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凤刚[1]2004年在《氮素对韭菜生长、品质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文中提出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Spreng)原产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栽培形式多样。韭菜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及药用功能,成为中国北方重要蔬菜之一。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人们对韭菜的栽培技术、形态发育规律、生理特性进行了一些研究。但迄今,尚未见有关韭菜氮素营养吸收及需氮规律的报道。本研究以韭菜为试材,研究了氮素浓度、氮素形态及配比对韭菜生长、生理特性、品质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以期为韭菜合理施肥及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以“汉中冬韭”为试材,水培法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对韭菜生长、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2~20 mmol·L~(-1)氮素浓度范围内,各处理间韭菜叶长生长均表现为割后10天内为快速增长期,10天后为缓慢增长期。在氮素浓度为8~12 mmol·L~(-1)时,韭菜产量、维生素C、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硝酸盐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处于较低水平。硝酸盐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正相关关系。以植株产量和品质作为衡量指标,水培韭菜以8~12 mmol·L~(-1)的氮素浓度为宜。 2.以“791”和“汉中冬韭”为试材,研究了8 mmol·L~(-1)氮素水平下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对791和汉中冬韭的生长状况、硝酸盐含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和硝态氮比例的减少,两韭菜品种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干重和产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韭菜叶片硝酸盐含量、Vc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逐渐下降,而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纤维素含量逐渐上升,蛋白质含量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以产量和品质等作为综合衡量指标,791适合的NO_3~-:NH_4~+为2∶2或1∶3,汉中冬韭为3∶1或2∶2。 3.研究了不同供氮水平、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对韭菜的根系活力、叶绿素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素浓度为8~16mmol·L~(-1)及NO_3~-:NH_4~+为3∶1~1∶3的处理范围内,可提高韭菜的根系活力,增加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促进韭菜对N、P、K等矿质元素的吸收。 4.以“汉中冬韭”为试材,探讨了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对韭菜氮代谢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GPT)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小于硝态氮时,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根和叶片中GS活性逐渐增强,当NO_3~-:NH_4~+为2∶2时活性达最大,之后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GS活性缓慢下降。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韭菜根GOT和GPT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叶片GOT活性几乎不受氮素形态的影响,GPT活性随营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呈下降的变化趋势。 5.本试验首次明确了韭菜适宜的需氮浓度及硝态氮和铵态氮的比例,为韭菜的合理施肥及无土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条件下韭菜体内氮代谢关键酶的测定结果表明,适当增加营养液.中钱态氮的浓度可提高韭菜体内GS活性,从而促进了韭菜体内的氮代谢,是韭菜体内硝酸盐含量降低的原因之一。
