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第二文化习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习得,文化,语言,外语教学,跨文化,理论,图式。
第二文化习得论文文献综述
薛慧敏[1](2016)在《第二文化习得关键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语言习得关键期已经成为了学术界争相研究讨论的一个重点问题,语言习得关键期对我们学习第二语言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我们猜想,第二文化习得应该也存在一个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内,第二文化习得会比较容易。学习第二文化的效率会比较高。(本文来源于《读天下》期刊2016年09期)
李丽娟[2](2015)在《浅析“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项研究的结果形成了共识:一是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二是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如何进行,第二文化习得与跨文化外语教学观是怎样一种关系,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析第二文化习得现状,找到第二文化习得(本文来源于《教育革新》期刊2015年09期)
林天文[3](2015)在《基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本文通过"第二文化习得"的理论概述和思考,重点阐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需要作特别的处理,而不能只是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附属产出品。而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5年02期)
高媛媛[4](2013)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习得》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系统梳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发现,文化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从过去的"语言系统组成要素"变成"语言习得和教学的目标"。文化习得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文化习得影响语言习得的过程、步骤和结果。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存在差异,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习者在完成目的语语言习得的过程中,完成对第二语言文化的理解和适应过程,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期刊2013年05期)
王旭[5](2013)在《浅析第二文化习得中文化图式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全球化带动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出国深造,从而促进了跨文化的学习与交流。第二文化习得是跨文化交流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在原有文化体系的基础上不断融入新的文化元素。文化图式指的是某种特定文化知识在人脑中的体现,可以在精神层面上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图式的应用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结合文化图式的理论来研究第二文化习得就显得十分必要。然而,文化融合的过程十分复杂,相关的研究也不够充分,尤其是采用实证去研究第二文化习得中文化图式的影响和作用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将从理论层面探究文化图式对第二文化习得的作用,并以美国海外留学成都项目为例分析文化图式对在华留学生习得中国文化的影响。该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从跨文化的角度深刻分析在华留学生的行为和想法。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本文发现了第二文化习得过程中第一文化和第二文化图式间存在的叁种关系,并证实了文化图式对第二文化习得的结果有决定性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叁点假设,通过对假设进行验证得出以下观点:1)对东道国文化中文化图式的习得,是留学生在该国进行文化习得的先决条件;2)文化图式之间相互关联,并对留学生行为的变化产生影响。留学生在东道国的生活经历会造成某种文化图式的变化,从而引发其他文化图式也发生变化,进而导致该学生行为的变化。3)在东道国的文化环境中,留学生会经历叁种不同阶段:在自我调节阶段,留学生会不断修改原有文化图式来进行信息整合和消除误解;在自我导向阶段,留学生会重组原有文化图式或生成新的文化图式来适应目标文化;在自我平衡阶段,留学生在保留原有文化概念的同时吸收新文化的因素,两种文化图式在不同的情景中交替发挥作用。总之,文化图式对于成功的习得第二文化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例证了文化图式理论与第二文化习得研究相结合的可能性,同时也为目前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教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对以后的研究有所启发和帮助。(本文来源于《西南财经大学》期刊2013-04-01)
孟若愚[6](2013)在《第二语言文化习得研究发展轨迹》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语言文化习得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第二语言教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对西方第二语言文化习得研究的发展轨迹进行了梳理,对每一发展阶段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成果进行论述,为深入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文化习得问题做了铺垫。(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梁燕燕[7](2011)在《第二文化习得与外语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作为宏观概念几乎无所不包,从文学、艺术、美术、音乐到社会团体的生活方式、习俗、价值、信仰等。这里所谈的文化涵义是从其与语言的特定关系来界定的。本文从文化习得的基本特征,描述"文化习得"和"外语教学"结合对外语教学的积极作用。一种被社会成员所共识的文化知识体系对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也是外语教学与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本文来源于《大家》期刊2011年17期)
