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误差补偿论文_陈世平,刘状,闫文,罗小

导读:本文包含了模型误差补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误差,模型,神经网络,测量,陀螺,光纤,对流层。

模型误差补偿论文文献综述

陈世平,刘状,闫文,罗小[1](2019)在《干切滚齿机热变形误差模型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YDE3120CNC干切滚齿机床,运用热传导形成温度梯度原理、金属材料热膨胀原理、材料力学中梁的伸长和弯曲变形理论基础,分析了该机床热变形误差,并提出了一种滚刀与工件主轴相对位移热变形误差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用于干切滚齿机热变形误差补偿系统,利用该系统从间接和直接的角度测量出滚刀与工件主轴相对位移,然后进行热变形误差补偿实验。通过该实验,验证了该机床热变形误差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为干切滚齿机床在线热变形误差检测及补偿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9年11期)

戴邵武,郑百东,李文国,戴洪德[2](2019)在《基于多参量模型的光纤陀螺温度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漂移误差是制约光纤陀螺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传统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方法仅对温度项建模导致补偿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参量模型来补偿光纤陀螺温度误差的方法。通过对陀螺零漂误差和温度各相关项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温度和温度速率的乘积项及温度梯度滞后项引入到温度漂移误差模型中,建立了多参量分段补偿模型对零偏进行补偿,显着改善了光纤陀螺的零偏稳定性。使用实测光纤陀螺数据对提出的补偿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补偿后,零偏误差平方和降低2个数量级,陀螺漂移均值、方差稳定在零点附近,补偿效果优于温度项分段拟合方法,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效果相当。(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9年04期)

罗朋,陆晓,何超,魏飞,李徐[3](2019)在《某潜艇模型不同潜深弹性形变阻力误差补偿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某型水密潜艇模型流体阻力进行研究。对该模型弹性体与刚性体结构流体阻力误差进行对比与分析。利用ANSYS对不同潜深工况下该弹性试验模型的结构形变量展开了分析;利用CFD计算流体力学k-ω湍流模型对该刚性体艇体水阻力特性进行了计算;通过ANSYS有限元与CFD流体分析相互结合,对该实际弹性体模型不同潜深水下变形量与水阻力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数值分析高斯逼近方法建立了该弹性体模型试验阻力误差补偿理论。结果如下:①弹性体试验模型结构力学误差补偿能够较好地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在水深0~20 m工况下,最大误差减小1. 347%;②针对试验模型的弹性形变与刚性体的对比分析,首次提出了该弹性模型试验误差补偿理论,为CFD计算流体力学的准确性验证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标准。(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胡宇,陈兴志,黄子萌,苏铃麟,唐国鑫[4](2019)在《基于误差补偿的分数阶灰色模型对四川省煤炭类能源消费的预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能源需求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基于分数阶灰色模型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建立基于误差补偿的分数阶灰色模型。随后利用河北省历年电力消费数据检验模型的精度,并将其与传统分数阶灰色模型作对比。最后对四川省煤炭类能源需求量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误差补偿的分数阶灰色模型具有更高的精确度与有效性,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对分数阶灰色模型的误差补偿作用明显,该模型有效地模拟了原始数据的变化趋势,并预测出煤炭类能源的消费量将呈下降后趋于平稳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李辉,刘巍,张洋,张仁伟,周志龙[5](2019)在《激光跟踪仪多基站转站精度模型与误差补偿》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实现大空间域激光跟踪仪的高精度测量,本文针对由转站误差导致的激光跟踪仪分时多基站测量精度难保证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站位下单台激光跟踪仪测量误差的转站误差模型与转站参数修正的补偿方法。首先分析了激光跟踪仪测量误差的来源以及具体形式,阐述了激光跟踪仪测量误差影响空间任意点测量精度的具体形式;其次分析了激光跟踪仪的随机测量误差和系统测量误差对多基站转站参数求解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随机、系统测量误差的激光跟踪仪多基站转站误差模型和转站参数误差补偿模型。蒙特卡洛仿真结果表明:当激光跟踪仪的长度测量误差为0.5μm/m,角度测量误差为5μm+6μm/m时,最大转站误差为0.174 7mm,补偿后最大转站误差为0.04mm,转站精度提高了77%。分时多基站转站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直接转站测量时最大转站误差为0.054 2mm,补偿后转站误差为0.033 1mm,转站精度提升了38.9%。激光跟踪转站补偿后测量精度有明显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刘润虎[6](2018)在《数控铣床加工精度检测与误差补偿模型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机床结构的集成化和自动化的发展趋势,以及高精度、高效率及高质量的生产要求,机床的加工精度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实际需求,分析了数控铣床加工精度检测的测量原理及完成数据缓存的两个主要过程,两级数据缓存采集能够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存储、管理和传输等功能使数据实时采集更加精确、经济和高效。应用二级缓存技术、二次开发技术等,对数控铣床的加工数据进行采集、并提取理论位置与实际加工位置指令分析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构建误差补偿模型,具体内容包括:(1)根据实际需求和研究目的,制定数据采集的总体结构,并绘制流程图;(2)利用OpenStack与Redis将机床数据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云端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检测;(3)利用UG/Open Grip二次开发工具对初始位置,刀具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自动加载数控程序构建误差模型,对于刀具磨损给于一定的刀补。应用数据缓存技术可以简化加工过程中数据的丢失,为加工精度的分析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误差补偿模型的构建对数控系统G代码的编写给予理论支持,极大的降低零件加工出现的次品,缩短加工的时间,保障产品的质量,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本文来源于《西京学院》期刊2018-12-01)

