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性突变体论文_计健,刘任糠,王文瑞,张旭,朱姗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性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抗性,敏感性,基因,基因组,突变体,水稻,多倍体。

抗性突变体论文文献综述

计健,刘任糠,王文瑞,张旭,朱姗颖[1](2019)在《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突变体的小种抗性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簇毛麦P21基因具有广谱、高效的抗白粉病特性,已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Pm21基因的克隆,人们认识到Pm21介导的抗性是由编码典型CC-NBS-LRR的单基因控制。一般而言,CC-NBS-LRR类抗病基因在与病原菌的长期互作中易被攻克,因此,Pm21能否在生产上提供持久抗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我们曾使用EMS诱变携带Pm21的扬麦18,用强毒性菌株Bgt YZ01筛选到58个感病突变体,其中10个突变体中的Pm21存在LRR结构域内的氨基酸变化。本研究使用22个具有不同毒性的小麦白粉病菌株对上述10个感病突变体进行抗谱分析,以了解LRR区氨基酸的变化对病原识别的影响。结果显示,有5个突变体(Y18-S9、Y18-S30、Y18-S39、Y18-S43和Y18-S54)对不同菌株呈现不同的应答反应。其中,Y18-S9、Y18-S30、Y18-S39、Y18-S43和Y18-S54分别对5个、5个、7个、3个和6个菌株免疫(0级),而对其他菌株的反应型表现为1-4级。因此,抗谱分析表明,这5个突变体的LRR结构域内氨基酸变化可以改变Pm21编码产物的识别特异性,即这些变异Pm21呈现了典型的小种专化抗性。我们过去对Pm21等位基因的进化分析表明,Pm21与小种专化抗性基因Pm3类似,在LRR结构域内的溶剂暴露面氨基酸残基承受了多样化选择。本研究的抗谱分析数据与该结果吻合,由此可推测,尽管Pm21基因具有广谱抗性且目前还没有发现毒性菌株,但从本质上来讲,Pm21属于小种专化抗性基因。Pm21基因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和西南麦区使用频率较高,存在较为严重的单一化趋势,这无疑将加速白粉病毒性菌株的进化,使Pm21面临抗性丧失的风险。对此,研究者和育种者应发掘和利用更多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这对于平衡基因布局、延长珍贵基因使用年限、有效控制白粉病危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黄艳飞,汪汉成,吴庆丽,陈兴江,蔡刘体[2](2019)在《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评价烟草赤星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以敏感菌株J6为试材,通过菌丝药剂驯化和分生孢子紫外诱变诱导抗性突变体,并对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线粒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 cDNA序列全长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经药剂驯化未获得抗性突变体,而紫外诱变共获得7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约为0.007%,抗性水平分别为5.27、8.28、25.28、12.82、6.14、9.28和52.91倍。适合度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能力及致病力相当,但分生孢子产生量均高于敏感菌株,菌丝生长速率除突变体6-1外均快于敏感菌株。cyt b基因cDNA序列分析表明:有4株抗性突变体在不同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突变,其中突变体6-7 cyt b的249位和871位碱基由T突变为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突变;突变体6-8 cyt b的734位碱基由T突变为C,引起所编码的245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V245A);突变体6-9 cyt b的510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170位由精氨酸替代了丝氨酸(S170R);突变体6-11cyt b的732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244位由苯丙氨酸替代了亮氨酸(L244F),其776位碱基由T突变为C,所编码的259位由丙氨酸替代了缬氨酸(V259A),其1 156位碱基由A突变为G,所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其cyt b基因的点突变与其对嘧菌酯的抗药性有关。