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

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

张启祥[1]2003年在《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张嘉璈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中华民国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人物。在九十年的生涯里,他在中国银行任职二十叁年,在铁道部、交通部前后任期七年,此外他还有大量优秀的经济学着述面世。他的经济活动涉及面广,经济思想博大精深,他对中国的银行、铁路、公路、公债、外债、通货膨胀、中共的经济等均有所研究。不过至今,有关张嘉璈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对相关事件的论述中,以张嘉璈本人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着作还不曾见到。按照着名经济史家严中平对史学研究的“四新”(新问题、新方法、新观点、新资料)要求,本文拟主要从研究“新问题”的角度对张嘉璈的经济思想做一个简单梳理和评价。 本文按照:一、最能体现张嘉璈经济思想的集中成就;二、张嘉璈有具体的实践这两个要求,选取了张嘉璈的银行建设、交通建设、利用外资、社会救济四个方面的经济思想作为论述的对象。张嘉璈苦心经营中国银行二十叁年,他追求银行的专业化、现代化和商化;他在中国的交通建设中,将弘扬爱国主义和实事求是地加快中国的交通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他在银行建设和交通建设的过程中,实践了他的利用外资思想和社会救济思想。他主张充分利用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外资在华的竞争,积极引进外资;他将公用财政的思想首次运用于中国,发展了中国的社会救济思想。 不过张嘉璈的经济思想受时代和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他的经济思想和他的经济实践差异很大,这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

童丽[2]2004年在《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文中研究说明19世纪末期以后,仿照近代西方银行制度新设立的中资银行陆续出现,其中,既有官商合办的起国家银行作用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也有以私人资本为主的商业银行。到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资银行已经发展成为和外资银行、钱庄叁足鼎立的重要金融力量。在中国近代银行的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银行家成长起来,他们不仅提出了丰富的金融创新思想,而且立足于实践,在银行建设与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本文所述的银行家主要为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南叁行”和“北四行”等银行中的高层经营管理者。他们是中国银行的张嘉璈(字公权)、宋汉章、交通银行的钱新之(字永铭)、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陈光甫(原名辉德)、浙江实业银行的李铭(字馥荪)、浙江兴业银行的徐寄庼、金城银行的周作民、盐业银行的吴鼎昌、中南银行的胡笔江、大陆银行的谈荔孙、新华银行的王志莘等。近代银行家具有相似的籍贯背景及教育背景,均为江浙籍或者在江浙地区出生成长,一般都接受过新式教育,大多数并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经济金融和银行学,掌握经济金融专门知识和管理技能,对银行业的发展趋势有着较好的把握。近代银行家较早从事金融实践并取得相当成就,很快成为有影响力的银行家并相互支持,往往被视作一个社会阶层或者团体。近代银行家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强烈愿望,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以支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力主摒除政府干涉独立发展银行业。近代银行家身上还洋溢着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他们在金融制度、企业组织机构建设、业务发展、经营管理等方面不断进行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使中资银行从无到有,逐渐发展成为与外资银行和钱庄叁足鼎立的金融机构并后来居上,成为中国最主要的金融力量。近代银行家的思想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实践性。这首先表现在他们的思想绝大多数是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而提出,其中又有许多是措施建议;其次表现在他们提出的思想主张和措施建议大多相继被实行。近代银行家的思想的另一个鲜明的特点是一致性。他们在经济与金融关系、金融制度建设、业务发展等方面均有一致主张,具有相同的政治倾向和经济主张。相似的籍贯、教育背景、政治态度、经济主张以及共同从事金融实践的经历使他们相互支持,为中国银行业的近代化共同努力。这使他们的经济思想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所涉及的范围上都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本文的引言中,对于选题背景、研究对象、论文结构等问题做了说明,并介绍银行家思想研究现状和本文创新之处,文献综述对与本文论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情况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WP=8>论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近代中国银行体系的建立及银行家阶层的产生”。简要地介绍近代中国银行业的产生与发展、银行家阶层的产生以及银行家创新思想的出现,对于中资银行以及银行家的情况给出一个总体概括,交代了本文背景。第二章为“银行业独立经营思想及银行业与政府的关系”。在中国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完善条件下,银行业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成为银行家普遍关心和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银行家们反对政府干涉,提出了银行业独立发展思想。在实践中,银行家也努力致力于银行的商业化经营,力图摈弃政府干涉。北洋政府时期,中央和地方军阀对于银行进行强行摊派、索取,甚至无视银行信用,要求银行垫款和停兑的事例屡见不鲜。银行业尤其是江浙银行家对摊派、索取、垫款采取抵制态度,提出了独立经营银行原则,采取了一定的抵制措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由于与北洋政府矛盾重重,江浙银行家对政治力量进行了选择,对南方国民革命军和蒋介石政府提供财力支持。北方银行业在初期曾吸引军阀政府的一些要员投资入股。后来军阀资本逐渐撤出,银行资本政治派系色彩逐渐淡化。国民政府建立后北方银行业业务重心逐渐南移。蒋介石政府建立前后与银行业进行了有分歧的合作,但新成立的南京政府并未给银行家们带来他们所盼望的资本主义制度支持。1935年以后政府建立金融垄断,控制了中国金融业,银行家们对中国金融的影响则逐渐弱化。第叁章为“金融制度创新思想及宏观金融环境建设”。近代中国银行业在产生之初,货币制度异常混乱,银行制度与体系、金融市场、信用制度等都处于相当贫乏的阶段,在此情况下,廓清阻碍经济发展的旧制度是十分重要的。近代银行家在建立与完善金融制度和建立金融市场方面曾经进行过不懈的努力,他们在币制划一、中央银行建设、金融市场建设、信用制度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并努力推动其思想付诸实施。第四章为“银行业同业合作思想及联合事业”,近代银行家非常注重同业协调与合作,他们在多个方面提出银行业协调与合作的思想主张,并把积极付诸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他们不仅在经济金融主张上持相似意见,处理银行外部事务时往往作为一个整体而行动,而且在银行业务发展中相互支援,促进银行业的共同发展。在其合作思想的指导下,不仅出现了南叁行和北四行这样的互相协助的商业银行团体,而且在更大范围内,中资银行共同联合,建立了银行业联合准备委员会、银行公会等组织,出版《银行周报》等专业杂志。第五章为“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思想及银行业的资金投向”,中国近代银行在产生之初,与政府公债联系密?