张建辉[2]2006年在《氮素营养对不同品种韭菜生理效应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 Spreng)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成为中国北方的重要蔬菜之一。目前,人们已在韭菜的栽培技术、形态发育和生理特性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而对于氮素营养对不同韭菜品种的产量、品质和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试验以6韭菜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氮素营养对韭菜生理效应、氮代谢关键酶及硝态氮对不同韭菜品种的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韭菜低硝酸盐富集品种的选育及无土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1.氮素浓度为8 mmol·L~(-1)时,韭菜产量、Vc、可溶性糖、蛋白质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硝酸盐含量处于较低水平。随氮素水平的提高韭菜叶片中硝酸盐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呈下降趋势。韭菜在受到高氮、低氮胁迫时,韭菜的生长已经明显受到抑制,对产量、品质有较大的影响,并有品种特异性。 2.20 mmol·L~(-1)高氮胁迫下,NR升高,而2 mmol.L~(-1)低氮胁迫下,硝酸还原酶(NR)活性下降,随氮浓度增加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OT)和谷氨酸丙氨酸转氨酶(GPT)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低氮胁迫下,紫根韭菜NR、GPT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对低氮胁迫不敏感:在高氮胁迫下,紫根韭菜GOT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变化不大,对高氮胁迫不敏感。 3.随氮水平提高,各品种韭菜硝酸盐含量均呈升高趋势,不同品种间差异显着。平韭4号20mmol·L~(-1)高氮胁迫、8 mmol·L~(-1)(对照)处理硝酸盐含量依次分别为2 mmol·L~(-1)低氮胁迫的1.79和1.20倍;紫根韭菜为1.83和1.58倍。除GS外,氮代谢关键酶与其硝酸盐含量两两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表明不同韭菜品种氮代谢关键酶对氮胁迫的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硝酸盐积累与氮同化存在明显相关关系。 4.硝态氮较其它形态氮能显着促进不同品种韭菜根系的生长,形态参数(根长、根数、根体积)随着硝态氮含量的提高而呈增加趋势。QYJC、PJ2、HZDJ、ZGJC的根长0:2处理、1:1处理依次分别为2:0处理的1.19、1.13,1.20、1.06,1.19、1.11,1.11、1.05倍。说明根长在低氮胁迫下未出现铵毒害现象,随着硝态氮含量的增加,而呈增长的趋势,受硝态氮诱导现象明显。QYJC、PJ2、ZGJC根数0:2处理、1:1处理依次分别为2:0处理的1.18、1.14,1.12、1.07,1.11、1.08倍。QYJC、PJ2、791、ZGJC的根体积在0:2处理、1:1处理依次分别为2:0处理的1.21、1.09,1.15、1.09,1.15、1.10,1.17、1.07倍。硝态氮较其它形态氮能显着促进不同韭菜品种根系活跃吸收面积、总吸收面积、比表面积、总吸收面积、根冠比,随着硝态氮含量的提高而增加。 5.本试验首次明确了不同韭菜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指标对硝态氮的响应存在基因型差异,氮代谢关键酶与硝酸盐含量存在相关关系,为低硝酸盐富集品种的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氮胁迫下硝态氮对不同品种韭菜根系形态参数的影响,在国内外首次系统验证了,硝态氮较其它形态氮显着增大根系形态参数,完善了韭菜耐低氮机理。
