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滇西老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矿床,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组合,铁矿石,微量元素。
滇西老厂论文文献综述
罗泰义,甘甜,张迎迎[1](2017)在《滇西古特提斯带澜沧裂谷大规模热液白云岩对隐伏斑岩型成矿系统的指示:以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斑岩型矿床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矿床类型,提供了世界上约75%的铜、50%的钼、20%的金及绝大部分的铼;根据全球已发现的500多个显生宙斑岩型矿床进行的模拟计算表明,显生宙以来共形成约125895个斑岩型矿床,其中大部分已经被抬升剥蚀,现在地壳中还保存有约47789个斑岩型矿床,浅表已发现的斑岩型矿床仅占其中的1.2%左右。因此,大力开展隐伏斑岩型矿床的找矿勘探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期刊2017-12-09)
黄钰涵,邓军,李龚健,蒙福清,毛富祥[2](2017)在《滇西老厂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过程与物质来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叁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叁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岩石学报》期刊2017年07期)
王思学[3](2015)在《滇西澜沧老厂Ag-Pb-Zn多金属矿床蚀变岩岩石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叁江”成矿带南段最具代表性的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之一,其成矿作用主要经历了早石炭世火山喷流沉积成矿与喜山期隐伏花岗斑岩侵位成矿,具有多因复成和同位成矿的特征。矿区围岩蚀变强烈,类型多样、复杂,可分为与火山喷流作用有关的热液蚀变系统和与隐伏花岗斑岩岩浆期后热液有关的蚀变系统。本文主要通过野外观察、坑道及钻孔的编录、样品的采集、光薄片的镜下鉴定、电子探针分析以及典型样品元素质量迁移平衡的研究后,对1480中段及ZK915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蚀变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认识:(1)老厂矿区蚀变分带在水平方向和纵向上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①水平方向从岩体至围岩,其蚀变类型依次为黄铁绢英岩—矽卡岩—青磐岩;②纵向上从岩体至围岩,其蚀变类型依次为:黄铁绢英岩—矽卡岩—青磐岩。(2)在靠近黄铁绢英岩一侧,矽卡岩颜色表现出红棕色,而远离黄铁绢英岩,其颜色则过渡为灰绿色;从手标本及镜下观察可知,矽卡岩被多期含矿石英脉穿插,显示出矽卡岩形成于成矿的早期阶段。(3)矽卡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硅灰石+石榴石+透辉石;其中石榴石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系列,但以钙铝榴石为主;辉石为透辉石和钙铁辉石系列,但主要以透辉石为主。Wol+Hd+Ga组合显示出矿区矽卡岩是在高温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青磐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绢云母+绿泥石,局部含具环带构造的钙铁榴石;黄铁绢英岩化带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局部含具钠长石聚片双晶的拉长石颗粒。(4)隐伏花岗斑岩体(脉)和下石炭统依柳组(C1y)火山岩的存在为矿区黄铁绢英岩和矽卡岩、青磐岩的存在提供了物质基础;黄铁绢英岩的分布同时也指示了深部隐伏花岗斑岩的侵入空间,这对寻找与斑岩有关的矿床提供了找矿思路与方向。(5)通过对黄铁绢英岩化带(P-S-Q)、石榴石透辉石矽卡岩化带(G-A-D)、黄铁矿化绢云母绿泥石青磐岩化带(P-S-C)中元素质量迁移平衡的研究后发现:Fe2O3、CaO在每个蚀变带中都表现出带入,Cu、Ni、Cr、Co主要富集在绢英岩化带中,Mo、Zn主要富集于矽卡岩化带中,Sr、Ba、Nb主要富集于青磐岩化带中。通过对蚀变岩元素质量迁移特征研究,对我们寻找特定矿种及隐伏斑岩体的侵位空间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5-03-25)
梁坤[4](2014)在《滇西老厂VMS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厂铅锌多金属火山块状硫化物矿床,位于滇西昌宁-孟连结合带的南部,历经原-古特堤斯洋的打开与闭合的演化过程。矿床主要由赋存在早石炭系火山岩中的I号矿体群;中上石炭系海相碳酸岩中的III号矿体群及火山岩与碳酸岩之间的II号矿体群组成。块状硫化物矿体主要赋存在火山口附近的早石炭系玄武质-安山质火山岩中,根据火山活动所表现出来爆-喷-溢-沉的岩相韵律分为叁个火山旋回,且成矿过程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主要发生的在第二、叁旋回的末期。老厂矿床具有典型VMS矿床的分带特征,从下到上依次为:网脉状硫化物矿体-浸染状矿体-块状硫化物矿体及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的碳质硫化物硅质岩层,整体上具有“下黄(Cu-Zn-Pb、Fe-Cu)上黑(Pb-Zn-Ag)”的矿体产出顺序。矿区内未见硫酸盐矿物和铁氧化物,说明成矿期热液流体中SO42-的含量很低。安山质-玄武质凝灰岩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围岩,其微量稀土元素以富集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及亏损Ba, Sr和Ti元素为特征,具有典型的洋岛玄武岩类微量稀土分布模式。