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截瘫后实施间歇导尿的护理体会
王惠凤(秦皇岛市第一医院门诊办河北秦皇岛066000)
【中图分类号】R65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176-02
【摘要】目的探讨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实施间歇导尿的护理,减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消除消极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医生对135例患者给与间歇性导尿方案,由康复护士负责操作完成。结果痊愈81例,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有效率达90.37%。结论对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是目前恢复膀胱功能的较先进措施,而此期间的护理工作,为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并发症、早日康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截瘫间歇导尿护理
对于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泌尿系统的管理,无菌性间歇导尿术是目前公认的科学尿路管理方法[1]。这种方法可使患者摆脱留置导尿管,通过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周期性扩张与排空,维持膀胱和尿道近似正常的生理状态,逐渐达到膀胱和尿道括约肌残存功能及控制能力的恢复,形成排尿反射,最终恢复自主排尿。
本文选取135例脊髓损伤后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为进一步改善膀胱功能,实施间歇性导尿方案,由康复护士负责操作完成。通过对他们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我院骨科135例脊髓损伤后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排尿障碍的患者。
1.2方法患者需限制每日饮水量在2000ml左右,要求每小时均衡摄入125ml,保持每次导尿膀胱容量不超过500ml。②操作:间歇导尿前1h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嘱患者尽量自主排尿,再由康复护士进行导尿,导尿后拔除尿管。导尿方法同普通导尿。③导尿方式:完全没有自主排尿的患者,每日导尿4次,每6h一次,每次尿量若超过500ml,分2次导出尿液;对有不完全自主排尿的患者,则根据测得残余尿量调整导尿次数。自主排尿量极少,残余尿量在200ml以上者,每6h导尿一次,每日导尿4次;若自主排尿200ml以上,残余尿量仅200ml,可改为8h导尿一次,每日3次;残余尿量100-200ml,改为12h导尿一次,每日导尿2次;若残余尿50-100ml,每日导尿1次。残余尿在50ml以下可以停止导尿。注意定期查尿分析,出现尿感染时积极抗感染治疗,改间歇导尿为保留导尿。
1.3心理护理对于截瘫患者来说截瘫是可怕的疾病,它给患者带来的不仅仅是疾病的痛苦以及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的重大打击。针对其特有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与心
理指导和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早日康复有很大作用。患者的心理多为焦虑恐惧心理、理想心理、消极抑郁心理、悲观绝望心理、积极求知心理等。对于上述心理我们给与积极护理对策。如协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采取积极治疗护理措施、精神及生活上给与安慰和体贴、积极交流沟通、给与理解同情和鼓励等,截瘫患者的心理是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难点,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以提高其心理的健康水平,对提高整体生活质量起到积极促进的作用。
2结果
通过上述间歇导尿护理的实施,1-2个月后,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排尿功能,能自主控制排尿。其中痊愈81例,显效22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有效率达90.37%。
3讨论
通过以上对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实施间歇导尿术的护理措施,笔者有几点体会如下:
3.1间歇导尿要求患者没有任何不良情绪,并且本人能积极配合治疗,这就要求护士首先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体现了心理健康在脊髓损伤患者尿路管理中的重要性。
3.2鼓励及诱导患者自主排尿,避免长时间卧床,反复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采用立、蹲、座位等特殊体位排尿,逐渐形成反射性排尿。
3.3保持会阴部干燥清洁,加强护理,减少外源性感染。
3.4院内间歇导尿严格要求无菌操作,护士导尿动作要轻柔,切忌粗暴,避免不必要的尿路损伤儿增加感染机会。
3.5定期复查尿常规,尿感染后进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等检查,有针对性应用抗生素,避免耐药。
3.6对经济困难不能在医院内进行间歇导尿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尽早教会患者本人及家属间歇清洁性导尿技术,以利于患者
出院后的家庭康复。
脊髓损伤后的患者,大多有膀胱功能失调的表现,膀胱功能的恢复成为最需要解决的一个护理问题。间歇导尿是目前恢复膀胱功能的先进措施,如无泌尿系统感染、尿液返流等情况均可实施间歇性导尿,目前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应用[2]。
参考文献
[1]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出版社,1993.285-837.
[2]廖利民.韩春生.黄悦.脊髓损伤患者的泌尿系统治疗与康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21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