晏枫霞[3]2009年在《氮素形态和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采用砂培的方法,从植物营养和生理的角度探讨了等氮条件下不同形态氮素及配比对菘蓝生长的影响;分析比较了铵硝比对菘蓝氮代谢相关酶活性及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影响;研究了不同形态氮素对菘蓝光合参数的影响;探讨了铵硝比对菘蓝叶和根中氮、磷、钾和镁4种矿质元素及靛蓝、靛玉红和多糖的影响。通过氮磷钾营养配比试验,研究了氮磷钾对菘蓝生长、叶片中硝酸盐含量、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光合特性、叶和根中氮磷钾叁种矿质元素及靛蓝、靛玉红和多糖积累规律的影响,探讨了氮磷钾配比与菘蓝生长和品质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果如下1.随铵硝比降低,菘蓝生物量先增加后下降,全铵营养(NH4+-N/NO3--N为100:0)下最小,当NH4+-N/NO/-N为50:50时最大。虽然菘蓝的生物量在硝铵比为50:50时最大,但此时的根冠比最低。2.随铵硝比的下降,菘蓝叶片中NR和GS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抛物线状变化规律,处理间差异显着。铵硝比为25:75时,NR活性达到最高值,铵硝比为50:50时,菘蓝叶片中GS活性最大,全铵营养的GS活性最低。硝态氮和铵态氮的含量变化趋势与NR和GS活性变化趋势相似,其中硝态氮含量在NH4+-N/NO3--N为25:75时最大,铵态氮含量在NH4+-N/NO3--N为75:25时最大。3.不同铵硝比处理下,菘蓝叶绿素含量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规律,且以NH4+-N/NO3--N为75:25时最高,这一规律与菘蓝净光合速率变化规律相同。菘蓝净光合速率以铵硝比为75:25时最大,全铵营养下最低。4.不同铵硝比处理间,N、P、长、Mg含量存在显着差异。NH4+-N促进氮和磷的积累,NO3--N促进钾、镁的积累。提高NH+4-N的比例,有利于菘蓝叶片靛玉红和根中多糖的积累,全硝营养(NH4+-N/NO3--N为0:100)时靛蓝含量最高(11.40mg·g-1),为最低的3倍。5.菘蓝营养生长各阶段对氮磷钾需求不同,营养生长后期氮磷钾的共同作用对菘蓝生物量积累有重要影响,根冠比以低氮水平下较高。6.一定氮素水平下,增加K水平促进了菘蓝叶片硝酸盐的积累,叶片NR活性受到N和K共同作用的影响,GS活性与NK水平及二者比例有关。总光合色素以N2水平处理下的较高,低P水平下净光合速率较低,适当的P和K可提高菘蓝光饱和点,降低光补偿点。7.菘蓝营养生长期茎叶中氮磷钾含量较根中高;菘蓝植株N含量受N、P和K叁者影响;营养前期低P水平下增加N、K促进P吸收;高水平N促进茎叶中K的积累,但对根中K吸收有抑制作用。菘蓝营养生长期阶段靛蓝、靛玉红和多糖含量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低氮水平下更有利于靛蓝和靛玉红的积累。根中多糖含量,在前期以N2P2K1下最低,而在后期以No和N1水平下较低。
郭明超[4]2012年在《韭菜高产优质优化施肥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韭菜(Allium tuberosum Rottler)为百合科葱属(Allium tuberosum)的多年生宿根植物,在我国作为蔬菜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韭菜的栽培技术、形态发育规律、生理特性等方面。而关于大量元素氮磷钾对韭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较少,生产上存在着盲目施肥的现象,极大的影响了韭菜的产量和品质,降低了韭菜的生产效益。为此,本文就氮、磷、钾叁要素对韭菜幼苗及韭菜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氮磷钾对韭菜幼苗植株生长和生物量有显着影响。施肥处理的韭菜幼苗株高、茎粗和根条数要明显高于无肥处理,但不同肥料处理,影响显着不同,其中以氮、磷、钾配合使用效果最好,显着高于单肥处理。韭菜根茎具有贮藏营养的功能,对于地上部产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苗期,韭菜根茎生物量以及根的生物量均以全肥处理和钾肥处理较高,磷肥和氮肥处理较低。2合理的氮磷钾配施可以显着提高韭菜幼苗质量。在本试验条件下,确定了韭菜幼苗质量综合得分超过90的施肥方案,即x1取-0.086--0.355,x2取-0.094-0.500,x3取0.015-0.460,亦即N13.71-20.33kg/667m2、P2O510.94-15.00kg/667m2、K2O15.32-21.90kg/667m2时。3氮磷钾对设施韭菜的产量具有显着的影响。合理的氮钾配比可以提高设施韭菜的产量。其中,氮肥对设施韭菜产量的影响大于钾肥大于磷肥。且氮肥和钾肥二者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本试验条件下,667m2施氮(N)22.74-33.22kg、磷(P205)16.22~22.55kg、钾(K20)25.50-39.68kg时,可望获得2500kg/667m2以上设施韭菜的产量。4氮磷钾配施显着影响设施韭菜的品质。氮磷钾配比合理,叶绿素、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纤维素含量均提高。其中钾肥对设施韭菜品质的影响大于磷肥大于氮肥。同时确定了氮磷钾提高设施韭菜品质的合理施用范围。当x1取-0.208-0.368,x2取0.037~0.801,x3取0.479-1.037,亦即667m2施氮(N)15.84-27.36kg、磷(P205)15.56-27.06kg、钾(K20)36.98-50.93kg时,才可望获得高品质的设施韭菜。
