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动力学论文-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

分离动力学论文-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

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离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缩醛交换,1,2–丁二醇,2–乙基–1,3–二氧戊环,动力学

分离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1](2019)在《可逆反应辅助煤基乙二醇分离精制——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煤制乙二醇生产工艺中依然存在分离精制技术难题,即副产物1,2–丁二醇与乙二醇存在共沸现象,且相对挥发度极低,常规精馏分离方法能耗高、收率低、产品质量差。针对此难题,课题组前期提出一种利用可逆反应来强化分离精制的新方法,但该方法中缩醛反应步骤存在缩醛交换过程,对该工艺的设计计算造成较大影响。作者主要针对缩醛反应步骤中的1,2–丁二醇与2–乙基–1,3–二氧戊环的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进行探究,通过催化剂粒径、研究转速、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物进料摩尔比例等因素对反应过程的影响,得到了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70.48 kJ/mol和80.14 kJ/mol,正逆反应的指前因子分别为3.79×1010 L/(mol·min·g)和1.95×1012 L/(mol·min·g),采用二级拟均相模型可以很好的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研究结果还表明该反应为可逆放热反应,反应热为–7.83 kJ/mol。通过该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发现,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有效提高1,2–丁二醇转化率,降低乙二醇转化率,从而实现分离,为该过程的模拟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数据,有助于工业化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与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郑麟,莫松平,李玉秀,陈颖,徐进良[2](2019)在《薄层剪切二元颗粒分离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分离的物理机制目前没有统一解释.本文采用叁维离散元模型,模拟了剪切槽内两种尺度的球形二元颗粒在高度方向上位置互相颠倒的现象.关注大颗粒跃升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行为特征,观测到大颗粒跃升过程分叁个阶段:弛豫阶段、起跳阶段和平衡阶段.定量分析了摩擦系数对颗粒受力等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弛豫时间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颗粒最终的平衡高度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定义了浮升因子,发现浮升因子在大颗粒起跳点处陡降,形成大颗粒跃升的"窗口时间".揭示大颗粒的起跳是受力脉动高频特性和浮升因子陡降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颗粒的上升运动由受力和周围空间决定.(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16期)

高鹏,王瑞芳,张权[3](2019)在《级间分离二级折迭尾翼展开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两级火箭在级间分离时二级折迭尾翼的展开问题,研究了尾翼展开时间的影响因素。首先分析了尾翼展开片数对飞行器静稳定性的影响,然后根据单片翼面所受到的力矩,建立了二级折迭尾翼展开动力学方程,得到单片翼面展开过程中翼面张角与力矩的变化,最后使用ADAMS软件对六片翼面进行动力学仿真,对翼面展开的同步性进行计算,为折迭尾翼的弹簧设计和级间分离点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22期)

金炀,王香,赵姗姗,孙文宇,王超越[4](2019)在《流体动力学逆流色谱分离柱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以流体动力学为基础的逆流色谱仪在天然产物与生化药物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柱设计是色谱体系的核心环节,分离柱管子的几何形状、安装方式,分离柱的位置、体积等因素都会对色谱行为和分离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对基于流体动力学的现代逆流色谱分离柱的研制进展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对未来逆流色谱的改进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化学通报》期刊2019年07期)

Swagatika,SATPATHY,Sujata,MISHRA[5](2019)在《DEHPA在Petrofin中萃取分离La(Ⅲ)和Ni(Ⅱ)的动力学与机理(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界面积恒定的连续搅拌萃取池,研究在乳酸存在条件下,以用Petrofin稀释的二-2-乙基己基磷酸(DEHPA)作萃取剂从硝酸盐介质中萃取分离La(Ⅲ)与Ni(Ⅱ)的动力学。考察搅拌速度、界面积、p H值、乳酸浓度、萃取剂浓度、金属离子浓度和温度对萃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萃取体系是受扩散控制的,界面反应为速率控制步骤。两种金属离子的萃取速率均与p H值无关。La(Ⅲ)和Ni(Ⅱ)的萃取速率与乳酸浓度和金属离子(La(Ⅲ)或Ni(Ⅱ))浓度呈线性关系。La(Ⅲ)的萃取速率与DEHPA浓度呈线性关系,而Ni(Ⅱ)的萃取速率则与DEHPA浓度的1.5次方呈线性关系。在低界面积和低搅拌速度的条件下,从硝酸盐溶液中分离La(Ⅲ)和Ni(Ⅱ)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期刊2019年07期)

