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强张建国(江苏省宿迁市工人医院223800)
【摘要】中医治疗“痹症”,“临诊辩证”十分重要,笔者在数十年的临诊中,将前人治疗“痹症”的经验,用于临床,并提出“治痹”,须“补肝肾”、“调气血”、“祛寒湿”、“疗整体”的辩证思路,即“诊痹四悟”,根据这一思路,将相关“古方”恰当地用于临床,且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中医治疗“痹症”体会
诊痹悟之一(补肝肾)
中医的“痹症”相似于现代医学“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一系列疼痛的疾病,临床表现:以关节酸痛、麻木、红肿、重着、僵硬、灼热等症状为特征。是疑难杂症之一。
中医认为“痹症”是人体虚弱,由风、寒、湿、热、邪相杂,侵入人体,致使“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关节不利”。经云:“正气内存,邪之不干”、“邪之所凑,正气必虚”,外邪只是条件,“内虚”才是根本,现代医学也证明风湿病为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所致。
风归肝经,肝木条达风自息,寒归肾经,肾水润畅痹不生,湿归脾经,脾土健运,痹难成。
肾为人的先天之本,主全身各脏腑组织之精气的运行,肾气滋润,“温熙”各脏腑组织,以维持人的生命活动,肾气虚,全身各脏腑组织之气皆虚,反之各脏腑组织之气亦影响肾气。经云:“邪在肾,则病骨痛-腰痛-肩背、颈项痛。”因此,“肝肾亏虚”是“痹症”发生重要原因。
笔者从医多年,治痹失败者多,唯拜读《伤寒》、《金医》等先师经典,得“附子汤”、“真武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八宝回春汤”等妙方,皆为“温补肾阳”,“扶正祛邪”之剂,经履验履效,故悟,“治痹”当先“滋补肝肾”为基础。
诊痺悟之二(调气血)
治痹应循“气血”二字,风、寒、湿、热为外因。人居天地间,何能避此邪气,况此诸气,为宇宙间之正气,无此则宇宙不存。同在世间生存的人群,为何有人感之,而有人不感之,有人感轻,有人感重,其“痺”之表现亦不相同。纠其根本,为自身的“气血失调”所致。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依此析病,诸理皆明,因此诊病,除审其外邪诸因,更应审其内在之因。或‘气滞血瘀’,或‘气血具虚’,或‘气血不和’等等,诸因辨证,对症施药,使“气血调和”,乃“治痺”大法。
诊痹悟之三(祛寒湿)
诸邪中“风、寒、湿”为多见,风为百病之长,凡邪皆由风引入,寒为痹之根,凡痹皆由寒凝结,湿为痹之母,凡痹皆由湿孕成。
又热邪,多为风、寒、湿,日久转化而生,治有异法。风、寒、湿,热之邪,或独犯之,或兼犯之,皆应临诊辨症。寒胜者,关节疼痛,喜热怕冷,脉沉或弦,舌紫,苔薄,宜“温肾祛寒”为主。
湿胜者,关节酸痛,肢体沉重,脉滑或濡,或沉,舌胖,苔腻,宜“利湿温肾”为主。
热胜者,关节疼痛,灼热红肿,脉洪或数,舌红,苔厚或燥,宜“滋阴降火”为主。
风胜者,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脉滑或数,舌淡苔薄,宜“益肝祛风”为主。
素体有盛虚,六气有长短,四时有变化,染病应无常,因此临诊中,应审其详,辨症施治之。然,总以祛除寒、湿、风邪为径,如:
1、谷某某,女,70岁,腰腿疼2月,经X片诊为L3-L4骨质增生,怕冷,脉细、尺弱,舌红、苔薄,属“风寒侵扰”之症,投“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8剂,症状消失,为临床痊愈。
2、杨某某,男,50岁,扒河抬土时出汗,卷起裤管涉水挖泥,第二天,即双膝疼痛难忍,西医诊为“关节炎”,打针及针灸皆疗效不佳,于元月7日来诊,脉弦滑,舌红苔薄,喜热怕冷,余认为,该患者年高、体虚,劳累出汗,寒邪乘虚而入,凝于双膝,故疼痛,寒之不去,百药无效,遂于“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2剂,痛减,10剂而愈。
诊痹悟之四(疗整体)
“痹症”的生成多为“正气虚弱”致使风、寒、湿邪入侵而成。且人之受邪不是均衡受之。有腰背受之,有上肢受之,有下肢受之,邪之客于肌体亦因人而异,因此,表现亦不相同。笔者曾以邪在上、而攻其上,邪在下、而伐其下,局部施药,或以温药、“温煦”之,或以镇痛药、镇痛之,或以“通经活络”之剂、疏导之,有时亦能舒适数日,但不长久,药停即发,或不停即发,多效果不佳。
近年来,运用“正体治痹”的思路,“辨证施治”,效果较好。一是,用药方面体现“正体治疗”,痹痛日久多为气血皆虚,或因气血虚损而至外邪入侵,在祛邪同时不忘“调补气血”,使“气通血润”而痹除。