谭龙涛[5]2015年在《苎麻氮代谢高效基因型筛选及表达分析》文中认为苎麻是一种生物产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品质相对均衡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量研究表明其饲用开发潜力巨大。而氮素是苎麻正常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合理的利用氮素能促进苎麻茎和叶片的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改善营养品质。因此通过选育氮高效品种来提高氮利用效率、减少氮肥的损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而筛选不同氮效率基因型,了解不同基因型间的氮效率、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方面的差异是氮高效育种的基础。本研究以30个苎麻基因型为试验材料,通过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筛选出2个氮高效基因型和1个氮低效基因型,并对其生理生化机制进行了研究,同时通过差异基因的筛选进一步明确了氮高效利用的分子机制。具体研究结论如下:通过隶属函数法对19个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综合指标进行排序,并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氮素利用效率筛选,叁种方法综合考虑,将大方圆麻、武胜野麻2号、册亨家麻确定为氮利用效率低、产量低、品质差的基因型,将两江家麻、梁平青麻、H2000-03、古家青杆麻确定为氮利用效率高、产量高、品质好的基因型。用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体系(CNCPS)研究苎麻饲料碳水化合物组分和蛋白质组分,其中苎麻干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59.21%,而且99%左右是可以降解的。蛋白质组分中不能消化蛋白含量为2.55%,约97%蛋白为真蛋白。氮高效基因型苎麻的根系体积、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等方面均高于氮低效基因型,但是氮低效基因型显示出了较强的根系活力,相关分析表明氮利用效率与根系体积和活跃吸收面积极显着(P<0.01)正相关,与根系活力和总吸收面积显着(P<0.05)正相关。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氮代谢相关酶和纤维发育相关酶等大部分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逐渐升高,且氮高效基因型均高于氮低效基因型,通过隶属函数和反隶属函数法对伸长期苎麻的15个生理指标进行计算,发现两个基因型在15 mmol/L、12 mmol/L和9 mmol/L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差异不显着,且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因此选择9 mmol/L处理作为苎麻氮素营养的最佳浓度。通过分析两个基因型在无氮胁迫后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无氮处理间得到1165个差异基因,包括505个上调表达基因和660个下调表达基因。对照组间得到1277个差异基因,包括592个上调表达基因和685个下调表达基因。对差异基因的功能进行注释发现主要为蛋白激酶、转录因子、细胞色素P450等。具体包括WRKY转录因子家族基因、乙烯应答因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ATP相关转运蛋白基因等。GO分类后发现,对照组间差异基因主要注释在Catalytic activity和Binding-related功能组,而处理组间Oxidoreduction和Single-organism metabolic process差异基因最多。本研究发现一种筛选差异基因的方法,对理解氮高效基因型的潜在分子机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比较基因表达发现在这两个基因型中,无氮胁迫改变了数百种基因的表达,且存在叁种可能的反应机制。首先确定具有适应力的苎麻在正常环境下高度表达了94种基因,其中某些基因编码的蛋白质起到了一种“前置”保护作用,这些提前装载蛋白质参与了已知的耐无氮机制,包括UDP-糖基转移酶基因和GDSL脂肪酶基因等,以及其他与氧化还原有关的基因。第二类基因为在无氮胁迫下具有一定的忍耐能力,或在细胞内存在较低的氮胁迫压力,使其在短时间内对胁迫反应较小或没有做出反应,称之为“压力忍耐基因”。包括氨基环丙烷羧酸(ACC)氧化酶的相关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胰蛋白酶抑制剂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ORG2等17种基因。第叁类为无氮胁迫处理后,存在一些在一个基因型中表达量下调,但在另一个基因型中表达量相对上升的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在应对无氮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相对上调基因。包括:细胞壁连接类受体激酶WAK,普遍的逆境蛋白a类似蛋白,微管结合蛋白,亮氨酸拉链蛋白ATHB-16和水通道蛋白NIP6-1等170种基因。这叁类基因对氮高效基因型苎麻抵抗无氮胁迫具有重要作用。
