物。2)即以8-羟基喹啉起始为原料在碱碳酸钾作用下取代上溴乙酸乙酯得到衍生物中间体乙酯,之后通过与1,3-二氨基-2-丙醇做氨酯交换得到衍生物中间体胺,最后通过与各种不同的酸,做酸胺缩合得到8个类似8-羟基喹啉衍生物目标产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核磁和质谱的表征。通过实验证明,路线1)在第3步上环氧时收率不到10%,产物极容易变质,不宜继续做。路线2)总反应步数只有叁步,且各步反应收率都比较高,可以获得目标产物,但总收率只有20%左右,故最终以路线2)为优化路线。系列实验考察了取代反应,氨酯交换反应和缩合反应的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率的影响,得到合成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最高收率的反应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羟基喹啉铝衍生物论文参考文献
[1].马月月.光和过渡金属协同催化8-羟基喹啉衍生物C4-H键的直接胺化反应[D].郑州大学.2019
[2].孔强友.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D].武汉工程大学.2018
[3].王清.铜催化合成异喹啉-1,4-二酮、异喹啉-1,3,4-叁酮类衍生物及烯烃的叁氟甲基羟基化反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8
[4].雷祖磊.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在0.5MH_2SO_4中对铜的缓蚀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8
[5].宋倩倩,代艳鹏,薛坤,徐括喜.基于8-羟基喹啉衍生物镉配合物制备与晶体结构[J].化学研究.2017
[6].常艺馨.基于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分子基磁性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D].天津大学.2017
[7].达相如,赵玉玲.8-羟基喹啉衍生物金属配合物的发光研究[J].广州化工.2017
[8].覃姣兰,曹倩倩,覃其品,梁宏,陈振锋.8-羟基喹啉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抗肿瘤和抗菌活性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化学.2017
[9].杨梦璐.8-羟基喹啉衍生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D].东华大学.2017
[10].刘姣.以八羟基喹啉衍生物为配体的亚硝酰钌配合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山西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