(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秋月,马冠华,尹学伟,鲁远源,张晓春[3](2019)在《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抗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采自重庆未使用过氟吡菌胺地区的110株辣椒疫霉菌株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并对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的诱导方法及抗性突变体的主要生物学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10株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EC_(50)平均值为(0.32±0.11)μg/mL,不同菌株的敏感性频率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未出现敏感性明显下降的亚群体,因此可将该EC_(50)平均值作为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田间抗性监测的敏感基线。通过紫外诱导菌丝体的方法,共获得3株可稳定遗传的抗氟吡菌胺突变体,抗性倍数介于69.5~98.5之间,突变频率为0.86%;抗性突变体BS11-5-1与亲本菌株BS11-5在菌丝生长速率、温度适应性、产孢子囊能力及致病力方面均无显着差异,而抗性突变体JLP11-4-2和JLP11-4-3在菌丝生长速率、温度适应性、产孢子囊能力及致病力方面均显着低于亲本菌株JLP11-4;不同抗性突变体对渗透压的敏感性与亲本菌株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3个抗性突变体对Biolog PM1中95种碳源的利用情况与亲本菌株基本相似。交互抗性测定表明,辣椒疫霉抗氟吡菌胺突变体对甲霜灵、霜脲氰、烯酰吗啉、丁吡吗啉及嘧菌酯之间均不存在交互抗性,建议可将氟吡菌胺与上述几种杀菌剂交替或混合使用。(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舒宛,王心怡,李志华,李洋,何勇[4](2019)在《外源生长激素对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褐飞虱抗性的影响及其农艺性状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外源生长激素对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褐飞虱抗性的影响,并测定其农艺性状,为突变基因介导的抗虫分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水稻受体中花11(ZH11)及其T-DNA插入突变体CF54为材料,利用叁引物PCR鉴定出纯合突变株系,并用乙烯利(ET)、水杨酸(SA)和茉莉酸甲酯(MeJA)对ZH11及其纯合突变株系进行处理,测定植株上褐飞虱的蜜露分泌量和虫体增重量。对ZH11及其纯合突变株系的株高、穗长、有效穗数、有效分蘖数、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等农艺性状进行测定。【结果】从突变体CF54后代中共筛选出10个株系,其中纯合突变株系有2个,分别为CF54-6和CF54-10。经ET、SA和MeJA处理后ZH11及其纯合突变株系CF54-6和CF54-10植株上褐飞虱的虫体增重量和蜜露分泌量较未处理对照显着(P<0.05,下同)或极显着(P<0.01,下同)下降,但未处理对照间均无显着差异(P>0.05,下同)。经MeJA处理后,纯合突变株系CF54-6和CF54-10植株上褐飞虱的虫体增重量和蜜露分泌量较ZH11显着下降,但经SA和ET处理的纯合突变株系CF54-6和CF54-10植株上褐飞虱的蜜露分泌量和虫体增重量与ZH11无显着差异。纯合突变株系CF54-6和CF54-10的有效分蘖数、有效穗数和千粒重与ZH11无显着差异,但株高、穗长和每穗实粒数显着或极显着高于ZH11。【结论】ET、SA和MeJA 3种外源生长激素均能诱导水稻野生型及其纯合突变株系植株对褐飞虱的取食与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尤其是MeJA抑制效果最佳,推测纯合突变株系抗虫性受茉莉酸(JA)信号途径的影响更大。T-DNA插入明显影响水稻植株的农艺性状。(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史晓晶,任璐,王华杰,韩佳音[5](2019)在《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对苯醚甲环唑的抗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检测了该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分析了抗性水平和抗性指数;同时通过室内诱导获得了苯醚甲环唑抗性突变体,检测了突变体的抗性遗传稳定性、交互抗性和适合度。结果表明:分离自大同、忻州、长治、晋中和运城5市的101株菌株的EC50范围为0.005~3.315 mg/L,均值为0.428 mg/L,其中敏感菌株占97.03%,低抗菌株占2.97%;抗性指数范围为0.295~0.447,均值为0.343。10株中抗突变体抗性均不能稳定遗传、生长速率减慢、产孢量降低、孢子萌发能力减弱、致病力下降;但在药剂压力下,突变体的致病力强于敏感菌株。苯醚甲环唑与代森锰锌、多抗霉素、啶酰菌胺无交互抗性,而与啶菌恶唑存在交互抗性。因此,今后需加强番茄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田间抗性监测,在生产过程中轮用或混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以延缓该病菌对苯醚甲环唑抗性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植物保护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张柱坚,陈子强,顾建强,田大刚[6](2018)在《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Pi-d3和Pigm不同敲除突变体的抗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谷丰B是一个广谱高抗稻瘟病水稻保持系,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Pi-d3和Pigm。