刘玉田[6](2019)在《小球藻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酶动力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事这项研究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基于目前生活条件变化和工作压力的增大,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不断的增加,尤其是Ⅱ型糖尿病的许多方面仍是一个挑战,同时也促使他们在开发治疗糖尿病的疗法方面越来越具有创新性。小球藻除营养保健功效外,利用小球藻作为生物能源的生产原料也备受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关注。随着人类研究的逐步深入,其潜在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将被充分挖掘,开发利用小球藻资源必将前景广阔。研究表明小球藻中活性物质对人体大有益处,因此针对其对-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作相关性研究。实验内容主要涉及小球藻中的活性物质的粗提取方法操作,经高压热水抽提,离心、萃取、旋蒸、过滤等,获得的含有活性物质的粗提样品的分析。再经过硅胶板薄层层析法的纯化,不断摸索展开剂的两相和比例,使之呈现出条带并确定含有活性的条带。小球藻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中,对有机溶剂的比例、萃取时间进行了优化。在进行薄层层析分离时,对展开剂的选择和比例做优化处理。对小球藻粗提物进行了体外模型酶抑制反应的活性初测试。对小球藻活性物质进行高效液相分析,从该物质中分离出四种化合物。并对四种化合物做酶抑制活性检测,对其中一种有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的化合物进行收集和纯度检测。最终目标产物纯度为96.5%,可用于核磁分析。结果显示四种化合物对-葡萄糖苷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得到的C、H谱图结合和质谱图分析,推测目标产物有部分降解或含有其它化合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底物及其特征代谢物的定量分析方法,测量底物在不同起始浓度下的消耗和形成产物的速率。采用线性回归法和曲线拟合法求算酶动力学参数Km和Vmax。对酶反应体系中的样品浓度、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时间做最佳条件的摸索。用制备的小球藻样品中活性物质对酶的抑制反应,做反应类型是否可逆,得出样品对小球藻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进一步探索这种抑制属于可逆反应中的反应类型是竞争性的还是非竞争性的。并根据米式方程求酶与底物反应的Km值,以及加了小球藻活性物质的酶与底物反应的Km值。本实验课题的研究表明,小球藻的活性物质中含有-葡萄糖苷酶的抑制剂。经分离纯化的抑制剂在体外试验中可抑制酶的活性。然而对于所得目标产物的结构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9-06-30)