王杰[7](2018)在《基于主动统一模型的多直线电机系统轮廓误差补偿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工业生产中,传统的驱动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越来越高的速度和精度要求,正在慢慢被以直线电机为代表的线性直驱系统所取代。虽然由直线电机组成的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加快了生产,但还存在着会降低控制性能的诸多因素,如直线电机对干扰的敏感性,以及系统中电机之间的耦合关系等,所以对多直线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本课题以多电机同步控制系统的轮廓误差为控制目标,研究内容分为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多电机控制结构研究、补偿控制器设计叁个部分进行展开。首先,完成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数学建模及其伺服系统的仿真模型搭建,采用二自由度PID并结合遗传算法改善控制性能。随后通过仿真验证了其能在保持跟随性能的前提下提高系统的抗扰能力,为后续多电机同步系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其次,阐述了多机系统轮廓误差的定义,通过二维平面下常见误差模型展示了轮廓误差与各轴间的数学关系,并选用空间矢量化方法对多电机系统轮廓误差进行建模。然后指出现有多机同步结构中存在的不足,在现有结构基础上改进提出主动统一耦合模型,并和现有的控制结构进行理论对比分析,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不仅能更有效地降低系统轮廓误差,并且对指令传输中受到的干扰也能很好地进行抑制,改善了系统的同步控制性能。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抗传输干扰的能力,在PID控制的基础上结合具有自适应功能的神经网络作为耦合控制器,并对BP神经网络的应用在现有的方法上提出改进。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能有效地优化系统的控制精度。(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9-27)