为了进一步明确3个抗性基因在谷丰B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多基因编辑系统构建了共敲除Pi-d2+Pi-d3+Pigm基因载体。通过遗传转化试验以及DNA测序,T_0代植株获得多种突变体组合类型。对其中的Pi-d2、Pigm、Pi-d2+Pi-d3、Pi-d2+Pigm、Pi-d2+Pi-d3+Pigm等5种纯合突变体的T_1代株系进行稻瘟病室内接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Pi-d2、Pi-d3和Pigm分别对86/501-3、KJ201/CHE86061和86/CHE86061/501-3的菌株存在显着的抗性效应,Pi-d2+Pi-d3,Pi-d2+Pigm和Pi-d2+Pi-d3+Pigm的敲除株系的抗性不完全等同于单个基因的简单迭加,其中Pi-d2+Pi-d3+Pigm的突变体对菌株CHL768表现完全不同于其他类型突变体的感病性。上述结果为解析广谱高抗稻瘟病水稻材料谷丰B的抗性遗传机理提供重要信息,也为水稻稻瘟病抗病育种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尚佃龙,姜兴印,刘玉,孙秀英,李向东[7](2018)在《山东省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山东省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其抗药性风险,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采自山东泰安、临沂、潍坊、莱芜、日照及青岛6个地区的102株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其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0~0.194μg/mL,平均EC50值为(0.086±0.004)μg/mL,且敏感性呈连续单峰曲线分布。通过紫外诱导与药剂驯化的方法各获得5株耐药性菌株(TA3-X2、TA17-X6、LY8-3、QD14-Y7和WF6-A2)和1株抗性突变体(QD2-Y4),其抗性水平在6.46~20.08倍之间,突变频率分别为0.87%和0.52%。对抗性突变体生物学性状的研究表明,紫外诱导获得的5株耐药性菌株其耐药性不能稳定遗传,而经药剂驯化获得的1株抗性突变体QD2-Y4的抗药性可稳定遗传;耐药性菌株TA3-X2的菌丝生长速率高于亲本菌株,其余菌株与亲本菌株差异不明显;5株耐药性菌株和1株抗性突变体的菌丝干重和菌核干重均低于亲本菌株;TA3-X2、WF6-A2及QD2-Y4的致病力低于亲本菌株,TA17-X6、LY8-3及QD14-Y7的致病力与亲本菌株无明显差异。交互抗性测定表明,噻呋酰胺抗性突变体与戊唑醇、丙环唑、咯菌腈、井冈霉素、苯醚甲环唑和多菌灵之间均无交互抗性,与啶酰菌胺和氟唑菌苯胺之间则存在交互抗性。研究表明,山东省6个地区的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比较敏感,推测噻呋酰胺可作为防治玉米纹枯病的理想候选药剂。(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徐倩玉,兰玉,连明玲,徐雪珍,朱丽颖[8](2018)在《抗双氟磺草胺与唑嘧磺草胺花生突变体的创制及其除草剂抗性机制的初步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花生抗除草剂种质资源十分匮乏,除草剂抗性机制研究十分滞缓,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花生栽培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了创制抗除草剂的花生种质资源,我们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创建了由55 000多个花生株系组成的诱变群体,随后选择多种不同除草剂对该群体进行连续多代筛选,获得多个对不同除草剂具有抗性的花生突变体。其中一个突变体在田间叶面喷施和多种实验室筛选过程中均表现出对唑嘧磺草胺和双氟磺草胺极强的抗性。为了明确该突变体的抗性是否属靶标抗性,我们比较分析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中这两种除草剂靶标酶(乙酰羟酸合酶,AHAS)的基因序列,并利用qRT-PCR技术进行了AHAS基因表达量的差异分析。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显示,突变体与野生型花生的第10号染色体上含有两个拟南芥AtAHAS的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AhAHAS1a与AhAHAS1b。前者含2001个碱基,编码667个氨基酸;后者含1 995个碱基,编码665个氨基酸。此外,第8号染色体上有一段长度约为2 000bp的AhAHAS同源序列,暂且命名为AhAHAS2。然而,在突变体中,这些基因并未发生能够致使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的核苷酸替换。同时还发现,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与野生型中没有显着差异。根据这些结果,我们推断该花生突变体的除草剂抗性不属于靶标抗性,它很可能由非靶标抗性机制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期刊2018-11-19)

