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菌株论文-曲玲,任海霞,万鲁长,谢红艳,郭惠东

优质高产菌株论文-曲玲,任海霞,万鲁长,谢红艳,郭惠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质高产菌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草菇,菌株,筛选,高产

优质高产菌株论文文献综述

曲玲,任海霞,万鲁长,谢红艳,郭惠东[1](2017)在《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山东省草菇栽培面积大,工厂化生产发展较快,但是适宜的优质高产菌株相对缺乏,常规菌株种性退化严重。本试验对初筛的6个草菇菌株以玉米芯为主要栽培基质进行品比优选试验。结果表明:V1172、VSD-1岀菇较早,产量高,但子实体菌苞较薄,易开伞;V1296、V1295产量较高,长势好,出菇期集中,子实体菌苞较厚,商品性好;V9715、V选育10产量明显低于其它菌株,但V选育10子实体菌苞厚,耐储存。综合分析比较认为:V1296、V1295表现最佳,适宜山东工厂化栽培推广。(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7年12期)

曹建刚,党芳志,王玲,陈再民[2](2013)在《香菇937菌株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香菇是商洛市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随着时间推移,主要栽培品种混杂退化,主要介绍了香菇937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其在商洛市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食用菌》期刊2013年04期)

孙靖轩[3](2013)在《黑木耳优质高产菌株的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 (bull.) Quel.)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异担子菌纲(Heterobasidiomycetes),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木耳属(Auricularia),在食用菌产量构成中占重要地位。黑木耳栽培业已成为黑龙江省支柱产业。近年来由于菌种选育工作滞后,黑木耳杂交种较少,绝大多数是由野生种驯化而来,严重影响该产业发展,因此对黑木耳高产优质菌株的筛选和选育工作势在必行。本试验通过对70个亲本菌株农艺性状的产量、熟性、朵型和鲜耳腹面颜色的比较,筛选出亲缘关系较远、性状具有互补性的优良亲本黑29和黑威9号。采用单一单杂交的方法,配置了57个组合,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进行鉴定,农艺性状调查等手段筛选出10个遗传特性明显不同的杂交菌株。将筛选出的10个杂交菌株与亲本进行农艺性状的比较,其中菌株M09-56在熟性、朵型和产量上明显不同于亲本,并且产量已超过亲本5%以上,可作为一个优良的杂交菌株进行储备,其具有开发成为新品种的潜力。黑木耳菌株M09-56经过连续两年的跟踪系统选育调查,农艺性状比较稳定,具有以下特征特性:子实体单片、根小、色黑、碗状、圆边,耳片腹面呈黑色,光滑,发亮,弹性好,胶质成分丰富,口感好,商品性能好。该品种抗杂能力强,属于中早熟品种。适应区域:黑龙江省、吉林等省。今后还需区域试验对其丰产性和稳产性进行确定,并申请国家新品种审(认)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3-06-01)

吴伯文[4](2012)在《灵芝高产、优质杂交菌株的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灵芝是珍贵的大型真菌,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现代医药学研究证明,灵芝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灵芝多糖、叁萜类化合物、核苷等,具有抗肿瘤、保肝解毒、调节血管系统、抗神经衰弱、抗衰老等作用,具有很大的研究及经济价值。目前,灵芝研究虽广泛,品种亦众多,但因其孢子难萌发成单核菌株,使传统育种很难突破获得优良菌株。本文通过对从灵芝原生质体单核化处理、杂交,所得优良菌株进行实验室预筛、田间初筛,筛选出两株高产优良菌株30+2-27×24-1、06-6×30+2-27。通过区域试验表明此两菌株较亲本及当地主要品种在产量、灵芝叁萜及灵芝多糖上具有显着优势,并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金山灵芝102(30+2-27×24-1)、金山灵芝120(06-6×30+2-27)。经福建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检测,金山灵芝102、金山灵芝120的多糖含量分别为0.62%、0.69%,叁萜含量分别为2.4%、2.6%。研究表明,通过原生质体单核化,然后杂交,可选育到较亲本有优势的杂交菌株,是一个前景较好的育种渠道。(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10-01)