一男子,60岁,患腰腿疼5年,遇寒即发,多种药物不效,笔者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8剂,症状完全消失。
二是,肌体局部病变,以“正体治疗”,一妇人,因劳累而左肩疼痛难忍,经针灸、理疗、封闭等治疗,无效,笔者认为,该患者,多为劳累而发,但仍为“正体虚弱”,致使局部肌体不能得到全身气血的“温煦”,滋养所至,应予“正体治疗”,遂重用黄芪,当归,三剂症状减轻,十剂而愈。凡此数十例,效果明显。笔者认为,“痹”是,由外邪入侵肌体所凝,治者若不以“补气行血”为先,乃失治痹之大法。血虚,则如渠水干枯,沉渣无以运,气虚,则水流无力,滞疾无以清,当归、黄芪乃补气、补血要药,“气血”互根、“帅母”互补,“百脉润畅”,而诸痹自解,当然,“通经活络”,“祛痰解凝“之品,仍为治痹必备,当以”辨证施之。
又局部用药,亦有“药到病除“之例,但不效者多,何也,非药之敝也,因肌体之受邪,有轻重、深浅、长、短之分,施治者很难掌握用药分寸,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太过,则局部润通、而全身凝滞,邪无以去,不及,则祛邪不动,唯“正体施治”,“疏通百脉”,而邪无以滞亦,故“治痹”应“整体施治”为纲。
循此四法,临诊中用于治疗各种痹症数十人,确有良效,现将典型病案,录于后:
1、袁某某,男,19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99年7月28日。
患者诉,双膝关节疼痛半月,怕冷,局部无红肿,饮食二便正常,其他无不适(曾在外地,地下室磨水泥地坪)。脉滑,舌红,苔薄。症属“寒湿痹阻”经络成痹。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川断10g、防风10g、干姜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2剂,三煎两服,日一剂。
7月3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二剂,双膝疼痛已减轻,仍感双下肢乏力,别无不适,脉滑,舌红,苔薄。原方加党参10g、白术10g、续服二剂。
8月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双膝疼痛不明显,步行5里以上,仍感疼痛,其他情况正常,脉滑,舌红,苔薄。
原方,加狗脊15g、灵仙15g、独活10g、续服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和禁用冷水洗澡。
二月后患者告之愈,已返工地打工。
2、徐某某,女,35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99年8月2日。
患者诉:周身关节疼痛二年,伴身懒,乏力,阴雨天更甚,饮食二便正常。脉沉滑,舌胖淡,苔薄白(长期从事捕鱼作业),症属“寒湿滞留”经络,治宜“祛湿散寒”,“通经和络”施法。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10g、羌、独活各10g、苡仁30g、防已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三煎两服,日一剂,三剂,嘱其注意休息,避免潮湿。
99年8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关节疼痛及双膝痛减轻,尚有颈项痛较重,已不怕冷,时有胸闷、无汗,口渴,心烦,症属:水湿凌心,寒邪未解,寒极生火之症,治宜祛湿散寒,滋阴降火。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芋肉15g、生地15g、玉竹10g、桃仁10g、红花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麻黄6g、桔梗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菖蒲15g、三煎两服,日一剂,5剂。
99年8月1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汗也出,胸闷,口渴,心烦减,唯身懒乏力,予“补中益气汤”,加苍术10g、狗脊15g、灵仙15g、三剂,并嘱其注意休息,禁用冷水洗澡。
一月后,患者告之症状减轻,不再服药。
3、许某某,女,66岁,宿豫县人。
初诊时间:99年10月12日。
患者诉:右膝关节疼痛二年,怕冷,劳累和阴雨天加重,目前行走困难,X片示:右膝关节骨质增生明显,胫骨内髁、膑骨均见骨质增生,诊为:右膝“骨性关节炎”,饮食、二便正常,脉沉弱,舌红,苔薄。症属“寒湿痹痛”,因“气血亏虚”,“外邪客留”所致。治宜“扶正祛邪”,“通经活络”。