李少华,何丙辉,李天阳,郭正曙,曾凤铃[7](2019)在《紫色土丘陵区生物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分离水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野外采集紫色土区六棱型预制网格式护坡生物埂内不同植被类型原状土样,通过室内模拟细沟水槽(长4 m,宽0.12 m,深0.1 m)冲刷试验,探究不同植被类型影响下土壤分离能力与水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选择麦冬、韭菜2种生物埂类型,以单一网格式裸坡为对照,在3个坡度(15°,20°,25°)、5个流量(39.86,59.98,79.67,100.45,121.16 L/min)组合条件下进行冲刷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埂内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分离能力差异显着(P<0.05),表现为麦冬(均值2.24 kg/(s·m~2))>对照(均值1.34 kg/(s·m~2))>韭菜(均值1.09 kg/(s·m~2))。幂函数方程可用于描述土壤分离能力与水流剪切力(R~2=0.75)、水流功率(R~2=0.73)、单位水流功率(R~2=0.46)及过水断面单位能量(R~2=0.63)间的数学关系。生物埂各植被类型下土壤发生分离的临界剪切力τ_c表现为τ_c麦冬(8.75 Pa)>τ_c韭菜(6.47 Pa)>τ_c对照(1.93 Pa),表明植被可增强网格式护坡生物埂土壤抵抗分离的能力。(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仲崇舟[8](2019)在《荸荠收获机果泥分离装置的动力学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荸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用价值的水生蔬菜,由于其生长环境多为水田导致机械化采收难度较大。现有的荸荠采收机大部分都存在着:荸荠破损率高、荸荠与泥土难以分离和设备生产成本高等多种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元、离散元和多刚体动力学理论,借助计算机软件,对荸荠收获机果泥分离装置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得到了一些实用的方法和结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应用多体运动学仿真软件对果泥分离装置进行建模,应用有限元软件建立分离装置中变形体的柔体模型,将柔体模型导入多体运动学仿真软件中进行刚柔耦合仿真,得到了振动筛的运动规律。(2)使用离散元仿真软件模拟荸荠收获机果泥分离装置的工作情况,通过全因素试验对不同参数下的弹性钢板进行对比。发现钢板的厚度越大,则分离效果越显着;而钢板的宽度对于分离效果影响相对较小。在弹簧钢板厚度为7.2mm时果泥分离装置分离效果最好达到了45%。(3)对原装置进行改进设计,采用振动电机代替原有的连杆机构进行动力传输,采用橡胶弹簧作为减振装置。在ADAMS中进行试验分析确定振动电机位置坐标,并对不同刚度的橡胶弹簧进行仿真分析。发现在刚度为300kg/cm时,橡胶弹簧减振效果较好。然后将改进后的设备导入EDEM中进行仿真,最终得到果泥分离率达到50%。综上所述,本文以荸荠收获机的果泥分离装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体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应用有限元方法对变形构件进行柔性体处理,运用离散元仿真对果泥分离装置进行工况分析。对原装置利用全因素实验的方法进行因素分析,并对原装置进行改进设计和仿真分析。上述仿真结果为荸荠收获机果泥分离装置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武汉轻工大学》期刊2019-06-04)