王荣宇[5](2012)在《蛹虫草种质资源ISSR分析与优质高产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蛹虫草是我国传统的食、药两用真菌,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本实验引进蛹虫草菌株30株为实验材料,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建立蛹虫草遗传图谱,从分子水平分析蛹虫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通过生物学特性、稳定性及农艺性状比较研究,初步筛选出优质高产菌株,并以虫草素为主要比较参数,分别从子实体、大米培养基、菌丝体、液体培养基四个方面进行不同菌株间差异比较,筛选出高虫草素含量的优势菌种。同时采用大米与米糠混合配比栽培蛹虫草,试图探索米糠开发潜力,优化蛹虫草培养基。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基于ISSR标记对蛹虫草的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筛选出11个引物,共扩增出71条清晰条带,多态性条带为64条,平均多态性为90.1%。采用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个蛹虫草菌种在相似系数为0.74时可分为八大类,当相似系数为0.76时,第叁类可再分为两类。结果表明同一地区菌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不同地域的菌种亲缘关系相对较远。由此可见蛹虫草菌种间存在着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多样性丰富,且在分布上呈现出地理来源的差异性。2.经过菌丝生长速度测定及出草实验筛选,筛选出7个菌丝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优良菌株,可以用于生产推广。利用HPLC测定7个蛹虫草高产菌株虫草素成分含量差异,进行不同菌株间差异比较,虫草素含量较高有农生10号和农生4号。最后结合产量评价,本实验筛选到的子实体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也相对较高的优质菌株是农生10号。3.对米糠与大米混合栽培结果表明米糠大米培养基中米糠比例为50%-60%时蛹虫草子实体产量高、质量好,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效益。(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12-04-01)

王钦良[6](2009)在《姬菇新菌株宁姬01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是一种营养高、口味好、热量低的珍稀食用菌,备受消费者青睐,市场前景看好。宁姬018是福建省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新菌株,能适应松、杉木屑代料栽培。2005年,福建省福安市食用菌办公室引种、试种、示范,(本文来源于《浙江食用菌》期刊2009年06期)

姚方杰,宋吉玲,罗升辉,张友民,王玉霞[7](2009)在《美味冬菇优良菌株选育及其优质高产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味冬菇,俗名元蘑、黄蘑、冬蘑、冻蘑、亚侧耳。本试验以亚侧耳为供试材料,利用改良系统选择法(多孢杂交)选育优良菌株,在纯培养条件研究其适宜环境条件参数和营养条件,并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其酶活参数及优质高产参数的影响,旨在为亚侧耳的标准化栽培提供优良品种及优质高产参数。(1)在配制100个多孢杂交组合中,通过锁状联合、生理特性(拮抗)和酯酶同工酶鉴定,筛选出4个遗传特性明显不同的杂交菌株;再通过菌丝生长特性、出菇试验比较,筛选出1个优良菌株"HE-5"。(2)环境条件参数的单因子试验表明,HE-5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pH值为6.5;(3)营养条件参数的单因子试验表明,以果糖为碳源的菌丝生长量达到7.05cm,显着高于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白糖;以蛋白胨为氮源的菌丝生长量达到5.97cm,显着高于NaNO_3、NH_4NO_3、KNO_3和麦麸液;C/N为35:1的菌丝生长量达到5.27cm,显着高于10:1和40:1的处理;无机盐以MgSO。的菌丝生长量最大,为5.76cm,显着高于K_2SO_4和ZnSO_4。(4)从环境条件参数和营养条件参数的单因子试验中选出最佳温度、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进行四因子叁水平L_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HE-5纯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牛肉膏5g、麦芽糖20g、氯化钙1 g、水1L、琼脂20g。(5)5种培养基配方对HE-5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及淀粉酶等胞外酶活性影响不同,其中CMC酶活性随着子实体成熟达到最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与CMC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相反,以配方E的酶活性最高,配方C最小;Lip酶、漆酶在菌丝生长阶段一直很高,原基形成后逐渐下降;滤纸纤维素酶变化趋势的规律性不强。(6)不同培养基配方对HE-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同,以酶活性最高的配方E(硬杂木屑50%、麸皮15%、玉米芯30%、石膏5%)产量品质最佳,显着高于其它配方。(7)"HE-5"子实体直径达到10.1cm,颜色浅黄,畸形菇少,商品性较好,生物学效率达到105%,为极具新品种开发潜力的优良菌株。(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8-24)