方:熟地60g、补骨脂60g、鸡血藤60g、肉豆蔻60g、乳香30g、没药30g、川芎30g、茯苓30g、运志30g、菖蒲30g、牛夕30g、白芍30g、当归30g、炒研末,炼蜜为丸,重6g,早晚各服一丸,一月一疗程。
99年11月3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一月后,右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已能从事轻微劳动,仍怕冷,怕累,其他无不适,脉滑,舌红,苔薄。
方:原方加黄芪60g、桂枝30g、赤芍30g、狗脊30g、灵仙30g、仙灵脾30g、苡仁30g、防已20g、白芥子20g、木瓜20g、防风30g、荆芥20g、炒研末,炼蜜为丸重8g,早晚各一丸,连服一月。
2000年3月1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三月后,右膝关节已不痛,停药已二月,除劳累后有膝痛外,别无不适。嘱其劳逸结合,注意保暖,加强身体锻炼,以巩固疗效。
4、宋某某,女,52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99年10月25日。
患者诉,周身疼痛二年,以双膝关节为主,怕风,怕冷,饮食,二便正常,脉沉细,舌红,苔薄。症属“寒湿痹阻经络”。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干姜10g、熟地20g、狗脊15g、灵仙15g、桃仁10g、红花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茯苓10g、牛夕10g、白芥子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服三次,三剂。
99年10月29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疼痛症状减轻,双膝关节疼痛未减,其他正常,脉沉细,舌红,苔薄。原方加独活10g,服法同上,三剂。
99年11月5日诊,患者诉:服方后双膝关节痛减轻,其他正常,原方去白芥子、桃仁、红花,桂枝减为10g,再服三剂。
一月后,患者告之,双膝已不痛,已正常参加劳动,嘱其注意保暖,不要过于劳累,加强体质锻炼,防止复发。
5、马某某,男,45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99年10月28日。
患者诉,右侧腰痛一年,时轻时重,劳累后加重,与气候变化关系不明显,伴双胯痛。饮食二便正常,脉滑,舌红,苔薄。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牛夕10g、杜仲10g、白术10g、茯苓10g、伸筋草10g、鸡血藤20g、延胡10g、丹参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二次服,三剂。
99年11月2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腰痛稍轻,不愿服汤剂,改为药酒治疗。
方:杜仲50g、牛夕30g、仙灵脾30g、鸡血藤50g、当归30g、狗脊30g、党参30g、黄芪30g、加白酒2500g,浸泡一周,每日饮酒1-2次,每次30ml,一月为一疗程。
15日后,患者告之,服药酒后,腰痛明显减轻,嘱其注意休息,继续服药酒。
6、邹某某,男,52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99年10月30日。
患者诉:“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二月,现出现右下肢麻木,胀痛,饮食二便正常,脉滑,舌紫,苔薄。症属“气滞血瘀”“痹阻经络”之象。
方:“黄芪赤风汤”加防风10g、干姜10g、伸筋草10g、木瓜10g、羌、独活各10g、狗脊15g、灵仙15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同时用药渣炒热熨患部,日1-2次。
99年12月7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右下肢麻木明显减轻,其他正常,要求继续服药,原方加党参10g,再服三剂。
99年12月12日诊,患者诉:右下肢麻木已除,嘱其用热盐坚持熨一段时间,并注意保暖,不要过于劳累,防止复发。
7、高某某,女,20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99年12月20日。
