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经皮吸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支架,冠状动脉,溶媒,挥发油,药剂学,丙酸,生物。
经皮吸收论文文献综述
魏峻,陶蕾,李玲珺,钱坤,丁黎[1](2019)在《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对小型猪经皮给药后的系统吸收及其相互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与已上市单方他扎罗汀凝胶(tazarotene gel)和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cream)比较,研究新的复方制剂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tazarotene and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cream,简称"复方")对小型猪经皮给药后的药物吸收以及药物组分间吸收的相互影响。方法:将18只小型猪随机分入复方组、他扎罗汀凝胶组和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组,每组6只。小型猪按20%的体表面积2 mg·cm~(-2)给予相应组别的药物,并在给药后24 h清除药物。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样。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法测定血浆中他扎罗汀及其代谢物他扎罗汀酸和/或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其代谢物倍他米松的浓度。DAS 2.1.1软件进行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 PK)参数计算并统计分析。结果:复方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与单方他扎罗汀凝胶中的他扎罗汀均不易透过小型猪皮肤到达血液,系统吸收非常低,而复方组血浆中的他扎罗汀及其活性代谢产物他扎罗汀酸较单方组更低;复方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和二丙酸倍他米松乳膏中的二丙酸倍他米松几乎不透过小型猪皮肤到达血液,系统吸收非常低,其中复方组与单方组中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其代谢产物倍他米松到达血液的量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复方制剂中他扎罗汀对二丙酸倍他米松的系统吸收未产生相互作用,而二丙酸倍他米松对他扎罗汀的系统吸收产生了有益的相互作用,有利于用药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曲鑫,方亮[2](2019)在《罗替戈汀经皮吸收贴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罗替戈汀经皮吸收贴剂,考察不同处方因素对药物渗透行为的影响,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有机溶媒挥散法制备罗替戈汀压敏胶分散型贴剂;采用单因素考察法,通过体外透皮实验,对贴剂的处方因素压敏胶、背衬、促透剂种类和浓度进行筛选;对自制罗替戈汀贴剂的质量进行初步的考察。结果确定优选处方为以罗替戈汀为主药,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型压敏胶为基质,CoTran~(TM)9726为背衬,以及质量分数5%的Plurol~?Oleique CC 497为经皮吸收促透剂。结论处方优化后的罗替戈汀贴剂体外24 h经皮累积渗透量显着增加,为罗替戈汀经皮吸收贴剂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期刊2019年06期)
梁宇博,林欣,车千秋,孙润民,王琼英[3](2019)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的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的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各项复合终点的对比中,BVS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的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在目前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中,BV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在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的治疗方案仍需大量的、更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寇丽,尚红玲[4](2018)在《自黏性软聚硅硐有边型泡沫吸收性敷料联合防漏膏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渗漏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管渗漏患者中使用自黏性软聚硅硐有边型泡沫吸收性敷料联合防漏膏换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普外二科PTCD管渗漏患者14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无菌纱布块换药;观察1组使用无菌纱布联合防漏膏换药;观察2组应用自黏性软聚硅硐有边型泡沫吸收性敷料联合防漏膏保护引流口周皮肤黏膜。观察叁组患者带管期间舒适度、并发症、渗漏和换药情况。结果观察2组与对照组在舒适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921,P<0.001),观察1组与对照组在舒适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48,P=0.454);观察2组患者在周围刺激性皮炎方面并发症(2例)低于观察1组(8例)和对照组(12例)患者(P<0.167),叁组患者在意外脱管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2组患者渗液和换药频次为(2.25±0.17)次,明显低于对照组(F=881.03,P=0.000)。结论使用自黏性软聚硅硐有边型泡沫吸收性敷料联合防漏膏处理PTCD管渗漏,增加了患者带管期间的舒适度,减少了刺激性皮炎的发生,同时换药次数的减少也减轻了临床医疗护理的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安徽医药》期刊2018年11期)
江勇,梁子聪[5](2018)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治疗的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患者26例,按Meyers-Mc Keever分型:Ⅱ型12例,Ⅲ型14例。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进行骨折端复位,采用可吸收棒固定,采用X线检查随访及Lysholm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26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8(28.6±3.8)个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7.6±0.7)周。术后半年、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可获得良好复位,可减少关节僵硬,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治疗效果满意。(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8年04期)
郑梦迪,张彦,张寒,杨宽,王雪[6](2018)在《从经皮吸收角度探讨陈皮与大黄药对配伍的合理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模拟陈皮挥发油对大黄素的体外经皮给药系统的促渗作用,以期阐明陈皮、大黄外用药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本实验以氮酮为阳性对照,比较大黄素一定时间在不同浓度的陈皮挥发油作用下,透过小鼠腹部皮肤的模拟透过量与滞留量。采用紫外吸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黄素的吸光度,通过标准曲线计算其渗透浓度、累计渗透量与滞留量。结果随着挥发油浓度的增加,透过小鼠皮肤的大黄素先增大后减小,在陈皮挥发油浓度为3%时达到峰值。其对大黄素的促渗效果最佳,效果优于阳性对照氮酮。结论陈皮挥发油可以促进大黄素的吸收。从体外经皮吸收的角度,陈皮与大黄配伍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且陈皮可作为优良的促渗剂用于外用药与化妆品中。(本文来源于《环球中医药》期刊2018年08期)