诸发会[8](2008)在《茯苓高产优质菌株的复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茯苓Wolfiporia cococ(Schw.)Ryv.& Gilbn.是一种高等担子菌,隶属于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茯苓属Wolfiporia,多年生的腐生真菌。其地下生长的菌核(sclerotium)是一种传统的名贵药食用真菌,具有较好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茯苓野生资源极为有限,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茯苓的人工栽培虽早已实现,但在贵州尚未形成规模化的栽培基地,菌种退化成为限制其发展的瓶颈之一。本课题通过一系列研究初步建立茯苓菌株的复壮体系,为实现茯苓的GPA基地建设和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本研究对茯苓菌核进行组织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菌丝形态及荧光核染色显微观察。并分别采用了紫外光照射培养、菌丝尖端转接分离、茯苓菌核分离复壮和单孢分离复壮,结果表明四种复壮方式均可达到一定的复壮效果,将菌丝尖端转接分离与单孢分离复壮法结合是比较理想的复壮方式。对培养基成分、光照条件、培养温度、传代次数等对茯苓菌株在实验室条件下形成子实体的最适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茯苓菌株子实体产生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在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PDA)上,培养温度(27±1)℃,光照强度60%(12000LX光照培养箱),传代次数5~7代,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培养时间18~30d,形成的子实体形态和数量各不相同,可形成蜂窝状、山状、迷宫状、小菊花状或针状的子实体,单身或群生。采用稀释法分离茯苓单孢子,并进行单孢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在26℃条件下孢子萌发率最高,为45%。担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较为浓密,呈白色短绒状,气生菌丝不明显,生长缓慢。单孢萌发菌丝形成的菌落形态、菌丝生长速度和气生菌丝浓密程度均有明显差异,且遗传稳定性好。单孢配对实验表明,同一菌株担孢子间配对都出现明显拮抗线,但其中少数配对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在交接区形成扇形区域,拮抗线随后消失。而不同菌株担孢子间的配对则全部形成稳定的栅栏型菌落,不能和谐生长。栽培试验结果显示,不同茯苓菌株野外栽培两次采挖菌核重量不等,大部分菌株第二次采挖重量明显多于第一次茯苓的重量,菌核品质因不同菌株而异。采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茯苓菌核的多糖含量。大多数菌株多糖含量在4.0%~6.0%之间,编号为GZAAS1.0612菌株的多糖含量最高,为8.08%。其次是GZAAS1.0611菌株为7.68%.GZAAS1.06047.33%;最低的为GZAAS1.0603菌株为3.32%.通过混杂杂栽培的菌株多糖含量在4.42%~5.91%之间。(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8-05-01)

罗升辉[9](2007)在《亚侧耳优良菌株选育及其优质高产参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侧耳[Hohenbuehelia serotina(Perts:Fr.)Sing.],菌肉肥厚,细嫩清香,营养丰富,是东北着名的食用菌,我国已经初步栽培成功,但是目前生产中均是采用野生菌株、凭经验进行栽培管理,品质与产量很不稳定。关于菌丝培养参数、酶活参数在菌丝生长过程中的变化以及菌株选育等系统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试验借鉴其他食用菌的研究成果,以亚侧耳为供试材料,利用改良系统选择法进行品种选育;利用纯培养方法进行环境条件参数和营养条件参数的研究;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对酶活参数及优质高产参数。旨在为亚侧耳的标准化栽培提供优良品种及优质高产参数。试验结果如下:(1)采用改良系统选择法(多孢杂交),配制100个多孢杂交组合,有19个形成锁状联合;根据生理特性(拮抗)和酯酶同工酶鉴定结果从中筛选出4个遗传特性不同的杂交菌株;再通过菌丝培养特性研究,最终筛选出生长速率和生长势均强的1个优良菌株“HE-5”。(2)环境条件参数的单因子试验表明,HE-5最适生长温度为25℃,菌丝生长量达到4.77cm,高于30℃和15℃时菌丝生长不良;最适pH为6.5,菌丝生长量达到5.68cm,大于pH8.5和小于pH4.5时菌丝生长不良。(3)营养条件参数的单因子试验表明,以果糖、麦芽糖、葡萄糖、蔗糖为碳源的菌丝生长量分别达到7.05cm、6.03cm、5.46cm、6.2cm,显着高于乳糖、可溶性淀粉和白糖;以蛋白胨为氮源的菌丝生长量达到5.97cm,显着高于NaNO_3、NH4NO_3、KNO_3和麸皮液;C/N为35:1的菌丝生长量达到5.27cm,显着高于10:1和40:1的处理;MgSO_4为最佳无机盐,显着高于K_2SO_4和ZnSO_4,菌丝生长量达到5.76cm。(4)从环境条件参数和营养条件参数的单因子试验中选出最佳温度、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做四因子叁水平L_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HE-5纯培养的最适宜温度为25℃,最适培养基为牛肉膏5g、麦芽糖20g、CaCI_21g、H_2O 1L、琼脂20g。(5)不同培养基对HE-5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质素酶及淀粉酶等胞外酶活性影响不同。但是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种酶活参数变化趋势差异不大。其中CMC酶活性随着子实体成熟达到最高峰,而后逐渐降低;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活性与CMC的变化趋势相反,以配方E变化幅度最大,配方C最小;Lip酶、漆酶在菌丝生长阶段一直很高,原基形成后逐渐下降。滤纸纤维素酶变化趋势的规律性不强。(6)不同培养基配方对HE-5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不同。配方E(硬杂木屑50%、麸皮15%、玉米芯30%、石膏5%)显着高于其它配方,为本试验最适栽培培养基。其子实体直径达到10.1cm,颜色浅黄,畸形菇少,商品性较好,生物学效率达到105%。综上所述,本试验选育出1个亚侧耳优良菌株,明确了培养条件参数和酶活参数,提出了纯培养最佳配方和栽培料最适配方。(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期刊2007-06-01)