马彦[9](2019)在《草麻黄主要成分的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是麻黄科麻黄属植物。中国药典中麻黄药材(Ephedrae Herba)的原植物包括草麻黄(E.sinica Stapf)、木贼麻黄(E.equisetina Bge.)和中麻黄(E.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用其干燥草质茎。麻黄为传统药材,中药用其水煎剂,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等功效。而蒙药则将麻黄全粉用于复方,治疗肝脏疾病等。本论文对草麻黄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并对草麻黄全粉、各组分提取物以及分离得到的纯品化合物进行DPPH自由基清除、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生物活性检测。另外,按照蒙药方式将麻黄全粉及麻黄诃子配伍,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为麻黄的传统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基础。分别用Sephadex LH-20、ODS和制备液相等方法分离纯化草麻黄中的化学成分,通过分析核磁及质谱数据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得到10种化合物,分别是麻黄碱(ephedrine,1)、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2)、儿茶素(catechin,3)、表儿茶素(epicatechin,4)、没食子儿茶素(gallocatechin,5)、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6)、ephedrannin Te_1(epigallocatechin-(2α→O→7,4α→8)-epigallocatechin-(4α→8)-epigallocatechin-(2α→O→7,4α→8)-gallocatechin,7)、芦丁(rutin,8)、4'-甲氧基-异牡荆素-2"-O-α-L-鼠李糖苷(4'-methoxy isovitexin-2"-O-α-L-rhamnopyranoside,9)和芹菜素-6,8-二-C-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6,8-di-C-β-D-glucopyranoside,vicenin-2,10)。其中,化合物1、2为生物碱类,化合物3-7为黄烷-3-醇类,化合物8-10为黄酮类。对草麻黄中70%丙酮提取物、提取物过Sephadex LH-20柱洗脱的四个组分Fr1-Fr4以及分离得到的10种化合物进行了DPPH自由基清除、α-葡萄糖苷酶抑制等生物活性实验检测,其中丙酮提取物、组分Fr1-Fr4均有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丙酮提取物、组分Fr1-Fr4和化合物(3-10)均有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组分Fr4和化合物(6-7)具有麦芽糖酶的抑制活性。建立草麻黄中10种化合物在血浆中的定量方法,研究其药代动力学性质,检测到9种成分入血。其中麻黄生物碱(1-2)的入血及吸收量最高。蒙药常以全粉入药,而复方古日古木-7中含有麻黄和诃子,因此对比了单独给大鼠灌胃草麻黄全粉及按比例灌胃草麻黄-诃子粉末配伍后诃子对草麻黄入血成分的影响。单独灌胃麻黄时,9种成分达峰时间较早且入血浓度较大,而在配伍诃子后,其达峰时间变长且血药浓度减小,作用时间延长,诃子中的成分能使麻黄中的成分以更为缓和的方式入血,且作用时间延长,从而调和了药物的吸收速度,减小了草麻黄生物碱类成分的毒副作用。同时在草麻黄灌胃组中,黄烷-3-醇单体成分随时间变化出现第二个吸收峰,说明草麻黄中的黄烷-3-醇多聚体在进入大鼠体内后被分解为单体,并被再次入血吸收。本论文对草麻黄主要成分特别是麻黄生物碱之外的酚类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得到的纯品进行了生物活性检测和药代动力学研究,为蒙药古日古木-7中麻黄的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为减少草麻黄资源浪费,进一步发展利用草麻黄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黄东方[10](2019)在《盐湖卤水中铷的溶剂萃取分离及其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铷铯具有优异的光电性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我国盐湖卤水中含有丰富的铷铯,目前还未能有效开发利用,随着盐湖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高值化的深入进行,从卤水中分离提取铷铯势在必行。基于此,本论文采用溶剂萃取法对卤水中铷的分离富集展开相关研究工作。在传统冠醚体系中引入离子液体作为协萃剂,构建了不同侧链和孔径的冠醚-离子液体萃取体系。对四种传统酚醇萃取进行剂改性,合成了四种类离子液体。研究和对比了各萃取体系对铷的萃取分离性能,详细考察了影响体系萃取性能的因素,优化了萃取工艺。利用斜率法求得各体系中铷离子和萃取剂的萃合比;通过紫外、红外等光谱手段,分析了萃取前后有机相的变化,研究不同体系的萃取机理。对各体系的萃取热力学过程进行研究,获得了相应的热力学参数。通过量子计算,对叁种冠醚萃合物和四种合成的类离子液体结构进行了优化,获得了相应的化学键长和阴阳离子结合能参数。用单液滴法对t-BAMBP-SK体系萃取铷的动力学进行了探究。得到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了18C6-[C_4mim~+][PF_6~-]-C_2H_4Cl_2体系,通过单因素变量法确定温度291 K时最优的萃取条件为:V_(IL)=80%,水相pH无需调节,振荡时间15 min,18C6浓度0.5 mol·L~(-1),相比O/A=1.5,在此条件下该体系对Rb~+、Cs~+、K~+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84.11%、94.99%和36.45%。该体系对Li~+、Mg~(2+)几乎不萃,有少量的Na~+发生了共萃;以含RbCl、CsCl和H_2SO_4混合溶液作为洗涤液,可有效除去99.31%Na~+和49.7%K~+,Rb~+和Cs~+在洗涤过程中没有发生损失并且有部分萃取。