患者诉:双上肢及双膝关节痛一年,怕冷,曾诊为“风湿性关节炎”,长期用西药止痛,时轻时重。饮食二便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干姜10g、鸡血藤15g、狗脊15g、灵仙15g、熟地20g、防风10g、荆芥10g、羌、独活各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服二次,服后避风,休息30分钟,以微汗为度,5剂。
99年12月26日诊,患者诉:服方后,双肩及双膝疼痛明显减轻,无其他不适,原方加仙灵脾10g、党参10g,续服三剂,服法同上。
99年12月30日诊,患者诉:双肩及双膝已不痛,为巩固疗效,原方减半量续服三剂。
8、苗某某,女,30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元月3日。
患者诉:腰痛一月,以左侧为甚,并向左下肢放射至膝,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有时怕冷,饮食二便正常,X片示:L3-L4椎间盘突出。脉细弱,舌微紫,苔薄。症属“气虚血瘀”之象。
方:当归20g、牛夕15g、杜仲15g、白术15g、水煎日一剂,分二次服,并注意休息。
2000年元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三剂后症状减轻,有时怕冷,纳差,脉细弱,舌红,苔薄。
方:当归15g、牛夕15g、杜仲15g、白术15g、桂枝10g、白芍15g、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日一剂,服三次,三剂。同时,将药渣加生姜2两,大葱2两,切细炒热布包热敷于腰部,上盖被以出微汗为宜。
2000年元月10日诊,患者诉:按上方施治六剂后,腰已不痛,唯下蹲时下肢有胀感,其他正常。效不改方,原方加黄芪30g、党参10g,服法、用法同上。
2000年元月13日,患者告之,前症已消失,嘱其继续热敷一段时间,同时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调理。
9、叶某某,女,44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元月10日。
患者诉,腰痛二年,伴右下肢麻胀,劳累后加重,怕冷,X片示:L4-L3椎间隙变窄,伴骨质增生,诊为:腰椎骨质增长,其他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症属“气血亏虚”,“寒湿瘀阻”。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干姜10g、桃仁10g、杜仲10g、白术10g、熟地20g、党参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两次服,三剂,同时注意休息。
2000年元月14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腰痛减轻,无其他不适,原方续服三剂。
2000年元月18日诊,患者诉:服方六剂后,腰痛已明显减轻,嘱其注意休息和加强营养调理,以“壮腰健肾丸”善后。
10、朱某某,女,30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2月10日。
患者诉:周身游走性疼痛一年,以右上肢、左腰为甚,怕风吹,伴头昏、头胀,睡眠差,饮食二便正常。脉细滑,舌红,苔薄。此乃“风寒相博”,“气血不畅”之象。(自诉生育时,吹电风扇后即有此症)风善行,而寒性凝,风袭上,则头昏、头痛,风行四肢,则肢麻、疼痛。“祛风活血”“散寒”为该症“治疗之法”。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白术15g、防风10g、荆芥10g、羌活10g、柴胡10g、独活10g、天麻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2月14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疼痛稍减,头疼、头昏亦减轻,说明药已对症,原方加党参10g,再投三剂。
2000年2月18日诊,患者诉:服方后,周身疼痛大减,头疼、头昏消失,尚有纳差,身懒乏力,脉沉弱,舌红,苔薄。主症已去,属“气血亏虚”之象,以“补中益气汤”加天麻10g、木瓜10g、狗脊15g、灵仙15g,三剂善后。
11、罗某某,男,20岁,宿城区人,汽车司机。
初诊时间:2000年2月12日。