王任瑜[8](2010)在《第二语言教学文化习得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其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都需要语言,语言记录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同时承载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着文化,并依赖着文化。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在其着作《语言论》中曾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Sapir,1921)。在第二语言的教学中,介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语言教学中目的语文化的习得对于目的语语言的习得十分重要,日益引起第二语言教学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北方文学(下半月)》期刊2010年05期)
郝亦佳[9](2010)在《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频繁,当今的世界犹如一个汇集了多种语言,多种文化,多种思想的地球村落。在这里人们需要跨越不同的经济体制、政治制度、宗教信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来进行交际。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在当今的世界舞台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中,具有两种不同底蕴和背景的中西文化,也不断地碰撞、冲突着。经济的全球化并没有缩短文化交流的差距。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很好地了解不同文化差异,不能很好地处理差异所带来的文化冲突,就会导致在跨文化交际过程种出现尴尬的情况,甚至会出现矛盾、混乱的局面。基于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的目的,笔者通过在美国学习的两年中,通过访谈、调查当地美国人和旅美华人的形式,获得了对话录音、访谈笔录等一手研究数据,以霍夫斯塔德的文化维度理论为依据,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为支撑,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解决这一文化冲突的方法。人类的活动主要围绕着由低到高的五种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但是,不同的文化图式会对人的需求产生重大的影响,甚至会对需求层次进行重新的排序。因此,在交际过程中相同需求阶段的不同文化图式、不同需求阶段的相同文化图式、不同需求阶段的不同文化图式的载体(即不同文化背景孕育的民族),如果没有合理和有效的沟通,都会或多或少会产生冲突和矛盾。最后,本文提出解决跨文化交际冲突的方法,即提高第二文化习得的能力,构建第二文化习得模式,并提出了两种文化互通下的“文化图式沙拉”。(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0-05-01)
梁强[10](2008)在《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文化习得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领域,在西方Hamers & Blanc于1989就提出成功的第二语言习得必定伴有第二文化习得,同时J. Schumann创立的文化移入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也是现代外语学习的主要理论之一,Schumann(1978)在阐述其文化移入模式时指出:外语习得是文化移入的一个方面,学习者对目标语的文化移入将决定他对该语言的掌握程度。语言能力的扩展应当伴随有文化能力的扩展,第二语言的习得同第二文化习得是平行对等的。本文就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语言能力之间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本文的实证研究是在一所师范院校进行,选取该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一百多名叁年纪学生参加测试和问卷调查,最终选取其中的一百份有效测试卷,利用统计学中经常运用的SPSS软件和EXCEL进行处理。最后的结果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外语技能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文化教学对促进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正是介于这点,本文试图将第二文化习得与当代外语教学有机结合,根据我国外语教学的特点,构建跨文化的外语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为根本目标的外语教学观,在具体的外语课堂教学中,本文提倡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论文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第二文化习得理论,并陈述了第二文化习得的五种模式;第二部分是详细介绍了外语教学理论的变革趋势,分别介绍了早期,后期和当代人文性的教学大纲;第叁部分探讨了第二文化习得与外语教学的关系;第四部分从研究对象、目的、手段、结果和意义阐述了本文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本文所倡导的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模式,分别介绍了跨文化的外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特点和教学模式;最后进一步指出构建跨文化外语教学观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期刊2008-11-05)
第二文化习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至今,各项研究的结果形成了共识:一是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二是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那么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应如何进行,第二文化习得与跨文化外语教学观是怎样一种关系,是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分析第二文化习得现状,找到第二文化习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二文化习得论文参考文献
[1].薛慧敏.第二文化习得关键期[J].读天下.2016
[2].李丽娟.浅析“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关系[J].教育革新.2015
[3].林天文.基于“第二文化习得”理论与跨文化交际关系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5
[4].高媛媛.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文化习得[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3
[5].王旭.浅析第二文化习得中文化图式的作用[D].西南财经大学.2013
[6].孟若愚.第二语言文化习得研究发展轨迹[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7].梁燕燕.第二文化习得与外语教学[J].大家.2011
[8].王任瑜.第二语言教学文化习得浅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
[9].郝亦佳.中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案例研究及其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10
[10].梁强.跨文化的外语教学观[D].武汉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