3.0 mol·L~(-1)NH_4NO_3对Rb~+、Cs~+的单级反萃率分别为90.55%和97.73%。紫外吸收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该体系是以阳离子交换的方式实现对Rb~+、Cs~+的萃取。相较于传统稀释剂,冠醚体系中引入离子液体可以有效的提高18C6对铷铯的萃取效果,可用于水相中铷铯的分离。2.通过对冠醚的孔径大小和侧链疏水性的筛选,对协萃剂离子液体的的改善,构建了TB21C7-[C_4mim~+][NTf_2~-]-C_2H_4Cl_2萃取体系。在温度291 K、V_(IL)=90%、振荡时间10 min、TB21C7浓度0.2 mol·L~(-1)、相比O/A=1.5时,该体系对Rb~+、K~+的萃取率分别为93.63%和32.50%。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比值为1.06;紫外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离子液体体系是以阳离子交换的方式实现对Rb~+的萃取;TB21C7醚氧键的O原子与碱金属离子形成了配位键。量子计算对不同冠醚萃合物结构优化结果表明,叁种不同结构的冠醚中TB21C7与Rb~+结合的键长最短,且与Rb~+相互作用远强于K~+。萃取热力学研究表明该冠醚体系对Rb~+的萃取是自发的放热反应,低温对萃取有利。相较于18C6-[C_4mim~+][PF_6~-]体系,TB21C7-[C_4mim~+][NTf_2~-]体系对铷钾萃取分离系数有显着的提高,同时萃取体系有更好的疏水性和更快的分相速度。3.研究了TB21C7-[C_4mim~+][NTf_2~-]-C_2H_4Cl_2体系在卤水中分离提取铷的应用,通过正交实验法得到最优的萃取条件是:0.25 mol·L~(-1)的萃取剂、相比=2:1,温度274 K、[C_4mim~+][NTf_2~-]含量10%。对实际卤水进行叁级逆流萃取后,Rb~+、K~+的分配比分别增大为130.58和0.718,超过99%的Rb~+萃取到有机相中,实现了Rb~+和卤水中大部分共存离子的分离。共存金属阳离子的分离效果表明该体系对Li~+、Mg~(2+)、B几乎不萃,有部分Na~+、K~+的发生了共萃。用4:1的RbCl、H_2SO_4混合洗涤液对负载有机相进行叁次洗涤后,可去除几乎全部的Na~+和93.7%K~+,洗涤过程中负载有机相对混合液中的Rb~+发生了萃取。用2.5 mol·L~(-1)NH_4NO_3对洗涤后的有机相进行反萃,反萃液中只检测到了Rb~+和K~+,钾铷比从最初的104.3降低到0.12。有机相循环5次后对Rb~+依然具有良好的萃取性能。TB21C7-[C_4mim~+][NTf_2~-]体系通过萃取、洗涤、反萃可对卤水中的Rb~+有效地分离富集。4.对四种不同侧链酚醇进行改性,合成了四种类离子液体:[N~+_(4444)][pTBP~-]、[N~+_(4444)][pTBNP~-]、[N~+_(4444)][sBAMBP~-]、[N~+_(4444)][tBAMBP~-],其中[N~+_(4444)][tBAMBP~-]对Rb~+的萃取效果比其他叁种更好。在0.5 mol·L~(-1)时,[N~+_(4444)][tBAMBP~-]对铷钾的单级萃取率分别为92.7%和16.2%。用0.08 mol·L~(-1)HCl对负载有机相中的Rb~+进行反萃,单级反萃率大于97%。反萃后的有机相经碱洗和水洗后可实现再生,经过四次循环使用对Rb~+的萃取率仍大于87%。通过斜率法求得萃取体系的萃合比n为0.667,Rb~+与类离子液体分子以2:3的比例形成萃合物。红外光谱的研究表明:[N~+_(4444)]上的官能团在萃取过程中没有和Rb~+发生络合作用,阴离子[RO~-]上C-O上的O原子和Rb~+形成了C-O→Rb键,合成的类离子液体体系是中性复合机理。四种类离子液体与对应原酚醇萃取剂相比,对Rb~+的萃取率有了显着的提高;与前面冠醚-离子液体体系相比,对Rb~+有更好的选择性。5.利用改进后的上升单液滴装置研究了t-BAMBP-磺化煤油体系萃取铷的动力学,比界面积对铷萃取速率影响的结果显示t-BAMBP萃取铷的反应发生在界面区域,线性拟合反应物浓度与萃取速率的关系萃得到取速率方程为:R_e=3.176×10~(-5)[Rb~+]~(1.002)[OH~-]~(1.179)[t-BAMBP]~(0.991),实验值和计算值的均方根误差2.581%。热力学研究表明该萃取反应为放热反应,萃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10.43 kJ·mol~(-1),萃取过程为扩算控制。共存离子对萃取速率的研究表明K~+竞争性抢占萃取位点使Rb~+的萃取速率减小,Mg~(2+)、Ca~(2+)和硼酸根离子的存在使Rb~+的萃取速率降低,而Li~+对铷的萃取速率几乎不影响;在高浓度Na~+环境下,铷的萃取速率大约为无Na~+环境下的1/3。采用稳态近似法对萃取反应中的传质方程推导得到的萃取速率反应方程和实验得到的宏观动力学方程一致,建立了萃取体系的传质模型。总之,通过对冠醚-离子液体体系的构建和优化,以萃取、洗涤、反萃为实验流程,可以从卤水中有效分离富集提取铷铯。对传统酚醇体系的改性,解决了传统酚醇体系需要对水相简化的问题,改善了分相慢、易乳化的问题。萃取动力学的研究更深入了解t-BAMBP-SK体系萃取铷的过程,为该体系的扩大实验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分离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颗粒分离的物理机制目前没有统一解释.本文采用叁维离散元模型,模拟了剪切槽内两种尺度的球形二元颗粒在高度方向上位置互相颠倒的现象.关注大颗粒跃升过程中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行为特征,观测到大颗粒跃升过程分叁个阶段:弛豫阶段、起跳阶段和平衡阶段.定量分析了摩擦系数对颗粒受力等具体影响.结果显示弛豫时间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减少,颗粒最终的平衡高度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定义了浮升因子,发现浮升因子在大颗粒起跳点处陡降,形成大颗粒跃升的"窗口时间".揭示大颗粒的起跳是受力脉动高频特性和浮升因子陡降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颗粒的上升运动由受力和周围空间决定.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离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可逆反应辅助煤基乙二醇分离精制——缩醛交换反应动力学[J].工程科学与技术.2019