患者诉:腰痛一年,以夜间尤甚,脉左弦,舌红,苔白腻,症属“寒凝湿阻”之象。治以“祛寒胜湿”,“调畅气血”为法。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白术15g、杜仲15g、牛夕15g、灵仙15g、狗脊15g、党参10g、茯苓10g、陈皮8g、半夏8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2月24日,患者诉:服上方三剂,腰痛减轻,夜间不痛,有时出车回来后疼痛,脉弦,舌淡胖,苔薄。原方加鸡血藤15g,三剂。嘱其服药期间注意休息。
2000年4月12日,患者诉:服方后腰痛已除三个多月,近日出车多,又复发,但症状较前减轻。脉弦,舌红,苔薄,症同前。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党参10g、白术10g、牛夕15g、杜仲15g、川断10g、仙灵脾10g、苡仁30g、防已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服2次,三剂。同时给灵仙50g、狗脊50g、杜仲50g、鸡血藤5g、仙灵脾30g、白酒5斤,浸泡一周,每日饮30ml,服二次。嘱其注意劳逸结合,观察半年,未复发。
12、王某某,男,63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2月17日。
患者诉,腰痛三月,伴左胯及左下肢胀痛,遇冷和劳累后即发,X片示:L3-L4骨质增生,饮食、二便正常,脉沉滑,舌微紫,苔薄。症属“寒湿凝滞”,“痹阻经络”。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川断10g、桃仁10g、红花10g、杜仲10g、白术10g、苡仁30g、防已10g、延胡10g、狗脊10g、灵仙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2月25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腰痛、下肢痛均明显减轻,尚有时胀,下蹲时明显。脉滑,舌淡胖,苔薄。原方加鸡血藤15g、枸杞子10g、补骨脂10g,续服三剂。
2000年3月4日诊,患者诉:腰痛已不明显,劳累后仍有轻微疼痛,说明余邪未除,为巩固疗效,以古方“八宝回春汤”加全蝎20克、蜈蚣10条,药倍量,炒香,研末,制成丸,桐子大,每服6g,日三次,一月为一疗程。服三个疗程,停药。
13、肖某某,女,48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3月24日。
患者诉,左肩疼痛,双膝火热痛三年,怕冷,口苦,头昏,易出汗,查ASO≥500,RF(+),饮食二便正常,脉滑弱,舌淡胖,苔薄。症属“气血亏虚”,“寒湿夹杂”之症。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15g、羌活10g、独活15g、狗脊15g、柴胡10g、生地10g、苡仁30g、防已10g、鸡血藤15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3月31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除头疼、头昏减轻外,双膝火热痛,仍未减轻,且心慌易出汗,脉滑,舌淡,苔薄。属药未对症。
更方:黄芪50g、白术20g、党参15g、麻黄15g、桂枝15g、防风10g、杜仲10g、当归20g、川芎10g、菟丝子20g,水煎日一剂,服三次,三剂。
2000年4月6日诊,患者诉:服方后,肩痛双膝火热痛明显减轻,偶有头昏,无其他不适,脉细弱,舌红,苔薄。继以原方麻黄减至6g,投三剂后愈。
体会:一诊辨证对症,组方合法而未效;二诊原方略作调整,重用麻黄、菟丝子,效果显著,纠其原因是:一方忽略“风寒束表”,“肾阳不振”两个症因,麻黄为宣肺解表之剂,通行十二行,开腠理,菟丝子,“振肾阳”,“补正气”,故腠理开,肾阳振,百药得以行,顽疾可克。
14、吴某某,女,38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3月29日。
患者诉:周身沉重乏力半年,怕冷(曾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饮食、二便正常,睡眠差,脉细弱,舌红,苔薄,症属“外感湿邪”,“痹阻经络”,以“玉屏风”加味施治。
方:黄芪30、白术10g、防风10g、党参10g、茯苓10g、陈皮8g、半夏10g、泽泻10g、桂枝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菖蒲15g、焦三仙各15g、甘草8g、升麻10g、柴胡10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3月3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身重已减,其他正常,原方续服二剂,告愈。
