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摘要】目的:探索6s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护理规范化管理中,对提高神经内科病房规范化管理的护理质量效果。方法:对实施6S管理前的病房进行调查,按照预定程序和步骤将6S管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病房的管理中,定期对效果进行评估。内容包括:各病区的规范化管理,各功能房的规范化管理,护士素养,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结果:实施6S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化,病区各物品管理规范化,病房管理,护士素养、患者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通过6S管理模式的应用,科室物品管理规范化,改善了病区环境,护理人员行为规范化,提高了科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6S管理;神经内科病房;护理管理规范化
6S日常管理活动的理念起源于日本,是日本现代企业的管理方法。6S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的简称,由于这六个名词在口语的罗马拼音中首字母是以“S”为开头,故简称6S(1)。6S管理模式是国内外企业界广泛应用的管理工具,近年来成为gig工作侠侣、改善护理服务的有效管理理念(2),神经内科的特点是:危重病人多,老年患者多,基础护理量大,患者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所有这些均说明神经内的工作量较大,护理要求高,为了提高神经内科病区的护理质量规范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及科室环境的美誉度,本科室尝试采用6S管理为手段,通过实践评价管理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神经内科收治的危重患者较多,老年患者多,基础护理量大,致残致死率高。科室共有42张床位;科室工作人员共21人,其中医师6人,护士15人。6S管理实施起始时间为2018年1月。
1.2方法
采用6S管理手段进行管理,分为两个阶段。
1.2.1培训及准备阶段全科所有人员参加6S管理培训,熟悉并了解开展6S管理的意义、目的及核心内容。成立科室6S管理质量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护士李艳霞担任科室的辅导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6S理论培训班。培训后科室护士长根据医院的6S管理方案,制定了科室6S管理方案,将各项事项责任分工到人,病区各功能病房责任到人,将各项事务落实到具体时间节点,制定了科室6S管理的甘特图。辅导员将所学的知识、理念以及做法,及时对科室的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和实践
1.2.2实施阶段遵循PDCA管理理念,调查科室的人、物、环境、各功能室的布局等要素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按照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六个环节实践
①整理主要区分“要”与“不要”。将科室的每一个角落都划分责任到人,每个区域有负责人及相应的责任人;制定6S时间表,明确时间、责任人具体工作内容等;评估区域现状,利用头脑风暴找出整理的难点,全科共同商讨解决的办法。此环节重点工作为保留需要的物品,撤除不需要的物品。整理改善的对象是“空间”。
②整顿整顿的核心是物品摆放应遵循“三易”“五定”的原则,使摆放地点科学合理,定量装载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摆放不同物品的区域采用不同的色彩和标记线,实现目视化。“三易”即易取、易放、易管理。“五定”即定品(确定放置的物品)、定位(放在哪里合适)、定容(使用何种容器及颜色)、定量(规定合适的数量)和定人(确定责任人)。科室的具体做法是物品放置定位、划线、定量、定容;重新完善各种标识做到标识清晰,易拿取,整顿改善的对象为“时间”。
③清扫是指保持工作场所无垃圾、污秽及灰尘,处于千净整洁的状态。科室辅导员对全科人员进行此环节理论培训,按照各责任区的布局以及功能,6S管理质量小组依据“4W1H”的理论,制定科室清扫计划,并责任到人认真执行,护士长每周检查两次,并给予评价反馈,提出改进意见,清扫的改进对象是“脏污”。
④清洁清洁的目的是认真维护与保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最佳状态。制定科室各区域清洁标准,组织全科室人员学习标准,维持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效;要求全科人员不制造脏乱、不扩散脏乱、不恢复脏乱提倡“人人6S,时时6S,事事6S”,清洁的改善对象是“异常”。
⑤素养保持巩固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环节的劳动成果,提高患者的医疗安全。制定素养推行工作计划,持续推进前四个S工作,形成习惯,落实医院制定的员工规范守则。科室具体做法是对每个区域进行每周两次的不定期检查,在周例会上反馈各区域存在的问题;利用晨会进行科室各区域清洁标准的学习,对照标准进行交叉评价;科室开展“争优创先”活动,树立科室典型事例,是人人学习的榜样,逐渐养成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素养的改善对象是“员工”。
⑥安全是指将各类物品规范化摆放后,及时整理清洁素养,保障仪器设备良好的性能,护士养成物品定点放置,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进一步保障了护理质量的安全。反思过去一年科室在此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所取得的成果;修改科室绩效考核方案以及各班工作职责,将6S相关内容加入。通过员工素养的提升,将执行规章制度变成习惯,安全的改善对象是“制度”。
1.3观察指标