袁野[6]2008年在《光氮互作对番茄碳氮代谢的影响》文中提出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是我国北方地区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但设施内的光照强度常常不能满足番茄生长的需要,从而导致产量下降、品质变劣;氮作为蔬菜营养的叁要素之一,直接决定了其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作为作物最为重要的两种生长因素,光和氮协同互作影响植株的物质生产、分配和碳氮代谢。碳氮代谢的协调程度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进程,而且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品质的优劣。因此,合理调控碳氮营养,对作物适产优质至关重要。本试验采用盆栽方法,以番茄品种东农708为试材,以光照强度和氮肥用量为试验因子,光照设100%、70%、50%、30%自然光4个水平,氮肥设0 kg/667m2、8 kg/667m2、16 kg/667m2、24 kg/667m2 4个水平。利用酶学方法和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光氮处理对番茄的生长状况、干物质分配、养分吸收、土壤理化性质、光合作用、碳氮代谢的影响,探索在番茄发育过程中碳氮代谢的一般规律进而达到提高番茄果实品质的目的,协调产量和品质之间的矛盾,明确不同光照强度下合理的氮素施用量,为番茄持续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如下:1.光氮互作对番茄的生长状况有显着影响。在同一光照条件下,增施氮肥使番茄的叶面积、坐果率、干物质积累和向果实的分配比例增加,在同一施氮条件下,遮光处理均使番茄株高、叶面积增加,茎粗降低。70%自然光使番茄坐果率、干物质积累和向果实的分配比例增加,小于70%自然光对其有抑制作用。2.光氮互作对番茄根系活力、养分吸收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显着影响。在同一光照条件下,增施氮肥使番茄根系活力、叶片和果实全氮、全钾含量增加,但24 kg/667m2施氮量下的果实全钾含量反而低于0 kg/667m2施氮量。增施氮肥不利于叶片和果实全磷含量的增加。在同一光照条件下,增施氮肥使土壤碱解氮含量、土壤电导率增加,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在70%、100%自然光下以8 kg/667m2施氮量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最高,继续施用氮肥其含量下降,小于70%自然光下氮肥对其有促进作用。在同一施氮条件下,遮光处理对番茄叶片和果实全氮、全磷、全钾含量有促进作用。70%自然光对根系活力有促进作用,对土壤电导率、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积累有抑制作用,小于70%自然光的变化趋势与其相反。3.光氮互作对番茄光合作用影响显着。以处理70%-16的番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最高,胞间CO2浓度最低。增施氮肥、遮光处理均使番茄叶绿素含量增加,Chla/Chlb降低。4.番茄叶片中糖的积累在早期主要受SPS、SS活性的调控,后期AI、NI也影响糖积累。番茄果实中糖的积累主要受SS和AI、NI活性的调控,与SPS活性关系不大。在果实发育早期,在同一光照水平下增施氮肥及在同一施氮水平下的70%自然光处理均可提高果实SS活性和叶片SPS活性,从而促进果实淀粉的积累,叶片蔗糖供应能力增强,利于向番茄果实输入更多的光合产物。发育后期,70%和100%自然光以8 kg/667m2施氮量、小于70%自然光以0 kg/667m2施氮量的果实AI活性最高,在同一施氮水平下,70%自然光的AI活性最高,使前期积累的淀粉和输入的蔗糖逐步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从而提高番茄果实品质。5.在同一光照条件下,增施氮肥,NR、GS活性升高,促进番茄的氮素同化。在同一施氮水平下,小于70%自然光对NR、GS活性有抑制作用,70%自然光对其有促进作用。6.综合番茄产量、品质测定结果,70%、100%自然光处理以8 kg/667m2的施氮量较为适宜,小于70%自然光处理以0 kg/667m2的施氮量较为适宜。