15、高某某,男,45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4月1日。
患者诉,双膝疼痛伴周身沉重10多年,于每年春天即发,多药无效,ASO≥500,RF(+),有时恶寒怕冷,发作时,纳差,乏力(曾有破冰涉水史)脉沉弱,舌淡胖,苔薄。症属“寒湿客留经络”。为“寒伤春病”之症。(古人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之说)。
方:投“八宝回春汤”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4月11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症状明显减轻,除有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不适,脉细弱,舌红,苔薄。原方续服三剂。
2000年4月15日诊,患者诉,服方6剂,双膝已不疼痛,周身轻松,纳谷香,一切如常人,为巩固疗效,原方三剂,炒研细末,蜜丸桐子大,每服6g,日服二次,开水送下,连服一月,嘱其次年入春,即先病治疗,平时加强身体锻炼。
16、施某某,女,45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4月5日。
患者诉:胸骨疼痛半年,伴周身疼痛,阴雨天为甚,ASO=400,RF(-),西药无效,饮食二便正常,脉细弱,舌淡胖,苔薄。症属“湿邪痹阻经络”。
方: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熟地10g、苍术10g、苡仁10g、防已10g、茯苓10g、白术10g、乳香10g、没药10g、灵仙15g、狗脊15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4月9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三剂,周身疼痛减轻明显,胸骨痛稍减,其他无不适,脉细弱,舌红,苔薄。原方去乳香,加白芥子10g、陈皮8g、牛夕8g,三剂。
2000年4月14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六剂,胸骨痛明显减轻,身重已除,说明“寒湿凝结”,“痰阻经络”是关键,原方加桔梗10g、菖蒲15g、再投三剂,一月后患者告之愈。
17、刘某某,男,30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3月28日。
患者诉:右侧腰痛一周,伴向右下肢放射痛,遇冷及劳累后为甚,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饮食二便正常,脉滑弱,舌红,苔薄。症属“风寒侵袭”,“经络痹阻”。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15g、牛夕10g、灵仙15g、狗脊15g、干姜10g、木瓜10g、伸筋草10g、甘草8g,水煎日一剂,二次服,三剂。
2000年4月6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三剂后,腰腿疼痛明显减轻,仍下蹲下,右下肢胀感,其他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
方:上方加鸡血藤15g、川断10g、苡仁30g、防已10g,三剂。
2000年4月10日诊,患者诉:服方6剂后,腰腿已不痛,右下肢下蹲时胀感减轻,其他正常。原方三剂,嘱其注意休息和营养调理。
18、丁某某,女,30岁,宿城区人市民。
初诊时间:2000年4月13日。
患者诉:周身关节疼痛二月,以双肩为甚,怕冷,怕潮湿,阴雨天加重,ASO=1600,RF(-),纳差,二便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症属“寒湿痹阻经络”。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防风10g、荆芥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白术10g、灵仙15g、狗脊15g、木瓜10g、伸筋草10g、川断10g、补骨脂10g、鸡血藤15g、水煎日一剂,三次服,三剂。
2000年4月17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周身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因怕服汤剂,将原方按5剂量,加麻黄20g、熟地50g,炒香,研细末,做丸,桐子大,每服10g,日两次,连服一月。三月后,患者告之,病已愈。
