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增长,旅游,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山西省。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魏敏,胡振华[1](2019)在《区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系统耦合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指标赋权,引入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评价模型,利用相关历史数据,对中国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论显示:各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各省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不稳定,存在较大差异;多数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略高于产业结构综合发展水平;各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水平总体较好,但仍有待提升,离优质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存在明显区域差异,呈现从东至西递减现象。(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陈冠宇[2](2019)在《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并在2010年超过日本,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高速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也受到广大学者的重点关注。其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使得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对于经济增长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会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关政策、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使得其产业结构有着很大差别,同样也使得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不相同。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各个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研究我国31个地区近20年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将产业结构变迁的度量定量化,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指标结合各地区叁次产业比例关系来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发现整体上来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中间过程有所波折。然后运用了偏离——配额分析法,根据产业结构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将各个地区进行了分类和比较。通过比较各个地区1995-2014年两个10年中叁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变化,来衡量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较为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向第叁产业转移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往往低于全国第二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3.86%,而第叁产业的贡献程度往往高于全国第叁产业贡献程度的47.70%,并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第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程度就越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叁次产业比例较为失衡,但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还是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8.44%,而第二或第叁产业的贡献程度往往达不到平均水平,然后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解释变量,各地区经济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了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不同地区其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吴茂坤[3](2018)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旅游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前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对于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阐述旅游产业结构的数据与研究方法,分析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最后对未来区域旅游的发展策略进行探究。本文分析的目的就是推动旅游产业的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本文来源于《旅游纵览(下半月)》期刊2018年10期)
胡伟,陈晓东,刘壮[4](2018)在《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区域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结构演变的空间特征及其空间格局发展特征一直是产业结构调整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在实体经济持续疲软的经济新常态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刻把握我国产业结构变迁的时空规律与趋势,以及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发展态势,对因地制宜推行产业政策、推动产业结构有序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和空间计量方法,以省级面板数据为基础,分析1996-2015年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区域发展特征及其在地理空间范围内的格局演变、省际区域层面的产业结构迁移趋势,揭示了中国叁次产业在省际水平上的分布现状与发展态势。(本文来源于《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8期)
许邦华[5](2018)在《广东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区域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0-2012年广东省2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广东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的区域差异,发现广东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能力表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因此要完善互动机制,实施产业政策区域差异化政策。(本文来源于《经贸实践》期刊2018年01期)
徐晨晔[6](2016)在《甬台温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城市体系职能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浙江沿海的台州与温州两市,也在被紧密地纳入"泛长叁角区域"[7]中,发展成为长叁角地区新的经济腹地。本文探讨长叁角南部、浙江沿海城市带上的宁波—台州—温州叁个城市产业结构演变及其在泛长叁角区域城市体系中的职能演化。叁市2003-2012年产业结构的整体演变趋势相似,已经步入工业化中后期,二产、叁产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年趋近。通过细分的八大部类的发展趋势分析其价值区段的变化,宁波、台州、温州处于不同的价值区段上,温州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两市,而宁波市的资金密集型制造业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两市且其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同时分析得出,2009年金融危机对甬温台的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影响最大。最后在参考与比较既有相关研究成果[2][6]中2000-2005年长叁角城市体系演化的研究后得出,在泛长叁角区域中,由于全球资本流动的区位选择与当地资源禀赋、区域联动发展动力的差异,宁波所处的价值区段有所上升,但台州、温州所处价值区段没有太大的变化。(本文来源于《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期刊2016-09-24)
翟艳,苏建军[7](2016)在《山西省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其效益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8—2014年数据,采用产业结构变动度、相对劳动生产率及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了山西11个地市的产业结构现状及效益,结果表明山西各地市产业结构变化显着,但产业结构层次低,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产业结构偏离度变化较明显,且各地市间差异较大,协调程度较低。叁次产业间的结构效益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存在着严重的非对称性。(本文来源于《未来与发展》期刊2016年05期)
孔一粟[8](2016)在《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探究——以辽宁省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选取了辽宁省2003-2013年的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和城市化相关指标,从区域城市化对于产业结构演变的作用强度和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对于城市化水平的作用机制两个角度进行了探究,相应地,分别运用了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系数和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统计分析方式。从而得出结论:(1)近十余年来,辽宁省城市化对于产业结构演变的作用强度在不断增大、支撑作用在不断加强。但2013年之后,响应系数可能会维持低增速。(2)辽宁省整体城市化水平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演变的影响,第叁产业的拉动作用很不明显。进而提出了加快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革劳动力管理制度、增加外资吸收、扩大建成区面积、大力保护生态环境等建议。(本文来源于《现代国企研究》期刊2016年06期)
杜帆[9](2015)在《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在落实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旅游行业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的全新增长点,而要想进一步推进旅游行业的发展,就需要注重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于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来讲,相应旅游产业结构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不同时期下,旅游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同。因此,为了确保以旅游产业的发展来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增长,本文基于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品牌》期刊2015年09期)
陶晓明[10](2015)在《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以成绵乐发展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进新时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举措。基于2003~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成绵乐发展带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特征,采用偏离份额模型(SSM)讨论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差异格局。结果表明,成绵乐发展带产业结构变化基本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成绵乐发展带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竞争力偏离分量和结构偏离分量均为正;竞争力偏离份额为负,结构偏离为正。成绵乐发展带各市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明显。最后,就如何充分释放成绵乐发展带发展潜力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农村经济与科技》期刊2015年09期)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开始飞速发展,并在2010年超过日本,一举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的高速发展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也受到广大学者的重点关注。其中产业结构的演变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可以使得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对于经济增长可以起到促进作用;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会造成大量资源浪费,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作用。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经济发展会造成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不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关政策、历史原因等诸多因素使得其产业结构有着很大差别,同样也使得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不相同。本文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出发,研究我国各个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研究我国31个地区近20年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将产业结构变迁的度量定量化,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两个指标结合各地区叁次产业比例关系来分析产业结构演变的过程,发现整体上来说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和高级化程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但中间过程有所波折。然后运用了偏离——配额分析法,根据产业结构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大小将各个地区进行了分类和比较。通过比较各个地区1995-2014年两个10年中叁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的变化,来衡量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较为发达地区产业结构的变迁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向第叁产业转移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往往低于全国第二产业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43.86%,而第叁产业的贡献程度往往高于全国第叁产业贡献程度的47.70%,并且越是发达的地方,其第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程度就越高。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叁次产业比例较为失衡,但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往往还是高于全国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8.44%,而第二或第叁产业的贡献程度往往达不到平均水平,然后将产业结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作为解释变量,各地区经济增长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衡量了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均有正面的积极影响,不同地区其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区域产业结构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魏敏,胡振华.区域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演变耦合协调性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9
[2].陈冠宇.中国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区域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9
[3].吴茂坤.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
[4].胡伟,陈晓东,刘壮.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区域特征与空间格局演变[J].南京社会科学.2018
[5].许邦华.广东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互动区域差异分析[J].经贸实践.2018
[6].徐晨晔.甬台温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城市体系职能演化[C].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201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2016
[7].翟艳,苏建军.山西省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及其效益比较分析[J].未来与发展.2016
[8].孔一粟.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探究——以辽宁省为例[J].现代国企研究.2016
[9].杜帆.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贡献的演变分析[J].品牌.2015
[10].陶晓明.区域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以成绵乐发展带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