韦悦[7]2017年在《氮素形态对颠茄生长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调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是茄科颠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药典规定的托品烷类生物碱(TAs)唯一药源植物,其主要药用成分为莨菪碱和东莨菪碱。但生物碱在颠茄中的含量通常很低,且东莨菪碱含量又远远少于莨菪碱,这导致人们关注颠茄莨菪碱与东莨菪碱的合成、积累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期望找到适宜的培育条件以提高莨菪碱与东莨菪碱的产率。氮素是植物生长和代谢重要影响因子之一,不同形态的氮素对植物有不同的影响,氮素形态与生物碱的合成与积累也有着重要的联系。本文以颠茄实生苗为材料,结合砂培、浇灌营养液培养方法,设置不同铵硝配比(0︰100、25︰75、50︰50、75︰25、100︰0),分析不同形态氮素在不同处理时间对颠茄生长和氮代谢相关生理指标以及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颠茄次生代谢上游产物、信号分子以及关键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从细胞和基因水平探索氮素形态调控颠茄生长、氮素利用以及生物碱合成的机制,以期为颠茄次生代谢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对颠茄种植过程中氮肥的合理配施、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整个处理期内,随着硝态氮比例的增加,颠茄茎叶和根部干质量都逐渐升高,其中茎叶干质量在全硝营养下最高,根部干质量在铵硝比25︰75时最高。测定植株叶绿素含量发现,铵态氮比例较高时植株的叶绿素含量也更高。以上结果表明,颠茄具有喜硝特性,在全硝营养下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均能积累较多的干物质,少量铵态氮(NH4+≤25%)存在不影响其生长并能增加叶绿素的合成,因此铵硝结合供氮且铵硝配比为25︰75更有利于颠茄的生长。2.研究不同形态氮素营养下颠茄主要含氮化合物和氮代谢关键酶随处理时间的变化发现,处理初期全铵营养增加了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但随处理时间延长铵硝比50︰50更有利于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处理液中铵态氮比例增加总体上表现为升高,在铵硝比75︰25时最高;叶片中硝酸盐含量随处理液中硝态氮比例增加而增加,整个处理期内硝态氮比例大于50%时叶片硝酸盐含量呈下降趋势;NR活性随着处理液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上升,但随处理时间增加全硝处理下NR活性有下降趋势;GS活性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升高的趋势,并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单一硝态氮处理降低了GS活性,单一铵态氮处理则增加了GS活性。表明随营养液中硝态氮比例的增加,颠茄能积累更多的硝酸盐,从而促进NR活性,而铵态氮的加入则能增加GS活性,促进了GS/GOGAT循环,从而提高叶片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因此铵硝结合供氮且铵硝配比为25︰75更有利于颠茄的氮代谢。3.对颠茄叶片莨菪碱和东莨菪碱的在不同形态氮素处理不同时间下的变化研究发现,虽然处理初期铵硝等量供氮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含量都不高,但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铵硝等量供氮使生物碱持续上升,尤其是东莨菪碱增加明显。整个处理期内,全硝处理组东莨菪碱含量都较少。说明氮素形态显着影响了颠茄TAs的积累,同时也影响了莨菪碱向东莨菪碱的转化,铵硝比为50︰50时更有利于颠茄生物碱的积累和莨菪碱向东莨菪碱的转化。4.为明确氮素形态对颠茄生物碱合成调控的机制,以处理28 d时的颠茄苗为材料研究不同形态氮素对TAs合成前体腐胺(Put)、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以及TAs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PMT、TRⅠ和H6H表达量的影响。对Put及其合成关键酶的检测发现,腐胺的含量与腐胺合成的关键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它们都随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升高,在铵硝比75︰25达到最高;对信号分子NO的检测发现,NO浓度随处理液中硝态氮比例的减小而减小;对PMT、TRⅠ和H6H表达量的检测发现,少量铵态氮增加了根部PMT与H6H基因表达量,铵硝比为50︰50时叶片和根部PMT、TRⅠ和H6H基因都有较高的表达水平。由此可以推测,氮素形态对颠茄莨菪碱和东莨菪碱合成的调控主要通过影响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起作用,铵硝等比供氮条件提高了颠茄叶片中TRⅠ和根部PMT与H6H表达量,促进了腐胺向莨菪碱的合成以及莨菪碱向东莨菪碱的转化。综上所述,硝态氮有利于颠茄的初生生长,一定比例的铵态氮则能促进颠茄的次生代谢。氮素形态的变化对颠茄氮代谢和叶绿素含量有直接的影响,从而造成颠茄初生生长的差异。而氮素形态对颠茄次生代谢的调控,则通过改变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表达量起作用。