19、陈某某,女,39岁,宿城区人,市民。
初诊时间:2000年4月11日。
患者诉:右肩及右下肢疼,胀麻10年,时轻时重,阴雨天,及劳累后加重,严重时不能劳动,怕冷,月经不规律,有血块,白带量多,色正常,饮食、二便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症属“风寒客留经络”。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干姜10g、防风10g、荆芥10g、苡仁30g、防已10g、苍术10g、白术10g、狗脊15g、灵仙15g、鸡血藤15g、伸筋草10g、木瓜10g、焦三仙各15g、甘草8g,水煎日一剂,服三次,三剂。
2000年4月18日诊,患者诉:服上方后症状明显减轻,其他正常,脉细弱,舌红,苔薄。
方,原方加熟地30g,续服三剂,嘱其注意休息和保暖,加强营养调理。
一月后,患者告之,除阴雨天右半身有轻微疼痛外,别无其他不适,因怕服中药,而中止治疗。
20、赵某某,男,64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4月8日。
患者诉:双下肢排肠肌麻胀二年,劳累及阴雨天加重,不能走远路,平时上午轻、下午重,怕冷,左下肢静脉曲张。饮食、二便正常,脉弦紧,舌胖紫,苔腻,症属“寒凝血瘀”。
方:黄芪40g、白术10g、防风10g、陈皮8g、半夏8g、牛膝10g、桃仁10g、红花10g、党参10g、丹参10g、当归10g、川芎10g、苏木10g、桂枝10g、麻黄8g、杏仁10g、桔梗10g、木瓜10g、伸筋草10g、鸡血藤15g、地别虫8g(研末冲服),水煎日一剂,服二次,三剂。
2000年4月12日,患者诉:服上方后双下肢麻胀感减轻,唯下午有轻微麻胀感,休息后消失,其他正常,
方:原方加熟地20g,再投三剂。静脉曲张,由“寒湿凝滞”,“气血运化”失常所致,且年深日久,病情留恋,非一时所能奏效。嘱其服药期间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少走远路,尽量抬高下肢,以减少复发。
21、高某某,女,48岁,宿豫县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0年4月14日。
患者诉: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二年,怕冷,阴雨天及夜间为甚,难以入睡。发作时,关节肿大,伴恶寒,口干,口苦,饮食、二便正常,脉沉弱,舌紫,苔少。ASO≥500,RF(+)西医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症属“风寒湿邪相杂客留经络”。
方:以“八宝回春汤”加全虫30g、蜈蚣30g、炒研炼为丸,桐子大,每服50丸,日二次,连服一月。
2000年5月20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一月,四肢关节疼痛症状减轻,夜间能坚持入睡,仍怕冷,脉细弱,舌红,苔薄。因病性复杂,一时难以奏效,原方制丸续服一月。
2000年6月25日诊,患者诉:服上方一月,症状明显好转,夜间能安然入睡,纳谷香,阴雨天仅有周身懒散,不适感,说明病势已去,原方原法,续服一月。
“八宝回春汤”由黄芪、白术、半夏、附子、党参、麻黄、茯苓、防已、香附、杏仁、川芎、当归、陈皮、防风、肉桂、干姜、甘草、沉香、乌药、川乌、白芍、熟地、生地、生姜、大枣等二十味中药组成,集“麻黄汤”、“桂枝汤”、“六君子汤”、“四物汤”、“附子汤“等多个方剂的优点,对治疗因风寒湿邪所致的”“气血双虚“痹症,有较好疗效,原方加入全蝎、蜈蚣,更加强祛风湿通络止痛之效。
22、孙某某,女,80岁,宿迁市人,市民。
初诊时间:2010年7月9日。
患者家人代诉:腰痛伴向右下肢放射痛1月,CT示:C1椎体压缩约2/3。L2向后突出2毫米,L3—L4椎间盘突出5毫米,L5-S1椎管狭窄。只有服”芬必得”临时止痛,中医理疗、敷药,皆无效,伴失眠。
方:”全息汤”加龙骨20g,牡蛎20g,麻黄10g,合翻皮10g,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知母10g,黄柏10g,杜仲10g,狗脊15g,威灵仙15g,2剂。
2010年7月13日,患者家人代诉:患者服方后,第二天睡眠好转,腰痛减,原方2剂。
2010年7月15日,患者家人代诉:患者服方4剂后,随眠明显好转,腰腿痛减轻。原方2剂。
2010年7月31日,患者家人代诉:患者服方6剂,失眠愈,腰腿痛愈,已从事家务劳动,为临床治愈。