老厂主要硫化物的δ34S‰的值分布在–2.1~3.5‰之间,分布范围较窄且峰值在零附近,具有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幔源硫相似的组成特征。老厂铅同位素的组成与全球海洋沉积物(GLOSS)和EMII型地幔相似,具有上地壳物质进入浅部岩浆房参与成矿的回返特征。老厂矿区主要由石炭系火山岩及深海沉积物组成,而未见陆源物质,其玄武岩锆石U-Pb年龄为316Ma处于晚石炭世,结合昌宁-孟连古特堤斯洋的构造演化表明老厂形成于远离陆地的大洋热点(洋岛)环境。我国VMS型矿床主要分布在阿尔泰、祁连、叁江地区,与国外典型VMS矿床相比,国内VMS型矿床多为乌拉尔型(Urals)Cu-Zn矿床,有元古代、古生代及中生代叁大成矿期,主要形成于岛弧、裂谷、洋中脊热点等构造环境中。老厂铅锌多金属矿形成于岛弧热点环境,以富Pb、缺乏酸盐矿物及氧化物等为特征,不同于世界典型VMS矿床的四大分类,可能是以Pb-Zn-Cu为主要成矿元素的新型VMS矿床。(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4-05-01)
杨玉琼,徐松,李波[5](2014)在《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铅锌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叁江"成矿带南段昌宁—孟连裂谷盆地内,是其代表性矿床之一,关于该矿床矿石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研究比较薄弱.综合分析矿床中铅锌矿(石)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其组合特征进行R型因子分析.结果表明:铅锌矿石中除Cu、Pb、Zn出现较一致的趋势值外,其余元素均有较大的变化范围.铅锌矿石具有含锡富铟的特征,老厂矿床Zn/Cd比值与热液矿床比值相近,表明矿床中闪锌矿可能受到了热液成矿作用的影响.矿床铅锌矿石成矿物质属混合来源,而酸性岩占了主导作用,其次是基性岩与碳酸盐岩;成矿环境处于高温-低温环境,成矿具多阶段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学》期刊2014年02期)
张准,黄智龙,石增龙,李波,蒋绍平[6](2013)在《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叁江"成矿带南段最具代表性的铅银锌矿床类型之一,该矿床以其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独特的矿床地质特征、丰富的矿化元素而倍受国内外地学工作者关注。本文在介绍该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总结了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来源、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矿床成因以及成矿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主要表现在:(1)成矿年代、成矿系统及成矿动力学背景;(2)隐伏花岗斑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3)成矿过程、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型;(4)找矿模型和找矿方向;(5)资源综合利用。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对丰富和完善老厂矿床以及"叁江成矿带"成矿理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矿区深部和外围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罗艳碧,黄智龙,龙汉生,罗泰义,石增龙[7](2013)在《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铟》一文中研究指出铟(Indium,In)为涂光炽[1]定义的8大分散元素之一,因其具有熔点低、沸点高及光渗透性和导电性强等物性特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能源、电子、光电、国防军事、航空航天、核工业以及医药卫生,具有很高经济价值。In的克拉克值仅为0.052×10-9[2],主要从铜、铅、锌和锡石硫化物矿石中作为副产品综合回收利用。我国In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云南、广西、内蒙、青海和广东等地区[1,3]。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叁江"成矿带昌宁-孟连裂谷盆地南部,是成矿带南段[4-5](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徐松,李波,刘建龙[8](2012)在《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Ⅳ(S)号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叁江"成矿带南段昌宁-孟连裂谷盆地内,是最重要的大型矿床之一。虽然前人对该矿床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对成矿机理、成矿规律和矿床成因的认识存在较大分歧。从以往的工作中不难发现,前人对Ⅳ矿体群的研究较为薄弱,而Ⅳ矿体群正是产于主控矿断裂中贯通矿区深部及浅部的矿体群,因此对该矿体群的研究是探讨矿床成因的又一切入点。通过对矿区北西部新发现的Ⅳ(S)矿体进行基础地质研究,同时综合以往与老厂矿床相关的地质资料,认为老厂矿床应属多复成因,其成因主要与海西晚期的岩浆热液及燕山晚期—喜山早期隐伏花岗斑岩体有关。(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2年18期)