雷晓犇,李雪丰,王传奇,韩建定[8](2018)在《新型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误差补偿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叁相逆变电路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FCS-MPC)算法中未考虑计算时间和建模误差对电路的影响,导致在开关序列选择后状态变量真实值偏离期望值,失去了最优性。针对该问题,在新型逆变电路混合逻辑动态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忽略计算延迟对电路的影响,并在具有延时补偿的预测控制策略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建模误差的补偿策略和参考变量预测方法。通过前一时刻的状态对当前时刻的建模误差进行预测,同时在当前时刻进行补偿,从而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总谐波畸变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佟林,覃方君,王智,黄春福[9](2018)在《分段多模型光纤陀螺温度误差补偿改进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在不同温度下光纤陀螺的误差特性存在明显差异,为提高光纤陀螺补偿精度,提出来分段多模型的温度误差补偿思路,此方法的核心在于确定最优匹配函数,使得拟合后的原数据与该函数的误差平方和最小。由于光纤陀螺的误差随温度的变化是非线性的,补偿的温度区间越大,其非线性程度越高,最优匹配函数的补偿效果越低,所以本文将补偿的区间进一步细分,以增强每一段的线性程度,提高温度补偿精度。与之前的分段多模型补偿方法进行比较,设计了-15~50℃区间内温度实验,将得到的大量实测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的走势与特点将其分成五个区间,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确定最优匹配函数,分别建立不同阶次的温度误差模型。结果表明,本文改进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温度补偿精度。(本文来源于《2018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期刊2018-06-28)

陈阳,胡伍生,严宇翔,龙凤阳,张良[10](2018)在《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误差补偿技术的对流层延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对流层延迟模型精度较低的缺点,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误差补偿技术,在Hopfield模型基础上建立一个适用于北半球的高精度融合模型。以Wyoming大学提供的2010年全球120多个观测台站的气象探空数据精密解算的天顶对流层延迟(ZTD)作为近似"真值",分析比较Hopfield模型、传统BP模型和融合模型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Hopfield模型的均方根误差(RM_SE)为35.31mm,传统BP模型为30.34mm,融合模型为23.31mm。(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8年06期)

模型误差补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温度漂移误差是制约光纤陀螺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传统光纤陀螺温度补偿方法仅对温度项建模导致补偿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参量模型来补偿光纤陀螺温度误差的方法。通过对陀螺零漂误差和温度各相关项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温度和温度速率的乘积项及温度梯度滞后项引入到温度漂移误差模型中,建立了多参量分段补偿模型对零偏进行补偿,显着改善了光纤陀螺的零偏稳定性。使用实测光纤陀螺数据对提出的补偿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补偿后,零偏误差平方和降低2个数量级,陀螺漂移均值、方差稳定在零点附近,补偿效果优于温度项分段拟合方法,与非线性模型预测效果相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型误差补偿论文参考文献

[1].陈世平,刘状,闫文,罗小.干切滚齿机热变形误差模型及其误差补偿技术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9

[2].戴邵武,郑百东,李文国,戴洪德.基于多参量模型的光纤陀螺温度误差补偿[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9

[3].罗朋,陆晓,何超,魏飞,李徐.某潜艇模型不同潜深弹性形变阻力误差补偿理论[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胡宇,陈兴志,黄子萌,苏铃麟,唐国鑫.基于误差补偿的分数阶灰色模型对四川省煤炭类能源消费的预测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19

[5].李辉,刘巍,张洋,张仁伟,周志龙.激光跟踪仪多基站转站精度模型与误差补偿[J].光学精密工程.2019

[6].刘润虎.数控铣床加工精度检测与误差补偿模型构建[D].西京学院.2018

[7].王杰.基于主动统一模型的多直线电机系统轮廓误差补偿方法研究[D].华侨大学.2018

[8].雷晓犇,李雪丰,王传奇,韩建定.新型逆变器有限集模型预测控制误差补偿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2018

[9].佟林,覃方君,王智,黄春福.分段多模型光纤陀螺温度误差补偿改进方法研究[C].2018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2018

[10].陈阳,胡伍生,严宇翔,龙凤阳,张良.基于神经网络模型误差补偿技术的对流层延迟模型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对比曲线和图3.4所示,通过对SOLT和SOT-Line校...单点测量误差示意图正交调制器IQ不平衡失真原理框图并联机床实验平台不进行模型误差补偿时定轨位置...

标签:;  ;  ;  ;  ;  ;  ;  

模型误差补偿论文_陈世平,刘状,闫文,罗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