汪艳静[3]2013年在《张嘉璈与民国交通运输业(1936-1945)》文中研究表明张嘉璈是中国近代史上尤其是中华民国史上一位极重要的人物。在九十年的生涯里,他历任国民政府高层,此外他还有大量优秀的经济学着述面世。张嘉璈是近代着名的银行家,金融界的领袖。在长达22年的时间里,他担任着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和总行总经理。他的活动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银行业、金融业的发展。之后,张嘉璈担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国民政府整理内外债委员会委员、国防会议会员、交通部长、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兼中长路理事长、中央银行总裁、兼任中央信托局理事长,后逐渐成为江浙财阀的主要代表人物。自1935年到1943年,张嘉璈担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的七年里,他在铁路及其他交通领域,积极进行改革、管理,修筑新路,为抗战交通做准备;抗战时期,他挽救线路,恢复交通,为抗战胜利作出积极的贡献,是蒋介石在当时所倚重的一位人物。其活动涉及面很广,主要是在金融、铁路、交通领域。张嘉璈早年曾留学日本,所以其关于金融、交通领域的经营与实践的许多真知灼见,来源于他早年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参与的实践;同时职业银行家的身份,使他有能力和条件将经营思想与实践相结合,以思想指导具体的实践。他曾表示将尽力“辅助铁路建设”。关于张嘉璈的研究,迄今尚停留在相关人物、事件的陈述阶段,以张嘉璈在中央高层时的具体实践活动尤其是在铁道部和交通部时的研究成果尚很少见或者基本没有。因此,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但可以弥补学界的薄弱环节,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铁路事业和交通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马学斌[4]2016年在《百年智库溯源——中国银行早期的经济研究工作》文中指出本文依据详实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了民国期间中国银行的研究机构是中国金融界建立的第一个智库,论述了其从草创、不断完善及至形成能适应银行发展需要的智库体制的历史脉络,论证了其各时期的组织形式和诸如重视调查研究、珍惜人材等特点,以及对促进中国银行经营并最终办成国际一流银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阐释了银行家张嘉璈的相关思想和实践。以故鉴今,期望本文能对金融界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型智库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有所启示。

刘杰[5]2011年在《张嘉璈研究述评》文中研究说明张嘉璈是近代着名的银行家,金融界的领袖。近年来围绕着他的银行经营,铁路思想等研究的成果不断涌现。但就总体来讲,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总结性着作,大多注重他个人研究而忽视了作为金融人物的群体性联系,因此研究需要不断深入。通过对以往学术界关于张嘉璈成果进行述评,以期待对研究进一步深入有所帮助。