1.3.1库房物品管理比较2018年1月和2018年6月科室库房的物品的管理,统计物品的件数,检查和整理物品需要的时间、取用物品的时间等。
1.3.2护理各病区物品规范管理的质量检查以《湖南省护理质量检查标准》为依据,对比科室2017年第三、四季度与2018年第一、二季度护理部护理质量检查的数据,评价护理质量。
1.3.3员工工作满意率比较6S实施前与实施后护理人员的员工工作满意率,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库房物品管理科室通过半年6S管理的实施,检查物品耗时在实施前是每天26分钟左右,实施后是每天14分钟左右;整理物品耗时在实施前是每天37分钟左右,在实施后是每天22分钟左右;取用物品耗时在实施前是每天40分钟左右,在实施后是每天27分钟左右,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6S管理活动实施前后科室耗材管理效果比较
3实施效果
3.16S管理可以规范科室库房管理,避免一次性耗材过期,提高管理效能“6S管理法”是一种简单、高效、易行的全员管理方法,用来维持品质环境、提高安全管理(3)。根据神经内科的特点,结合6S的相关要求,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层管理,合理安排其放置位置(4),将所有库房物品分类放置,标识清楚,并且按物品的时间先后顺序摆放。通过6S管理后,库房物品放置整齐规范,护士做到定点放置,随时整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3.26S管理的实施使科室各功能室的物品均做到了规范管理医院存在着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问题,护理管理上出现物品杂多、摆放混乱、拿取不便的现象,这样不但浪费时间,严重者甚至会引起一些矛盾纠纷。6S管理实施后,依据六个步骤评价标准,每周进行日常工作检查,成绩列入绩效考核,是护理质量管理的环节质量管理,有理有据,重在落实。物品使用完毕未归位放置,高危患者标识未悬挂等等,将准确暴露员工的工作缺陷。通过目视化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素养,使医疗环境安全,患者安全。6S管理的贯彻落实,强化员工的科学管理意识及自我约束意识,使护理管理质量不断提升,各种护理工作有条不紊,护理人员工作心情愉悦,工作认真积极,患者心情放松,为患者营造一个清洁、舒适、安全的休养环境。从而达到了物品规范管理、护士行为随之也规范了。
3.36S管理的提高了神经内科工作人员的满意度6S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素养”的提高,通过6S管理的实施,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培养“人人6S、时时6S、事事6S”,从而提高素养,融洽医护关系,提升团队的凝聚力。表3可见,护士对本职工作满意度提升,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增强,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形成了做事的原则,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
3.46S管理规范了护士行为,从而确保了患者安全。
实施6S管理模式后,我室护理人员和患者均能自觉遵守病区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意识有所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预警意识也得到提高,对承担的责任和医疗安全体会更深,对工作认真负责,做到了仪器设备专人负责与保养,确保仪器状态良好。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目的在于保护患者权利,确保就医安全(5)。由于护士行为规范,严格遵守了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犯错概率,也少了护患纠纷,提高了医护质量。结果显示,6S管理模式能有效改善医院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个人素养,提高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
4总结
综上所述,将国外的管理理念合理应用到我院的应用管理中,通过6S管理活动实施半年以来,科室的各项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程序化、目视化;6S的贯彻落实,强化了科室员工的科室管理意识及自我约束意识(6),全体工作人员的素养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在人、物、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使科室物品做到规范化摆放,从而形成了科室一套切实可行的科室规章制度,逐步养成了护士行为规范,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科室的美誉度。
参考文献:
[1]肖智军.6S活动实战[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55-37
[2]王兰芝,闫红丽,邵巧云.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5,3(5)∶139-140
[3]庄秀,林婵兰,方素萍,等.失效期登记及五常法管理在病区安全用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1):1332-1334.
[4]杨筱蓉.运用“五常法”加强手术室物品的管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8,7(5):61-63.
[5]李华,钟华荪,卢少萍,等.“五常法”在病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9-60.
[6]孟丽娜,刘彦慧,刘洪伟,等.6S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2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