韩彦卿,郑洁,武彩娟,王慧娜,韩渊怀[9](2018)在《基于重测序的晋汾52及其突变体抗性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名优谷子品种晋谷21号是由晋汾52辐射诱变而来,在病害抗性方面存在明显差异,本文旨在探明晋汾52和及其突变体品种晋谷21对植物病害抗/感的原因。[方法]通过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对2个谷子品种在整个基因组水平和NBS类型基因中存在的差异和变异位点进行分析。[结果]对2个谷子品种在整个基因组中SNP、InDel、SNV和SV等位点分析发现,SNP的突变类型以纯合突变为主,InDel和SV突变数目在第8条染色最多;对2个品种的NBS类型基因分析,差异也主要存在于第8条染色体上,其变异类型和变异数目也是最多的。推测晋谷21的较晋汾52更感病很可能与NBS类基因的结构域缺失有关。[结论]2个品种NBS类型基因结构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抗感差异的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分析确定抗病基因关键差异位点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陈姝敏[10](2018)在《烟草TMV抗性基因TV突变体的筛选及烟草基因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界高等植物中半数以上物种为多倍体,现为二倍体的物种也常常经历过古老的多倍体化。一般认为,多倍体化加快基因组进化速度,促进新物种的形成。然而,即使是进化速度最快的植物物种,基因组中的突变频率依然很低,很难用常规的方法检测突变类型及其发生频率。了解植物基因组各种突变的频率、多倍体植物基因组的进化特点对深入了解植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利用一个高通量鉴定突变体的方法,详细分析了异源四倍体烟草(Nicotiana tabacum)基因组的稳定性,调查了不同突变类型及估算了突变发生频率。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一个高通量筛选抗病基因突变体的体系鉴定TMV抗性基因的功能缺失突变体。将纯合转TMV无毒基因P50的烟草,与含有TMV抗性基因N的烟草杂交,获得既含有抗病基因又含有无毒基因的F1杂种,这两个基因的同时表达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导致整个发芽幼苗的死亡。但是,当N基因或者P50基因发生功能缺失突变,幼苗不再发生系统性过敏反应,幼苗正常存活。(2)利用这个系统,共筛选了1,400万粒F1杂交种,对存活植株进行分析,鉴定出2,134个F1植株失去对TMV的抗性,突变率为1/6,600。用N基因特异性引物PCR扩增发现除14个突变体外,其它绝大多数突变体中N基因全部序列缺失。用N基因所在染色体的分子标记筛选,发现N基因的侧翼序列也存在不同范围丢失。其中整条染色体丢失的频率为1/15,000,GISH研究表明,这些突变纯合体中只有46条染色体(野生型为48条)。分子标记筛选表明N基因所在染色体部分序列丢失的频率为1/12,000。(3)随机挑选一个N染色体部分缺失突变体N160,分析其序列缺失的机理。利用N基因所在染色体上的分子标记对该突变的纯合体进行筛选,将该突变体序列缺失边界定位在36 bp范围内,用FPNI PCR方法获得缺失区域的替换序列,序列分析发现,N基因所在染色体丢失的部分由它的同祖染色体替换,形成一个嵌合染色体。GISH实验证明嵌合染色体的存在。因此,突变体N160中N基因丢失是由于同祖染色体交换导致的。(4)同祖染色体交换后,分子标记在F2分离群体中表现出4:11:1的分离比例。随机挑选5个染色体部分缺失突变体进行分析,发现均存在接近4:11:1分离比例的分子标记。因此,所有部分染色体缺失突变体都可能是同祖染色体交换引起的,其发生频率为至少1/12,000(有些交换不能被本研究方法鉴定)。(5)染色体不同区域发生同祖染色体交换的频率与该区域发生同源染色体交换的频率不存在线性相关,表明两者存在完全不一样的机制。(6)无论是N基因所在染色体丢失,还是发生同祖染色体交换,都显着降低了这些突变纯合体的生活力。总结,通过本实验室建立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共鉴定了2,134个N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N基因功能缺失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丢失或同祖染色体交换,其频率大大高于点突变及缺失插入突变的频率。同时,与点突变不一样,每一个同祖染色体交换或染色体丢失事件可能改变基因组中106-108碱基。同祖染色体交换及染色体丢失只能在多倍体中产生,二倍体几乎不可能发生这些突变。因此,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基因组可能比二倍体更加不稳定,一方面可能加快物种的灭绝,也可能使多倍体获得更多的多态性,进而在严酷的环境中竞争过二倍体,产生新的物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抗性突变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评价烟草赤星病致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对嘧菌酯的抗性风险,以敏感菌株J6为试材,通过菌丝药剂驯化和分生孢子紫外诱变诱导抗性突变体,并对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线粒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cyt b) cDNA序列全长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表明:经药剂驯化未获得抗性突变体,而紫外诱变共获得7株抗性突变体,突变频率约为0.007%,抗性水平分别为5.27、8.28、25.28、12.82、6.14、9.28和52.91倍。适合度研究表明,抗性突变体与敏感菌株的分生孢子萌发能力及致病力相当,但分生孢子产生量均高于敏感菌株,菌丝生长速率除突变体6-1外均快于敏感菌株。cyt b基因cDNA序列分析表明:有4株抗性突变体在不同位点上发生了核苷酸突变,其中突变体6-7 cyt b的249位和871位碱基由T突变为C,但其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突变;突变体6-8 cyt b的734位碱基由T突变为C,引起所编码的245位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V245A);突变体6-9 cyt b的510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170位由精氨酸替代了丝氨酸(S170R);突变体6-11cyt b的732位碱基由T突变为A,所编码的244位由苯丙氨酸替代了亮氨酸(L244F),其776位碱基由T突变为C,所编码的259位由丙氨酸替代了缬氨酸(V259A),其1 156位碱基由A突变为G,所编码的氨基酸未发生变化。研究结果初步表明,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存在潜在的抗药性风险,其cyt b基因的点突变与其对嘧菌酯的抗药性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性突变体论文参考文献