徐松[9](2012)在《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西南“叁江”成矿带南段的重要矿床,矿床成因长期以来存在不同认识。许多学者先后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对该矿床进行过研究,但对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深入细致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从矿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入手来进一步探讨了矿床的成因。矿床大地构造位置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叁江褶皱系南部,处于保山微板块中滇西昌宁一孟连裂谷段南段的澜沧裂谷,是多种地质构造环境交替演变的地区。经野外调查发现,矿区有两大含矿岩系,即浅部的碳酸盐岩含矿岩系及深部的火山岩含矿岩系:①碳酸盐岩含矿岩系成矿元素主要以Ag、Pb、Zn、As等元素为主。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囊状产出,与地层呈穿插关系,显后生特征,此类矿体是老厂矿床的主要矿体类型之一;②火山岩含矿岩系上部主要成矿元素为Fe、Pb、Zn、Ag,以火山喷流沉积作用迭加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下部主要成矿元素为Cu、Fe、W、Sn、Mo,为与隐伏花岗斑岩侵入作用有关的矿体。矿床受到了火山喷流沉积及隐伏花岗斑岩侵入作用的影响,因此矿床在水平、垂直方面上都出现了分带性,同时也显示出了与火山及断裂的密切相关性。因此也造成了成矿多期次,成矿物质多来源的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①矿区各时代地层中Pb、Ag都较富集,可能为矿区Pb、Ag成矿提供部分成矿物质。矿区的花岗斑岩明显富集Cu、Mo、Ag、Sn,Pb、Zn等元素,尤其是Cu显着富集,是Cu成矿的主要原因;②黄铁矿从低—高温条件下都有形成,兼具沉积成因、热液成因和火山成因,并有改造痕迹。方铅矿、闪锌矿的形成主要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少量方铅矿与沉积改造作用有关,说明方铅矿在早期存在部分矿化,而后期的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对原有矿化进行了富集改造。③铅锌矿石既与火山喷流沉积作用有关,又与花岗斑岩侵入作用有关,显示混合成因。火山喷流沉积形成部分块状硫化物矿体,但主成矿作用为花岗斑岩成矿作用。研究显示,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应属多期同位成矿,主要以火山喷流沉积迭加隐伏花岗斑岩热液成矿作用为主。早石炭世的火山喷流作用带来了部分Fe、Pb、Zn等成矿物质,形成了部分块状硫化物矿体。花岗斑岩的后期侵入带来了Cu、Pn、Zn、Fe、W、Sn、Mo等成矿物质,富集、迭加并改造了原有矿体,同时斑岩体本身形成了钼钨矿体,深部其与围岩的接触带近处形成了铜钼矿体,浅部则形成了银铅锌矿体。造山运动使矿区地势抬升后,矿区顶部的碳酸盐岩受风化剥蚀裸露于地表,大气降水则通过碳酸盐岩中的裂隙下渗至含矿带,同时受隐伏斑岩侵入的影响,斑岩提供的热源造成地下水下渗后被加热、循环,不断淋滤出碳酸盐岩、火山岩和花岗斑岩中的成矿物质,使得矿体继续变富。通过以上作用最终形成了现在的老厂矿床。(本文来源于《昆明理工大学》期刊2012-04-01)
张准,龙汉生,罗泰义,黄智龙,石增龙[10](2011)在《滇西澜沧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分散元素碲》一文中研究指出碲(Tellurium,Te)在自然界为典型的分散元素[1],在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玻璃陶瓷、医药卫生以及电子材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具有很高经济价值。Te的地壳克拉克值仅为1×10-9~10×10-9[1],主要在热液型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夕卡岩(本文来源于《矿物学报》期刊2011年03期)
滇西老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叁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叁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滇西老厂论文参考文献
[1].罗泰义,甘甜,张迎迎.滇西古特提斯带澜沧裂谷大规模热液白云岩对隐伏斑岩型成矿系统的指示:以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为例[C].第八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2017
[2].黄钰涵,邓军,李龚健,蒙福清,毛富祥.滇西老厂隐伏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成矿过程与物质来源[J].岩石学报.2017
[3].王思学.滇西澜沧老厂Ag-Pb-Zn多金属矿床蚀变岩岩石学特征[D].昆明理工大学.2015
[4].梁坤.滇西老厂VMS铅锌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模型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
[5].杨玉琼,徐松,李波.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铅锌矿石微量元素组合特征[J].河南科学.2014
[6].张准,黄智龙,石增龙,李波,蒋绍平.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矿物学报.2013
[7].罗艳碧,黄智龙,龙汉生,罗泰义,石增龙.滇西老厂大型银铅锌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铟[J].矿物学报.2013
[8].徐松,李波,刘建龙.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Ⅳ(S)号矿体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
[9].徐松.滇西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10].张准,龙汉生,罗泰义,黄智龙,石增龙.滇西澜沧老厂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伴生分散元素碲[J].矿物学报.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