于曼曼[8]2010年在《氮磷钾对夏枯草生长及其药材品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实验采用水培法,从植物营养生理和药材品质的角度分别探讨了氮(N)、磷(P)、钾(K)对夏枯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分析比较了不同氮素形态水平、铵硝配比、磷水平、钾水平对夏枯草生长发育、叶片生理代谢相关指标、光合参数的影响;研究了各处理对成熟期夏枯草植株各部位10种矿质元素(N,P,K, Ca, Mg, Zn, Fe, Mn,Cu, Cl)含量的影响;探讨了各处理对夏枯草果穗活性成分迷迭香酸、熊果酸、齐墩果酸、总黄酮及水溶性浸出物含量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氮磷钾水平及铵硝配比与夏枯草生长和品质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不同氮素水平对夏枯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氮处理相比,施氮能促进夏枯草生长,但高氮会抑制其生长。以铵态氮为氮源会明显抑制夏枯草生长及产量形成,高铵使夏枯草受抑制死亡,硝态氮更能促进夏枯草产量积累。铵态氮对夏枯草叶片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GS活性的提高都高于硝态氮处理;硝态氮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NR活性的能力强于铵态氮。施氮能增加光合色素含量;等氮水平下,硝态氮处理的光合色素含量略高于铵态氮处理;除高铵处理抑制其光合作用,夏枯草净光合速率随氮水平的增高而有所提高。随施氮水平提高,夏枯草各部位N含量也相应增加,同一氮素水平下,硝态氮为氮源的处理对夏枯草各部位N含量的积累均低于铵态氮处理。缺氮能促进迷迭香酸积累;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均以铵态氮处理的高于硝态氮处理;施氮能显着提高夏枯草总黄酮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2.通过对不同铵硝比处理下夏枯草生长、生理、光合作用、矿质元素含量及活性成分积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铵处理不利于夏枯草生长及产量形成,铵硝比大于50/50的各处理均会对夏枯草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铵硝比为50/50和25/75处理的夏枯草长势又略优于全硝处理。随铵态氮比例下降,夏枯草各部位N含量降低,说明铵态氮更利于N含量积累。此外,夏枯草各活性成分对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响应不同,迷迭香酸和总黄酮含量均以铵硝比25/75时最高。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以全铵处理时含量最高,全硝处理的最低。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以全铵处理的最高,铵硝比25/75的最低。3.通过研究不同磷水平对夏枯草生长、生理、光合作用、矿质元素含量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缺磷处理相比,适量施磷能明显促进夏枯草生长及产量形成。同一生长时期,随磷水平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NR、GS活性均先升高后下降,缺磷处理的最低,高磷处理也会产生一定抑制。净光合速率以低磷和中磷处理的较高,缺磷和高磷处理的较低。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夏枯草各部位P含量均显着增加。施磷与缺磷处理相比,迷迭香酸含量差异显着,中磷处理的含量最高,缺磷处理的次之,显着高于低磷和高磷的处理;熊果酸、齐墩果酸、总黄酮含量均以缺磷处理的最高;缺磷处理的夏枯草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则最低。4.通过研究钾水平对夏枯草生长及品质的影响发现,缺钾和高钾都不利于夏枯草生长及产量积累。适量增施钾肥能提高夏枯草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叶片NR和GS活性均随钾水平提高先升高后下降。适宜施钾能显着提高夏枯草净光合速率,高钾处理反而会抑制其净光合速率。施钾显着增加了K在夏枯草各部位的含量;缺钾处理的夏枯草叶、穗、茎中N、P、Ca、Mg含量及根中P、Ca含量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Zn、Fe、B、Mn、Cu在缺钾处理的夏枯草叶、穗、根、茎中含量也较高或最高。此外,高钾处理后,一些元素在夏枯草各部位的分布也较高,仅次于缺磷处理。缺钾处理下果穗迷迭香酸含量最高,为0.541%,显着高于各施钾处理,中钾处理的次之,为0.384%;熊果酸和总黄酮含量均以缺钾处理的最高;齐墩果酸和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均以高钾时最高,缺钾处理的次之。可见,缺钾和高钾处理的夏枯草果穗各活性成分含量均较高。