刘彧祺,李绍龙,马磊,李海瑛,张智斌[7](2018)在《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依维莫斯洗脱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生物可吸收支架(BVS)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I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7-10。同时查阅会议摘要和相关网站,收集已公布随访数据的有关随机对照试验。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主要的有效性终点和安全性终点为靶病变失败和支架内血栓形成。结果: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6 721例患者,其中BVS组3 670例,EES组3 051例。随访时间为6~36个月。Meta分析结果:BVS组靶病变失败(RR=1.31,95%CI:1.08~1.58,P=0.005)、支架内血栓形成(RR=2.89,CI:1.85~4.53,P<0.0001)、缺血驱动靶病变血运重建(RR=1.44,95%CI:1.12~1.86,P=0.005)、靶血管心肌梗死(RR=1.74,95%CI:1.33~2.27,P<0.0001)及所有心肌梗死(RR=1.49,95%CI:1.16~1.91,P=0.002)均高于EES组;全因死亡(RR=0.87,95%CI:0.57~1.33,P=0.520),心原性死亡(RR=0.78,95%CI:0.54~1.11,P=0.160)及患者相关的复合终点(RR=1.10,95%CI:0.95~1.27,P=0.210),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PCI中BVS与EES相比安全性和有效性较低。BV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论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循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彭炳新,林华庆,帅方舟,黄乾峰[8](2017)在《物理技术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加强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微针""驻极体""离子导入""经皮给药系统""促渗""Microneedle""Electret""Inotophoresis""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年1月-2017年2月在PubMed、ScienceDirec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物理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584篇,其中有效文献65篇。常用的单一物理技术促渗方法有微针、驻极体、离子、超声、电致孔、激光、磁场导入、热穿孔。其中,微针经皮给药适用于大分子药物(如皮肤渗透率较低的多肽、蛋白质和疫苗等);微针的针体长度、形状以及硬度、针壁厚度、载药量、滞留时间和体内降解问题是今后重点的研究对象。驻极体对离子型药物和非离子型药物都有良好的透皮促渗作用,但对离子型药物效果更佳;国内对于驻极体促渗的实验研究少,目前其临床应用无相关报道。离子导入、电致孔促渗在中药中的运用较热门,适用于电离性能较好的小分子药物(如胰岛素),但依赖带电装置及能量的特点导致推广受限。离子导入适用于慢性疾病如癌症和糖尿病的治疗;今后研究重点在于明确导入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机制。超声导入主要适用于水溶性好的药物(如多肽和蛋白质);加强系统的安全性研究以及空化作用的机制研究、改善装置设计缺陷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利用激光破坏表皮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经皮吸收,在医药领域应用前景良好。目前磁场导入与热穿孔技术促渗的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今后的重点是加强这两者的机制、优化装置性能研究以及解决安全性问题。两种或多种物理技术的联用尽管能大大提高药物经皮透过率,但制作的复杂性和高成本是亟需突破的难题。(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7年31期)
王希[9](2017)在《欧盟修订经皮吸收毒理学试验指南》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了最新的农化产品经皮吸收毒理学试验指南,该试验指南提出在有效成分缺乏风险评估试验数据时可使用的新默认数值。此次试验指南的修订源自一项最新的人体体外研究,该研究分析指出有效成分的经皮吸收水平显着地受两个因素的影响,即制剂产品有效成分浓度和制剂类型。推荐的新默认数值也正是基于这两个因素。新修订的试验指南在今年早些时候进行了公众咨询,并将取代2012年发布的旧指南。定(本文来源于《农药科学与管理》期刊2017年09期)
张镇兴[10](2017)在《经皮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8例腕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空心螺钉固定,实验组给予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跟踪随访患者1年以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P<0.01);实验组的腕关节屈伸活动度、腕尺桡偏及握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88%,对照组为23.53%(8/34),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腕舟骨骨折具有局部损伤小、生物相容性好、无需二次手术等临床优点,不良症状发生率较低。(本文来源于《浙江创伤外科》期刊2017年04期)
经皮吸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制备罗替戈汀经皮吸收贴剂,考察不同处方因素对药物渗透行为的影响,并进行初步的质量评价。方法采用有机溶媒挥散法制备罗替戈汀压敏胶分散型贴剂;采用单因素考察法,通过体外透皮实验,对贴剂的处方因素压敏胶、背衬、促透剂种类和浓度进行筛选;对自制罗替戈汀贴剂的质量进行初步的考察。结果确定优选处方为以罗替戈汀为主药,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型压敏胶为基质,CoTran~(TM)9726为背衬,以及质量分数5%的Plurol~?Oleique CC 497为经皮吸收促透剂。结论处方优化后的罗替戈汀贴剂体外24 h经皮累积渗透量显着增加,为罗替戈汀经皮吸收贴剂的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经皮吸收论文参考文献
[1].魏峻,陶蕾,李玲珺,钱坤,丁黎.他扎罗汀倍他米松乳膏对小型猪经皮给药后的系统吸收及其相互作用研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9
[2].曲鑫,方亮.罗替戈汀经皮吸收贴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J].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2019
[3].梁宇博,林欣,车千秋,孙润民,王琼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9
[4].寇丽,尚红玲.自黏性软聚硅硐有边型泡沫吸收性敷料联合防漏膏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管渗漏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8
[5].江勇,梁子聪.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儿童髁间棘撕脱性骨折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8
[6].郑梦迪,张彦,张寒,杨宽,王雪.从经皮吸收角度探讨陈皮与大黄药对配伍的合理性[J].环球中医药.2018
[7].刘彧祺,李绍龙,马磊,李海瑛,张智斌.生物可吸收支架与依维莫斯洗脱支架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eta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8
[8].彭炳新,林华庆,帅方舟,黄乾峰.物理技术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7
[9].王希.欧盟修订经皮吸收毒理学试验指南[J].农药科学与管理.2017
[10].张镇兴.经皮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