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京电博源供用电工程安装有限公司北京100000)
摘要: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电气化建设与农业基础地位巩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条件改善存在直接联系。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了新时期农村电气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农村电气化建设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并结合农村用电发展趋势深入探讨了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相关建议,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字:农村电气化;农村用电;改造升级
0前言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近年来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域成果喜人,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村电气化建设仍存在一定不足,如供电能力不足、网架有待增强、规划建设方案不明确、动力电负荷接入受限、建设难度大等,而为了尽可能弥补这类不足,正是本文围绕农村电气化建设及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新时期农村电气化建设面临的形势和挑战
1.1基本形势分析
随着农村电气化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已与2015年全面解决农村无电人口用电问题,而结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17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不难发现,我国农村用户年平均停电时间由2016年的21.23小时/户下降到20.35小时/户,供电可靠率同比上升了0.010个百分点,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的成果可见一斑。“十三五”期间,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的任务和重点有所改变,由于农村无电缺电问题已基本上得到解决,这就使得进一步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引导和带动新能源资源的有序合理开发开始成为业界关注焦点,以此推进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并为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等方面提供支持。在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电气化项目多明确了“政府组织,部门协作,社会参与”体制,“政策引导,市场参与,资金支持”机制也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实现了更为广泛应用[1]。
1.2相关挑战分析
虽然近年来农村电气化建设成果喜人,但结合《2017年全国电力可靠性年度报告》披露的数据不难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供电可靠率相较于城市地区低75个百分点,平均停电频率相差2.97次/户,用户平均停电时间相差15.33小时/户,农村平均停电时间在20小时左右,平均停电频率超过4次,可见农村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起伏较大。此外,现阶段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还面临着改革、法治、效率、公平、安全、绿色等挑战,因此新时期农村电气化建设必须较好与项目建设、运行机制相适应[2]。
2.农村电气化建设需关注的重点问题
上文中提到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供电能力不足、网架有待增强、规划建设方案不明确、动力电负荷接入受限、建设难度大等问题,围绕这类问题开展深入分析,本文从中提炼了农村电气化建设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即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平衡、不充分。
2.1发展不平衡
发展不平衡属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存在的根本问题,该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具体表现如下:(1)区域发展不平衡。受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我国落后偏远地区电气化建设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电能质量、网架结构中均有着直观展现。(2)城乡发展不平衡。相较于城镇,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显著不足,电网建设总体滞后。
2.2建设不充分
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充分主要体现在质量、创新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如下:(1)质量不充分。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仍广泛面临供电能力不足、供电可靠性较低、供电质量有待提示、电网装备水平较低等现状,农民消费升级、农产业加工制造产业发展因此受到了较为负面影响,供电电压偏低、抗灾能力不足也使得农村地区用电受到了较为负面影响。(2)创新不充分。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电网电力通信覆盖不足、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问题突出的情况较为常见,“互联网+”理念与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结合也面临着多方面阻碍,这就使得我国虽然解决了农民“用上电”问题,但距离“用好电”还存在一定差距,农村电气化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可见一斑[3]。
3.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分析
结合近年来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的成果,以及建设过程中需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认为我国农村用电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发展趋势。
3.1建设目标不断提升
为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基于“十三五”规划要求开展了农村电网改造,而结合各地的改造实际不难发现,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目标正不断提升。我国“十三五”期间需通过农网改造升级实现现代农村电网的全面建成,并适应分布式电源较高渗漏率接入,以此为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2020年我国农网供电可靠性、综合电压合格率、综合线损率需分别达到99.93%、99.65%、6.78%,并同时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目标,农村用电发展存在的建设目标提升趋势可见一斑。
3.2农村用电结构多元化
农业用电、居民生活用电属于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用电主体,这类农村用电在我国全社会用电中占据的份额较小。2017年我国全社会用电中农村用电的占比仅为14%,这一占比相较于2005年的3.5%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这种提升源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阶段我国农业用电已逐渐由照明用电、排灌用电转变为以农村生活用电和农村工业用电为主的多种类别用电,而随着这种转变的不断推进,城乡用地水平差距将不断缩小,我国农村用电结构的多元化程度也会进一步提升,由此农村电气化建设由此面临的挑战也必须得到重视。
3.3局部地区负荷容量不断增加
我国农村地区用电长期存在点多、线长、面广、量小特点,这就使得农村电气化建设天然存在较高难度。近年来我国各地农村经济发展迅速,“两改一同价”、“井井通电”等工程也随之不断推进,我国各地农村用电紧张局面由此得到了较好缓解。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用电需求存在快速增长情况,乡镇企业发达的农村地区便属于其中代表,地区的负荷容量也因此不断增加,局部地区用电负荷突增现象也较为常见。此外,我国农村用电负荷分布还受到了自然村变化的直接影响,自然村的合并和数量的减少带来了农村地区用电的新格局,乡村中心区用电负荷出现的大幅提升必须得到重视。
4.推进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为适应农村用电发展趋势,农村电网的优化升级、农村电网设计水平的提升、农村智能电网的构建均需要得到重视。
4.1优化升级农村电网
为解决农村用电仍存在的供电可靠性低、电压稳定性差等问题,必须实现农村电网的优化升级,具体路径如下:(1)坚强的网架结构构建。农村电网差异化建设需基于目标网架原则进行,供电半径、线径也需要得到合理规划,为提升联络率和N-1通过率,还需要合理增加线路分段与联络,供电安全性可由此大幅提升。(2)提升电能质量。需围绕电源及配变布点的优化开展深入研究,完善电压常态监控、治理、评估体系,无功补偿装置的合理配置也需要得到重视。(3)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需结合技术发展实现智能化的开关设备改造,并合理选择配电设备终端类型及信息采集形式。
4.2提升农村电网设计水平
需重点实现农村电网装备标准化配置,以此推动设计水平升级,农村电网的供电能力、抗灾能力、运维效率均可得到较好保障,具体路径如下:(1)优化设计。需推行模块化设计,实现选型、建设的规范化及标准化,以此保证电网更好适应农村地区的负荷增长。(2)推进装备标准化。需优选少维护、无油化、小型化、低耗、节能环保、可扩展的农村配电设备,并推行接口标准化、功能模块化,农村电网设备的互换性、通用性也需要由此得以提升,以此保证农网运维效能。(3)建设现代化绿色电网。特色小镇、一村一品等理念需在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得到体现,以此建设景观式配电站、箱式电缆开关箱或变电站,保证电力设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建设过程的污染控制也需要得到重视。
4.3构建农村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的建设属于我国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因此各地必须结合实际推进配电自动化、智能量测体系、全面贯通的通信网络、运维巡检智能化建设,具体的建设过程还应考虑农村电能替代带来的影响,由此即可更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
结论:
综上所述,农村电气化建设仍面临多方面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优化升级农村电网、提升农村电网设计水平、构建农村智能电网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农村电气化建设路径,而为了更好满足农村地区发展需要,农村综合能源应用、农村微电网建设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梁大均.如何解决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问题[J].南方农机,2019,50(02):223-224.
[2]姜臻,于力.现代农村电网发展路线研究[J].电气时代,2018(08):54-56.
[3]蒋洋.微探现阶段县级农村电气化建设措施与对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1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