周芳[9]2016年在《NPK与有机肥配施对番茄氮素代谢和产量影响》文中提出番茄是我国北方地区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果菜类蔬菜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果菜类蔬菜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中氮素是其中较为主要的一种,在很大程度上其品质和产量取决于氮素含量的多少。本试验以长期定位施肥为基础,以番茄品种‘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研究通过不同施肥条件下对番茄氮素代谢的关键酶活性及相关代谢指标含量的测定,从而明确其对作物氮素代谢的影响,及其果实品质和产量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生产实践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加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番茄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的活性都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成熟期达到峰值。各施肥处理在各不同生育时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均高于对照BN0,其中AN2处理最高。番茄在拉秧期各处理的NR酶活性是叶>根>茎,GS酶活性是茎>根>叶,GOGAT酶活性是叶>根>茎。2.番茄各氮素形态:全氮、硝态氮、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生长发育时期均呈单峰曲线,在成熟期达到峰值。番茄各氮素形态含量除了全氮在成熟期处理ANPK为最大值外,其余均是处理AN2为最大值。番茄植株的不同部位在拉秧期的全氮含量表现为根>叶>茎,硝态氮含量表现为根>茎>叶,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叶>根>茎,游离氨基酸含量表现为根>叶>茎。3.番茄果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含量均在处理BN2中含量最大,在处理AN0中最小,分别比对照BN0降低5.46%和55.89%,但并未达到显着水平;其他各施肥处理均比对照有所提高。番茄果实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在处理AN2中含量最大,在处理BN0中最小,分别比对照BN0提高217.05%和127.41%,且均达到显着水平。4.番茄植株的株高和茎粗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番茄叶片叶绿素含量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呈单峰曲线,各处理叶绿素含量中空白对照BN0为最低。单施氮肥的处理BNO、 BN1、BN2相比较,叶绿素含量表现为BN0
参考文献:
[1]. 氮素对韭菜生长、品质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D]. 卢凤刚. 河北农业大学. 2004
[2]. 氮素营养对不同品种韭菜生理效应及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D]. 张建辉. 河北农业大学. 2006
[3]. 氮素形态和不同氮磷钾配比对菘蓝生长及活性成分的影响[D]. 晏枫霞. 南京农业大学. 2009
[4]. 韭菜高产优质优化施肥技术研究[D]. 郭明超. 山东农业大学. 2012
[5]. 苎麻氮代谢高效基因型筛选及表达分析[D]. 谭龙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5
[6]. 光氮互作对番茄碳氮代谢的影响[D]. 袁野. 东北农业大学. 2008
[7]. 氮素形态对颠茄生长及托品烷类生物碱代谢的调控研究[D]. 韦悦. 西南大学. 2017
[8]. 氮磷钾对夏枯草生长及其药材品质的影响[D]. 于曼曼. 南京农业大学. 2010
[9]. NPK与有机肥配施对番茄氮素代谢和产量影响[D]. 周芳. 沈阳农业大学. 2016
[10]. 营养液不同铵硝比对菠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机理研究[D]. 汪建飞. 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标签:园艺论文; 氮磷钾论文; 硝态氮论文; 韭菜论文; 基因合成论文; 菠菜的营养价值论文; 亚硝酸盐论文; 夏枯草论文; 蔬菜论文; 颠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