屈直[10](2007)在《贵州优质高产茯苓菌株分离纯化筛选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真菌茯苓(Wolfiporia cocos(Schwein.)Ryvarden et Gilbn.)的干燥菌核,是我国珍贵的传统中药材。茯苓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极高,保健作用独特,经济价值可观,应用前景广阔。本试验对采自贵州的10个野生茯苓菌核和3个人工栽培茯苓菌核进行组织分离,对所得分离菌株进行菌丝形态及荧光核染色显微观察;筛选适合其生长的最适母种、原种培养基。以13个茯苓野生及人工栽培菌核分离株、中国微生物菌种保管委员会收录菌株(6株)以及国内主栽品种(4株)作为试验对象,对其进行菌丝生长初筛、原种培养复筛,筛选出黎13、台17、剑19、剑20号4个优质高产菌株,这4个菌株在野外栽培生产试验中发菌情况良好,采收后测定菌核总重/蔸、结苓个数/蔸、最大个苓重、单蔸最高产量等产量指标,结果发现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中5号菌株,结苓率为100%,4株菌株个苓形状规则,肉质纯白,无砂苓,无跑苓现象,结实程度(比重)较好,具有结苓性能好、产量高、质量好等特点。对上述4个优质高产菌株进行遗传特性鉴定,结果显示其遗传稳定。在上述试验基础上建立优质高产菌株筛选模型,为今后茯苓菌株选优及生产研究等提供现实依据。测定供试菌株在木屑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及其向木屑培养基中分泌的CMC酶活力,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951977,表明两者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测定滤纸酶活力为阴性。本试验利用RAPD技术对23株供试菌株进行引物筛选,从41条引物中筛选了17条对供试菌株扩增重复性好、谱带清晰,具有一定多态性的引物,进而对10株外来菌株和贵州道地茯苓菌核分离株进行遗传分析和鉴定,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无根树,探讨其亲缘关系。RAPD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来源的茯苓菌株亲缘关系非常相近,但在某些引物的扩增物上存在较小的差异,所得聚类结果与23株菌株形态特征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采用RAPD技术对茯苓菌株的聚类分析有助于这些菌株亲缘关系及同源性的研究,可为道地茯苓的检测、鉴定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通过比较两种保藏方法、不同保藏时间茯苓菌种的菌落形态、菌丝体生物量及其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规律,发现甘油菌种保藏法和斜面菌种保藏法对茯苓菌种的保藏效果均较理想。(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7-05-01)

优质高产菌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香菇是商洛市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随着时间推移,主要栽培品种混杂退化,主要介绍了香菇937菌株的生物学特性、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和其在商洛市推广应用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质高产菌株论文参考文献

[1].曲玲,任海霞,万鲁长,谢红艳,郭惠东.工厂化栽培草菇适宜优质高产菌株的筛选与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7

[2].曹建刚,党芳志,王玲,陈再民.香菇937菌株生物学特性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13

[3].孙靖轩.黑木耳优质高产菌株的选育[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

[4].吴伯文.灵芝高产、优质杂交菌株的筛选[D].福建农林大学.2012

[5].王荣宇.蛹虫草种质资源ISSR分析与优质高产菌株筛选[D].福建农林大学.2012

[6].王钦良.姬菇新菌株宁姬018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浙江食用菌.2009

[7].姚方杰,宋吉玲,罗升辉,张友民,王玉霞.美味冬菇优良菌株选育及其优质高产参数的研究[C].中国菌物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09

[8].诸发会.茯苓高产优质菌株的复壮技术研究[D].贵州大学.2008

[9].罗升辉.亚侧耳优良菌株选育及其优质高产参数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

[10].屈直.贵州优质高产茯苓菌株分离纯化筛选及应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7

标签:;  ;  ;  ;  

优质高产菌株论文-曲玲,任海霞,万鲁长,谢红艳,郭惠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