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中心医院超声科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TCD联合CTA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存在I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48例作为治疗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同期(0~3天)行TCD及CTA检查。结果:TCD与CT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x2=265.261,ν=16,P<0.001,Kappa=0.870)。结论:TCD与CTA相比对诊ICA是否有狭窄或闭塞具有良好的一致性。ICA狭窄问题可首先考虑TCD,必要时结合双源CTA检查能够准确了解整个ICA狭窄的大小、方位及斑块的性质等信息,是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的重要参考依据。
【关键词】颈内动脉;狭窄;闭塞;CTA
v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引起TIA或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约20%~30%的脑梗死是由颈动脉病变所致。而慢性脑缺血是神经系统的一种常见病理状态,伴发于脑动脉硬化、脑梗死、血管性痴呆、Alzheimer′s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最终可导致持久性或进展性的认知与神经功能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次研究是为了研究分析TCD联合CTA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指导临床治疗,具体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选取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存在ICA狭窄或闭塞的患者48例,其中包括男患者30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35~78岁之间,平均年龄(45±8.7)岁,称为治疗组。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男9名,女6名,平均年龄(46±7.6)岁,称为对照组,两组同期(0~3天)均行TCD及CTA检查,排除了颅内外血管异常的情况,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均属自愿,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二)方法
(三)使用仪器:德力凯EMS-9A型TCD仪,4MHz连续波多普勒探头及2MHz脉冲波多普勒探头。
方法:对48例患者分别进行了TCD的检查,得出ICA含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参照2003北美放射年会超声会议的ICA狭窄判定标准与我国血管超声检查指南),对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现象与特点改变情况进行了血流动力学分析;同时,对全部的患者进行了双能量CTA检查,确定患者的ICA狭窄程度[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的测量标准],对96支TCD联合CTA的检查结果做了进一步的细致性检验。
(三)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TCD结果
对48例患者使用了96支ICA的TCD检测,其中,有56支血管有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包括:单侧ICA病变40例共40支,双侧ICA病变8例共16支,对患者的病症部位进行TCD血流动力学特征分析,同时,与正常对照组(15例共30支ICA)结果对比,得出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双能量CTA检查结果
依据判定的标准,对54支ICA有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进行判断,有2例患者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单侧ICA病变38例共38支的结果是:6例轻度狭窄,ICA起始部局部管腔变细狭窄率<50%;7例中度狭窄,ICA起始部局部管腔变细50%≤狭窄率≤69%;12例重度狭窄,ICA起始部管腔变细或呈“细线征”70%≤狭窄率≤99%;13例闭塞,其中1例为ICA岩骨段,12例为ICA起始部,ICA节段性或整支不显影。
双侧ICA病变CTA表现:①一侧ICA重度狭窄伴对侧ICA中度狭窄2例:双侧ICA起始部局部管腔变细,一侧狭窄率>70%,对侧狭窄率50%~70%。②双侧ICA重度狭窄4例:双侧ICA起始部局部管腔变细,狭窄率>70%。③双侧ICA闭塞1例:双侧ICA未没有显影。④一侧ICA闭塞伴对侧重度狭窄1例:一侧ICA表现为“细线征”,对侧ICA没有显影。
(三)TCD与CTA结果的一致性分析
CTA结果示54支ICA存在狭窄或闭塞(38例患者ICA单侧病变,8例患者双侧ICA病变),2例患者没有异常。CTA共诊断EICA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9支,重度狭窄23支,ICA闭塞16支。TCD与CTA检查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x2=265.261,ν=16,P<0.001,Kappa=0.870)。
三、讨论
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是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引发脑梗死的主要因素是严重的颈动脉狭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在临床上常伴有其他的并发症,可以导致患者致残。所以,对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影像学研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临床上将研究的主要对象放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很少对慢性脑缺血进行研究。基于对TCD联合CTA对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研究与分析,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研究结果得出:TCD重点诊断ICA狭窄,CTA检查对整个颈动脉狭窄的范围、大小、程度等进行细致分析,二者在诊断ICA狭窄或闭塞上有良好的一致性,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方面疾病的特点,有效的将TCD、CTA应用在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诊断过程中,分析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原因,给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对预防脑卒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丽红,赵艳玲.CTP联合4D-CTA对前循环血管狭窄慢性脑缺血血流动力学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7):779-783.
[2]胡小红.经颅多普勒联合MR灌注成像对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D].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56-458.
[3]谭颖,徐忠宝,李继梅,高凤玲,何青,张婷婷.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与脑血流储备的相关性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2(3):96-99.
[4]樊静,张伟劲,高庆春.颈内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脑血流动力学评价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2013(4):366-368.
[5]戴峰,张秀明,卢万俊,高歌军.CT灌注成像分析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损害[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1):123-125.
[6]徐雪冬,胡文立.CT灌注成像对颈内动脉闭塞与重度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评价及临床意义[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3):144-146.
[7]颜利辉,戴真煜,姚立正,李新,周桂龙.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评价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及Willis环结构对灌注分布的影响[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3):23-25.
[8]程晓青,田建明,左长京,陆建平,刘崎,王莉,刘嘉.不同程度慢性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成像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0(8):564-566.
[9]戴峰,高歌军,卢万俊,魏宏世.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观察[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12(2):233-235.
[10]王金月,刘筠,张春生,钟进,杨筠,郝彩仙,万秀芝,程金宝.CTP联合CTA对慢性脑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3(8):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