[1].计健,刘任糠,王文瑞,张旭,朱姗颖.簇毛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突变体的小种抗性初探[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2].黄艳飞,汪汉成,吴庆丽,陈兴江,蔡刘体.烟草赤星病菌对嘧菌酯抗性突变体的诱导及其生物学特性[J].农药学学报.2019

[3].王秋月,马冠华,尹学伟,鲁远源,张晓春.重庆地区辣椒疫霉对氟吡菌胺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J].农药学学报.2019

[4].舒宛,王心怡,李志华,李洋,何勇.外源生长激素对水稻T-DNA插入突变体褐飞虱抗性的影响及其农艺性状测定[J].南方农业学报.2019

[5].史晓晶,任璐,王华杰,韩佳音.山西省番茄早疫病菌对苯醚甲环唑的敏感性及抗性突变体的适合度[J].植物保护学报.2019

[6].张柱坚,陈子强,顾建强,田大刚.稻瘟病抗性基因Pi-d2、Pi-d3和Pigm不同敲除突变体的抗性评价[J].福建农业学报.2018

[7].尚佃龙,姜兴印,刘玉,孙秀英,李向东.山东省玉米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敏感性及其抗性突变体的生物学性状[J].农药学学报.2018

[8].徐倩玉,兰玉,连明玲,徐雪珍,朱丽颖.抗双氟磺草胺与唑嘧磺草胺花生突变体的创制及其除草剂抗性机制的初步解析[C].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2018

[9].韩彦卿,郑洁,武彩娟,王慧娜,韩渊怀.基于重测序的晋汾52及其突变体抗性差异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陈姝敏.烟草TMV抗性基因TV突变体的筛选及烟草基因组稳定性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定子复合体中离子流经路径的模型一19突变株C32在含A2的BGl液体培养基中...7-15苯酰菌胺抗性突变体和敏感...番茄早疫病菌抗性突变体和敏感...7-14苯酰菌胺抗性突变体和敏感...7-13(A)AS-PCR引物在6...

标签:;  ;  ;  ;  ;  ;  ;  

抗性突变体论文_计健,刘任糠,王文瑞,张旭,朱姗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