“全息汤”:是江苏省新沂市炮车镇老中医,薛振生先生独创的,治疗内科多种疑难杂症的方剂。其组成有“柴胡、桂枝、白芍、白术、苍术、茯苓、猪苓、泽泻、厚朴、陈皮、甘草、枳实、瓜蒌、薤白、丹皮、生地”等药,贯穿多个方剂的优点,经加减广泛用于各种疑难杂症。
23、贺某某,男,31,岁,宿迁市人,农民。
初诊时间:2009年6月9日。
患者诉:腰痛,双胯痛10年,遇冷加重,外院CT检查示:双侧骶髂关节骨质硬化,局部见骨质破坏,呈锯齿样改变,关节面毛糙,关节间隙变窄,X片示:腰椎生理曲度变直,HLA-B27>156.39(参考值148),诊为:双侧骶髂关节炎伴强直性脊柱炎,脉滑,玄,舌绛,苔薄。
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狗脊15g,灵仙15g,红花10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鸡血藤50g,川断15g,秦艽15g,骨碎补15g,补骨脂10g,枸杞子10g,兔丝子20g,仙灵脾30g,鹿角霜15g,甘草10g,水煎日一剂,10剂。
2009年6月29日,患者诉:服方后未见不适,疼痛似有减轻,
方:“全息汤”加麻黄10g,黄芪30g,防风10g,补骨脂10g,杜仲10g,仙灵脾30g,肉桂10g,鹿角霜20g,5剂。
2009年7月12日,患者诉,服方20剂,腰已不痛,稍有酸感,别无不适,中断服药。
2009年11月3日,患者诉:停药已四月,腰腿已不疼,活动正常,亦无其它不适,去外地打工,观察一年,未见不适,表明病情稳定。
24、苏某,男,24岁,宿迁市人,农民。
初诊时间:,2011年2月17日。
患者诉:腰痛伴骶髂关节酸麻痛一年,下蹲时及翘腿时双胯及双膝关节痛加重,阴雨天及劳累后加重,服西药疗效不佳。查血常规正常、血沉正常、ASQ阴性、RF阴性、C-反应蛋白正常HLA—B27【阳性】,X片示:脊柱各关节未见异常,右侧髂关节及骶关节间隙似模糊,诊为强直性脊柱炎(早期)
方:“全息汤”加麻黄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红花10g,牛膝10g,制草乌10g,制川乌10g,杜仲10g,独活10g,知母10g,狗脊10g,威灵仙15g,10剂g。仙灵脾20g,鹿角胶6g,5剂。
2011年3月2日,患者诉:服方2剂后疼痛已缓解,近日阴天疼痛又加重。
方:狗脊25,牛膝15,仙灵脾50,威灵仙15,土鳖虫15,没药15,鹿角霜25,10剂。
2011年12月28日,患者诉:到外地治疗三个月,效果不理想,经上网查询,也未有好的治疗方案,相比之下,认为本院治疗方案比较稳妥、可靠。因此还是来本科治疗,今查HLA-B27,171单位,其他指标正常。
方:仙灵脾50克,鹿仙草15克,鹿角霜20克(研末冲服)10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2年1月16日,患者诉右胯已不痛,夜间有不适
方:仙灵脾30克,鹿仙草15克,鹿角霜20【研末冲服】10剂,水煎服,日一剂。
2012年3月16日,患者诉,未有任何痛感,盘腿下压胯部有轻微痛感,
方:仙灵脾50克,鹿仙草15克,鹿角霜20克(研末冲服)水煎服,日2次。目前仍在治疗中。
讨论
从28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医的“痹症”是涉及多部位、多病种的疾病,多部位,如:颈、肩、胸、背、上肢、腰、胯、腿、膝、诸多关节、筋、腱、肌肉、和组织;多病种,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各关节骨质增生、颈、腰椎间盘突出、生理曲度变化、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等。
尽管这些部位和病种的解剖位置,和发病原因不同,但都有局部或多部位麻木、僵硬、酸痛、重着、无力和怕冷、怕潮湿、怕劳累、怕冷风的共同临床特点,说明,古人将其统归为“痹症”来论治,这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是十分英明的,且在临诊中创立了“真武汤”、“附子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八宝回春汤”等,一系列治疗“痹症”的有效方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对上述病例的治疗,组方、用药虽有差异,但总离不开“补肝肾”、“调气血”、“祛寒湿”、“疗整体”的辩证思路,治疗过程中反复嘱其,“注意休息、注意保暖、注意营养调理”等,就是以上辩证思路的具体化。
笔者自认为,将“古方”经过加减来治疗各类痹症,取得较好效果。在继承祖国医学遗产的实践中,作出了一些努力,本人将继续走下去。
然而,每一个个体的致病因素及人体素质、发病特点,各有差异,临诊中,审慎辩证,精确求因,更是十分必要的。