[2].郑麟,莫松平,李玉秀,陈颖,徐进良.薄层剪切二元颗粒分离过程动力学特性分析[J].物理学报.2019

[3].高鹏,王瑞芳,张权.级间分离二级折迭尾翼展开动力学仿真[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4].金炀,王香,赵姗姗,孙文宇,王超越.流体动力学逆流色谱分离柱研究进展[J].化学通报.2019

[5].Swagatika,SATPATHY,Sujata,MISHRA.DEHPA在Petrofin中萃取分离La(Ⅲ)和Ni(Ⅱ)的动力学与机理(英文)[J].TransactionsofNonferrousMetalsSocietyofChina.2019

[6].刘玉田.小球藻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成分的分离纯化及酶动力学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9

[7].李少华,何丙辉,李天阳,郭正曙,曾凤铃.紫色土丘陵区生物埂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分离水动力学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9

[8].仲崇舟.荸荠收获机果泥分离装置的动力学仿真[D].武汉轻工大学.2019

[9].马彦.草麻黄主要成分的分离鉴定、抗氧化活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

[10].黄东方.盐湖卤水中铷的溶剂萃取分离及其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2019

标签:;  ;  ;  ;  ;  ;  

分离动力学论文-李鑫钢,闫宇陶,王瑞,李洪,高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