袁煦筠[6]2013年在《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研究(1935-1949)》文中提出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共6盒,34本,起讫日期为1935年6月至1979年10月。因部分年份有缺失,保存的日记实为31年。该日记手稿本字迹端正,少有涂改,易于辨认,内容较为连贯丰富,涵盖了张氏自辞去中国银行总经理之后的主要经历及晚年旅美生活。与海内外现存的未刊或已经刊行的档案文献相比,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无论对于深入研究张嘉璈本人,还是对于拓展民国金融史、政治史、中外关系史的研究领域,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本文是基于对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的梳理基础上,对日记手稿本的典藏情况进行介绍,并选取1935-1949年张嘉璈在大陆从政期间若干问题进行梳理与考证。这些问题包括:1935年张嘉璈职务安排及其个人考量、张嘉璈主持铁路和交通建设的情况、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当局的对日态度、战后东北接收交涉详情以及张嘉璈的人际交往。通过将张嘉璈日记手稿本与相关的档案文献比证、勘劾,还原相关时期国民政府内政外交重大问题的真实状况,以期引起学人对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的重视,进一步推动张嘉璈研究及对民国史相关领域研究有所裨益。在利用张嘉璈日记手稿本时,尤需重视对以往史料进行爬梳与研究,并将日记与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史料相互映证。史料需相互映证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张嘉璈日记手稿本,也是我们在处理任何专门性史料时,需要秉持的基本态度。

马学斌[7]2015年在《张嘉璈——银行家办报第一人》文中指出前言张嘉璈是民国期间横跨政、商界的"两栖明星",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的许多重大政治、经济事件中,都能看到他所扮演的不凡角色的身影。尽管他曾官至南京政府内阁多个部门的部长,在政界浸淫多年,但今天人们津津乐道的却是他对近代中国金融业的贡献。特别是作为银行家,他锐意进取,富于革新的精神,以及他对中国银行的经营积极进行改革,为健全新式银行制度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更受到人们的尊重。相比之下,他擅于运用企业报刊,重视

卢艳香[8]2016年在《张嘉璈日记典藏及利用情况》文中研究表明张嘉璈在民国金融、财政、外交、政治等领域均为举足轻重之人物,现留存可见日记主要有上海市图书馆藏张嘉璈手写日记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两部分。本文对张嘉璈日记典藏及利用情况进行介绍,以期推进学界对其进一步加以利用,为民国金融史、财政史、经济史、政治史、外交史等领域提供更多、更新的研究视角。

姜新[9]2003年在《金融理念与文化交流——张嘉璈与宋子文金融思想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张嘉璈与宋子文的金融思想各具特色,张嘉璈强调服务工商,依靠商人,认为银行是经营生意;宋子文偏重服务政权,凭借权力,认为银行职责是统率金融。他们的金融思想包含着共识,两人都坚信银行必须保持独立,维持信用,服务于经济建设。他们的金融思想是不同社会存在的反映,更源于对世界不同金融流派的吸收。其金融理念为中国金融现代化作出了贡献,并且再次证明兼收并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原则。

赵婷婷[10]2017年在《张嘉璈与整理京钞》文中认为自1914至1934年,张嘉璈经历中国银行期间,为整顿银行、提升中行的货币信用做出了许多努力,其中整理京钞就是稳定中行信用关键的一步。本文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对当时整理京钞的过程及因果做简单的梳理和初步的探讨,这是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理念形成的初步探究,以及对民国时期金融发展的进一步了解。

参考文献:

[1]. 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D]. 张启祥. 南京师范大学. 2003

[2]. 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D]. 童丽. 复旦大学. 2004

[3]. 张嘉璈与民国交通运输业(1936-1945)[D]. 汪艳静. 湘潭大学. 2013

[4]. 百年智库溯源——中国银行早期的经济研究工作[J]. 马学斌. 国际金融. 2016

[5]. 张嘉璈研究述评[J]. 刘杰.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6]. 胡佛研究所藏张嘉璈日记手稿本研究(1935-1949)[D]. 袁煦筠. 复旦大学. 2013

[7]. 张嘉璈——银行家办报第一人[J]. 马学斌. 国际金融. 2015

[8]. 张嘉璈日记典藏及利用情况[J]. 卢艳香. 兰台世界. 2016

[9]. 金融理念与文化交流——张嘉璈与宋子文金融思想比较[J]. 姜新.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3

[10]. 张嘉璈与整理京钞[J]. 赵婷婷. 文教资料. 2017

标签:;  ;  ;  ;  

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